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放的自激振荡和相位裕度
参考: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KjpzvE4t/?spm_id_from=333.1387.upload.video_card.click&vd_source=1cb0531b25720f8b7430744365abec0f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L4y1z7Ut/?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1cb0531b25720f8b7430744365abec0f
https://www.digikey.cn/zh/blog/how-to-wield-the-power-of-the-bode-plot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波特图
- 特性
- 二、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
- 相位裕度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 三、巴克豪森准则在运放稳定性的应用
- 巴克豪森准则的具体内容
- 四、运放自激振荡和零极点
- 五、关于OPA189自激
- 反馈网络参数和寄生参数对环路稳定性的影响
前言
之前使用OPA189做跟随器时经常会出现自激振荡,输出从跟随器的模样变成了振荡器。之后学习了巴克豪森准则知道了系统稳定性分析在运放的重要性
一、波特图
波特图(Bode Plot)是在电子工程领域中,用于分析和表示线性时不变系统(如放大器、滤波器等)的频率响应特性的一种图形化工具,它能直观呈现系统的增益和相位随频率的变化情况
波特图由两张图组成,分别是
增益 - 频率图
相位 - 频率图
增益 - 频率图:纵坐标表示增益,单位通常为分贝(dB),计算公式为
20log10(VoutVin)20\log_{10}(\frac{V_{out}}{V_{in}})20log10(VinVout)
横坐标表示频率,采用对数刻度(以方便展示宽频率范围的特性 )。通过增益 - 频率图,可以清晰看到在不同频率下,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放大或衰减程度。
相位 - 频率图:纵坐标表示相位,单位是度(°),横坐标同样是采用对数刻度的频率。它用于展示系统在不同频率下,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偏移情况。
单极点波特图:
单零点波特图
特性
1、增益斜率叠加每个零点贡献 (+20 dB/十倍频{dB/十倍频}dB/十倍频) 的斜率;每个极点贡献 (-20 , dB/十倍频{dB/十倍频}dB/十倍频) 的斜率;
总斜率 = 所有零点斜率之和 + 所有极点斜率之和。
2、相位叠加每个零点在高频段贡献 (+90∘+90^\circ+90∘) 的相位;每个极点在高频段贡献(−90∘-90^\circ−90∘) 的相位;
总相位 = 初始相位 + 所有零点相位之和 + 所有极点相位之和。
二、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
相位裕度定义:在运放开环增益和开环相移图中,当运放的开环增益下降到 1 时,开环相移值减去-180°得到的数值。
增益裕度定义:在运放开环增益和开环相移图中,当运放的开环相移下降到-180°
时,增益 dB 值取负,或者是增益值的倒数。
简单来说,相位裕度描述了 “系统在增益衰减到 1(0dB)时,距离‘触发振荡的临界相位’还有多少安全余量”。
相位裕度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相位裕度不仅决定 “是否振荡”,还直接影响系统的动态响应质量(如信号过冲、上升时间),不同相位裕度对应不同的性能表现:
1、≥60° 稳定性优秀,动态响应平稳(过冲≤5%),适用于对音质、波形精度要求高的场景(如音频放大器、精密仪器)
2、45°~60° 稳定性良好,轻微过冲(5%~10%),响应速度适中适用于通用电子设备(如电源适配器、普通运放电路)
3、30°~45° 稳定性临界,过冲明显(10%~20%),可能出现轻微振荡适用于对响应速度要求高、对过冲容忍的场景(如高速数据采集)
4、<30° 稳定性差,严重过冲(>20%),极易自激振荡(需额外补偿)
三、巴克豪森准则在运放稳定性的应用
巴克豪森准则(Barkhausen Criterion)是用于判断反馈系统是否能够产生自激振荡的重要准则,由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巴克豪森(Heinrich Georg Barkhausen)在 1921 年提出,在电子电路设计,尤其是振荡器和放大器稳定性分析中有着广泛应用。
巴克豪森准则的具体内容
巴克豪森准则包含两个条件,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反馈系统才会产生自激振荡
1、幅度条件:反馈系统的闭环增益 AclA_{cl}Acl 必须等于 1,即 ∣Acl∣=1|A_{cl}| = 1∣Acl∣=1 。这意味着反馈信号的幅度与原输入信号的幅度相等,信号在反馈环路中循环放大时,不会因为幅度衰减而消失,也不会因幅度无限增大而使系统饱和失控。在波特图中,该条件对应于开环增益曲线在某一频率处达到 0dB(因为 20log10(1)=020\log_{10}(1)=020log10(1)=0 )。
2、相位条件:反馈系统的总相移必须为 0∘0^\circ0∘ 或 360∘360^\circ360∘ (对于负反馈系统,表现为相位滞后达到−180∘- 180^\circ−180∘ )。这表明反馈信号与原输入信号同相,反馈信号能够不断增强原输入信号,形成正反馈循环,持续放大信号从而产生振荡。
四、运放自激振荡和零极点
对于负反馈的运放,(如下的同相比例放大电路)为什么是只要满足180°相移就会自激?因为反馈环路本身有180°相移,加起来就是360°
五、关于OPA189自激
从OPA189 datasheet 可以看出在增益为0dB时频率大概为10M左右,这个频率开环增益下的相位大概为-30°,而PM(相位裕度)= -30°-( - 180°) = 150° > 0
利用巴克豪森准则,运放中相位裕度很大,理论上不会自激。
那么为什么在实际应用中OPA189会产生自激振荡?
反馈网络参数和寄生参数对环路稳定性的影响
造成运放电路振荡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条:
1) 电路设计不正确,环路增益 AuoF 过大,也就是闭环增益 1/F 太小。有些运放不
支持太小的电压放大倍数,比如 OP37,其标称最小增益为 5,如果用 OP37 设
计成跟随器,也就是 1 倍电压增益,那就一定会自激振荡的。因此,要设计跟随
器,一定得选择单位增益稳定的运放。
2) 输出直接驱动大电容。这是电路设计中较为忌讳的。要用运放驱动大电容,或者
选用驱动电容能力较强的运放;或者在运放的输出端串联一个小隔离电阻,一般
在 22 欧姆~100 欧姆之间,再驱动电容;或者采用专门电路(第 5 章有)。
3) 引入了杂散电容。比如反馈线路与地之间间距过小,形成了较大的杂散电容;使
用了杂散电容较大的直插式电阻;反馈线路背面使用了大面积的地层;输出端接
了不合适的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