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网络强化增强混合IT环境的安全
网络是企业运营的支柱,也是网络犯罪分子和恶意威胁者的主要目标,他们会破坏IT运营的连续性。随着混合云基础设施、远程办公和物联网(IoT)生态系统的出现,网络边界正在不断扩大,新的漏洞不断产生,使得保护企业系统变得既复杂又至关重要。这正是企业网络强化的原因。
网络强化基础:定义与工作原理
网络强化是指通过减少网络漏洞、加强防御能力以抵御潜在网络威胁,从而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过程。它涉及实施一系列措施,旨在保护网络免受未授权访问、数据泄露、恶意软件及其他安全风险的影响。
从核心来看,网络强化的目标是通过解决网络基础设施中的薄弱环节,构建稳健的安全态势。对于依赖数字系统存储敏感信息、确保运营顺畅的企业、政府机构及个人而言,这一过程至关重要。
网络强化的类型
要构建弹性的安全态势,企业必须了解网络强化的关键类别。每种类型针对不同层面的潜在漏洞,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入口点处于未受保护的状态。
- 物理强化:这是安全的基础。它涉及通过控制访问、监控系统和防篡改外壳来保护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和网络机柜,防止未授权人员接触关键基础设施。
- 硬件强化:保护运行网络的物理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和负载均衡器),具体措施包括禁用未使用的端口、应用固件更新、更改默认配置以及在适用的情况下启用设备级加密。
- 软件强化:通过禁用或删除不必要的服务、定期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打补丁和更新,以及使用符合最佳实践和合规要求的安全配置,来减少攻击面。
- 协议强化:通过强制使用安全协议(如HTTPS、SSH、SFTP和TLS)并逐步淘汰过时或不安全的协议(如FTP、Telnet和旧版SSL),保护传输中的数据。
- 访问强化:基于最小权限原则、多因素认证(MFA)、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网络分段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和系统能访问关键资产。
通过针对上述每个领域采取措施,组织可以显著减少其攻击面并提高整体网络弹性。
需强化和保护的网络组件
为了有效强化网络,组织必须保护构成连接性和访问核心的所有核心组件。这包括:
组件 | 强化措施 |
---|---|
路由器与交换机 | 禁用未使用的端口/服务,更改默认凭据,启用安全协议(如用SSH替代Telnet) |
防火墙 | 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定期更新规则集、监控日志中的异常情况 |
无线接入点(WAP) | 使用WPA3加密,对私有网络禁用SSID广播,并应用MAC地址过滤 |
VPN网关 | 强制执行多因素认证(MFA)、更新固件、使用强加密协议 |
服务器 |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定期打补丁、监控未授权变更 |
终端设备 | 强制执行终端保护策略,安装杀毒软件/终端检测与响应(EDR)工具,并限制管理员访问权限 |
物联网(IoT)设备 | 将其隔离在独立的虚拟局域网(VLAN)中、禁用通用即插即用(UPnP)、修改默认设置 |
未受保护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与风险
若不实施网络强化,组织将面临各类网络威胁的冲击。常见攻击途径如下表所示:
威胁类型 | 风险描述 |
---|---|
勒索软件 | 加密数据并在支付赎金前中止运营——通常通过未受保护的端口或终端进入 |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 | 用大量流量淹没网络,导致服务中断和停机 |
中间人攻击 | 拦截网络流量以窃取敏感信息——在未受保护的Wi-Fi网络中很常见 |
未授权访问 | 利用弱凭据或开放服务获取系统访问权限,进而窃取数据 |
横向移动 | 由于缺乏分段或监控,攻击者从受感染的设备扩散至其他系统 |
未修补的漏洞 | 利用已知漏洞攻击未安装安全更新或配置不当的系统 |
网络强化的两大核心方面
- 扫描并减少网络攻击面
- 实施零信任架构并启用多因素认证
1、扫描并减少网络攻击面
识别并移除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和应用程序,可消除攻击者常见的入口并减少网络攻击面。例如,识别并关闭开放端口和未使用的服务,能防止恶意行为者向网络中注入恶意服务脚本。
要减少攻击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 使用网络扫描工具识别暴露的入口点。
- 禁用对业务运营非关键的服务。
- 配置防火墙规则,拦截入站流量和不可信来源的连接。
2、实施零信任架构并启用多因素认证
零信任架构(ZTA)有助于消除网络内的“默认信任”概念。在ZTA模型中,每一个访问请求都会经过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和设备可以访问关键系统。
要有效实施零信任架构,可采取以下措施:
- 微分段:将网络划分为更小的子网,以限制攻击者在突破情况下的横向移动。
- 持续监控:使用AI驱动的工具评估用户行为并实时检测异常活动。
- 多因素认证(MFA):要求所有访问关键资源的请求都需通过多因素认证。
有效网络强化的措施
1、实施最小权限原则
网络访问解决方案具备以下功能,可助力实施最小权限原则: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访问控制列表(ACL)。
- 通过控制哪些用户或设备可访问网络及访问方式,执行安全策略。
- 在授予访问权限前检查设备是否符合安全策略,并可对不合规设备进行隔离。
2、加密网络流量并强化通信设备
对传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可防止攻击者拦截敏感信息。可使用传输层安全协议(TLS)或互联网协议安全协议(IPsec)保护终端与设备之间的通信。
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在网络通信中起核心作用的设备,往往是攻击者的目标。因此,保护这些设备对有效实现网络强化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包括:
- 修改默认密码:将所有网络设备的默认密码替换为复杂且唯一的凭据。
- 禁用未使用的接口和服务:通过停用网络设备上不必要的服务减少潜在漏洞。
- 启用安全管理协议:使用安全外壳协议(SSH)代替Telnet进行远程管理。
3、定期进行漏洞评估并确保配置安全
配置错误的系统和未打补丁的漏洞是攻击者的常见的入侵入口。因此,定期审核网络配置和补丁更新对于维护加固的网络至关重要。
- 定期进行漏洞评估,在攻击者利用漏洞前识别并修复。
- 进行渗透测试,模拟真实场景,验证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配置网络分段与隔离
网络分段将网络划分为不同区域,防止未授权访问关键系统。例如,将物联网设备置于独立的网络分段中,可确保某一设备被攻陷后,攻击者无法访问企业数据库。具体实施措施包括:
- 虚拟局域网(VLAN):通过VLAN对网络流量进行逻辑隔离。
- 防火墙规则:制定严格的防火墙策略,规范不同分段之间的通信。
-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PS):通过检测网络内的恶意活动,提供实时监控和自动响应。该系统可识别异常行为、策略违规和已知攻击模式以防止漏洞。
网络强化检查清单
使用以下清单评估当前网络安全态势,并指导网络强化策略的制定:
访问控制
- 执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 要求启用多因素认证(MFA)
- 应用最小权限原则
- 审计并删除过期用户账户
设备安全
- 修改路由器、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WAP)的默认凭据
- 禁用未使用的服务和端口
- 定期应用固件更新
- 使用SSH/SNMPv3等安全协议,替代不安全协议
流量保护
- 使用TLS/IPsec加密网络流量
- 通过VLAN和防火墙规则对流量进行分段
- 监控网络流量日志,发现异常情况
监控与维护
-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
- 定期进行渗透测试
- 启用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PS)
- 制定清晰的事件响应计划
政策与意识
- 制定网络安全政策
- 对员工进行钓鱼防范意识培训
- 每季度审查并更新安全配置
提示:使用网络配置管理工具和[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网络检测与响应(NDR)解决方案进行持续监控,尽可能自动化此检查清单中的项目。一个安全的网络不仅保护业务运营,还能增强客户信任和品牌声誉,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