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medin-B 通过靶向 MCOLN1/TRPML1 通道阻断自噬流
已有研究证实,TNBC 细胞中自噬活性显著高于非 TNBC 细胞,且自噬相关基因的高表达与 TNBC 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抑制自噬流成为调控 TNBC 进展的潜在策略。
溶酶体作为自噬过程的核心细胞器,其功能稳态依赖于离子平衡、酸性环境及膜融合能力的协同维持。MCOLN1/TRPML1 作为定位于溶酶体膜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可介导 Ca²⁺、Zn²⁺、Fe²⁺等金属离子的溶酶体释放,在自噬体 - 溶酶体融合、溶酶体生物发生及细胞离子稳态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已有研究表明,MCOLN1/TRPML1 可通过调控 Zn²⁺ influx 干扰自噬体膜上 STX17 与溶酶体膜上 VAMP8 的相互作用,或通过 Ca²⁺- 钙调蛋白依赖机制激活 mTORC1 抑制自噬起始,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自噬活性。
天然产物因其来源广泛、毒性较低、多靶点作用等优势,在肿瘤调控研究中备受关注。淫羊藿作为传统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抗炎、抗氧化、调控肿瘤微环境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淫羊藿苷 B(EKB)作为淫羊藿中关键的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此前已被发现可通过诱导肺癌细胞内质网应激促进类凋亡,或通过下调 STAT3 磷酸化水平抑制骨肉瘤进展,但 EKB 对 TNBC 的作用及具体分子机制尚未明确,尤其针对自噬流与溶酶体功能的调控作用仍缺乏系统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系统探究 EKB 对 TNBC 的调控效果,明确其是否通过靶向 MCOLN1/TRPML1 通道干扰自噬流,进而揭示 EKB 调控 TNBC 进展的分子机制,为 TNBC 的新型调控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本研究选用的细胞模型包括人 TNBC 细胞系 MDA-MB-231 与小鼠 TNBC 细胞系 4T1;自噬抑制剂 3 - 甲基腺嘌呤(3-MA,货号 M2292)与溶酶体酸性抑制剂巴弗洛霉素 A1(BafA1,货号 M4953)购自 AbMole,上述试剂均以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制备 50 mM 储备液,-80℃分装保存,使用前以完全培养基稀释至目标浓度,确保 DMSO 终浓度≤0.1% 以避免细胞毒性。ECL 化学发光液购自 AbMole。
溶酶体 Ca²⁺水平检测实验中,将细胞以 2×10⁵个 / 孔接种于 6 孔板,贴壁 24 h 后按分组处理,随后用预热 PBS 洗涤 2 次,加入含 1 mg/mL Oregon Green 488 BAPTA-1 Dextran 的无血清 DMEM 培养基,37℃避光孵育 1 h;孵育结束后用 PBS 洗涤 3 次,更换新鲜完全培养基继续孵育 30 min 使探针充分平衡,收集细胞并重悬于 PBS 中,采用 BD FACScan 流式细胞仪在激发波长 488 nm、发射波长 520 nm 条件下检测荧光强度,以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相对溶酶体 Ca²⁺水平。细胞活力检测采用 CCK-8 法:将细胞以 5×10³ 个 / 孔接种于 96 孔板,贴壁 24 h 后加入不同浓度 EKB,每组设 3 个复孔,37℃孵育 24 h 或 48 h 后,每孔加入 10 μL CCK-8 试剂,继续孵育 2 h,使用 Leica 酶标仪检测 450 nm 处吸光度,计算细胞相对活力。EdU 增殖检测实验中,细胞以 2×10⁵个 / 孔接种于 12 孔板,贴壁 24 h 后加入 EKB 处理 24 h,随后加入 EdU 工作液 37℃孵育 2 h;4% 多聚甲醛固定 30 min,0.1% Triton X-100 透化 20 min,加入 Click-iT EdU 染色液避光孵育 30 min,Hoechst 33342 染核,Leica 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 EdU 阳性细胞比例。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 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与 TUNEL 染色法:Annexin V-FITC/PI 双染中,细胞经 EKB 处理 24 h 后收集,冷 PBS 洗涤 2 次,重悬于 1× 结合缓冲液中,加入 5 μL Annexin V-FITC 与 5 μL PI,室温避光孵育 3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TUNEL 染色中,细胞爬片经处理后,按试剂盒说明书加入 TdT 酶与荧光素标记的 dUTP,避光孵育 60 min,DAPI 染核,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ROS 检测包括胞内 H₂O₂与线粒体 O₂・-:H₂O₂检测中,细胞经处理后加入 10 μM DCFH-DA,37℃避光孵育 1 h,PBS 洗涤 2 次,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线粒体 O₂・- 检测中,细胞加入 5 μM MitoSOX™ Red 工作液,37℃避光孵育 30 min,PBS 洗涤 2 次,流式细胞仪在激发波长 510 nm、发射波长 580 nm 条件下检测。抗氧化酶活性检测中,收集处理后的细胞或肿瘤组织,冰浴下用 PBS 匀浆,12000×g 4℃离心 10 min 取上清,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所有指标均以总蛋白浓度(BCA 法测定)标准化。
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取原位模型小鼠肿瘤组织,置于 200 目滤网研磨,用 Mouse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Isolation Kit 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TILs 用相应荧光标记抗体 室温避光染色 3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 CD8⁺T 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 T 细胞(Treg)、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CD11b⁺F4/80⁺CD86⁺M1 型巨噬细胞、CD11b⁺F4/80⁺CD206⁺M2 型巨噬细胞比例。组织学与 IHC 分析:肿瘤及脏器组织用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24 h,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制备 4 μm 切片;H&E 染色用于观察组织形态,IHC 染色用于检测 Ki67(增殖标志物)、LC3(自噬标志物)表达,具体流程为脱蜡水化、抗原修复、3% H₂O₂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封闭、一抗孵育、二抗孵育、DAB 显色、苏木精复染、脱水透明、封片,Olympus 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定量分析阳性信号强度。所有实验均独立重复至少 3 次,数据以均值 ± 标准差(SD)表示,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合 Dunnett 多重比较,p<0.05 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EKB 对 TNBC 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CCK-8 检测表明,EKB 以时间(24 h、48 h)和剂量(0-40 μM)依赖性方式显著降低 MDA-MB-231 与 4T1 细胞活力,48 h 时 40 μM EKB 对两种细胞的活力抑制率分别达 68.3% 与 72.1%(p<0.001),提示 EKB 对 TNBC 细胞增殖具有强效抑制作用;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EKB 处理后增殖标志物 PCNA 的蛋白水平显著下调,且呈剂量依赖性,进一步验证了其抗增殖效果。EdU 染色结果显示,随着 EKB 浓度升高,EdU 阳性细胞比例逐渐降低,20 μM EKB 处理后,MDA-MB-231 与 4T1 细胞的 EdU 阳性率分别从对照组的 45.2%、48.7% 降至 12.3%、10.5%(p<0.001),直接证实 EKB 可抑制 TNBC 细胞的 DNA 合成能力。Transwell 迁移实验表明,10 μM、20 μM、40 μM EKB 处理后,MDA-MB-231 细胞的迁移数分别较对照组减少 32.6%、58.4%、76.2%(p<0.05、p<0.01、p<0.001),4T1 细胞迁移数分别减少 29.8%、55.7%、73.9%(p<0.05、p<0.01、p<0.001),提示 EKB 可显著抑制 TNBC 细胞的迁移能力。
凋亡检测结果显示,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发现 20 μM EKB 处理 24 h 后,MDA-MB-231 与 4T1 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从对照组的 3.2%、2.8% 升至 28.5%、31.7%(p<0.001);TUNEL 染色观察到 EKB 处理组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且细胞核浓缩、染色质边缘化等凋亡特征明显;TEM 观察发现 20 μM EKB 处理后的 4T1 细胞内出现大量凋亡小体,线粒体肿胀、嵴断裂,进一步证实 EKB 可诱导 TNBC 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分析显示,EKB 处理后促凋亡蛋白 Bax 与 Cleaved-caspase3 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抗凋亡蛋白 Bcl-2 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 EKB 可能通过调控 Bcl-2 家族蛋白与 caspase 凋亡通路诱导 TNBC 细胞凋亡。
为探究 EKB 调控 TNBC 进展的分子机制,对 EKB 处理后的 4T1 细胞进行 RNA-seq 分析,共筛选出 2936 个差异表达基因(|fold change|≥1.5,p<0.05),KEGG 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自噬 - 溶酶体通路是显著富集的通路之一,GO 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 “自噬体形成”“溶酶体组织”“自噬流调控” 等生物学过程,提示 EKB 可能通过调控自噬流发挥作用。Western blot 检测自噬标志物发现,EKB 处理后 LC3-II 与 p62 的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且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20 μM EKB 处理 24 h 后,4T1 细胞的 LC3-II/LC3-I 比值较对照组升高 3.2 倍(p<0.001),p62 水平升高 2.8 倍(p<0.001),提示 EKB 可能阻断自噬流导致自噬体积累。
为明确自噬流阻断的阶段,研究者采用 AbMole 的 3-MA(自噬起始抑制剂)与 BafA1(自噬晚期抑制剂,抑制溶酶体酸性)进行干预:预处理 3-MA 后,EKB 诱导的 LC3-II 上调被显著抑制,而预处理 BafA1 后,EKB 对 LC3-II 的上调作用无明显影响,反而 EKB 可拮抗 BafA1 诱导的 LC3-II 过度积累,表明 EKB 主要在自噬晚期阻断自噬流,即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MDC 染色与免疫荧光实验显示,EKB 处理后自噬泡数量显著增加,LC3 puncta 数量较对照组升高 4.1 倍(p<0.001);TEM 观察发现 EKB 处理后的 4T1 细胞内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且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的自噬溶酶体数量显著减少,进一步证实 EKB 可阻断自噬体 - 溶酶体融合。
为探究自噬流阻断与 EKB 诱导凋亡的关系,采用雷帕霉素(自噬诱导剂)预处理细胞,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可显著逆转 EKB 诱导的凋亡,20 μM EKB+100 nM 雷帕霉素组的凋亡率较 20 μM EKB 单独处理组降低 45.2%(p<0.001),Western blot 显示雷帕霉素可下调 EKB 诱导的 Bax 与 Cleaved-caspase3 表达,上调 Bcl-2 表达,提示 EKB 诱导的自噬流阻断可能通过促进凋亡发挥抑癌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EKB 处理后胞内 H₂O₂水平与线粒体 O₂・- 水平显著升高,20 μM EKB 处理 24 h 后,4T1 细胞的 DCFH-DA 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升高 3.6 倍(p<0.001),MitoSOX™ Red 荧光强度升高 3.2 倍(p<0.001);同时,EKB 处理显著降低 GSH-Px、GSH、CAT、SOD 的活性,升高 MDA 含量,提示 EKB 可破坏细胞抗氧化系统,导致氧化应激积累。
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EKB 处理后抗氧化通路关键分子 Keap1 表达上调,HO-1 表达下调,免疫荧光显示 Nrf2 核转位减少,提示 EKB 可能通过抑制 Nrf2/HO-1 通路削弱细胞抗氧化能力。雷帕霉素预处理可显著降低 EKB 诱导的 H₂O₂与线粒体 O₂・- 水平,恢复抗氧化酶活性,提示自噬流阻断是 EKB 诱导氧化应激的重要原因。采用 N - 乙酰半胱氨酸(NAC,ROS 清除剂)预处理细胞,结果显示 NAC 可显著逆转 EKB 诱导的凋亡,恢复抗氧化酶活性,进一步证实氧化应激是连接 EKB 诱导自噬流阻断与凋亡的关键介质。
为明确 EKB 调控自噬流的分子靶点,对 RNA-seq 中自噬 - 溶酶体通路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发现 MCOLN1/TRPML1 的表达下调最为显著(fold change=0.32,p<0.001),且该通道与自噬体 - 溶酶体融合密切相关,因此推测 MCOLN1/TRPML1 可能是 EKB 的潜在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KB 可与 MCOLN1/TRPML1 的活性口袋形成稳定结合,结合能为 - 8.7 kcal/mol,EKB 的羟基与 MCOLN1/TRPML1 的 Tyr-147、Asn-97 形成氢键,疏水基团与 Arg-146、Thr-239 形成疏水相互作用,提示二者存在直接结合能力。MD 模拟结果显示,EKB-MCOLN1/TRPML1 复合物在 100 ns 模拟过程中,RMSD 值稳定在 0.25-0.3 nm,Rg 值稳定在 1.92-1.98 nm,表明复合物结构稳定;RMSF 分析显示活性口袋周围氨基酸残基(Tyr-147、Thr-239、Arg-146、Asn-97)的波动较小(RMSF<0.3 nm),提示 EKB 结合后可稳定活性口袋构象;FEL 分析显示复合物在 Rg=1.91-1.97 nm、RMSD=0.40-0.45 nm 时能量最低,对应最稳定构象。CETSA 实验结果显示,EKB 处理后 MCOLN1/TRPML1 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 56℃时,EKB 处理组的 MCOLN1/TRPML1 蛋白剩余量较对照组升高 2.7 倍(p<0.001),直接证实 EKB 可与 MCOLN1/TRPML1 在细胞内发生特异性结合。
为验证 MCOLN1/TRPML1 的功能意义,采用 ML-SI3(MCOLN1/TRPML1 特异性抑制剂)与 siRNA 沉默 MCOLN1 进行实验:ML-SI3 预处理可显著降低 EKB 对 TNBC 细胞的活力抑制率,20 μM EKB+1 μM ML-SI3 组的细胞活力较 20 μM EKB 单独处理组升高 38.6%(p<0.001);Western blot 显示 ML-SI3 可逆转 EKB 诱导的 LC3-II 与 p62 上调,减少氧化应激积累,抑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siRNA 沉默 MCOLN1 后,EKB 对自噬流与凋亡的调控作用均显著减弱,进一步证实 EKB 通过靶向 MCOLN1/TRPML1 发挥作用。由于 MCOLN1/TRPML1 是溶酶体阳离子通道,研究者探究其介导的离子效应,采用不同离子螯合剂进行干预:Ca²⁺螯合剂 BAPTA 预处理可显著逆转 EKB 诱导的 LC3-II 上调,而 Zn²⁺螯合剂 TPEN 与 Fe²⁺螯合剂 DFX 无明显作用;溶酶体 Ca²⁺检测显示 EKB 处理后溶酶体 Ca²⁺水平显著降低,MFI 较对照组下降 42.3%(p<0.001),ML-SI3 预处理可部分恢复溶酶体 Ca²⁺水平,提示 EKB 通过激活 MCOLN1/TRPML1 促进溶酶体 Ca²⁺外流,进而阻断自噬流。进一步研究发现,EKB 处理可显著抑制自噬体膜蛋白 STX17 与溶酶体膜蛋白 VAMP8、SNAP29 的相互作用,Co-IP 实验显示 EKB 处理后 STX17-VAMP8、STX17-SNAP29 的结合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 62.3%、58.7%(p<0.001),而 BAPTA 预处理可恢复三者的相互作用;LysoTracker Red 染色显示 EKB 处理后溶酶体酸性显著降低,pH 值从对照组的 4.8 升至 6.2(p<0.001),BAPTA 预处理可部分恢复溶酶体酸性,提示 EKB 诱导的溶酶体 Ca²⁺外流可能通过破坏 SNARE 复合物形成与溶酶体酸性,抑制自噬体 - 溶酶体融合。
综上,本研究证实 EKB 可通过靶向 MCOLN1/TRPML1 通道促进溶酶体 Ca²⁺外流,一方面破坏 SNARE 复合物(STX17-VAMP8-SNAP29)的形成,抑制自噬体 - 溶酶体融合,另一方面降低溶酶体酸性,进一步阻断自噬流;自噬流阻断导致胞内氧化应激(H₂O₂、线粒体 O₂・-)积累,进而激活 caspase 凋亡通路诱导 TNBC 细胞凋亡;同时,EKB 可通过抑制 EMT 减少 TNBC 转移,并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抗瘤免疫应答。本研究不仅揭示了 EKB 调控 TNBC 进展的全新分子机制,还为 TNBC 的新型调控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也为 MCOLN1/TRPML1 通道在肿瘤中的功能研究拓展了新方向。后续研究可进一步优化 EKB 的结构以提高其靶向性,或探索 EKB 与其他自噬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的联合应用,为 TNBC 的干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