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信贷模型域——信贷获客模型(获客模型)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信贷模型域中的信贷获客模型,包括风险预筛选模型、响应模型和渠道分析模型。风险预筛选模型在用户进入完整风控流程前快速拦截高风险申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降低风险敞口。响应模型预测潜在用户对营销触达的积极响应概率,优化营销资源分配,提高转化率并降低成本。渠道分析模型衡量不同获客渠道的质量、成本、转化率和风险表现,帮助信贷公司找到高质量、低风险、成本可控的渠道,并对投放和流量分配进行优化。

1. 风险预筛选模型

风险预筛选模型(有时也叫“准入模型 / Pre-screening Model”),在金融信贷和支付风控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环节,主要作用是在用户进入完整风控流程前,先快速拦截掉明显高风险的申请,减少后续模型和人工审核的压力。

1.1. 风险预筛选模型定义

风险预筛选模型是指:在信贷申请、支付交易、开户流程的前置环节,基于 少量关键字段和高风险指标,快速判断用户是否存在明显欺诈或违约风险,并进行 拒绝、通过、或进入后续复杂评估的分流。

1.2. 预筛选模型的作用

  • 降低成本:完整的评分模型(如 PD 模型、反欺诈模型)计算复杂,调用外部三方数据成本高。预筛选能快速过滤明显风险,减少无效消耗。
  • 提升效率:让系统把计算资源和人工审核资源集中在“可能有价值的申请”上。
  • 降低风险敞口:一些明显的欺诈用户、黑名单用户,如果进入完整风控体系,可能已经消耗了额度或攻击资源,预筛选能提前拦截。

1.3. 风险预筛选模型模型输入

预筛选模型通常使用少量、高区分度的数据,比如:

  • 基础身份信息:身份证号、手机号、设备号、IP、邮箱等。
  • 名单类特征:是否命中黑名单、灰名单、行业共享名单。
  • 基本行为特征:注册时长、申请时间分布、设备绑定数量、历史拒绝次数。
  • 地理位置特征:是否在高风险地区、IP 与归属地是否一致。

1.4. 风险预筛选模型形式

风险预筛选模型一般比主模型更轻量化,常见有:

  • 规则引擎:简单的黑白名单、阈值判断(如“近 3 个月命中多次欺诈名单 → 直接拒绝”)。
  • 逻辑回归 / 评分卡:提前定义一些基础特征,做成一个“小分卡”,如手机号稳定性、申请频率分。
  • 机器学习模型(轻量版):使用少量变量训练二分类模型(如 XGBoost / LightGBM),主要用于判断“是否继续走主模型”。

1.5. 模型输出与决策方式

  • 直接拒绝:比如身份证在黑名单,设备命中高风险 → 无条件拒绝。
  • 直接通过:比如 VIP 用户、白名单客户 → 直接进入授信环节。
  • 进入主模型:其余情况进入完整的 反欺诈模型 / 信贷评分模型 / 决策引擎 处理。

通常形式是一个三分法(Reject / Accept / Review),其中 Review 部分再交给后续更复杂的模型。

1.6. 风险预筛选模型示例

某消费金融场景:

  • 用户申请借款,输入手机号、身份证号。
  • 预筛选模型检测:
    • 该手机号命中过行业黑名单 → 直接拒绝
    • 身份证归属地异常 + 设备申请频繁 → 进入后续完整风控模型
    • 历史优质客户 → 直接通过

这样可以在秒级拦截掉一批高风险用户。

1.7. 风险预筛选模型和名单库系统撞库(黑名单过滤)区别?

风险预筛选模型和名单库撞库(黑名单过滤)确实都属于信贷风控前置环节,但二者的本质、输入、输出和作用范围有明显区别。

  • 名单库撞库 = 确定性、简单粗暴的“门卫”,挡掉已知坏人。
  • 风险预筛选模型 = 概率化、智能的“初筛官”,识别潜在高风险人群。
  • 两者经常配合使用:先名单库过滤 → 再进入风险预筛选模型,效率更高。

名单库撞库(黑名单过滤)

定义:就是把申请人信息(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设备号、IP 等)拿去和 黑名单库灰名单库 对比,看是否命中。

  • 命中即拒绝或进入人工审核。

特点:

  • 规则化:完全基于已有名单,没有复杂计算。
  • 确定性强:一旦命中,就 100% 拒绝或降级处理。
  • 覆盖面窄:只能过滤已知高风险用户,无法发现未知风险。

应用场景

  • 拦截已知欺诈团伙/恶意用户。
  • 拦截监管要求的黑名单(央行征信、行业黑名单)。
  • 拦截自身业务历史坏账用户。

风险预筛选模型

定义:基于 统计/机器学习/规则引擎 等手段,对申请用户在初审阶段做一个快速风险评分或分类,决定是否进入下一步授信。输入包括申请表单信息、设备信息、外部数据、行为特征、历史数据等。

特点

  • 概率化:输出的是风险概率/评分,而不是绝对黑白。
  • 覆盖广:可以识别未知风险(比如黑名单没有的潜在欺诈人)。
  • 灵活性:模型可迭代更新,适应业务和欺诈手法变化。

应用场景

  • 初步筛掉高风险人群,减少后续人工和模型压力。
  • 对新用户、无历史记录用户进行风险估计。
  • 快速拒绝明显欺诈申请(例如设备异常、手机号异常)。

维度

名单库撞库

风险预筛选模型

输入数据

身份证、手机号、设备号等基础信息

申请表单、设备、行为、外部数据等多维特征

输出结果

命中/未命中(布尔值)

风险分数/风险等级(概率化)

风险识别范围

仅已知风险用户

已知 + 未知风险用户

计算方式

简单查表、哈希比对

统计学、规则、机器学习

执行速度

极快(O(1) 查表)

较快(毫秒级特征处理+模型预测)

典型动作

命中即拒

按阈值筛选,进入拒绝/灰度/通过流转

1.8. 信贷准入风控耗时拆解(大厂实践经验)

  • 大厂目标:<500ms 完成实时风控决策
  • 普通中小机构:1~3s,甚至更慢(因为没有完整的特征中台 + 模型服务化能力)。

1.8.1. 请求接入层(~10ms)

  • 用户请求 → 网关接入 → 基础反爬/风控拦截
  • 做一些简单校验(格式合法性、重复请求过滤)
  • 耗时:5~10ms

1.8.2. 名单库过滤(~20-50ms)

  • 内部黑名单、行业黑名单、司法/监管名单(反洗钱、失信人)
  • 通常 内存级别/Redis/MongoDB 缓存,O(1) 命中查询
  • 如果要联调外部接口(如百行征信、公安)→ 延迟会更大,但大厂一般异步补充,不在准入实时链路强依赖
  • 耗时:20~50ms

1.8.3. 风险预筛选模型(~30-80ms)

  • 特征提取(设备指纹、历史行为、IP画像)→ 特征平台通常实时拉取(Redis/HBase)
  • 模型预测:常用 LR/GBDT/XGB/LightGBM 或深度模型(TensorFlow/ONNX Runtime)
  • 大厂一般会做 特征预聚合 + 模型在线推理服务,保证 <100ms
  • 耗时:30~80ms

1.8.4. 规则引擎与复杂风控(~50-150ms)

  • 规则引擎(Drools、自研规则平台):几十到上百条规则匹配
  • 策略编排引擎(如 DSL 或决策流引擎):规则、名单、模型综合决策
  • 一般做并行计算,通过 流式计算框架(Flink/自研引擎)降低延迟
  • 耗时:50~150ms

1.8.5. 授信决策与输出(~10ms)

  • 结合风险分、规则结果 → 额度/利率/期限计算
  • 写入决策日志、返回前端
  • 耗时:5~10ms

1.8.6. 总体耗时(大厂实战)

  • 纯实时链路:200~400ms(保证用户几乎无感知,体验接近即时响应)
  • 带外部数据接口调用(如央行征信、运营商全量报告)秒级(1~3s)→ 一般放在贷后补充二次审核环节,不会阻塞准入风控实时链路。

2. 响应模型

信贷业务的获客阶段,所谓的 响应模型(Response Model),其实是一个 预测用户是否会对营销触达做出积极响应(比如点击、注册、申请贷款)的概率模型。它和准入模型、风控评分模型不一样,它主要关注的是客户获取效率转化率提升

2.1. 响应模型的核心定义

  • 目标:预测某个潜在用户在接收到某个获客触达动作(如广告推送、短信、APP弹窗、电话营销等)后,是否会对贷款产品产生兴趣并进一步行动(点击、注册、申请)。
  • 形式:分类模型(二分类,响应=1,不响应=0),输出一个 响应概率分值

2.2. 响应模型的作用

响应模型(Response Model)在信贷中的作用,主要是解决 “如何提高获客效率,降低营销成本” 的问题。它的核心作用包括:

  1. 预测客户响应意愿
    • 响应模型会基于历史数据(如用户点击、申请、转化等行为)预测某个潜在客户在接触到营销触点(短信、电话、Push、广告)后是否会“响应”。
    • 比如预测用户会不会点开短信、点击广告、填写申请表。
  1. 优化营销资源分配
    • 金融机构的营销资源(短信条数、外呼座席、广告预算)是有限的。响应模型帮助识别高响应概率人群,把有限资源投放到更可能转化的用户上,提升ROI。
  1. 减少客户骚扰 & 提升体验
    • 盲目“轰炸”式营销容易导致客户反感甚至投诉。
    • 有了响应模型后,可以 精准筛选 出潜在感兴趣用户,避免打扰不感兴趣的人群。
  1. 提高转化率 & 降低成本
    • 响应模型让营销更精准,从而提升转化率;同时减少无效触达,降低整体的营销费用。
  1. 作为后续风控的前置过滤
    • 在获客阶段,响应模型通常和 名单库(黑名单、白名单)准入模型 联合使用:
      • 名单库 → 先剔除高风险用户(例如黑名单)。
      • 响应模型 → 在剩余客户里挑选最有可能响应的。
      • 准入模型 → 最终进一步判断这些响应用户是否符合授信条件。

2.3. 获客阶段响应模型的输入特征

  1. 用户基础属性
    • 年龄、性别、职业、城市等级、收入水平等。
  1. 渠道/媒体特征
    • 来自搜索引擎?短视频?社交广告?线下门店?
    • 曝光次数、点击历史、设备ID。
  1. 行为特征
    • 最近30天是否频繁浏览金融产品?
    • 是否有过贷款或信用卡申请?
  1. 时间特征
    • 是否在节假日?深夜/白天曝光?
  1. 营销触达特征
    • 短信文案版本、广告素材ID、优惠力度。

2.4. 响应模型输出与应用

  • 输出:每个用户的 响应概率 P(Response=1)
  • 应用场景:
    1. 获客投放:预测哪个人最可能点击广告,从而提高 ROI。
    2. 人群筛选:减少对低概率客户的浪费触达,降低营销成本。
    3. 个性化推荐:不同用户推送不同产品或额度。

2.5. 响应模型的常用算法

  • 逻辑回归(可解释性强,常用于早期)
  • GBDT/XGBoost/LightGBM(处理非线性特征,提升效果)
  • 深度学习(大厂用在广告投放推荐,结合CTR预估场景)

2.6. 和黑名单过滤(名单库)的区别

  • 名单库(黑名单):直接过滤掉风险极高或禁止触达的用户(例如被监管禁止营销的群体、历史欺诈客户)。
  • 响应模型:是在剩余合法人群中,去预测谁更可能“有兴趣响应”。

3. 渠道分析模型

3.1. 渠道分析模型定义

渠道分析模型(Channel Analysis Model)是信贷公司在 获客环节 中,用来衡量不同获客渠道(如:线上广告、流量分发平台、APP内推广、合作导流、地推、电话营销等)的 质量、成本、转化率和风险表现 的模型。

它的目标是:找到 高质量、低风险、成本可控的渠道,并对不同渠道的投放和流量分配进行科学优化。

3.2. 渠道分析模型作用

  • 效果评估:量化各渠道的获客效果(申请量、转化率)。
  • 风险控制:识别某些渠道是否带来高风险客户(高逾期率、欺诈率)。
  • 成本优化:在有限预算下分配给 ROI 高的渠道。
  • 投放策略调整:实时反馈渠道质量,指导后续投放和合作。

3.3. 渠道分析模型输出

  • 渠道评分(Channel Score):衡量该渠道的综合质量。
  • ROI 指标:某渠道的成本收益比。
  • 风险标签:高风险渠道(拒绝或减少投放)、优质渠道(加大投放)。
  • 投放建议:渠道预算分配、调整投放策略。

3.4. 核心指标体系

一个标准的信贷渠道分析模型通常覆盖以下指标:

流量指标

  • UV/PV:渠道带来的访问量/点击量
  • 注册转化率 = 注册用户数 / 点击用户数

转化指标

  • 申请转化率 = 申请用户数 / 注册用户数
  • 授信通过率 = 授信成功用户数 / 申请用户数
  • 放款转化率 = 放款人数 / 授信成功人数

成本指标

  • CPC/CPM:每次点击/展示成本
  • CPA:每次注册成本(Cost Per Acquisition)
  • CPL:每条有效线索成本(Cost Per Lead)
  • CPS:每次成功放款成本(Cost Per Sale)

风险指标

  • 首逾率(M1+) = 首期逾期人数 / 放款人数
  • 坏账率 = 坏账金额 / 放款金额
  • 欺诈率 = 欺诈用户数 / 总申请用户数

收益指标

  • LTV(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 单个客户带来的总利息/手续费收入
  • ROI(投资回报率) = (总收益 – 总成本) / 总成本

3.5. 渠道分析模型方法

  1. 分层漏斗模型(Funnel Model)
    • 注册 → 申请 → 授信 → 放款 → 还款
    • 找出不同渠道在漏斗中的流失环节
  1. 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Model)
    • 衡量各渠道 CPA vs LTV,确定是否值得继续投放
  1. 风险调整收益模型(RAROC / Risk Adjusted ROI)
    • 不仅算收益,还要扣除坏账和风险成本
    • 公式示例:RAROC =(预期收益 - 坏账损失)/渠道获客成本
  1. 多渠道归因模型(Attribution Model)
    • 识别用户是因为广告、搜索还是合作方带来的
    • 常见方法:首触归因 / 末触归因 / 线性归因 / 时间衰减归因
  1. 欺诈检测模型(Fraud Detection)
    • 针对某些渠道的异常高转化率+高逾期率,用模型(如规则 + 风控评分)甄别虚假流量

3.6. 模型应用流程

  1. 数据收集(渠道埋点、广告投放、合作方回传)
  2. 指标计算(转化率、CPA、ROI、坏账率等)
  3. 模型建模(如 Logistic 回归、XGBoost,预测渠道客户 LTV & 风险)
  4. 渠道评级(A/B/C 类,决定预算投放比例)
  5. 动态优化(实时监控,差的渠道砍掉,好的渠道加预算)

3.7. 渠道分析模型示例

某信贷公司分析渠道A、B、C:

  • 渠道A:注册用户成本低(20元/人),但逾期率高(15%)。
  • 渠道B:注册成本稍高(40元/人),转化率好,逾期率低(3%)。
  • 渠道C:注册成本高(60元/人),但用户群体信用极佳,长期价值高。

模型结果:

  • A 被标记为 高风险渠道(拒绝或减少投放)
  • B 被评为 优质渠道(重点加大投放)
  • C 适合 精细化获客(如定向营销、留存挖掘)。

4. 信贷获客阶段模型思考

4.1. 获客是不是属于营销域中一部分?

获客确实属于营销域中的一部分,是营销的“前端环节”,负责把潜在客户引进来。但金融信贷的营销域比获客更大,还包括转化、留存、价值提升等环节。

4.1.1. 营销域的整体流程

营销域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 人群筛选(Targeting):基于大数据、名单库,圈定潜在客户。
  • 获客(Acquisition):通过短信、广告、电话、推送等渠道,把金融产品信息触达到客户,让客户产生兴趣并主动申请。
  • 培育与转化(Nurturing & Conversion):对于有意向的客户进行跟进(例如推荐合适的产品、分期方案)。
  • 留存与激活(Retention & Reactivation):提升老客户的复购或再次借款率,降低流失。

4.1.2. 获客在营销域中的定位

  • 获客 = 营销的前半场
    • 目标是把潜在客户吸引进来,并引导其进入申请环节。
    • 常见手段:投放广告、渠道合作、短信 Push、App 内推荐、电话外呼。
    • 关键工具:响应模型、名单库、A/B 测试、营销自动化平台。
  • 营销域 ≠ 只做获客
    • 营销不仅仅是获客,还包括 转化、留存、提升客户价值
    • 在信贷场景中,很多时候获客之后,还会有 额度提升营销交叉销售(推荐保险、信用卡) 等。

4.1.3. 金融信贷的特别之处

在传统电商获客中,只要把人引流过来点击购买就算成功;但在金融信贷中,获客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经过 风控准入模型、授信评估、额度定价 等环节,最终能拿到贷款额度的客户往往远少于获客的客户数。

4.2. 电商系统中营销域的理解?

营销域是电商平台中 拉新、促活、转化、留存 的一整套体系,主要目的是提升用户数和交易额(GMV)。它贯穿了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包含 获客(Acquisition)、转化(Conversion)、留存(Retention)、复购(Repurchase)、增长(Growth)。电商营销域的关键模块有以下几点:

4.2.1. 用户触达

  • 渠道投放:短信、Push、邮件、站内信、广告投放(抖音、快手、微信、百度)。
  • 触达系统:统一的消息中台,负责多渠道推送、用户分群、触达频控。

4.2.2. 用户运营&活动运营

  • 促销活动:满减、秒杀、拼团、优惠券、红包。
  • 用户分层运营:新客(拉新)、老客(留存)、沉睡用户(召回)、高价值用户(会员体系)。
  • 场景化运营:如双11、618、节日大促,或者“新人专享”、“生日礼物”。

4.2.3. 推荐&个性化

  • 推荐系统:基于用户行为和画像,推送猜你喜欢、搭配推荐、热卖榜单。
  • 搜索+推荐结合:在搜索结果页做个性化排序。

4.2.4. 营销工具体系

  • 优惠券/红包系统
  • 积分体系
  • 会员体系(Prime/Plus/88VIP)
  • 裂变/分销工具(邀请好友返利、拼团砍价)

4.2.5. 数据与策略

  • 用户分群:RFM 模型(最近一次购买、购买频率、消费金额)、标签体系。
  • 营销决策:基于 A/B 测试和实验平台,优化投放与活动。
  • 智能化:AI 推荐模型、响应模型(预测点击/购买概率)、LTV 预测。

4.2.6. 电商营销域vs金融信贷营销域

  • 相同点
    • 都有 获客 → 激活 → 留存 → 价值提升 的闭环。
    • 都会用到 名单库、用户分群、推荐/响应模型
  • 不同点
    • 电商营销域 更注重 转化率和复购率(让用户多买)。
    • 信贷营销域 更注重 风险控制和资金效率(让用户来借,但不能让坏客户进来)。
    • 电商可以“广撒网”,金融必须“严筛选”。

4.3. 那电商平台主要收入是交易撮合费用吗?

电商平台的主要收入模式之一就是交易撮合费用(佣金),但不同类型的平台商业模式会有差异。

4.3.1. 交易撮合费用(佣金模式)

  • 平台作为 中介,撮合买卖双方,向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 比例一般 0.5%–10%,不同行业差异很大(例如服饰类高,电子产品低)。
  • 代表平台: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Shopee

4.3.2. 广告收入(流量变现)

  • 电商平台流量巨大,商家为了获得更多曝光,会付费投放广告。
  • 广告形式:搜索竞价排名、信息流广告、展示位广告。
  • 阿里巴巴财报里,广告收入甚至超过佣金收入,是核心现金牛。

4.3.3. 会员订阅费

  • 平台提供 会员体系,收取订阅费用。
  • 例如:
    • 亚马逊 Prime(免运费+视频+音乐+图书)
    • 天猫88VIP(优惠+权益+内容)。
  • 这是 稳定现金流,能增加用户粘性。

4.3.4. 金融服务收入

  • 依托电商交易场景,延伸到 支付、贷款、理财、保险
  • 例如:
    • 支付手续费(支付宝、京东支付)
    • 消费贷款(花呗、白条)
    • 供应链金融(给商家贷款)。

4.3.5. 物流与履约服务

  • 部分平台自己做物流,提供仓储、配送、售后服务,并收取费用。
  • 例如:
    • 京东物流
    • 亚马逊 FBA(Fulfilled by Amazon)

4.3.6. 其他增值服务

  • 数据服务(行业大数据报告)。
  • 云计算(阿里云、亚马逊 AWS,算是电商孵化出来的巨头)。
  • 跨境电商的关税、汇兑服务。

4.3.7. 模式差异

  • 阿里巴巴(淘宝/天猫):广告+佣金为主,广告收入占比更大。
  • 京东:自营占比较高,收入主要是商品差价+服务费,同时也有广告。
  • 亚马逊:佣金 + 会员订阅 + 云服务(AWS) 为主,AWS 已成为其利润大头。
  • 拼多多:主要靠广告(多多进宝/信息流)+ 佣金,佣金比例很低,广告占大头。

4.4. 信贷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信贷公司(例如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信贷平台)的收入结构和电商平台完全不同,它们的核心是 金融资产经营。主要核心收入来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4.4.1. 利息收入(主要来源)

  • 最核心的收入来源。
  • 来自于 借款人按期还款中的利息
  • 在信贷产品中通常会以 年化利率(APR)日利率 表达。
  • 例如:贷款 1 万元,年利率 12%,一年利息收入约 1200 元。
  •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持牌机构,利息收入通常占 70%+

4.4.2. 手续费/服务费

  • 对借款人或合作方收取的 非利息类收入,常见形式有:
    • 贷款服务费(撮合费、评审费、快速放款费)
    • 提前还款手续费
    • 逾期管理费
    • 联合贷平台撮合服务费(如信贷平台帮银行导流)。
  • 在一些互联网小贷/助贷模式中,手续费比例可能高于利息收入。

4.4.3. 逾期费用(罚息)

  • 当借款人逾期时,信贷公司会收取 逾期罚息/滞纳金
  • 有的公司设置 罚息 > 正常利息,但现在监管对 综合利率(利息+费用) 有严格上限(一般不得超过 年化 24%~36%)。
  • 所以罚息现在是 辅助性收入,但也能提高回收率。

4.4.4. 联合贷/助贷收入

  • 很多消费金融公司并不自己完全放贷,而是与银行/资金方合作:
    • 资金由银行出
    • 信贷公司负责获客、风控、贷后管理
  • 收入形式:
    • 撮合服务费
    • 风险分担收益(分润)
  • 这种模式下,信贷公司相当于 金融科技服务商,收入不是利息,而是 科技服务费

4.4.5. 资产证券化/转让收益

  • 部分信贷公司会把已放出的贷款打包成资产证券化(ABS),卖给投资人。
  • 通过 资产出表 + 管理费收入 获得资金回笼和额外收益。
  • 这是偏机构化的收入来源。

4.4.6. 交叉销售收入

  • 在贷款客户基础上,提供额外金融产品:
    • 信用卡分期
    • 保险(借款人意外险、信用保证保险)
    • 理财产品导流
  • 佣金/手续费成为新的收入来源。

4.4.7. 信贷公司收入结构举例

以一家典型的消费金融公司为例(数据举例):

  • 利息收入:65%
  • 服务费收入:20%
  • 联合贷/撮合费:10%
  • 逾期费 & 其他:5%

4.4.8. 信贷公司的利润率

信贷公司(特别是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信贷平台)的 利润率 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取决于:资金成本、坏账率、杠杆水平、监管环境、规模效应。下面我给你拆开分析一下:

影响信贷公司利润率的关键因素

  1. 资金成本
    • 如果是自有资金放贷,资金成本接近零(但资本金有限)。
    • 如果依赖银行/ABS融资,资金成本一般 4%–8% 年化
    • 利差空间决定利润率。
  1. 贷款利率水平
    • 消费金融、小贷年化利率一般在 12%–24%
    • 去掉资金成本后,才是毛利空间。
  1. 坏账率(信用风险成本)
    • 坏账率直接决定净利润。
    •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一般 坏账率 2%–5%
    • 互联网小贷平台可能达到 10%–20%
  1. 运营成本
    • 获客成本(CPA)、人工、技术、贷后催收。
    • 互联网平台获客成本特别高,拉低利润率。
  1. 杠杆与资本要求
    • 金融机构受监管约束,必须计提拨备,降低账面利润。

行业平均利润率区间,结合中国和海外信贷行业数据:

  • 传统银行信贷:净利率约 20%–30%(因为资金成本低、坏账率可控)。
  • 消费金融公司(持牌):净利率约 10%–20%
  • 小贷公司/互联网信贷平台:净利率波动很大,一般 5%–15%,有的甚至亏损。
  • 高风险现金贷(被严格监管前):理论净利率能超过 30%,但合规风险极高,现在几乎不允许。

4.5. 信贷获客中的渠道分析模型是针对渠道管理?

渠道分析模型,本质上就是一个 对不同获客渠道进行量化评估和优化的数学/统计/机器学习模型

  • 它不只是看哪个渠道带来流量,还会看流量 转化为有效客户、优质客户、还款客户 的能力。
  • 类似于给每个渠道一个“打分”,动态分配获客预算。

信贷获客中的渠道分析模型作用

  1. 渠道价值评估:识别哪些渠道带来高质量客户(不是光看注册量,而是能否借款、能否还款)。
  2. 预算优化分配:把有限的营销/获客成本投到 ROI 最高的渠道。
  3. 风险控制:避免在欺诈风险高、坏账率高的渠道烧钱。
  4. 动态监控:实时跟踪渠道效果,发现渠道衰减、欺诈渗透等情况。

模型输入常见输入维度包括:

  • 渠道属性:渠道类型(广告投放、合作导流、地推、联盟)、投放地域、流量特征。
  • 客户行为数据:点击率、注册率、申请率、授信率。
  • 风控相关数据:黑名单命中率、欺诈申请率、违约率。
  • 成本数据:CPC(点击成本)、CPA(获客成本)、CPL(线索成本)。

模型输出

  • 渠道评分:某个渠道的综合价值指数。
  • ROI预测:单位成本带来的净收益。
  • 预算分配建议:渠道A 分 30%,渠道B 分 50%,渠道C 砍掉。
  • 风控预警:渠道B的欺诈率大幅升高,触发降低投放。

常用模型算法

  • 回归模型:线性回归 / 逻辑回归 → 预测转化率、违约率。
  • 评分卡:基于渠道维度建立类似信用评分卡的体系。
  • 多臂老虎机(Multi-Armed Bandit):动态分配预算,探索和利用结合。
  • 机器学习模型:GBDT、XGBoost → 预测渠道客户质量。

决策方式

  • 短期:每天/每周更新渠道得分,实时调优投放。
  • 长期:积累数据后,形成稳定的渠道价值曲线,指导大规模投放策略。

模型应用示例(简化版)比如某信贷公司有三个渠道:

  • 渠道 A:CPA 低,但客户坏账率高 → 综合价值低。
  • 渠道 B:CPA 高,但客户优质还款率高 → 综合价值高。
  • 渠道 C:CPA 中等,但欺诈率上升 → 需预警。

模型决策结果

  • 增加渠道 B 投放预算(优质客户多,利润高)。
  • 降低渠道 A 投放预算(虽然便宜,但坏账率高,亏钱)。
  • 暂停渠道 C,调查欺诈问题。

5. 博文参考

http://www.dtcms.com/a/347797.html

相关文章:

  • AI大模型 限时找我领取
  • Transformer核心概念I-token
  • Java:对象的浅拷贝与深拷贝
  • 获取高德地图经纬度解析地址的免费API接口(无调用限制)
  • JWT实现Token登录验证
  • 任务型Agent:执行计划详细设计
  • 计算机组成原理(11) 第二章 - 存储系统的基本概念
  • Introduction to GIS ——Chapter 1(Introduction)
  • 控制建模matlab练习15: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④最优化控制LQR
  • 动态内存详解
  • 图、最小生成树与最短路径
  • 算法练习-最长连续序列
  • 最短路径和关键路径的算法
  • Linux学习:信号的保存
  • 【什么是大模型自注意力机制?】
  • 腾讯wxg后台开发面经
  • A Large Scale Synthetic Graph Dataset Generation Framework的学习笔记
  • JavaSpring+mybatis+Lombok,实现java架构[保姆教程]
  • KVM虚拟化:提升企业效率的利器
  • 编程刷题-P1746 离开中山路 BFS/最短路径
  • 数据结构算法:顺序表
  • 电脑零广告快响应提速(一)之卸载搜狗输入法使用RIME—东方仙盟
  • qt ElaWidgetTools第一个实例
  • linux进程调度相关头文件sched.h介绍与使用指南
  • 油猴(tampermonkey)脚本下载及安装使用教程!绿色版
  • [python编程] 零基础入门面向对象
  • Python面向对象高级编程——定制类
  • 本地部署开源书签管理工具 LinkAce 并实现外部访问( Windows 版本)
  • git实战问题(6)git push 时发现分支已被更新,push失败了怎么办
  • EPWpy 安装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