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程语言出发如何考虑投入研发RAG智能体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ChatGPT诞生之后我们的大模型并非重视底层设施构建,而旨在调用大模型能力去构建与自己的大模型或者RAG智能体,还是当年那一套互联网+生态的延伸。

从AI应用开发,特别是AI智能体(AI Agent)开发的角度来进行编程语言选型,情况会非常明确。Python 目前是绝对的主流和起点,但其他语言在特定场景下也至关重要。
下面这个表格从AI智能体开发的视角,重新评估了这些语言:
| 编程语言 | 在AI智能体开发中的角色与生态 | 推荐指数 (针对AI Agent) |
|---|---|---|
| Python | 核心语言与首选原型工具。 拥有无可匹敌的生态:TensorFlow, PyTorch, LangChain, LlamaIndex, AutoGen, CrewAI 等几乎所有AI框架和库都原生支持Python。其动态特性和丰富的库使其成为快速实验和构建复杂Agent工作流的首选。 | ⭐⭐⭐⭐⭐ (必选) |
| JavaScript/TypeScript | Web集成与边缘部署的关键。 随着AI应用的前端化和在浏览器/Node.js中直接运行模型的需求增长,TS/JS变得重要。LangChain提供了JS版本,许多AI Agent的Web界面和前后端一体化应用都用TS/JS开发。 | ⭐⭐⭐⭐☆ (强推荐,尤其对于全栈应用) |
| C++ | 高性能计算与推理引擎的基石。 许多底层AI推理框架(如ONNX Runtime, TensorRT)和硬件加速库使用C++。当你的Agent对推理速度、资源消耗有极致要求时,需要C++来优化关键路径。 | ⭐⭐⭐☆☆ (高级场景优化) |
| Rust | 系统级安全与性能的新选择。 在追求内存安全和高并发性能的AI基础设施中越来越受欢迎。例如,某些新的ML框架正在用Rust重写。适合构建底层Agent服务或与区块链等新技术结合的场景。 | ⭐⭐☆☆☆ (未来趋势/特定领域) |
| Java | 企业级系统集成。 如果你的Agent需要深度嵌入到现有的、庞大的Java企业系统中(例如,在Spring框架内调用Agent服务),Java是一个稳妥的选择。但有Python-Java的桥接工具(如JPype)。 | ⭐⭐☆☆☆ (企业集成) |
| Go | 高并发后端与云原生基础设施。 适合构建大规模、高并发的Agent调度平台、管道和服务网格,而不是用于核心的模型推理或Agent逻辑本身。 | ⭐⭐☆☆☆ (基础设施构建) |
AI智能体开发语言选型策略
对于你的AI智能体开发选型,我建议采用分层的策略:
1. 核心开发层:Python(绝对主导)
-
为什么?
-
生态垄断: 所有的研究论文、预训练模型、核心框架(PyTorch, TensorFlow)都首先提供Python接口。
-
工具链完善: LangChain/LlamaIndex 等用于构建Agent的框架,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工具、记忆模块和Agent模板,能极大提升开发效率。
-
社区活跃: 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在社区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
2. 应用与部署层:TypeScript(日益重要)
-
为什么?
-
全栈开发: 你的AI Agent最终往往需要通过一个Web界面或移动端与用户交互。使用TypeScript可以让你用同一种语言管理前端和基于Node.js的后端。
-
边缘计算: 借助WebAssembly和ONNX Runtime for Web,你可以将训练好的模型直接在浏览器或边缘设备上运行,TS/JS是这一切的粘合剂。
-
3. 性能优化层:C++/Rust(追求极致)
-
什么时候需要考虑?
-
当你的Agent推理速度成为瓶颈,需要对关键计算(如图像处理、模型推理)进行底层优化时。
-
当你需要将Agent嵌入到资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或对延迟极其敏感的系统(如高频交易)中时。
-
最终建议
-
起步与原型阶段:
-
毫不犹豫地选择 Python。 深入学习 PyTorch 用于模型开发,并熟练掌握 LangChain 或 LlamaIndex 等框架来组装你的Agent。这是最快捷、最高效的路径。
-
-
构建商业化全栈应用:
-
采用 Python + TypeScript 的组合。
-
Python 作为后端核心: 专门负责复杂的AI模型推理、Agent决策链和数据处理管道。
-
TypeScript 负责前后端: 使用 React/Vue 构建前端界面,并使用 Node.js (Express/NestJS) 编写应用后端,作为中间层调用Python的AI服务。
-
-
-
应对极端性能挑战:
-
在Python原型的基础上,使用 C++ 或 Rust 来重写性能瓶颈模块,并通过Python的绑定(如PyBind11 for C++, PyO3 for Rust)进行调用。
-
总结:对于绝大多数AI智能体开发项目,你的技术栈核心应该是 Python,并视情况搭配 TypeScript 来完成应用闭环。 其他语言是在特定需求和规模下才需要引入的专门工具。
基于Python如何做RAG选型
对于使用Python构建RAG智能体,目前社区已经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框架和解决方案。它们在设计哲学、功能侧重和适用场景上各有不同,你可以根据下方的表格和介绍进行选择。
下面这个表格为你整理了一些主流的解决方案和其核心特点。
| 框架名称 | 类型/定位 | 核心特点 |
|---|---|---|
| Agno | 多智能体框架 | 支持构建从基础到高级的多智能体系统,提供共享内存、知识和推理能力,模型支持广泛。 |
| Haystack | 企业级RAG框架 | 组件化设计,像“乐高积木”一样灵活搭建RAG管道,支持多种文档存储、检索器和生成模型。 |
| Ragora | 专注文档处理的RAG框架 | 开源框架,提供清晰的三层架构(数据库管理 → 向量存储 → 检索器),特别擅长处理LaTeX和邮件等文档格式。 |
| Vanna AI | 专用领域RAG框架 | 专注于通过自然语言生成精准SQL查询,支持多种数据库和语言模型,在特定领域精度很高。 |
| Dify / FastGPT | AI工作流/应用平台 | 提供低代码或可视化的AI工作流编排能力,可以便捷地构建和集成RAG功能,适合快速应用开发。 |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方案
面对这些选择,你可以根据项目的核心需求来判断:
-
如果你希望构建由多个AI智能体分工协作来处理复杂任务的系统,Agno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选择。
-
如果你的项目结构复杂、需要高度定制化,或者你希望深入理解RAG的每个组件,Haystack的模块化设计会让你得心应手。
-
如果你的知识源大量来自学术论文(LaTeX)或邮件,Ragora因其原生支持这些格式的解析而能带来很大便利。
-
如果项目的核心是让用户用自然语言与数据库交互,生成SQL和进行数据分析,那么专精于此的Vanna AI能提供更高的准确率。
-
如果你的首要目标是快速构建一个具备RAG功能的AI应用,且不希望过多深入技术细节,那么像Dify或FastGPT这样的平台会更合适。
选型补充建议
除了上述框架,选型时还需考虑以下几点:
-
评估向量数据库:许多RAG框架需要连接向量数据库(如Weaviate、Milvus、ChromaDB等)。在选择时可以将其作为考量因素之一。
-
关注检索质量:高级的RAG系统会采用混合检索(结合语义和关键词搜索)或重排序技术,这些能显著提升检索到内容的相关性和准确性。
-
从简单开始:如果刚刚接触RAG,不必追求最复杂的系统。从一个明确的需求开始,选择一个易于上手的框架,先搭建一个可用的原型,再逐步迭代优化。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做出明智的选择。如果你能分享更多关于你计划构建的智能体的具体场景(例如,是用于内部知识管理、客户服务还是数据分析),或许我可以给出更具体的建议。
现阶段开源及未来的趋势
在2025年10月28日举行的2025开源技术大会上面(中国通信院主场),几乎全部强调的是AI智能体与大模型的开源以及目前比较成熟的大模型方案。
开源大模型仓库Hugging face
Hugging Face Hub 是共享机器学习模型、演示、数据集和指标的首选平台。`huggingface_hub` 库可帮助您在不离开开发环境的情况下与 Hub 交互。您可以轻松创建和管理仓库、下载和上传文件,以及从 Hub 获取有用的模型和数据集元数据。
https://hugging-face.cn/docs/huggingface_hub/quick-start
司南测评体系

https://opencompass.org.cn/home
Rust基础设施构建
未来与C/C++并驾齐驱的编程语言,以其锋芒高效而在AI智能体领域崭露头角。

Rust语言:https://rust-lang.org/zh-CN/
Rust IDE: https://www.jetbrains.com.cn/rust/
通用智能体云平台(低代码)
云托管大模型自能体平台
如扣子空间:https://cozespace.qingmo.net/

本地化大模型工具
对于本地化大模型,可以任意切换大模型可以使用LazyLLM。
LazyLLM 是构建和优化多 Agent 应用的一站式开发工具,为应用开发过程中的全部环节(包括应用搭建、数据准备、模型部署、模型微调、评测等)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协助开发者用极低的成本构建 AI 应用,并可以持续地迭代优化效果。
https://docs.lazyllm.ai/zh-cn/lat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