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入门指南:从科普到实战的技术笔记(1)
学习背景:最近在为可能的AI相关工作岗位做准备,意识到必须系统掌握大语言模型技术。经过这些天的密集学习,我将笔记整理成文,一方面巩固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希望帮助到同样在AI道路上前行的你。让我们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共同进步!
引言:AI新时代的敲门砖
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时,大语言模型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核心技术。无论是ChatGPT的惊艳表现,还是各种AI助手的普及,理解大语言模型已经成为现代技术人员的基本素养。本文将通过系统的学习路径,带你从零开始掌握大语言模型的核心概念和实用技能。
一、大模型科普:什么是大语言模型?
1.1 基本定义
大语言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理解、生成和处理人类语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文本预测机"——给定前面的文字,它能预测接下来最可能出现的文字。
1.2 核心能力
- 文本生成:创作文章、故事、诗歌等
- 对话交互: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
- 知识问答:基于训练数据回答各种问题
- 代码编程:生成、解释和调试代码
- 文本分析:总结、翻译、改写文本
1.3 重要局限性
# 大语言模型的重要限制
limitations = {"知识时效性": "训练数据有截止日期,无法知晓最新信息","事实准确性": "可能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错误的内容(幻觉)","逻辑推理": "在复杂逻辑推理上仍有局限","情感理解": "没有真正的情感,只是模式匹配","专业领域": "特定专业领域需要额外验证"
}
二、技术基础:大模型如何工作?
2.1 Transformer架构
Transformer是现代大语言模型的核心架构,其关键创新是自注意力机制:
# 自注意力机制的简单理解
def self_attention(输入序列):# 1. 计算每个词与其他所有词的相关性注意力权重 = softmax(查询 * 键的转置 / sqrt(维度))# 2. 根据相关性加权求和输出 = 注意力权重 * 值return 输出
2.2 训练流程
大模型的训练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 预训练:在海量无标注文本上训练,学习语言规律
- 微调:在特定任务数据上进一步训练,优化性能
2.3 生成过程
# 文本生成的基本过程
def 生成文本(初始提示, 模型, 最大长度):当前文本 = 初始提示for i in range(最大长度):# 获取下一个token的概率分布概率分布 = 模型预测(当前文本)# 根据温度参数采样下一个token下一个token = 采样(概率分布, temperature=0.7)# 添加到生成文本中当前文本 += 下一个tokenif 下一个token == 结束符:breakreturn 当前文本
三、GPT系列演进:从量变到质变
3.1 版本发展历程
| 版本 | 参数量 | 主要突破 | 应用特点 |
|---|---|---|---|
| GPT-2 | 15亿 | 证明无监督学习的潜力 | 文本生成能力显著提升 |
| GPT-3 | 1750亿 | 情境学习、零样本学习 | 无需微调即可完成多种任务 |
| ChatGPT | 基于GPT-3.5/4 | RLHF对齐、对话优化 | 对话流畅、遵循指令能力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