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DNS协议、ICMP协议、NAT技术

DNS(Domain Name System)

DNS是一整套从域名映射到IP的系统

DNS背景

TCP/IP中使用IP地址和端口号来确定网络上的一台主机的一个程序. 但是IP地址不方便记忆. 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种叫主机名的东西, 是一个字符串, 并且使用hosts文件来描述主机名和IP地址的关系.

最初, 通过互连网信息中心(SRI-NIC)来管理这个hosts文件的.

如果一个新计算机要接入网络, 或者某个计算机IP变更, 都需要到信息中心申请变更hosts文件.

其他计算机也需要定期下载更新新版本的hosts文件才能正确上网.

这样就太麻烦了, 于是产生了DNS系统.

一个组织的系统管理机构, 维护系统内的每个主机的IP和主机名的对应关系

  • 如果新计算机接入网络, 将这个信息注册到数据库中
  • 用户输入域名的时候, 会自动查询DNS服务器, 由DNS服务器检索数据库, 得到对应的IP地址

至今, 我们的计算机上仍然保留了hosts文件. 在域名解析的过程中仍然会优先查找hosts文件的内容.

cat /etc/hosts

域名简介

主域名是用来识别主机名称和主机所属的组织机构的一种分层结构的名称.

www.baidu.com

域名使用 . 连接

com: 一级域名. 表示这是一个企业域名. 同级的还有 "net"(网络提供商), "org"(非盈利组织) 等. baidu: 二级域名, 公司名. www: 只是一种习惯用法. 之前人们在使用域名时, 往往命名成类似于ftp.xxx.xxx/www.xxx.xxx这样的格 式, 来表示主机支持的协议.

使用 dig 工具分析 DNS 过程

安装 dig 工具

yum install bind-utils

之后就可以使用 dig 指令查看域名解析过程了.

dig www.baidu.com

结果形如

结果解释

1. 开头位置是 dig 指令的版本号

2. 第二部分是服务器返回的详情, 重要的是 status 参数, NOERROR 表示查询成功

3. QUESTION SECTION 表示要查询的域名是什么

4. ANSWER SECTION 表示查询结果是什么. 这个结果先将 www.baidu.com 查询成了 www.a.shifen.com, 再将 www.a.shifen.com 查询成了两个 ip 地址.

5. 最下面是一些结果统计, 包含查询时间和 DNS 服务器的地址等.

ICMP协议

ICMP协议是一个 网络层协议

一个新搭建好的网络, 往往需要先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 来验证网络是否畅通; 但是IP协议并不提供可靠传输. 如果丢 包了, IP协议并不能通知传输层是否丢包以及丢包的原因.

ICMP功能

ICMP正是提供这种功能的协议; ICMP主要功能包括:

  • 确认IP包是否成功到达目标地址.
  • 通知在发送过程中IP包被丢弃的原因.
  • ICMP也是基于IP协议工作的. 但是它并不是传输层的功能, 因此人们仍然把它归结为网络层协议;
  • ICMP只能搭配IPv4使用. 如果是IPv6的情况下, 需要是用ICMPv6;

ICMP的报文格式

ICMP大概分为两类报文:

  • 一类是通知出错原因
  • 一类是用于诊断查询

ping命令

注意

  • 此处 ping 的是域名, 而不是url! 一个域名可以通过DNS解析成IP地址.
  • ping命令不光能验证网络的连通性, 同时也会统计响应时间和TTL(IP包中的Time To Live, 生存周期).
  • ping命令会先发送一个 ICMP Echo Request给对端;
  • 对端接收到之后, 会返回一个ICMP Echo Reply;

ping是什么端口?

ping命令基于ICMP, 是在网络层. 而端口号, 是传输层的内容. 在ICMP中根本就不关注端口号这样的信息.

traceroute命令

也是基于ICMP协议实现, 能够打印出可执行程序主机, 一直到目标主机之前经历多少路由器.

NAT技术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是解决IP地址不足的主要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NAT技术背景

在IPv4协议中,IP地址数量不足是一个大问题,而NAT技术就是当前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主要手段,是路由器的一个重要功能。

  • 在进行对外通信时,NAT能够将私有IP经过一系列替换操作最终转为全局IP,也就是说,NAT是一种将私有IP和全局IP相互转化的技术方法。
  • 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所有使用私有IP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将其私有IP转换成全局IP。
  • 很多学校、家庭、公司内部每个终端设置的IP都是私有IP,而只在路由器或必要的服务器上设置全局IP。
  • 全局IP要求唯一,但是私有IP不需要,在不同的局域网中出现相同的私有IP是完全不影响的。

NAT IP转换过程

假设某个局域网当中有A、B、C三台主机,在公网当中有一台服务器,以主机A访问公网中的这台服务器为例,我们来看看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IP地址的转换过程。

数据包从局域网到公网的过程

主机A向服务器发起数据请求的过程中,数据包中IP地址的转换过程如下:

  • 刚开始,该数据包当中的源IP地址就是主机A的私有IP地址,目的IP地址就是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
  • 当数据包经过NAT路由器时,路由器会将该数据包的源IP地址替换成自己的WAN口IP地址,此时该数据包的源和目的IP地址就都是公网IP了。
  • 该数据包在互联网中经过各种路由转发,最终到达服务器主机。

服务器收到主机A的数据请求并处理后,就会对主机A发来的请求进行响应。

服务器向主机A进行响应的过程中,数据包中IP地址的转换过程如下:

  • 刚开始,该数据包当中的源IP地址就是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目的IP地址就是路由器的WAN口IP地址。
  • 数据包在互联网中经过各种路由转发,到达主机A所在局域网的NAT路由器,此时路由器会将该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替换成主机A的私有IP地址。
  • 最终路由器就会将该数据包转发给局域网中的主机A。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主机A向服务器发起数据请求时,该数据包当中的源IP地址被替换成了NAT路由器的WAN口IP地址,相当于是该路由器代替主机A向服务器发起了数据请求,因此服务器发出的响应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应该是NAT路由器的WAN口IP地址。

NAPT

如果局域网内, 有多个主机都访问同一个外网服务器, 那么对于服务器返回的数据中, 目的IP都是相同 的. 那么NAT路由器如何判定将这个数据包转发给哪个局域网的主机?

地址转换表

这时候NAPT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使用IP+port来建立这个关联关系

比如局域网中的主机A和主机B都在访问同一个服务器,并且它们访问服务器时采用的端口号都是1025。

  • 假设主机A发送的数据包先到达路由器,此时路由器将数据包的源IP地址替换成自己的WAN口IP地址,由于路由器用于访问该服务器的1025号端口没有被使用,因此该数据包的源端口号可以不变。
  • 当主机B发来的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同样将数据包的源IP地址替换成自己的WAN口IP地址,但此时路由器用于访问该服务器的1025号端口已经被主机A使用了,因此路由器会重新选定一个端口号对数据包的源端口号进行替换。

此时路由器中就会建立如下两队映射关系:

  • 当服务器发来的响应数据到达路由器时,虽然服务器发给主机A和主机B的数据包对应的目的IP地址是一样的。
  • 但路由器是用自己的1025号端口代替主机A进行数据请求的,而用的是1026号端口代替主机B进行数据请求的。
  • 因此现在路由器可以继续根据数据包的源端口号,来判断应该将该数据包转发给主机A还是主机B,进行对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进行替换,然后转发给局域网内对应的主机。

谈谈路由器

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一个设备,负载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但不能狭义的认为路由器只能工作在网络层。

  • NAT路由器在进行数据转发时,不仅有能力替换数据包的源和目的IP地址,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能会替换数据包的源和目的端口号,而端口号实际是传输层的概念。
  • 为了对IP地址进行动态管理,大部分路由器都带有DHCP功能,而DHCP实际是应用层的一个协议。

因此现在的路由器其实并不仅仅提供网络层相关的服务,网络协议栈中的各层路由器可能都有涉及。

NAT技术的缺陷

‘NAT技术进行私有IP和公网之间的替换,主要就是依赖NAT路由器当中维护的网络地址转换表,但这张转换表也体现出了NAT的一些缺陷:

无法从NAT外部向内部服务器建立连接,因为外部无法知道内部的私网IP,也就无法主动与内部服务器建立连接。
转换表的生成和销毁都需要额外开销。
通信过程中一旦NAT设备异常,即使存在热备,所有的TCP连接也都会断开。

内网穿透

 正是由于NAT设备的限制,使得外部服务器无法直接访问内网的主机设备。而内网穿透(NAT穿透)是一种网络技术,它允许外部网络(如互联网)上的设备访问位于内部网络(例如公司或家庭局域网LAN)中没有直接公网IP地址的设备。

        简单来说他其实就是对端和一个云服务器(有一个公网ip的服务器)建立一个NAT表项。

原理:内网穿透通过让内网设备首先向一个公共服务器(穿透服务器)发起请求,创建一个通信通道,使得外网设备可以通过这个通道与内网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这种机制依赖于NAT穿越技术,但不仅限于NAT环境,还可以绕过一些防火墙限制。

思考他和单纯的NAT技术有什么不同?

        单纯的NAT是指内网中的某个主机访问公网的路上,会有许多个NAT设备记录映射表项,然后由该服务器应答。这个过程中只存在两台主机,一台内网主机,一台服务器主机。是一对一通信关系。所以我们说NAT只能由内向外建立单独网络连接

        而内网穿透呢?他是先由某个内网的主机和具有公网IP的服务器(一般是云服务器)建立NAT表项,此后别人想要访问该主机,只需要向云服务器发送信息,即可由云服务器转发给内网主机。注意这里不局限于一台主机哦!知道云服务器的公网ip的主机都能向该云服务器发送数据,即都能访问内网设备。

NAT和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的功能就是代理网络用户去取得网络信息,代理服务器又分为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

正向代理

正向代理,是一个位于客户端和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服务器,客户端并不直接访问目标服务器,而是先访问代理服务器,由代理服务器代替客户端去访问对应的目标服务器,并将目标服务器的响应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比如公司内部一般都会有自己的服务器,当我们使用公司内网上网时。

  • 我们对外网发起的数据请求,首先会转发到公司的这台服务器上,然后由公司的这台服务器代替你对外网进行访问。
  • 当公司的服务器收到对应外网的响应数据后,再由公司的这台服务器将数据转发给你。

正向代理的好处:

  • 正向代理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加速资源访问。
  • 比如公司中大量员工都要访问外网的同一个资源,那么正向代理服务器就可以将对应的资源缓存到本地,此时当其他人要访问该资源时,直接在正向代理服务器就可以获取,而不需要再次进行外网访问。

反向代理

反向代理,也是一个位于客户端和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服务器,对于客户端而言,反向代理服务器就相当于目标服务器,用户不需要知道目标服务器的地址,用户只需要访问反向代理服务器就可以获得目标服务器提供的服务。

反向代理,也是一个位于客户端和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服务器,客户端直接向反向代理服务器发起数据请求,然后再由反向代理服务器将客户端的数据请求转发给真正的目标服务器进行处理,数据处理完毕后反向代理服务器再将数据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比如域名www.baidu.com对应的服务器实际就是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

  • 百度内部实际并不是只有一台服务器,但不同地区的人们都可以通过访问www.baidu.com享受到百度提供的服务,实际我们访问的就是百度的反向代理服务器。
  • 当这台反向代理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数据请求后,就会将我们的数据请求转发给百度内部的某台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再将数据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反向代理的好处:

  • 反向代理可以起到负载均衡的作用。比如不设置反向代理服务器,那么用户在访问百度时,就会随机访问到百度内部的某台服务器,此时就可能导致某些服务器压力太大,而某些服务器却处于闲置状态。而设置了反向代理服务器后,我们就能够通过某些方法让用户的数据请求较为平均的落到每台服务器上。
  • 反向代理还能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有了方向代理服务器后,我们不需要直接将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对应的信息暴露出去,此外,当由非法请求发送到反向代理服务器时,反向代理服务器就相当于一层软件屏障,可以在反向代理服务器当中部署一些防护措施,让这些非法请求在反向代理服务器这里就被过滤掉,而不会影响内部实际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需要注意的是,代理服务器的主要工作只是对数据进行转发,因此代理服务器处理数据的压力不会特别大,并且代理服务器也可以有多个,因此不必担心代理服务器过载的情况。

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的不同点:

  • 正向代理是客户端的代理,帮助客户端访问其无法访问的服务器资源的,而反向代理则是服务器的代理,帮助服务器做负载均衡、安全防护等工作的。
  • 正向代理一般是客户端架设的,比如公司的正向代理服务器是公司作为客户端架设的,而反向代理一般是服务端架设的,比如百度的反向代理服务器是百度作为服务端架设的。
  • 正向代理中,服务器不知道真正的客户端到底是谁,服务器认为正向代理服务器就是真实的客户端,而反向代理中,客户端不知道真正的服务器是谁,客户端认为反向代理服务器就是真实的服务器。

NAT和代理服务器的区别

NAT和代理服务器都是代替我们向服务器发起数据请求的,但它们有如下区别:

  • 从应用上讲,NAT设备是网络基础设备之一,解决的是IP不足的问题,而代理服务器则是更贴近具体应用,比如通过代理服务器进行翻墙,另外像迅游这样的加速器,也是使用的代理服务器。
  • 从底层实现上讲,NAT工作在网络层,直接对IP地址进行替换,而代理服务器往往工作在应用层。
  • 从使用范围上讲,NAT一般在局域网的出口部署,而代理服务器可以在局域网代理,也可以在广域网代理,也可以跨网代理。
  • 从部署位置上看,NAT一般集成在防火墙、路由器等硬件设备上,而代理服务器则是一个软件程序(比如Nginx和Apache),需要部署在服务器上。
http://www.dtcms.com/a/392773.html

相关文章:

  • HTML5 基础与常用标签
  • 2023 CCPC Online vp补题-D
  • 阿勒泰羊区域公用品牌在京发布 多方合力打造“雪都牧歌·天选之羊”产业新生态
  • 【分布式技术】Redis 双集群主备部署方案” 的详细说明
  • (信号)频谱泄露和频谱混叠
  • 蓝桥杯2024年第15届B组试题D
  • 【软考中级 - 软件设计师 - 基础知识】数据结构之线性表
  • Tomcat工作机制与Servlet流程详解
  • Netty从0到1系列之Recycler对象池技术【1】
  • 开始 ComfyUI 的 AI 绘图之旅-SD3.5文生图和图生图(全网首发,官网都没有更新)(十五)
  • [数理逻辑] 决定性公理与勒贝格可测性 (III) 有限维情况
  • 浅谈 “混合检索”和“重排”
  • 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 | 基于Matlab的雾霾天气和夜间车牌识别系统关键技术与架构设计
  • 二、PyTorch张量学习教程:从小白到高手的实战之旅
  • 名字空间,异常与匿名函数
  • DCM项目wan 1.3b T2V模型comfyui改造流程尝试
  • python编写的第一个appium自动化测试脚本
  • 道客巴巴文库资料免费下载的方法(不需要第三方软件)
  • 【C++】STL详解(九)—priority_queue的使用与模拟实现
  • 【车载开发系列】了解FlashDriver
  • 轻量化 AI 算法:开启边缘智能新时代
  • sward入门到实战(3) - 如何管理文档
  • 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实战:超参数自动搜索的黑科技
  • CSP-S2025 第一轮试题(附答案)
  • python ipynb中运行 报错rpy2 UsageError: Cell magic `%%R` not found.,原因是命令行要用raw的格式
  • 蓝耘智算与DeepSeekR1:低成本高能AI模型
  • Shimmy,超越ollama?
  • LeetCode:36.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 python开发环境VSCode中隐藏“__pycache__”目录实践
  • Chrome View渲染机制学习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