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e Code生态、实战
概述
关于AI IDE/插件,请参考Vibe Coding、AI IDE/插件。
Claude Code
GitHub,Anthropic推出的智能编程助手(代理式编程工具),可直接集成到终端环境中,并通过自然语言命令实现更快编程。
特点:
- 直接集成终端:无需额外服务器或复杂配置
- 理解整个代码库:能够分析项目结构和代码逻辑
- 自然语言交互:用普通话描述需求,Claude帮你实现
- 安全隐私设计:直连Anthropic API,无中间服务器
- 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执行文件编辑、Git操作等任务
Claude Code提供多种认证选项:
- Anthropic Console:通过OAuth登录控制台
- Claude Pro/Max订阅:使用Chat端
- 企业平台:配置Amazon Bedrock或Google Vertex AI
这里有两个概念:控制台,Chat端,下面会再次出现。
命令 | 功能 | 示例 |
---|---|---|
claude | 启动交互模式 | claude |
claude "task" | 执行一次性任务 | claude "fix the build error" |
claude -p "query" | 运行后退出 | claude -p "explain this function" |
claude -c | 继续最近对话 | claude -c |
claude -r | 恢复之前对话 | claude -r |
/clear | 清除对话历史 | > /clear |
/help | 显示帮助 | > /help |
exit 或Ctrl+C | 退出 | > exit |
安装
npm install -g @anthropic-ai/claude-code
claude
安装成功后,如果出现command not found
:
解决方法:
将D:\Program Files\nodejs\node_global
加入PATH环境变量。
又出现新问题:
或打开https://claude.ai
,出现如下提示:
解决方法:切换地区
出现如下界面,则表示离成功只差一步。
注意,在切换区域时,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是Chat端能正常访问并发起Query,但打开控制台(因为要获取API Key)失败。
分析:claude.ai
和console.anthropic.com
有不同的访问策略:
- chat:聊天界面,地区限制相对宽松
- console:API控制台,地区限制更严格
解决方法:尝试不同的代理节点!比如新加坡。
通过Google授权登录claude.ai/chat
成功,并没有自动登录console.anthropic.com
一说,毕竟两个域名不同源,还是要再次通过Google发起OAuth登录请求。
又遇到新问题:
添加环境变量CLAUDE_CODE_GIT_BASH_PATH=D:\Program Files\Git\bin
解决问题。
出现付费界面,5美元。
使用
claude update
:更新到最新版本claude -c
:继续最近会话claude -r
:进入会话历史claude "查询"
:启动带有初始提示的REPLclaude -p "查询"
:以非交互模式运行一次性查询后退出claude -r [id]
:恢复指定会话或从列表中选择--add-dir
:添加额外的工作目录供Claude访问--allowedTools
:允许无需提示即可使用的工具列表--disallowedTools
:禁止使用的工具列表--model
:为当前会话设置特定模型--output-format
:指定非交互模式的输出格式(json/text)--dangerously-skip-permissions
:跳过所有权限提示,谨慎使用!!
# 设置opus 4.1为默认模型
claude config set model claude-opus-4-1-20250805# 查看所有设置
claude config list
# 更改设置值
claude config set <键> <值>
# 全局启用深色主题
claude config set -g theme dark
# 添加到数组设置
claude config add <键> <值># 创建带分支的新工作树
git worktree add ../app-feature -b feature main
# 列出所有工作树
git worktree list
# 删除工作树
git worktree remove <路径># 权限绿通模式(跳过权限检查)
claude --dangerously-skip-permissions
示例
# 分析项目
summarize this project
# 提交
commit the generated CLAUDE.md file
# 解释文件结构
explain the folder structure
# 修复Bug
there is a NPE in line 77, fix it
# 重构代码
refactor the authentication module to use async/await instead of callbacks
# 解决冲突
help me resolve merge conflicts
# 编写测试
write unit tests for the calculator functions
# 性能优化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code and suggest optimizations
# 代码审查
review my changes and suggest improvements
# 添加注释
add JSDoc comments to the undocumented functions in auth.js
# 触发深度思考
I need to implement OAuth2 authentication. Think deeply about the best approach.
# 加强思考深度
think harder about edge cases we should handle
# 思考安全问题
think about potential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in this approach
# 创建优化命令
ech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code and suggest three specific optimizations:" > .claude/commands/optimize.md
# 使用自定义命令
/project:optimize
# 使用Git worktrees运行多个Claude Code实例
# 创建新工作树
git worktree add ../project-feature-a -b feature-a
# 在新工作树中运行 Claude
cd ../project-feature-a
# 管道操作
cat build-error.txt | claude -p 'explain the root cause of this error'
# 添加到构建脚本
npm run "lint:claude": "claude -p 'look at changes vs main and report issues'"
# 结构化输出
claude -p 'analyze this code' --output-format json > analysis.json
# ~/.claude/settings.json全局设置
{"permissions": {"allow": ["Bash(npm run lint)","Bash(npm run test:*)"],"deny": ["Bash(curl:*)"]}
}
命令
和OpenAI Codex类似,支持如下Slash命令:
/init
:生成cloud.md
,后续对话都会带上,AI对项目理解更全面/compact
:压缩对话上下文,丢掉不重要的历史内容,省Token、更专注/clear
:清空对话,开启新任务前用,避免上下文干扰/think,/thinkhard,/thinkharder,/ultrathink
:控制Claude思考深度/help
:查看所有命令/status
:检查当前状态/reload
:重新加载配置或记忆文件/config
:查看或修改配置(如主题、模型)/review
:请求对PR、文件或代码块进行审查/model
:切换当前会话的AI模型/bug
:报告错误,会将对话发送给Anthropic/cost
:显示当前会话的Token使用量和预估成本/memory
:编辑CLAUDE.md
内存文件/permissions
:查看或更新权限规则/doctor
:检查Claude Code安装的健康状况/resume
:恢复历史会话/vim
:Vim模式/agents
:管理子代理/mcp
:MCP服务器/output-format
:指定输出风格
快捷键
快捷键 | 功能说明 |
---|---|
! | Bash模式前缀,切换到命令行模式,如!npm run dev ,结果也会写入上下文 |
# | 记忆模式,可写入项目级或用户级的长期记忆 |
@ | 提及文件/文件夹 |
\ | 换行(反斜杠 + 回车) |
Esc | 中断Claude |
Ctrl+R | 完整输出/上下文 |
Ctrl+V | 粘贴图片 |
Esc+Esc | 历史导航 |
Shift+Tab | 自动接受,yolo模式 |
Shift+Tab+Tab | 计划模式 |
Ctrl+Esc | 在IDE中快速启动 |
Ctrl+Alt+K | 插入文件引用 |
MCP
claude mcp add playwright npx @playwright/mcplatest
claude mcp add --transport http context7 https://mcp.context7.com/mcp
钩子
支持的钩子事件
- PreToolUse:工具使用前
- PostToolUse:工具使用后
- UserMessageIt:用户消息时
- Stop:停止时
- SessionStart:会话开始
- SessionEnd:会话结束
上下文管理
三类典型上下文场景:标准对话模式、扩展思考模式、扩展思考+工具调用模式
标准上下文窗口
多轮会话,线性累积
在最基本的对话场景中,模型的上下文窗口以线性方式增长。每轮用户输入与模型输出都会完整地加入到上下文中,并在后续被再次读取,用于生成新的响应。
特点:
- 上下文窗口是一个固定容量的滑动窗口(如 200K token)
- 内容以“先进先出”方式更新,超出容量的最早内容将被截断
- 每一轮输入输出都会被完整记录,使对话保持连贯性。
适用场景:标准多轮对话助手、问答任务等。
限制点:在长对话或内容密集型任务中容易触及 token 上限,导致上下文截断,影响模型表现。
启用扩展思考
推理能力增强,Token使用量提升
在某些高级模型架构中,引入扩展思考(Extended Thinking)机制,允许模型在生成最终输出前先进行一次内部推理或规划(即思考块)。
技术上,该机制在每轮对话的输出阶段,会额外生成一段思考文本块(Thinking Block),用于模型内部结构化思考。在Claude的设计中这段内容虽然计入输出 Token,但不会在后续对话中继续保留在上下文中。
关键特性:
- 思考块仅计费一次,在下一轮中自动从上下文中剔除,释放上下文空间;
- 提高模型复杂推理时的Token利用率;
- 上下文计算公式被优化为:
context_window = (input_tokens - previous_thinking_tokens) + current_turn_tokens
适用场景:涉及复杂逻辑链、规划、多轮分析任务等。
技术注意:使用该机制时,无需手动管理思考块的移除,一般模型API自动处理。
扩展思考+工具调用
多阶段推理与信息获取协同
第三种更复杂的场景结合扩展思考与外部工具调用。常用于模型需要借助外部工具调用获取信息后,再进行推理生成的任务中。
处理流程如下:
- 第一轮:用户输入→模型生成扩展思考+工具调用请求;
- 第二轮:将上一轮工具结果和原始思考块一并带入,模型基于工具结果输出最终响应;
- 第三轮起:清除前一次的思考块,继续下一个对话或任务回合。
上下文处理规则:
- 工具调用阶段必须保留对应的思考块,以保持推理一致性;
- API使用签名机制验证思考块的完整性;若修改,将导致响应错误;
- 思考块完成任务后即可自动剔除,恢复常规上下文结构。
适用场景:外部知识调用、代码执行等工具调用的LLM应用。
实际价值:该机制实现深度推理与外部操作的无缝协作,同时保持上下文高效利用。
总结
上下文窗口不仅仅是模型可见的输入历史,更是一种资源调度机制,决定模型能处理的内容广度和深度。理解并善用它,是构建高质量LLM应用的关键。
场景 | 特点 | 优势 | 适用场景 |
---|---|---|---|
标准对话 | 线性累积,先进先出 | 简单直观,连贯性强 | 普通多轮对话 |
扩展思考 | 思考块临时存在 | 推理深度高,但Token量增大 | 深度分析 |
扩展思考+工具 | 跨步骤协作,调用工具 | 工具调用与推理协同,但token使用量增大 | 业务Agent |
最佳实践
- 配置文件:为不同项目设置专门的配置文件
- 模型切换:根据任务复杂度选择合适的模型,平衡性能和成本
- MCP:合理使用MCP服务器扩展功能
- 文件引用:使用
@
符号可以快速引用项目中的文件 - 健康状态:定期使用
/doctor
检查系统健康状态 - 批量操作:结合Bash模式
!
可执行系统命令 - 利用钩子功能实现工作流自动化
问题
之前安装成功,突然没了??
解决方法:重新安装。
启动报错:
拓展
SuperClaude
https://superclaude.netlify.app
https://superclaude.org
GitHub
并非独立可执行软件,而是一套为Claude Code打造的专业配置框架。通过本地化的模板系统,提供22个斜杠命令、14个智能体、6种行为模式,既能构建一致的证据化开发工作流,又能将令牌消耗量降低最高70%,且全程本地运行、无外部依赖,是注重隐私与结构化AI辅助开发者的优选工具。
简单说,给Claude Code装一堆插件,让它变得更聪明更专业。
核心差异化特性包括:Context7集成的自动文档查找、Git-based上下文checkpoint系统、UltraCompressed令牌优化模式。
安装
pipx install SuperClaude && SuperClaude install
pip install SuperClaude && SuperClaude install
npm install-g @bifrost_inc/superclaude && superclaude install
出现如下交互式配置界面
Stage 2
继续
安装组件
安装出错
编码问题,报错:
UnicodeEncodeError: 'gbk' codec can't encode character
解决方法:
set PYTHONIOENCODING=utf-8 # 设置Python输入输出编码
set PYTHONUTF8=1 # 启用Python的UTF-8模式
如果出现如下报错:
则是代理不稳定导致,重试即可。
解读
SuperClaude本质是为Claude Code赋能的配置框架,通过在~/.claude/
目录部署模板系统,赋予其专业思维模式、结构化命令与证据化方法论。
安装成功后,打开C:\Users\johnny\.claude
目录,新增两个文件夹(agents和commands)和若干个md文件。其中CLAUDE.md
是主配置文件,定义框架基础行为。
核心框架包括:
- BUSINESS_PANEL_EXAMPLES
- BUSINESS_SYMBOLS
- FLAGS
- PRINCIPLES
- RULES:治理与实践规范,统一开发标准
MCP和MODE下面再讲。
斜杠命令
在C:\Users\johnny\.claude\commands\sc
目录下,共22个markdown文件(命令),即命令使用说明文档
/sc:analyze --focus architecture # 多维度代码分析,支持架构、性能等视角
/sc:build --type prod --clean --optimize # 通用项目构建,支持--react、--api、--tdd等标志
/sc:brainstorm "移动端支付系统" # 苏格拉底式提问,挖掘需求
/sc:business-panel [content] --focus "competitive-analysis"
/sc:cleanup --type imports --preview # 项目维护与冗余清理
/sc:design notification-service --type component --format code # 系统架构设计,支持 DDD 等模式
/sc:document src/api --type api --style detailed # 文档生成
/sc:estimate "optimize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type effort --unit hours # 项目工作量与成本评估
/sc:explain microservices-system --level advanced --format interactive
/sc:git merge feature-branch --interactive # Git工作流管理,简化提交、分支操作
/sc:implement user authentication API --type api --safe --with-tests
/sc:improve src/ --type quality --safe # 代码质量与性能增强
/sc:index src/api --type api --format json
/sc:load /path/to/project --type project --analyze # 加载项目上下文,快速衔接开发状态
/sc:reflect --type session --validate
/sc:save --type all --checkpoint
/sc:spawn "establish CI/CD pipeline with security scanning" # 创建专用子代理,聚焦细分任务
/sc:select-tool "save project context and discoveries"
/sc:test --coverage # 综合测试工作流,覆盖单元测试、集成测试
/sc:troubleshoot "NPE" # 根本原因分析,定位复杂问题
/sc:task execute "microservices platform" --strategy enterprise --parallel
/sc:workflow PRD/feature-spec.md --strategy systematic --depth deep
AI代理
在C:\Users\johnny\.claude\agents
目录下,共15个md文件(代理),即命令使用说明文档
SuperClaude有15个专业代理,各有擅长,大致分类:
架构设计类(系统思维)
@agent-backend-architect
@agent-business-panel-experts
@agent-devops-architect
@agent-frontend-architect
@agent-learning-guide # 编程概念教学和代码解释
@agent-performance-engineer # 系统性能优化专家
@agent-python-expert
@agent-quality-engineer # 综合测试策略专家
@agent-root-cause-analyst # 问题调查,基于证据分析
@agent-refactoring-expert # 系统重构
@agent-requirements-analyst # 需求发现和规格开发
@agent-security-engineer # 安全威胁建模专家
@agent-system-architect # 系统专家,专注可扩展性
@agent-socratic-mentor # 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
@agent-technical-writer # 技术文档编写
其中business-panel-experts,商业专家,给出yaml格式模板,并模仿商界大佬,如
- Clayton Christensen:破坏性创新、策略布局
- Michael Porter:企业经营、竞争力策略
- Peter Drucker:现代管理学之父
- Seth Godin:营销专家
- W. Chan Kim & Renée Mauborgne
- Jim Collins:
- Nassim Nicholas Taleb:风险和不确定性领域
- Donella Meadows
- Jean-luc Doumont:
模式
Task Management Mode:任务管理模式
触发条件:多步骤操作(>3步),复杂范围(>2目录或>3文件)
# 可能会检测到复杂任务,启用任务管理模式
/sc:implement "用户认证系统"#
→ 大概会分解为5个阶段: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核心开发、测试验证、部署上线
Orchestration Mode:编排模式
触发条件:多工具操作,性能约束,并行执行机会
选择工具组合,实现并行处理。比如分析代码时,可能会同时调用多个分析工具。
Token Efficiency Mode:Token优化模式
触发条件:上下文使用>75%,大规模操作
在这个模式下,SuperClaude似乎会用符号化交流,Token使用量能减少30-50%,但信息完整度应该还能保持95%以上。
Introspection Mode:内省模式
触发条件:错误恢复,复杂问题求解
出现意外结果时可能会自动激活,会分析自己的推理过程,试图找出问题所在。
Brainstorming Model:头脑风暴模式
Business Panel:商业小组模式
MCP
Context7:官方文档查询
/sc:implement "React authentication system" --c7 # Context7获取React官方文档,确保方案是比较新的实践
用Context7查较新版官方文档,比自己翻文档效率高。
Sequential:复杂问题分解工具
# 系统性能问题诊断
/sc:troubleshoot "API response time" --seq # Sequential系统性分析:网络、数据库、代码、服务器...层层递进
有次遇到并发问题,Sequential帮我建立分析框架,从假设到验证,逻辑还挺严密的。
magic:UI组件生成(需API密钥)
magic #
Playwright:真实浏览器测试
# 端到端测试生成
/sc:test"user login flow" --play # 生成真实浏览器环境的测试脚本
Morphllm:批量代码编辑利器,需API密钥
# 批量重构,token效率提升挺多"update all console.log to logger calls" --morph
Serena:语义代码理解专家
# 项目上下文管理
/sc:load --serena # 载入项目语义理解
/sc:save --serena # 保存会话上下文
实例
重构一个Node.js项目
阶段一:项目分析
# 载入项目并进行分析
/sc:load ./src
/sc:analyze --focus architecture
/sc:analyze --focus security
/sc:analyze --focus performance
分析结果可能比预期的多一些:
- 发现3个循环依赖
- 检测到2个潜在的SQL注入风险
- 识别出5个性能瓶颈点
- 代码复杂度超标的模块有8个
阶段二:制定重构计划
# 需求梳理和计划制定
/sc:brainstorm "Node.js API modernization"
/sc:design "refactoring roadmap"
SuperClaude给出5阶段计划:
- 安全问题修复(高优先级)
- 架构优化(解决循环依赖)
- 性能提升(数据库查询优化)
- 代码质量改善(重构复杂模块)
- 测试覆盖率提升
阶段三:分阶段实施
阶段1:安全加固
# 安全专家介入 @security-engineer "检查API安全漏洞"/sc:implement "fix SQL injection risks" --focus security
安全专家不仅修复SQL注入问题,还建议了参数验证、访问控制的改进方案。
阶段2:架构重构
# 架构专家设计方案 @backend-architect "解决循环依赖问题"/sc:refactor --scope module "user and auth modules"
架构重构后,依赖关系好像变得清晰一些,模块耦合度应该降低了不少。
阶段3:性能优化
# 性能专家分析优化点 @performance-engineer "优化数据库查询"/sc:optimize --focus database "user data queries"
数据库查询性能可能提升60%,页面响应时间从2s降到800ms左右。
阶段四:质量保证
# 质量工程师制定测试策略 @quality-engineer
"创建完整测试套件" /sc:test --coverage "all API endpoints"# Playwright进行端到端测试 /sc:test"critical user journeys" --play
测试覆盖率从原来的45%提升到85%,E2E测试大概覆盖主要业务流程。
阶段五:部署准备(运维保障)
# DevOps专家设计部署方案
@devops-architect "创建部署流水线"
/sc:implement "monitoring and alerting setup"
技巧
代理组合使用
# 学习新技术时可以这样搭配 @requirements-analyst "分析GraphQL需求" @backend-architect "设计GraphQL实现方案" /sc:implement "GraphQL API with authentication" --c7
会话管理
# 关键节点保存 /sc:save "architecture-analysis-complete"
/sc:save "phase-1-security-fixes-done"# 恢复到特定状态
/sc:load "architecture-analysis-complete"
在长期项目中可能比较有用,可以回到关键决策点。
并行分析
# 同时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sc:analyze --focus architecture & /sc:analyze --focus security & /sc:analyze --focus performance &
并行分析能提升效率,特别是在项目初期评估阶段。
opcode
GitHub,16.4K Star,1.2K Fork,官网
后端基于Rust,前端基于Radix UI和Tailwind CSS+Tauri 2构建的桌面应用程序,为Claude Code提供强大GUI,原本需要在命令行中记忆各种参数、手动管理会话的繁琐操作,现在全部变成直观的点击、拖拽和可视化操作,功能:
- 可视化管理所有Claude Code项目和会话
- 创建自定义AI代理,让AI为你自动完成各种编程任务
- 实时监控API使用情况和成本
- 时光回溯到任何编程时刻,再也不怕代码丢失
传统方式的痛点:
- 需要记忆大量命令参数
- 会话管理混乱,容易丢失工作进度
- 无法直观查看API使用成本
- 缺乏可视化的项目组织
Claudia优势:
- 零学习成本:直观的图形界面,点点鼠标就能完成所有操作
- 智能会话管理:自动保存和恢复工作进度
- 成本透明化:实时图表显示API使用情况
- 项目可视化:清晰的文件树和会话历史
功能
- 可创建各种自定义AI代理
- Git Commit Bot:自动分析代码变更,生成规范的提交信息并推送
- Security Scanner:AI驱动的代码安全审计,支持OWASP Top 10等安全标准
- Unit Tests Bot:自动生成单元测试,确保代码覆盖率>80%
- 分析仪表板:实时监控你的Claude API使用情况:
- 成本追踪:按模型、项目、时间维度统计
- 可视化图表:直观展示使用趋势
- 数据导出:支持财务分析和报告生成
- 时间轴与检查点
- 创建检查点:在任何时刻保存编程状态
- 分支会话:从检查点创建新的开发分支
- 差异对比:查看代码变更历史
- 一键恢复:瞬间回到任何编程时刻
- MCP集成
- 服务器注册中心:统一管理所有MCP服务器
- 可视化配置:拖拽式服务器设置
- 连接测试:部署前自动验证连接状态
安装
# 安装Rust
curl --proto '=https' --tlsv1.2 -sSf https://sh.rustup.rs | sh
# 安装Bun
curl -fsSL https://bun.sh/install | bash
# 安装Claude Code CLI,从https://claude.ai/code下载安装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getAsterisk/claudia.git
cd claudia
# 安装依赖
bun install
# 构建应用
bun run build
# 运行开发服务器
bun run dev
创建AI代理示例
{"version": 1,"agent": {"name": "代码审查助手","icon": "shield","model": "sonnet","system_prompt": "你是一个专业的代码审查专家,请仔细检查代码质量、性能和安全性。","default_task": "审查当前项目的代码质量"}
}
运行代理任务
// 在Claudia界面中
// 1. 选择"CC Agents"
// 2. 点击"Create Agent"
// 3. 配置代理参数
// 4. 选择项目并执行任务
最佳实践建议
- 代理设计原则
- 专注单一功能,避免过度复杂化
- 编写清晰的系统提示词
- 选择合适的模型(Haiku用于简单任务,Opus用于复杂推理)
- 项目管理技巧
- 定期创建检查点保存重要进度
- 使用标签分类不同类型的会话
- 启用自动会话备份功能
- 成本优化策略
- 监控使用趋势,设置预算预警
- 对简单任务使用Haiku模型节省成本
- 定期清理无用会话释放存储空间
Conductor
官网,目前仅提供Mac下载程序。
将Claude Code命令行包装成直观GUI,通过Git Worktree技术实现真正并行开发体验,特别适合处理多任务并行开发场景。
技术原理:通过套壳方式将Claude Code的核心能力进行图形化封装,每个Workspace对应一个Git Worktree,实现文件系统级别的任务隔离。支持启动脚本自动化、弱文件系统浏览、差异对比查看等增强功能。
特性
核心架构与界面设计
- 图形化套壳架构:为Claude Code提供完整的GUI支持,摆脱纯命令行操作
- 高频率更新迭代:持续集成Claude Code最新核心能力,保持功能同步
- 四象限界面布局:中央Claude Code对话输出区、左侧Workspace管理区、右上Git状态、右下终端
- 弱文件系统设计:支持文件Diff查看,无需跳转IDE即可查看改动
并行化工作流管理
- Git Worktree:实现多任务并行开发,每个任务独立目录
- Workspace:对应Git Worktree,支持无限并行分支开发
- 独立分支管理:每个Workspace独立分支,便于PR和代码管理
- 场景优化:特别适合Issue处理、Bug修复等并行任务
配置管理与集成
- 通用设置:默认模型、主题、提示音、压缩阈值等个性化配置
- 智能优化:自动移除Claude冗余回复,提供新手引导
- 平台集成:GitHub Linear深度集成
- MCP支持:内置常用MCP,图形化配置管理
特色功能与体验
- Plan Mode:将Claude Code规划过程图形化,任务可视化
- 智能输入框:模型切换、附件上传、提示词快捷选择
- 自动化脚本:Workspace启动脚本,自动执行
npm install
等 - 上下文管理:图形化压缩和清理,无需命令行操作
第三方平台接入
- Provider扩展:支持GAC等第三方LLM平台
- 简单配置:只需Base URL和API Key即可接入
- 代理支持:HTTP代理配置,解决连接问题
- 灵活切换:官方账号与第三方平台快速切换
局限性与注意事项
- 命令复制:并非完全兼容原版Claude Code CLI命令(如
/context
、/bashes
、/todos
) - 功能限制:部分功能需要等接口支持
- 网络依赖:创建Workspace需要稳定的代理,否则Git代码拉取会失败
- 选择考量:仅推荐开发者GUI选择任务时使用
最佳应用场景:特别适合GitHub Issue批量处理,一个Issue对应一个Workspace,并行修复多个Bug,独立提交PR。相比传统的分支切换方式,避免繁琐stash操作,真正实现并行化Vibe Coding。
CUI
GitHub,903 Star,80 Fork,又一个Claude Code GUI。
技术栈:后端使用Express + TypeScript + SQLite,前端使用React + Vite + Tailwind CSS + PWA
安装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wbopan/cui.git
cd cui
npm install # 安装依赖
npm run build # 构建用于生成MCP可执行文件
npm run dev # 启动开发服务器
http://localhost:3001,界面和ChatGPT没有太大区别。
主配置文件~/.cui/config.json
:
{"port": 3001,"claudeExecutablePath": "D:\Program Files\nodejs\node_global\claude","enableAuth": false,"logLevel": "info","gemini": {"apiKey": ""},"webPush": {"vapidKeys": {"publicKey": "your-public-key","privateKey": "your-private-key"}}
}
推荐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baVzXE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