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共话数字未来新可能
乌镇迎来数字新时代。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今天在浙江乌镇开幕。这场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全球互联网盛会,吸引着全球政产学研用各界的目光。作为峰会核心板块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已于前一天开幕,以“人工智能+”为展示重点,全景呈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的最新成果。与往年不同,今年人工智能正从过去的“科技秀”,以更务实的方式融入生产生活。
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仿生情感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它的面部和颈部拥有32个自由度,能够细腻呈现喜怒哀乐的多种表情,硅胶皮肤触感接近真人。这类机器人未来有望在养老照护、儿童陪伴、语言教学等领域发挥作用。
另一边,“AI咖啡师”在数分钟内便为参观者送上一杯现磨咖啡;“AI店员”实现选品、支付、取货全流程服务。今年博览会首次设立大规模“人工智能+”体验区,让公众沉浸式感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生活新变革。
人工智能的热潮背后,是国家层面的系统布局。
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部署“人工智能+”六大重点行动和八项基础支撑能力,提出到2035年全面迈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和部门积极响应:峰会开幕当天,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相关标准的审查制定,为“人工智能+”行动夯实制度与标准基础。
今年乌镇峰会上,人工智能正在从炫目走向务实。
在工业领域,当赛场上的格斗形人形机器人换上工作“工装”,就能代替人工参与电力检修,通过AR调度平台实现远程精细化操作。制造业的数字孪生技术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场景数字孪生三维平台实现与交互框架》行业标准已正式立项,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升级路径。同时,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推动《首席数据官能力要求和工作规范》国家标准立项,强化企业数据资源的集成应用能力。
2025年正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峰会特别设置理论研讨会,总结十年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截至2025年10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员覆盖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210余家机构加入,逐渐发展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型国际合作平台。
峰会累计举办189场分论坛,发布140余项领先科技成果,吸引42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自2019年启动以来,吸引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超5000个项目参与,催生4家上市企业、16家独角兽企业,并持续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正加速进入经济社会的核心环节。
作为在人工智能与元宇宙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创新型科技企业,道可云公司入选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推荐名录、“山东省数据治理与大模型企业图谱”,通过山东省“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认证等。
结合政策部署,道可云可面向医疗领域提供基于AI大模型的医疗智能体平台。该平台可通过个性化诊断建议、智能影像分析和医疗数据治理,提升医院诊疗水平;依托虚拟数字人技术,构建交互式健康宣教与远程问诊系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制造业领域,推出面向工业场景的AI智能体解决方案和数字孪生平台。该方案能够实现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重构,支持企业在复杂生产流程中进行精准调度、故障预测和能效优化,为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到2030年,随着这一类创新平台的广泛应用,我国机械工业规上企业将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重点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将实现数据互联与共享协同,为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正从“风口”走向“常态”,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道可云等企业的创新实践,印证了“人工智能+”从理念到落地的中国速度。未来,道可云将继续坚持应用创新导向,深耕人工智能、数字人及元宇宙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应用,为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