《计算》第五六章读书笔记
《计算》第五六章读书笔记
第五章的题目是“第三次数学危机”。所谓危机,就是人们原本以为非常可靠的数学体系,突然被发现里面有漏洞,甚至有可能推翻整个系统。第五章里说的“第三次数学危机”,主要和集合论有关。托尔提出了集合论,把“无限”用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研究,看起来很美妙,但很快人们就发现了一些悖论。比如著名的“罗素悖论”:假设有一个“包含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那么它到底包含不包含自己?如果包含就矛盾,不包含也矛盾。这类问题让数学家们非常震惊,因为这说明数学内部居然会出现逻辑自相矛盾的情况。原本大家以为数学是最坚固的真理,结果发现它也可能会动摇。这就是“第三次数学危机”的核心:数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需要重新审视和修正的。对我来说,这让我联想到在软件开发里,我们设计的一套系统架构,看似逻辑严密,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死循环或无法处理的特殊情况。这提醒我们既要追求完美的方法,也要接受系统永远会有边界和不确定性。
第六章讲的是“计算理论的奠基:希尔伯特进路”。希尔伯特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他试图解决“第三次数学危机”。他的思路是把数学彻底形式化,也就是说,把数学中的一切都转化为清晰的符号和规则,不依赖直觉或经验,只依赖逻辑推演。这样的话,就可以通过有限的规则证明整个体系是可靠的。希尔伯特提出了一系列“希尔伯特计划”,希望通过严格的公理体系,把数学的地基打得坚固无比。可以说,希尔伯特的进路是对莱布尼茨梦想的延续:希望用符号化、形式化来保证理性。他的努力推动了后来计算理论的发展,比如图灵机的提出,现代计算机理论的奠基,都和他的思路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