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b区域 概念及题目
我们来详细讲解华为(Huawei)与华三(H3C)设备上的OSPF Stub区域概念,并提供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
说明:华为与华三的OSPF配置命令高度相似,本讲解同时适用于两家厂商的设备。
第一部分:Stub区域概念详解
- 为什么需要Stub区域?
在一个多区域的OSPF网络中,大量的 Type 5 LSA(AS External LSA,自治系统外部LSA) 会被泛洪到所有区域。这些LSA描述了通过重分布引入OSPF的外部路由。
对于一个边缘区域(如分支机构),它通常不需要知道所有外部路由的细节,它只关心:
如何到达本区域内的网络。
如何到达其他区域。
一个指向外部网络的“出口”。
泛洪大量Type 5 LSA会带来:
资源消耗:占用区域内部路由器(可能性能较低)的CPU和内存。
稳定性题:外部路由的频繁变化会引起不必要的SPF计算。
Stub区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
- 什么是Stub区域?
Stub区域(末节区域) 是一种OSPF区域类型,它通过阻止Type 5 LSA的进入,来减少区域内部路由器的路由表和LSDB的大小,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会主动拦截发往该区域的Type 5 LSA,并向该区域内部泛洪一条用 Type 3 LSA(Summary LSA,网络汇总LSA) 描述的默认路由(0.0.0.0/0)。这样,区域内的路由器在遇到未知目的地的流量时,都会将其发送给ABR。
- Stub区域的规则与特性
阻止Type 5 LSA:ABR不会将Type 5 LSA泛洪到Stub区域内。
生成默认路由:ABR会自动向Stub区域内下发一条默认路由(0.0.0.0/0)。
禁止SBR:Stub区域内不能存在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因为ASBR会产生Type 5 LSA,这与Stub区域的初衷相悖。
不能是骨干区域:Area 0 不能被配置为Stub区域。
区域一致性:Stub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都必须配置相同的Stub属性,否则邻居关系无法建立(会停留在ExStart/Exchange状态)。
4. Stub区域的变种
Totally Stub Area(完全末节区域)
功能:在Stub区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同时阻止Type 3 LSA和Type 5 LSA进入。区域内路由器只能看到本区域路由(Type 1/2 LSA)和一条由ABR下发的默认路由。
配置:仅在ABR上使用 stub [area-id] no-summary 命令。
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路由表和LSDB,是最常用的优化方式。
NSSA(Not-So-Stubby Area)
功能:一种特殊的Stub区域,它允许引入外部路由(即区域内可以有ASBR),但这些外部路由以特殊的 Type 7 LSA 的形式在NSSA内传播,并由NSSA的ABR转换为Type 5 LSA后传播到其他区域。
配置:使用 nssa 命令。
第二部分:华为/华三Stub区域实验
实验拓扑与目标
拓扑:
[R1] (ASBR in Area 0)
|
[R2] (ABR: Area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