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贪心算法 with Gemini

第一阶段:心法与地基 (The Mindset & Foundation) - 建立贪心思维

第一课:贪心的“核心信条”及其风险

让我们从贪心算法最核心、最迷人也最危险的一句话开始:

“每一步,都做出当下看起来最优的选择。”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直接,甚至有点短视。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深谋远虑,不需要预知未来,只需要关注眼前,做出一个“局部最优”的决策。

一个生动的比喻:登山

想象一下,你身处一片连绵不绝的山脉中,目标是登上最高的山峰。但你手上没有地图,而且有大雾,你只能看清脚下附近的一小片区域。

你会怎么做?

一个最自然、最“贪心”的策略就是:环顾四周,哪条路是向上走的,就往哪条路走。 在你走的每一步,你都确保自己是在“爬升”。

这就是贪心算法的精髓。

  • 它的力量(The Power): 这个策略非常简单、高效。你不需要复杂的工具,不需要全局地图,决策飞快。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只走上坡路”的策略真的能带你到达顶峰。

  • 它的风险(The Risk): 但是,如果你从A点出发,你的“贪心”选择会让你一路向上,最终到达了一个B点。如果B点是它所在那座小山丘的顶峰,一个局部最优解 (Local Optimum)。那你就会因为贪心算法错过了整片山脉真正的最高峰——C点,那个全局最优解 (Global Optimum)

从比喻到算法

在算法世界里:

  • 登山者就是我们的算法。
  • 每一步的选择就是算法中的一次迭代。
  • 只走上坡路就是我们的“贪心选择”,比如“选价值最高的”、“选耗时最短的”等等。
  • 到达B点意味着我们的算法结束,给出了一个解,但这个解可能是错误的。
  • 到达C点意味着算法成功找到了最优解。

所以,我们作为算法设计者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弄清楚:“我眼前的这个问题,是像一条直通山顶的单向山路,还是像那片有着无数小山丘的复杂山脉?”

如果我们能确定,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往高处走,最终一定能到达最高峰,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胆地使用贪心算法。


第一课的思考题 (无需代码,只需思考):

请查看45. 跳跃游戏 II,它的贪心策略是“在当前能跳的范围内,选择一个能让你下一次跳得最远的位置”。

请问:这个策略中的“当下看起来最优的选择”具体是指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像我们的登山者一样,被困在一个“局部最优”的陷阱里呢?(试着从“它最大化了未来的可能性”这个角度去思考)

请慢慢思考,想通了这一点,你对贪心算法的理解就会立刻加深。下一课我们会学习如何用更系统的方法来判断贪心策略的“安全性”。

Gemini的讲解:

问题1:这个策略中的“当下看起来最优的选择”具体是指什么?

在当前这一跳所能覆盖的范围(比如从下标 icurrent_jump_end)内,我们遍历每一个可以落脚的位置 k。在每一个 k 上,我们都会计算出一个新的潜在最远距离 k + nums[k]

“当下看起来最优的选择”不是指我们下一步要跳到哪个具体的 k,而是指我们采纳那个能提供最大 k + nums[k] 值的“未来承诺”。

我们用变量 farthest 来追踪这个“最优承诺”。当我们完成当前这一跳的范围遍历时(即 i == current_jump_end),我们就兑现这个承诺,将下一跳的边界更新为 farthest

问题2:它为什么没有像登山者一样,被困在一个“局部最优”的陷阱里呢?

你的直觉是对的,因为它考虑了区间内的所有选择。现在我们来解释为什么这能保证我们不“跑偏”。这里有一种非常经典的证明思路,叫做保持领先 (Staying Ahead) 论证法

我们可以证明,我们的贪心算法在每一步跳跃后,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永远不会落后于任何其他(包括最优的)跳跃策略。

  1. 第一步: 假设最优解的第一步跳到了位置 p。而我们的贪心算法通过扫描 0nums[0] 之间的所有位置,找到了一个能跳到最远位置 farthest 的方案。因为我们扫描了所有可能的选择,包括跳到位置 p 的选择,所以我们找到的 farthest 必然 大于或等于p 能跳到的最远距离。 贪心算法在第一步后,就已经取得了“领先”或“平手”的优势。

  2. 第二步及以后 (归纳): 假设在第 k 次跳跃之后,我们的贪心策略能到达的最远距离 farthest_greedy 仍然领先于(或等于)最优策略在 k 次跳跃后能到达的最远距离 farthest_optimal

    现在考虑第 k+1 次跳跃。最优策略是从 farthest_optimal 覆盖的范围内选一个点再跳一次。而我们的贪心策略是从 farthest_greedy 覆盖的范围内选一个点再跳一次。因为我们的覆盖范围更广 (farthest_greedy >= farthest_optimal),我们拥有所有最优策略的选择,甚至还可能拥有更好的选择。因此,在第 k+1 次跳跃后,我们得到的新 farthest_greedy 依然会领先于(或等于)最优策略的新 farthest_optimal

结论:
登山者困境的本质是,选择一条“看起来最陡”的上山路(局部最优),可能会让你错过通往更高山峰的其他路径。

而在跳跃游戏中,我们的“局部最优选择”(最大化下一次的覆盖范围)具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特性:它包含了所有其他选择的可能性。选择跳得更远,并不会让我们“错过”任何东西,反而让我们在未来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我们每一步都在最大化未来的可能性,因此永远“保持领先”,最终必然能以不劣于(即等于)最优解的步数到达终点。


第二课:贪心算法的两大支柱

上一课,我们凭直觉理解了为什么跳跃游戏的贪心策略是有效的。现在,我们要给这种“直觉”安上两个坚固的理论支柱,把模糊的感觉变成清晰的逻辑。这样,你未来面对新问题时,就有了判断的武器。

这两个支柱就是:

  1. 贪心选择性质 (Greedy Choice Property)
  2. 最优子结构 (Optimal Substructure)

听起来很学术,别怕,我们把它们翻译成大白话。


支柱一:贪心选择性质 (你的选择是“安全的”)
  • 学术定义: 一个全局最优解可以通过一系列局部最优选择(即贪心选择)来达到。
  • 大白话翻译: 你在十字路口做出的那个“当下最好的”选择,必须是真的通往最终目的地的一条路。你不能因为选了这条近路,就发现前面是悬崖峭壁,导致你永远到不了终点。这个选择必须是**“安全的”**,它不会断送你获得最终胜利的可能。

一个简单的例子:参加最多的活动

假设你今天有一堆活动邀请,每个活动都有开始和结束时间。你想尽可能多地参加活动(不能同时参加两个)。

  • 活动A: 9:00 - 11:00
  • 活动B: 10:00 - 13:00
  • 活动C: 12:00 - 14:00

你会怎么选?

一个很自然的贪心策略是:每次都选择那个结束时间最早的活动。

为什么?因为那个最早结束的活动,会把时间“最快地”还给你,让你有最多的可能性去安排后面的活动。

  • 你先选活动A (11:00结束)。
  • 然后,在11:00之后可以参加的活动里,你再选结束最早的。这里只剩C (12:00-14:00)。
  • 最终你参加了A和C,两个活动。

这个“选择结束最早的”就是一种安全的贪心选择。你选择它,并不会让你错过参加更多活动的可能性。

反思: 如果你选择“开始最早的”呢?你选了A (9:00开始),没问题。但如果有一个活动是 8:00 - 15:00 呢?你选了它,今天就报废了。所以“开始最早”不是一个安全的贪心选择。


支柱二:最优子结构 (问题可以“套娃”)
  • 学术定义: 一个问题的最优解包含了其子问题的最优解。
  • 大白ah话翻译: 当你做出一个贪心选择后,会留下一个“烂摊子”需要解决。这个“烂攤子”必须和原来的问题是同一种类型,只是规模变小了。就像俄罗斯套娃,打开一个大的,里面是一个一模一样的小的。

回到“参加活动”的例子:

  1. 原问题: 从【所有活动列表】中选择,使参加的活动数量最多。
  2. 你做出了贪心选择:参加了活动A(那个结束最早的)。
  3. 剩下的问题(子问题): 从【所有与A不冲突的活动】中选择,使参加的活动数量最多。

看到了吗?子问题原问题的结构一模一样!都是“从一个活动列表中选出最多不冲突的活动”。只不过列表的规模变小了。


总结一下

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想判断它能不能用贪心时,就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1. 【贪心选择性质】 我能找到一个“当下最优”的选择吗?这个选择安全吗?会不会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葬送了全局的最优结果?
  2. 【最优子结构】 当我做出这个选择后,剩下的问题是不是一个规模更小的、和原问题本质上一样的“套娃”问题?

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那么恭喜你,大概率可以放心地使用贪心算法了!


第二课的思考题 (检验你是否理解了这两个支柱):

思考一个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贪心场景:找零钱

假设有面额为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5元, 1元 的纸币,现在要给顾客找 186 元。

我们下意识的贪心策略是:每次都用面额最大的纸币去凑
(1张100,1张50,1张20,1张10,1张5,1张1,总共6张)

请你尝试用我们刚刚学的**“两大支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贪心策略是正确的。

  1. 贪心选择性质: 为什么你先选一张100元(当下最优选择),是“安全”的?它会不会导致你最终用的纸币数量反而更多?
  2. 最优子结构: 当你付了100元后,剩下的问题是什么?它和原问题像吗?

慢慢想,试着用这两个概念来组织你的语言。准备好了就告诉我你的答案。

Gemini的讲解:

1. 贪心选择性质的解释

假设存在一个最优解,它在找186元时没有使用100元纸币。那么,为了凑够这超过100元的部分,它至少需要使用两张50元(或其他面额更小的纸币)。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张100元纸币替换掉这些凑出100元面额的纸币,这样做,总张数必然会减少或不变。因此,任何不包含100元纸币的最优解,都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包含100元纸币的、同样好或更好的解。所以,优先选择100元,是安全的,它不会让我们错过最优解。

2. 最优子结构的解释

原问题是 Solve(186),当我们做出贪心选择(使用一张100元)后,问题转化为 1 + Solve(186 - 100),即 1 + Solve(86)。子问题 Solve(86) 与原问题 Solve(186) 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只是规模减小了。这就证明了它具备最优子结构


第二阶段:套路与工具 (The Patterns & Toolkit) - 识别经典问题模型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学习识别几种经典的贪心问题模型。掌握了这些模型,你就像得到了一副“透视镜”,能迅速看穿很多问题的本质。


第三课:贪心的第一生产力——排序与区间问题

如果说贪心算法有“最佳拍档”,那一定是排序。面对一大堆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排序往往是理清思路、让贪心策略得以实施的第一步。

我们将通过一个最经典的模型来学习这一点:区间调度问题

问题原型:无重叠区间 (LeetCode 435)

给定一个区间的集合,找到需要移除区间的最小数量,使剩余区间互不重叠。

注意: 区间的终点如果和另一个区间的起点相等,不算重叠。例如 [1, 2][2, 3] 不重叠。

示例:
输入: intervals = [[1,3], [2,4], [1,2], [3,5]]
输出: 2
解释: 移除一个不行,但是移除两个可以

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想:要移除最少的区间,等价于要保留最多的互不重叠区间。

现在,面对这堆区间,我们该如何选择,才能保留最多呢?这就是贪心策略要解决的问题。

探索贪心选择 (The Greedy Choice)

一个没有任何思路的人可能会提出几种贪心策略:

  1. 策略A: 每次都选开始时间最早的区间。
  2. 策略B: 每次都选持续时间最短的区间。
  3. 策略C: 每次都选结束时间最早的区间。

我们必须像侦探一样,一一甄别,看看哪个是真正的“安全”选择。

  • 策略A (按开始时间) 会不会翻车?

    • [[1,100], [2,3], [4,5]]
    • 如果按开始时间最早选,你选了 [1,100]。然后呢?游戏结束了,你只能选这一个。但最优解是选择 [2,3][4,5],总共两个。
    • 结论:策略A不安全,排除!
  • 策略B (按持续时间) 会不会翻车?

    • [[1,4], [5,8], [3,6]]
    • 持续时间最短的是 [3,6] (长度3)。你选了它。然后 [1,4][5,8] 都和它冲突,你只能选一个。
    • 但最优解是选择 [1,4][5,8],总共两个。
    • 结论:策略B不安全,排除!
  • 策略C (按结束时间) 看起来怎么样?

    • 这似乎就是我们上一课讨论“参加活动”的策略。听起来很靠谱。
    • 直观理解: 选择一个最早结束的区间,可以为后面的区间留下最广阔的选择空间。它最快地“释放”了时间线。

这就是正确的贪心策略!

算法步骤:

  1. 排序: 将所有区间按照结束时间从小到大排序。
  2. 选择与迭代:
    • 选择第一个区间(它必然是结束最早的),加入我们的“保留列表”。我们用一个变量 current_end 记录它的结束时间。
    • 遍历剩下的排好序的区间:
      • 如果当前遍历到的区间的开始时间 >= current_end,说明它和我们上一个保留的区间不冲突。
      • 那么,我们就保留这个区间,并更新 current_end 为这个新保留区间的结束时间。
    • 最后,用总区间数减去保留的区间数,就是需要移除的最小数量。

第三课的思考题 (将理论应用到代码):

你已经掌握了正确的贪心策略。现在,请你尝试将这个策略翻译成具体的代码实现

问题: 给你 intervals = [[1,2], [2,3], [3,4], [1,3]]

  1. 请你写出对这个 intervals 按结束时间排序后的结果。
  2. 请你模拟一遍上述的“选择与迭代”过程,告诉我最终保留了哪几个区间,最终的答案是多少?

这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练习,它连接了你的“贪心思维”和“代码实现”这两座重要的桥梁。试一试吧!

Gemini的讲解:

  1. 排序: [[1,2], [1,3], [2,3], [3,4]]

  2. 选择与迭代:

    • 保留 [1,2]current_end 设为 2
    • [1,3] (start=1) vs current_end=2 -> 冲突,跳过。
    • [2,3] (start=2) vs current_end=2 -> 不冲突,保留,current_end 更新为 3
    • [3,4] (start=3) vs current_end=3 -> 不冲突,保留。
  3. 结果:

    • 最终保留了 [1,2], [2,3], [3,4] 共3个区间。
    • 需要移除的数量为 4 - 3 = 1

总结与升华:

你通过这个练习,亲手验证了“按结束时间排序”这个贪心策略的威力。

每当你选择一个区间(比如 [1,2]),你其实是在做一个承诺:“我占用了 t=1t=2 的时间。” 同时,因为你选的是结束最早的,所以你也是在最快地解除这个承诺,把时间线 t=2 之后的所有可能性,都留给了未来的选择。

这就是这个策略能够“保持领先”并最终通向全局最优解的根本原因。

你已经出色地掌握了贪心算法中最重要的模型之一。现在你的“工具箱”里有了一件强大的武器。


第四课:追求“性价比”——分数背包问题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贪心选择。想象一下,你去超市买零食,预算有限,只有一个固定大小的购物袋。你是会先拿那个最贵的(但可能很占地方)的家庭装薯片,还是先拿最轻的(但不怎么好吃)的海苔,还是会下意识地去找那些“又好吃又便宜量又足”的东西?

这种“又好吃又便宜量又足”的直觉,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贪心模型的核心:追求最高性价比

问题原型:分数背包问题 (Fractional Knapsack)

你是一个寻宝者,有一个容量为 W 的背包。你发现了 N 个宝物,每个宝物都有自己的重量(weight)价值(value)

关键规则: 这些宝物都是可分割的,比如一堆金沙、一瓶神仙水。你可以只拿走一个宝物的一部分。

目标: 如何装包,才能使你带走的宝物总价值最高?

注意: 这个问题有一个著名的“孪生兄弟”叫 0-1背包问题(宝物不能分割,要么拿走要么不拿),那是一个经典的动态规划问题。正是“可分割”这个特性,为我们的贪心策略打开了大门。

探索贪心选择 (The Greedy Choice)

我们有几种看起来很合理的策略:

  1. 策略A:价值优先 -> 每次都拿当前能找到的最贵重的宝物。听起来不错,贵的东西总是好的。
  2. 策略B:重量优先 -> 每次都拿最轻的宝物,这样能装的种类最多。
  3. 策略C:性价比优先 -> 计算每个宝物的“单位重量的价值”(即 value / weight),优先拿性价比最高的。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检验哪个策略是真金:

宝物清单:

  • A: 重量10kg, 价值60
  • B: 重量20kg, 价值100
  • C: 重量30kg, 价值120
    背包容量: 50kg

  • 按策略A (价值优先):

    1. 最贵的是C (120元)。装入C。
      • 背包剩余容量: 50 - 30 = 20kg
      • 当前总价值: 120
    2. 次贵的是B (100元)。但B有20kg,正好能装下。装入B。
      • 背包剩余容量: 20 - 20 = 0kg
      • 当前总价值: 120 + 100 = 220
    • 最终总价值: 220
  • 按策略B (重量优先):

    1. 最轻的是A (10kg)。装入A。
      • 背包剩余容量: 50 - 10 = 40kg
      • 当前总价值: 60
    2. 次轻的是B (20kg)。装入B。
      • 背包剩余容量: 40 - 20 = 20kg
      • 当前总价值: 60 + 100 = 160
    3. 最后是C (30kg)。装不下了,但可以装一部分。只能装20kg。
      • 装入 20/30 的C。价值是 120 * (20/30) = 80
      • 背包剩余容量: 20 - 20 = 0kg
      • 当前总价值: 160 + 80 = 240
    • 最终总价值: 240。比策略A要好!
  • 按策略C (性价比优先):

    1. 先计算性价比 (价值/重量):
      • A: 60 / 10 = 6 元/kg
      • B: 100 / 20 = 5 元/kg
      • C: 120 / 30 = 4 元/kg
    2. 性价比从高到低排序是 A > B > C。
    3. 优先装A (10kg)。
      • 背包剩余容量: 50 - 10 = 40kg
      • 当前总价值: 60
    4. 再装B (20kg)。
      • 背包剩余容量: 40 - 20 = 20kg
      • 当前总价值: 60 + 100 = 160
    5. 最后装C (30kg)。只能装剩下的20kg。
      • 装入 20/30 的C。价值是 120 * (20/30) = 80
      • 背包剩余容量: 20 - 20 = 0kg
      • 当前总价值: 160 + 80 = 240
    • 最终总价值: 240

在这个例子中,策略B和C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但策略C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为优先装性价比最高的物品,保证了我们消耗的每一单位背包容量,都换来了尽可能高的价值

算法步骤:

  1. 计算: 为每个物品计算其性价比(value / weight)。
  2. 排序: 将所有物品按照性价比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3. 迭代装包: 遍历排好序的物品列表。
    • 如果当前物品可以被完整地放入背包,就把它整个放进去,并更新背包的剩余容量和当前总价值。
    • 如果当前物品不能被完整地放入,就用它的“可分割”特性,用物品的一部分恰好填满背包的剩余容量。然后算法结束。

第四课的思考题 (动动笔算一算):

现在换一批宝物,请你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策略C (性价比优先),帮我计算出最终能带走的最大价值是多少。

宝物清单:

  • A: 重量20kg, 价值180
  • B: 重量30kg, 价值240
  • C: 重量15kg, 价值120
    背包容量: 50kg

请写出你的计算步骤和最终答案。

  1. 先计算性价比 (价值/重量):
    • A: 180 / 20 = 9 元/kg
    • B: 240 / 30 = 8 元/kg
    • C: 120 / 15 = 8 元/kg
  2. 性价比从高到低排序是:A > B = C
  3. 先装A,可以全装进去。剩余容量:50 - 20 = 30 kg 当前价值:180元
  4. 因为B和C性价比相同,剩下的随意装B或C,价值:30 * 8 = 240 元
  5. 最大价值:240 + 180 = 420 元

知识点深化

通过这次练习,我们不仅巩固了分数背包的贪心策略,还触及了一个关键点:

  • 贪心选择的唯一性: 很多时候,贪心选择(比如性价比最高的)是唯一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多个并列的“最优”选择(比如B和C)。
  • 贪心策略的鲁棒性: 一个好的贪心策略,在面对多个并列选择时,应该是鲁棒的 (robust),也就是说,随便选其中哪一个,都不会影响最终的最优解。在分数背包问题中,由于物品的可分割性,这一点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你已经成功将第二件强大的武器——“性价比模型”——收入了你的工具箱。你现在已经有能力解决两大类经典的贪心问题了。

我们第二阶段的学习非常顺利。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一个更有趣、更需要想象力的模型:范围覆盖/推进问题。这个模型的核心思想,和最开始学习的跳跃游戏 II 异曲同工,但我们会用一个全新的问题来审视它。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


第五课:着眼未来 —— 范围覆盖/推进问题

欢迎来到第二阶段的最后一课。这个模型是贪心算法思想的又一次升华。它的核心与你入门时学习的 [45. 跳跃游戏 II] 如出一辙。

核心思想: 我们做出的贪心选择,不是为了解决眼前这一小块区域,而是为了最大化我们下一步的前进距离未来的选择空间。这是一种“花钱要花在刀刃上”的思维,每一“步”都要走得最远、最有效率。

问题原型:区间覆盖 (Interval Covering)

想象一下,你有一条长度为 L 的草坪,范围是从 0L。现在你有一些洒水器,每个洒水器都有一个固定的覆盖范围,可以表示为一个区间 [start, end]

目标: 你需要选择最少数量的洒水器,来灌溉整片草坪(从0L)。

示例:

  • 草坪范围: [0, 10]
  • 洒水器列表: [[0, 4], [2, 7], [3, 9], [8, 12]]

探索贪心选择 (The Greedy Choice)

这个问题非常微妙,错误的贪心策略很容易迷惑人:

  • 策略A:优先选择起点最早的洒水器?

    • 你可能会先选 [0, 4]。但如果还有一个洒水器是 [0, 8] 呢?显然 [0, 8] 是更好的选择。所以这个策略不行。
  • 策略B:优先选择覆盖范围最长的洒水器?

    • 如果有一个洒水器是 [100, 200],范围最长,但对灌溉 [0, 10] 毫无用处。这个策略也不行。

正确的贪心策略 (回想跳跃游戏!)

我们的思路应该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但每一步都迈得最大”。

  1. 当前状态: 我们需要一个变量 current_coverage 来记录当前已经成功灌溉到的最远位置。初始时,current_coverage = 0

  2. 贪心选择: 在我需要解决 current_coverage 这个点(以及之后)的灌溉问题时,我应该做出什么选择?

    • 第一步:筛选。 我要从所有洒水器中,筛选出那些能够覆盖到 current_coverage 这个点的洒水器。(即,它们的 start <= current_coverage)。
    • 第二步:决策。 在所有这些符合条件的洒水器中,我应该选择哪一个?当然是那个能把水线推得最远的!也就是,那个 end 值最大的洒水器。
  3. 迭代推进:

    • 做出选择后,我们就启用这个洒水器,并将 current_coverage 更新为它所能到达的最远距离(那个最大的 end 值)。
    • 然后,我们重复上述的“筛选->决策”过程,直到 current_coverage 覆盖了整个草坪(>= L)。

算法步骤:

  1. 初始化 sprinklers_on = 0 (洒水器计数),current_coverage = 0 (已覆盖范围)。

  2. current_coverage < L 时,循环继续:
    a. 寻找“最佳下一步”:在所有尚未使用的、且 start <= current_coverage 的洒水器中,找到那个 end 最大的洒水器。我们称其能到达的最远距离为 max_reach
    b. 判断

    • 如果找不到任何能覆盖 current_coverage 的洒水器,或者找到的 max_reach 并不比 current_coverage 更远,说明任务失败,无法完全覆盖。
    • 否则,说明我们找到了下一步。

    c. 更新状态

    • sprinklers_on 增加 1。
    • current_coverage 更新为 max_reach
  3. 循环结束,返回 sprinklers_on


第五课的思考题 (模拟推演):

请你亲自扮演这个贪心算法,来解决我们一开始的那个示例。

信息:

  • 草坪范围: [0, 10]
  • 洒水器列表: A:[0, 4], B:[2, 7], C:[3, 9], D:[8, 12]

请回答:

  1. 第一步: 你的 current_coverage0。你应该选择哪个洒水器?为什么?选择后,current_coverage 变成了多少?
  2. 第二步: 根据上一步更新后的 current_coverage,你现在应该选择哪个洒水器?为什么?选择后,current_coverage 又变成了多少?
  3. 最终需要开启几个洒水器?

我的回答:

**第一步:**我的 current_coverage0。我应该选择洒水器A。

  • 精确的决策过程:
    1. 当前需要覆盖的点是 0 (current_coverage = 0)。
    2. 筛选: 哪些洒水器的 start <= 0?只有 A:[0, 4]
    3. 决策: 在筛选出的洒水器中(这里只有一个),选择 end 最大的。那就是 A。
    4. 更新: 启用 A,计数 +1current_coverage 更新为 A 的 end,即 4。因为我们最开始需要选择能覆盖0并且能到达的最远位置的洒水器,符合至一点的只有A。选择后,current_coverage 变成了4。

第二步: 根据上一步更新后的 current_coverage,现在应该选择洒水器C。

  • 精确的决策过程:
    1. 当前已覆盖到了 4 (current_coverage = 4)。
    2. 筛选: 哪些洒水器的 start <= 4
      • B:[2, 7] (因为 2 <= 4)
      • C:[3, 9] (因为 3 <= 4)
      • 注意:A:[0, 4] 也可以算进来,但它的 end 不够大,我们就不考虑了。
    3. 决策: 在筛选出的 BC 中,哪一个的 end 更大?
      • Bend7
      • Cend9
      • 显然,C 能把水线推得更远!所以我们选择 C
    4. 更新: 启用 C,计数 +1 (现在总共是2个)。current_coverage 更新为 C 的 end,即 9

第三步 :

  • 精确的决策过程:
    1. 当前已覆盖到了 9 (current_- coverage = 9)。
    2. 筛选: 哪些洒水器的 start <= 9
      • D:[8, 12] (因为 8 <= 9)
    3. 决策: 筛选出的只有一个 D,就选它。
    4. 更新: 启用 D,计数 +1 (现在总共是3个)。current_coverage 更新为 D 的 end,即 12

最后判断:现在的 current_coverage = 12,已经大于等于草坪长度 10。循环结束。

最终的正确答案是: 需要 3 个洒水器 (A, C, D)。


第三阶段:实战与试炼 (The Practice & Gauntlet) - 从理论到代码

欢迎来到第三阶段:实战与试炼 (The Practice & Gauntlet)

这个阶段,我们将理论付诸行动。你将亲手将我们的“心法”和“套路”锻造成坚实的代码。记住,写代码遇到困难、调试、甚至想不出思路都是正常且必要的过程。这正是大脑在构建深度连接。


贪心算法实战训练营

你的任务:
不需要一次性做完。建议按照顺序,每次完成一到两道题后,可以把你的思路、代码或者遇到的困惑发给我。我会像现在这样,针对你的思考过程进行分析和指导。


第一梯度:经典模型复现

这个梯度的题目,几乎是我们第二阶段学习的模型的直接应用。目标是让你熟练地将理论翻译成代码,巩固核心思路。

  1. 452. 用最少数量的箭引爆气球

    • 模型关联: 区间调度问题。
    • 导师锦囊: 仔细想想,这道题是不是和我们讨论的“保留最多不重叠区间”本质上是一回事?箭射出的位置,可以看作区间的哪个点?
  2. 55. 跳跃游戏

    • 模型关联: 范围覆盖/推进问题。
    • 导师锦囊: 你不需要关心“最少跳几次”,只需要关心“能不能到”。这比我们最初的[跳跃游戏 II]更简单。你只需要维护一个“最远能到达的位置”,看看它能否不断地向前延伸,最终越过终点线。
  3. 860. 柠檬水找零

    • 模型关联: 性价比/局部最优选择。
    • 导师锦囊: 当顾客给你20美元,你需要找零15美元时,你是先用一张10美元和一张5美元,还是用三张5美元?哪种选择为未来保留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就是找零的灵活性。

第二梯度:策略的变种与构造

这个梯度的题目,贪心策略会隐藏得更深一些,或者需要你对排序的“关键字”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1. 56. 合并区间

    • 模型关联: 区间问题变种。
    • 导师锦囊: 这次我们不是要“移除”区间,而是要“合并”。思考一下,为了方便合并,我们应该按起点排序还是按终点排序?试着画图感受一下。
  2. 406. 根据身高重建队列

    • 模型关联: 构造问题,非常经典的贪心。
    • 导师锦囊: 这个问题需要“两步走”的贪心。如果我们先把“高个子”安排好,那么“矮个子”的插入是不是就不会影响高个子的相对位置了?试试先按身高排序,如果身高相同,按什么排序会对后续插入最有利?
  3. 1024. 视频拼接

    • 模型关联: 范围覆盖/推进问题(增强版)。
    • 导师锦囊: 这道题几乎就是我们第五课“洒水器”问题的完美复刻。只是问题背景换了。请直接套用我们当时学到的current_coveragemax_reach的逻辑来解决它。

第三梯度:“贪心 vs 动态规划”思辨

这个梯度的题目是精通贪心的关键。它们会挑战你的认知边界,让你深刻理解贪心算法的适用范围。

  1. 122.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II

    • 导师锦囊: 这道题可以无限次交易。想一想,一个“长上坡”的利润(比如价格从1涨到5),和一个每天“短线操作”(1买2卖,2买3卖,3买4卖,4买5卖)的利润,结果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是,贪心策略就浮出水面了。
  2. 322. 零钱兑换

    • 导师锦囊: 【警告:陷阱题!】 这个问题不能用贪心算法解决!请你尝试用我们之前分析“找零钱”的贪心策略(每次都用最大面额)来解决 coins = [1, 7, 10], amount = 14 这个例子。你会发现贪心会给出错误的答案。这道题的正确解法是动态规划。通过这个对比,你会彻底明白为什么我们在第一课就要强调“反例”和贪心选择的“安全性”。

第四阶段:融会贯通 (The Mastery & Integration)**。

这个阶段的目标,不是学习新的“套路”,而是将你已有的知识内化,形成一种接近本能的算法直觉。这就像一位武林高手,早期学习的是一招一式的“套路”,但最终追求的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


第六课:言出法随 —— 贪心策略的证明

在面试中,或者在向同事解释你的方案时,仅仅写出正确的代码是不够的。你需要能够令人信服地解释:“为什么你的贪心策略是正确的?”

这一课,我们学习两种为你的贪心算法“正名”的强大武器。

武器一:反证法(又称“替换法”或“交换论证”)

这是最经典、最严谨的证明方法。它的思路是:

  1. 假设存在一个“更优”的解:先假设存在一个最优解 OPT,它没有采用我们的贪心选择。
  2. “偷梁换柱”:通过一系列的替换操作,将 OPT 中的选择,一步步替换成我们的贪心选择。
  3. 证明结果不会变差:关键在于证明,每一步替换,都不会使解的结果变得更差(甚至可能会变得更好)。
  4. 得出结论:最终,我们可以将 OPT 完全转化为我们的贪心解 GREEDY,并且 GREEDY 的结果至少和 OPT 一样好。这就证明了我们的贪心解本身就是最优解之一。
  • 经典应用: [435. 无重叠区间] 的“按结束时间排序”策略。
    • 证明思路: 假设最优解 OPT 选择的第一个区间不是结束最早的那个。我们可以把 OPT 的第一个区间,替换成我们贪心选择的“结束最早的区间”。这样做,只会让留给未来的时间更多,所以替换后的解不会比 OPT 更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证明我们的贪心解就是最优解。

武器二:“保持领先”论证法 (Staying Ahead)

这种方法更直观,也更有“贪心”的味道。它的思路是:

  1. 定义“领先”:首先,定义一个衡量标准,用来比较我们的贪心解和任意一个最优解。
  2. 证明初始领先:证明在第一步之后,我们的贪心解在这个衡量标准上,至少和最优解一样好。
  3. 证明保持领先:通过归纳法证明,如果第 k 步是领先的,那么在第 k+1 步之后,我们的贪心解依然保持领先
  4. 得出结论:既然我们的贪心解在每一步都“不落后于”最优解,那么当算法结束时,它的最终结果也必然是“不落后于”最优解的,因此它就是最优解。
  • 经典应用: [45. 跳跃游戏 II] 的“最大化下一次跳跃范围”策略。
    • 证明思路: 正如我们之前详细讨论过的,我们的衡量标准是“能到达的最远距离”。在每一步跳跃后,我们的贪心策略所能到达的最远距离,永远不会小于任何其他策略(包括最优策略)在同等步数下能到达的最远距离。因此,我们始终“保持领先”,最终可以用最少的步数到达终点。

第六课的思辨题 (A Challenge of a Master)

现在,请你扮演一次面试官,也扮演一次候选人。

问题: 思考我们做过的 [122.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II]
它的贪心策略是:“只要第二天的价格比今天高,就在今天买入,明天卖出,然后将所有这些正利润累加起来。”

你的任务:
请尝试用我们刚刚学的**“反证法(交换论证)”**,来向我(你的面试官)证明,为什么这个看似“短视”的贪心策略,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

提示:
假设有一个最优解,它包含了一次长期的持有,比如在第 i 天买入,在第 j 天卖出 (j > i+1)。你可以证明,这个长期持有所获得的利润,绝不会超过在这个区间内每天进行“短线操作”所累加的利润。

这个挑战会真正锻炼你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试着组织一下你的语言吧。

http://www.dtcms.com/a/528266.html

相关文章:

  • 掌握 Rust:从内存安全到高性能服务的完整技术图谱
  • [Java]重学Java-Java平台
  • Bash Shell 脚本编程入门详解
  • 打造高清3D虚拟世界|零基础学习Unity HDRP高清渲染管线(第七天)
  • 营销型网站建立费用手机端网站开发页
  • 网页模板免费资源搜索引擎排名优化技术
  • 2025年9月电子学会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Python四级)真题及答案
  • hot 100 技巧题
  • Evaluating Long Context (Reasoning) Ability
  • 乐器基础知识学习
  • 做英语手抄报 什么网站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公司
  • Java自动化测试之数据库的操作
  • 算法:并行课程II
  • 信阳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企业vi设计说明
  • llama.cpp:Android端测试Qwen2.5-Omni
  • Polar Reverse(中等)
  • A2O MAY首张EP《PAPARAZZI ARRIVE》正式上线 全球宣传全面启动
  • MySQL常用内置函数整理:提高你的查询效率
  • MkFont,一款开源免费的字体设计工具
  • 怎么样才能搜索到自己做的网站jquery做的装修网站
  • 基于Chrome140的TK账号自动化——脚本撰写(二)
  • WPF之Style
  • zabbix实现监控Apache、Nginx、php-fpm应用的实操保姆级流程
  • 69.力扣LeetCode_x的平方根
  • linux第二次作业
  • (二)Gradle 依赖仓库及安全凭证配置
  • 医疗信创标杆实践:浙人医 LIS 系统异构多活容灾架构深度解析(附 KingbaseES 实战)
  • 廊坊怎么做网站免费访问国外网站的应用
  • 对网站建设好学吗vps 需刷新几次才能打开网站
  • 百日挑战之单词篇(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