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全联接大会 2025:跃升行业智能化
目录
一、昇腾 AI 芯片与超节点技术:重构算力基础设施
1. 昇腾芯片未来三年技术规划
2. 全球最强超节点与集群技术
3. 开源开放战略
二、华为云:开发者生态与 AI 服务全面升级
1. 开发者空间升级
2. ModelArts Studio 大模型工具链
3. 根生态专项激励
三、鸿蒙与智能终端:从消费电子向行业渗透
1. 鸿蒙智能交通气象站
2. AI Campus 解决方案
四、数字能源:绿色低碳与 AI 数据中心创新
1. 高效供电与散热技术
2. 构网型光储解决方案
3. 绿色能源实践
五、行业智能化:从技术到场景的深度落地
1. 智能制造
2. 智慧医疗
3. 中小企业赋能
六、网络与联接:F5G-A 全光网与星闪技术突破
1. F5G-A 万兆全光园区
2. 星闪近场通信
七、战略与趋势:面向 2035 的技术布局
1. 智能世界 2035 十大技术趋势
2. 全球数智化指数(GDII)
总结:从技术创新到生态共建
华为全联接大会 2025 于 9 月 18 日至 20 日在上海举办,以 “跃升行业智能化” 为主题,发布了覆盖 AI 算力、智能基础设施、行业智能化等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与解决方案。以下从技术突破、产品创新、生态构建等维度展开详细解读,全面呈现华为在推动行业智能化进程中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
一、昇腾 AI 芯片与超节点技术:重构算力基础设施
1. 昇腾芯片未来三年技术规划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主题演讲中披露了昇腾芯片的演进路线图,明确将以 “一年一代、算力翻倍” 的节奏持续创新。这一规划不仅聚焦于硬件性能的提升,更通过架构创新与生态开放,为全球 AI 算力基础设施提供新范式。
昇腾 950 系列芯片:
昇腾 950PR(2026Q1 推出):专为 AI 推理 Prefill 阶段和推荐场景设计,采用自研低成本 HBM(HiBL 1.0),内存容量 128GB,带宽 1.6TB/s。其核心架构升级为 SIMD/SIMT 混合模式,预填充阶段通过 SIMD 并行处理输入数据,解码阶段利用 SIMT 实现线程级响应,在电商推荐场景中使预填充性能提升近一倍,用户点击响应延迟降低至毫秒级。该芯片支持 FP8/HiF8 等低精度数据格式,算力达 1P,能效比达 5.2 TFLOPS/W(英伟达 H100 为 2.83 TFLOPS/W),生产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 60%-70%。
昇腾 950DT(2026Q4 推出):聚焦推理 Decode 阶段和训练场景,采用 HiZQ 2.0 内存(144GB 容量,4TB/s 带宽),互联带宽提升至 2TB/s,支持 FP8/HiF8 等格式,显著优化大模型训练与长文本生成效率。
下一代芯片规划:
昇腾 960(2027Q4 推出):算力、带宽等指标较 950 系列翻倍,支持 HiF4(4bit 精度业界最优),进一步突破性能极限。
昇腾 970(2028Q4 推出):FP4/FP8 算力、互联带宽再翻倍,采用更先进的制程工艺与架构设计,以满足 AGI 与物理 AI 的算力需求。
2. 全球最强超节点与集群技术
Atlas 950 SuperPoD:支持 8192 张昇腾卡,总算力超 50 万卡,采用灵衢(UnifiedBus)互联协议,带宽达 2TB/s,较传统集群通信效率提升 40%。该超节点通过分级内存解决方案和分布式训练优化,可使高并发推理吞吐量提高 25%,分布式训练参数同步效率提升 40%。
Atlas 960 SuperCluster:支持百万级昇腾卡,构建全球最大算力集群,采用液冷散热与智能功耗管理技术,PUE 可降至 1.1 以下,满足大规模 AI 训练与物理模拟的严苛需求。
3. 开源开放战略
华为宣布将 CANN 编译器、Mind 系列工具链及 openPangu 基础大模型全面开源,计划于 2025 年底前完成。这一举措旨在打破技术壁垒,吸引开发者与合作伙伴共建昇腾生态。目前,昇腾已占据国内 23% 的 AI 芯片市场份额,未来将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的双轮驱动,推动 AI 算力普惠。
二、华为云:开发者生态与 AI 服务全面升级
1. 开发者空间升级
华为云在开发者日推出全新开发者空间,集成云开发环境、企业级 Agent 平台(Versatile)、GaussDB 数据库及 CodeArts Doer 编码助手,提供 180 小时免费算力、100 万次云函数调用等资源,支持 AI 应用开发效率提升 40%。新增的昇腾学习专区包含 1200 + 课程及免费实验环境,加速根技术人才培养。例如,开发者可通过 CodeArts Doer 实现代码生成与调试的自动化,结合 Versatile 平台构建多智能体协同应用,大幅缩短开发周期。
2. ModelArts Studio 大模型工具链
全模态模型开发支持:支持 4K-128K 序列长度的多模态模型训练,提供数据标注、调优、评测全流程工具。例如,在医疗影像分析场景中,开发者可利用该工具链对病理切片数据进行预处理与模型训练,算力成本降低 85%。
模型 API 服务开放:可一键调用至 Versatile、Dify 等第三方平台,推动模型商业化落地。例如,金融机构可通过接入通达信 MCP(微服务中心)实现股票行情查询与财务分析的自动化。
生态开放与集成:已接入 DeepSeek-R1-0528 等主流开源模型,支持 LangChain、RAG(检索增强生成)等组件化集成。例如,企业可快速构建基于盘古大模型的智能客服系统,实现多轮对话与知识检索的无缝衔接。
3. 根生态专项激励
华为云投入 1.5 亿元激励伙伴基于昇腾、鲲鹏、鸿蒙及 GaussDB 构建联合解决方案,提供算力、迁移、方案构建等多维度支持。例如,合作伙伴可获得昇腾芯片的优先供货权与定制化开发支持,加速行业场景落地。
三、鸿蒙与智能终端:从消费电子向行业渗透
1. 鸿蒙智能交通气象站
华为联合陕西省气象局发布鸿蒙智能交通气象站,融合 OpenHarmony 与星闪近场通信技术,实现三大创新突破:
端侧智能秒级预警:采用鸿蒙边缘网关替代传统采集器,本地运行气象模型,面对突发强对流天气可实时触发广播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毫秒级。
星闪近场高效运维:维护人员通过手持终端直连边缘网关,无需接触设备即可完成状态查看与故障诊断,运维效率提升 30% 以上。星闪技术支持 20 米传输距离与 20ms 时延,抗干扰能力显著优于 Wi-Fi。
自组网零配置部署:依托鸿蒙分布式软总线,智能传感器可自动发现并组网接入,部署效率提升 50%。该气象站已在高速公路、无人机物流等场景试点,为气象保障提供全新技术路径。
2. AI Campus 解决方案
星河 AI 园区全域安全解决方案:从资产、传输、空间、隐私四大维度构建防御体系。例如,通过 AI 行为识别技术监测园区异常活动,结合星闪定位实现精准追踪;采用零信任架构对网络访问进行动态授权,防止数据泄露。
eCampusCore 2.0 数字平台:强化智能调度与运维能力,支持园区设备的统一管理与能耗优化。例如,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实现空调、照明的智能调控,园区能耗降低 15% 以上。该平台已服务全球 12000 + 园区,覆盖教育、医疗、制造等领域。
四、数字能源:绿色低碳与 AI 数据中心创新
1. 高效供电与散热技术
解耦供电架构:减少转换环节,支持预制化交付,使数据中心供电效率提升至 96% 以上。例如,采用 FusionPower 电力模块的 AI 数据中心,可根据业务负载动态调整供电策略,降低待机功耗。
混合散热架构:风液比例可调,匹配 AI 业务动态需求。风冷方案单柜功率最高 50kW,液冷方案 PUE 可降至 1.1 以下。例如,某互联网企业采用华为液冷方案后,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减少 40%。
2. 构网型光储解决方案
华为发布全球首个构网型光储解决方案 FusionSolar9.0,实现三大突破:
真构网能力:支持短路电流支撑、虚拟惯量支撑等六大核心功能,可在电网 SCR(短路比)低至 1.5 时稳定运行,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
全场景构网覆盖:从储能构网升级到光储构网,支持发输配用全场景。例如,某新能源电站通过该方案实现光储协同,弃光率降低至 5% 以下。
端 - 边 - 云全链路智能化:依托 FusionSolar Agent 实现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工程建设误差降低 40%,运维效率提升 50%。
3. 绿色能源实践
工商业源网荷储一体化:融合光伏、储能、充电技术,实现 “光储充” 协同。例如,某物流园区通过该方案年发电量达 1000 万度,满足园区 60% 的用电需求,碳排放减少 5000 吨。
兆瓦级超充技术:支持 2400A 持续输出,重卡充电 5 分钟续航百公里,乘用车 “一秒一公里” 极速补能。该技术采用液冷充电枪与智能调度系统,确保充电安全与效率。
五、行业智能化:从技术到场景的深度落地
1. 智能制造
赛力斯与华为共建超级工厂智慧园区,通过 AI + 产业大脑整合研产供销 10 + 业务领域数据,实现生产效率提升 20%、能耗降低 15%。例如,基于昇腾芯片的质量检测系统可实时识别零部件缺陷,准确率达 99.8%,误检率低于 0.1%。
2. 智慧医疗
F5G-A 万兆全光医院:在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50G PON 光终端 P992H 实现 50G 到房间、10G 到设备,AI 病理切片分析时间从 1 小时降至 5 分钟,效率提升 12 倍。全光网络支持内外网硬隔离,确保患者数据安全。
远程医疗支持:通过 5G + 光网融合,实现远程手术指导与专家会诊的低时延传输。例如,某三甲医院通过该方案为基层医院提供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指导,手术成功率提升至 95%。
3. 中小企业赋能
华为发布 “4+10+N” 智能化方案,提供轻量化工具与场景化模板。例如,零售企业可通过该方案快速部署智能货架与客流分析系统,库存周转率提升 15%,营销转化率提高 20%。方案包含 4 大基础模块(数据采集、分析、决策、执行)、10 大行业模板及 N 个定制化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门槛。
六、网络与联接:F5G-A 全光网与星闪技术突破
1. F5G-A 万兆全光园区
华为发布新一代绿色万兆全光网,具备超宽、极简、智联、智感四大特性:
超宽:业界首个商用对称 50G PON,带宽提升 5 倍,支持 VR 教室、4K/8K 医学示教等场景。例如,某高校通过该方案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清实时传输,学生满意度提升 30%。
极简:光纤直达房间,无需弱电间,布线节省 80%,TCO 降低 30%。沙特 N 新城采用 FTTO 全光方案,实现网络平滑演进与 “0” 弱电间部署,支撑区域科创中心建设。
智联:Wi-Fi AI 抗干扰技术在复杂环境下接入性能提升 20%,关键业务独享空口保障。例如,某酒店通过该方案实现视频会议的零卡顿,客户投诉率下降 50%。
智感:光 AP 集成 CSI(信道状态信息)感知功能,可识别人员行为与环境变化。例如,某写字楼通过该功能实现人走灯灭的智能化能耗管理,节能率达 25%。
2. 星闪近场通信
星闪技术在鸿蒙智能交通气象站中实现近场运维的高效化,同时应用于工业物联网场景。例如,某汽车工厂通过星闪技术实现生产线设备的实时监控与故障预警,停机时间减少 40%。星闪协议支持 20 米传输距离、20ms 时延及 10Mbps 带宽,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工业控制场景。
七、战略与趋势:面向 2035 的技术布局
1. 智能世界 2035 十大技术趋势
华为发布《智能世界 2035》报告,提出十大技术趋势:
AGI 与物理世界融合:AGI 需克服物理世界建模与决策等挑战,例如自动驾驶汽车需实现对复杂路况的实时感知与决策。
AI 智能体演进:从执行工具变为决策伙伴,例如企业级 Agent 可自主完成数据分析与业务流程优化。
人机协同编程:人类专注创新设计,AI 负责代码执行,例如 CodeArts Doer 可自动生成 80% 的基础代码。
算力总量增长 10 万倍:计算架构从冯・诺依曼转向并行与分布式,材料器件向碳基、光子演进。
智能体互联网:连接对象从 90 亿人扩展到 9000 亿智能体,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实现无缝互联。
2. 全球数智化指数(GDII)
华为联合专家发布 GDII 指数,从数据、ICT 人才、数智化生产工具三大维度评估国家数智化水平。例如,中国在数据规模与应用水平方面表现突出,但在 ICT 人才培养与高端芯片制造领域仍需提升。
总结:从技术创新到生态共建
华为全联接大会 2025 通过发布昇腾芯片、鸿蒙生态、数字能源等核心技术,展示了其从 “技术供应商” 向 “行业智能化使能者” 的深化转型。未来,华为将继续坚持 “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 的策略,通过超节点与集群技术构建全球算力生态,依托鸿蒙与 AI 技术推动行业智能化跃升,为实现 “智能世界 2035” 愿景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