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第一章 信息化发展

1、信息与信息化(了解)

        信息(Information)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它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等的表征。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以一种普遍形式,表达物质运动规律,在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产生和传递。

        数学家香农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特性与质量(了解)

        信息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相对性、依附性、变换性、传递性、层次性、系统性和转化性等。

        获取信息可以满足人们消除不确定性的需求,因此信息具有价值,而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 经济性、可验证性和安全性等。应用的场合不同,信息的侧重面也不一样。例如,对于金融信息而言,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安全性;而对于经济与社会信息而言,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及时性


3、信息系统及其特征(了解)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 题,提高生产效率,为生产或信息化过程以及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的系统。信息系统是管理模 型信息处理模型系统实现条件的结合


4、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掌握)

        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 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等阶段。【口诀:划分即试行】

        4大: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5小: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

        1、立项(系统规划):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要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写成可行性报告。

        2、开发:

        系统分析: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

       3、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

        4、消亡阶段


5、信息化内涵(掌握)

        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提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并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信息化内涵主要包括:

  •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 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 务等。
  • 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 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 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6、信息化体系六要素(掌握)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

  1. 信息技术应用(龙头、主阵地)
  2. 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3.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4. 信息技术和产业(物质基础)
  5. 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
  6.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

7、信息化趋势(了解)

        组织信息化除驱动和加速组织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建设外,还呈现出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农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社会生活信息化(市场、科技、教育、军事)、国民经济信息化等趋势和方向。

        国家信息化发展趋势:

  • 第一步到2020年
  • 第二步到2025年
  •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

7、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掌握)

新基建:

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新型基础设施: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1、信息基础设施(技术新)(根据关键字选择答案)
(1)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2)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措施
(3)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措施  
2、融合基础设施(应用新)
(1)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支撑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3、创新基础设施(平台新)
(1)指的是支撑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基础的基础设施


8、工业互联网(掌握)

为工业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

1、工业经济角度看

(1)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2)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2、从网络设施发展角度看

(1)加速网络升级,增加网络的支撑力

(2)拓展数字经济空间

3、4大层级

(1)网络是基础

                包括网络互连(企业外网|内网)、数据互通、标识解析

(2)平台是中枢

                平台包括边缘层、iaas(设备)、paas(系统)、saas(软件)

                        作用是:数据汇聚、建模分析、知识复用、应用创新

(3)数据为要素

                数据有三个特性:重要性、专业性、复杂性

(4)安全是保障

                三大特点:涉及范围广、造成影响大、企业防护基础弱

4、六大典型应用模式

(1)平台化设计

(2)智能化制造

(3)网络化协同

(4)个性化定制(易考)

(5)服务化延伸

(6)数字化管理


9、车联网(掌握)

1、体系框架为:端、管、云

  •         (1)端:车辆上的网络通信设备
  •         (2)管:解决车、人、网、路互联互通
  •         (3)云:车辆运行信息平台

2、连接方式:(没有人与人)

  •         (1)车与云:通过卫星通信和蜂窝网络
  •         (2)车与车:车辆位置、状态
  •         (3)车与路:借助地面道路固定通信设施
  •         (4)车与人:通过wifi、蓝牙、蜂窝
  •         (5)车与设备:车辆内部设备通信

3、场景应用:(了解)

  • (1)实用类场景应用
  • (2)便携类场景应用
  • (3)效率类场景应用

10、农业农村现代化(掌握)

1、农业现代化

  • (1)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 (2)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
  • (3)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产品供销提供信息支持

2、乡村振兴战略

  • (1)建设基础设施 千兆网、5G、移动物联网
  • (2)发展智慧农业 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 (3)建设数字乡村 推进“互联网+”,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

11、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掌握)

推进产业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1、两化融合(核心是信息化支撑)

(1)技术融合

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汽车电子技术、工业控制技术

(2)产品融合

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产品中 数控机床、智能家电、遥控飞机

(3)业务融合

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 生产自动化、网络营销等

(4)产业衍生

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工业电子、工业软件等

2、智能制造IM 是一种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生产方式

(能力要素、能力域、能力子域)

(1)是一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2)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 能力要素包括人员、技术、资源、制造

人员:组织战略、人员技能

技术:数据、集成、信息安全

资源:装备、网络

制造: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

  •         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
  •         生产:采购、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设备管理、安全环保、仓储配送、能源管理
  •         物流:物流
  •         服务:客户服务、产品服务

(3)成熟度分为5级

        一级(规划级):对核心业务(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进行流程化管理

        二级(规范级):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单一业务的数据共享

        三级(集成级):对装备、系统等集成,实现跨业务的数据共享

        四级(优化级):对人员、资源、制造进行数据挖掘,形成知识模型,对业务进行预测和优化

        五级(引领级):基于模型持续优化,衍生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

12、消费互联网(掌握)

以个人为用户,本质是个人虚拟化

1、消费属性

  • (1)媒体属性 自由媒体、社会媒体、咨询为主
  • (2)产业属性 由在线旅行和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等组成

2、应用新格局

  • 社交网络具有:发散性(社交圈)、聚集性(新型网络经济)

13、数字中国(掌握)


14、数字经济(掌握)

主要内容构成:

  •         (1)从产业结构看: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         (2)从整体构成看: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

1、数字产业化

        发展重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2、产业数字化

        数据关键要素价值释放核心数据赋能主线(易考)

        典型特征:

  •                 以数字科技变革生产工具;
  •                 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
  •                 以数字内容重构产品结构;
  •                 以信息网络为市场配置纽带;
  •                 以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载体;
  •                 以数字善治为发展机制条件。

3、数字化治理

        通常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创新 社会治理方法与手段

4、数据价值化

“三化”框架: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易考)


15、数字政府(掌握)

1、特征:

  •         协同化
  •         云端化
  •         智能化        
  •         数据化
  •         动态化

2、关键词:

  • 共享
  • 互通
  • 便利

3、主要内容(易考)

一网通办:

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跨省通办:

申请人在办理地之外的省市提出事项申请或在本地提出办理其他省市事项申请,办理模式通常可分为全程网办、代收代办和多地联办等。

一网统管:

“一网统管”通常从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以城市事件为牵引,统筹管理网格,统一城市运行事项清单,构建多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体系。

一网统管:

  1. 一网:主要包括政务云、政务网和政务大数据中心等。
  2. 一屏:通过对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将城市运行情况充分反映出来。
  3. 联动:畅通各级指挥体系,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勤联动、高效处 置提供快速响应能力。
  4. 预警:基于多维、海量、全息数据汇集,实现城市运行体征的全量、实时 掌握和智能预警。
  5. 创新:以管理需求带动智能化建设,以信息流、数据流推动业务流程全面 优化和管理创新。

16、数字社会(掌握)

1、 数字民生建设重点:

  • 普惠
  • 赋能
  • 利民

  2、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种创新型城市

(1)智慧城市基本原理

  1. 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面向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提供智慧化的服务为主要模式;
  2. 重点强化数据治理、数字孪生、边际决策、多元融合和态势感知五个核心能力要素建设;
  3. 更加注重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和创新发展在内的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
  4. 目标旨在推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精神文明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
  5. 持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2)核心能力要素解释为:

  • ·数据治理:围绕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进行能力构建,包括数据责权利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其开发利用等。
  • ·数字孪生围绕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互动融合进行能力构建,包括社会孪生、城市孪生和设备孪生等,将推动城市空间摆脱物理约束,进入数字空间。
  • ·边际决策:基于决策算法和信息应用等进行能力构建,强化执行端的决策能力,从而达到快速反应、高效决策的效果,满足对社会发展的敏捷需求。
  • ·多元融合: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动态性及其融合的高效性等,实现服务可编排和快速集成,从而满足各项社会发展的创新需求。
  • ·态势感知:围绕对社会状态的本质反映及模拟预测等进行能力构建,洞察可变因素与不可见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3)成熟度等级:(主要看关键字选择答案)

  • 一级(规划级)
  •         应围绕智慧城市的发展进行策划,明确相关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等,初步开展数 据采集和应用,确保相关活动有序开展。
  • 二级(管理级)
  •         应明确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原则、目标和实施计划等,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多领域实现信息系统单项应用,对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
  • 三级(协同级)
  •         应管控智慧城市各项发展目标,实施多业务、多层级、跨领域应用系统的集成,持续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推动惠民服务、城市治理、生态宜居、产业发 展等的融合创新,实现跨领域的协同改进。
  • 四级(优化级)
  •         应聚焦智慧城市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基于数据与知识模型实施城市经济、社会精准化治理,推动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和开发利用,推进城市竞争力持 续提升。
  • 五级(引领级)
  •         应构建智慧城市敏捷发展能力,实现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融合演进和共生共治,引领城市集群治理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3、数字乡村

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4、数字生活

数字生活是依托互联网和一系列数字科技技术应用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

  1. 生活工具数字化
  2. 生活方式数字化
  3. 生活内容数字化

17、数字生态(了解)

(1)数据要素市场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2)数字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3)网络安全保护

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实力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根本和基石。


18、数字化转型(掌握)

        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 、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基础上,进一步触及组织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业务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

        数字化转型基本原理揭示了个体智慧(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由“自然人“个体,转移到组织智慧(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掌握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智慧转移”也称“智慧移植“,需要经历系列的过程才能完成,每个组织开展此类活动的模式与方法存在差异。也可以参考下图所示的“智慧转移”模型。

  • 通过对象数字化实现对各类对象的数字化表达;(易考)
  • 通过孪生虚拟化完成物理对象到信息空间的映射;(易考)
  • 通过架构可视化实现业务知识模型经验沉淀复用和创新
  • 通过计算智能化实现多元条件下的调度决策

1、持续迭代

        组织每个能力因子数字化“封装”的持续迭代主要包含四项活动:(易考)

  • 信息物理世界建设(也称数字孪生CPS)
  • 决策能力边际化部署(PtoE)
  • 科学社会物理赛博机制构筑(CPSS)
  • 数字框架与信息调制(DFIM)

19、元宇宙(掌握)

元宇宙是一个新兴概念,是一大批技术的集成

1、定义: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2、四个方面:时空性、真实性、独立性、连接性

3、主要特征:(易考)

(1)沉浸式体验

  • 元宇宙的发展主要基于人们对互联网体验的需求,这种体验就是即时信息基础上的沉浸式体验。

(2)虚拟身份

  • 人们已经拥有大量的互联网账号,未来人们在元宇宙中,随着账号内涵和外延的进一步丰富,将会发展成为一个或若干个数字身份, 这种身份就是数字世界的一个或一组角色。

(3)虚拟经济

  • 虚拟身份的存在就促使元宇宙具备了开展虚拟社会活动的能力,而这些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模式展开,即虚拟经济。

(4)虚拟社会治理

  • 元宇宙中的经济与社会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则的约束,就像现实世界一样,元宇宙也需要社区化的社会治理。

4、发展演进

        元宇宙的虚拟世界形态持续迭代,形成“数字社会治理”,实现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三元空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第一章常见词英文

  • 信息 Information
  • 工业互联网 Industrial Internet
  • 工业4.0 Industry4.0
  • 时间敏感网络 TSN
  • 车联网 Internet of Vehicles,IoV
  • 智能制造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
  • 数字化转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元宇宙 Metaverse
  •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区块链 Block Chain
  • 分布式的 Distributed
  • 数字分类帐本 Digital ledger
  • 网络共识 Collusion of the network
  •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 互联网+ Internet+ Internet plus
  • 5G 5th-Generation
  • 6G 6th-Generation

http://www.dtcms.com/a/390303.html

相关文章:

  • 第六章:实用调试技巧
  • 人工智能通识与实践 - 智能语音技术
  • CSP-S 提高组初赛复习大纲
  • 卷积神经网络CNN-part7-批量规范化BatchNorm
  • [xboard]02 uboot下载、移植、编译概述
  • Python入门教程之字符串运算
  • 堡垒机部署
  • 刷题记录(10)stack和queue的简单应用
  •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 Spring面试题及详细答案 125道(46-65) -- 事务管理
  • OA ⇄ CRM 单点登录(SSO)实现说明
  • 人工智能在设备管理软件中的应用
  • __pycache__ 文件夹作用
  • 利欧泵业数据中心液冷系统解决方案亮相2025 ODCC开放数据中心峰会
  • 【论文阅读】Masked Conditional Variational Autoencoders for Chromosome Straightening
  • 天气预测:AI 如何为我们 “算” 出未来的天空?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有什么注意事项?企业该如何发挥大数据的价值
  • CSS的opacity 属性
  • STM32 LwIP协议栈优化:从TCP延迟10ms降至1ms的内存配置手册
  • 【0基础3ds Max】创建标准基本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理论
  • 驾驭未来:深度体验 Flet 0.7.0 的重大变革与服务化架构
  • 【Datawhale组队学习202509】AI硬件与机器人大模型 task01 具身智能基础
  • Go语言高并发编程全面解析:从基础到高级实战
  • leetcode算法刷题的第三十八天
  • RHEL 兼容发行版核心对比表
  • 如何解决 pip install 安装报错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yaml’ 问题
  • 无刷电机有感方波闭环控制
  • 【EKL】
  • 设计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详解(2)
  • 算法(一)双指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