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网工笔记】第五章(12)【补充】IP子网划分VLSM CIDR
博客主页:christine-rr-CSDN博客
专栏主页: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笔记
大家好,我是christine-rr ! 今天补发之前漏掉的笔记!
目前《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专栏从第一篇笔记到现在已经持续 40+篇 详细笔记啦!每篇笔记都包含:
✅考点精讲(图文结合)
✅ 真题溯源(历年真题)
✅ 避坑指南(重点和易错点红字标注)希望能成为你备考路上的"技术充电站"🔋
愿所有认真备考的伙伴都能顺利通过!
📌 【今日更新速览】📌
🔧IP子网划分、VLSM CIDR
一、IP子网划分专题
1. IP地址基础
1)IP地址分类
- 二进制表示: IPv4地址是32位二进制数,如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 点分十进制: 将32位二进制每8位一组转换为十进制,用点分隔,如192.168.0.1
- 转换方法: 二进制转十进制采用加权求和法,如1×27+0×26+1×25+0×24+0×23+0×22+0×21+0×20=128+32+8=1681×2^7 + 0×2^6 + 1×2^5 + 0×2^4 + 0×2^3 + 0×2^2 + 0×2^1 + 0×2^0 = 128 + 32 + 8 = 1681×27+0×26+1×25+0×24+0×23+0×22+0×21+0×20=128+32+8=168
- 进制对应关系:
-
- 十六进制0-9对应十进制0-9
- A-F对应十进制10-15
- 转换技巧:
-
- 4位二进制对应1位十六进制
- 使用"8421"法快速转换,如1100=8+4=12(C)
- A类地址: 0开头,1-126,默认/8(前8位网络号)
- B类地址: 10开头,128-191,默认/16
- C类地址: 110开头,192-223,默认/24
- D类地址: 1110开头,224-239,组播使用
- E类地址: 保留研究使用
- 私有地址:
-
- A类: 10.0.0.0/8
- B类: 172.16.0.0/12(聚合16个B类)
- C类: 192.168.0.0/16(聚合256个C类)
2)网络掩码
- 作用: 标识IP地址中网络位和主机位的分界线
- 表示方法:
- 点分十进制: 255.255.255.0
- 前缀长度: /24
- 位对应关系:
- 1表示网络位
- 0表示主机位
- 与ACL区别:
- ACL中0表示匹配,1表示不匹配
- 掩码中1=网络位,0=主机位
3)三类地址
- 网络地址:
- 主机位全0
- 表示网络本身
- 如192.168.1.0/24
- 广播地址:
- 主机位全1
- 向网络内所有主机发送数据
- 如192.168.1.255/24
- IPv6中不存在
- 主机地址:
- 网络位和主机位混合
- 可分配给终端设备
- 如192.168.1.1-254/24
- 分界确定: 通过掩码区分网络位和主机位
2. 子网划分VLSM
1)为什么要进行子网划分
标准地址分配的问题
- 地址浪费问题:当某公司有500台PC时,分配标准C类网段(254个可用地址)不够用,而分配B类网段(65534个可用地址)又会导致利用率不足1%,造成大量IP地址空间浪费。
- 广播风暴风险:广播域中PC数量过多会导致广播风暴,消耗网络资源。举例说明:就像1000人在一个大房间办公会产生嘈杂,需要通过分区隔离来改善。
子网划分与VLAN的关系
- 技术层级区别:子网划分是针对IP(三层,网络层)的隔离技术,VLAN是针对以太网(二层,数据链路层)的隔离技术。
- 配合使用原则:两者通常配合使用,一般一个VLAN对应一个子网,形成"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协作关系。
- 规模建议:每个子网主机数量建议为一个C类地址(254台),最大不超过4个C类地址(约1000台)。
2)如何进行子网划分
子网划分基本原理
- 地址结构分析:以A类地址10.0.0.0/8为例,网络位是"10"(8位),主机位是后24位,包含2^24个IP地址(从10.0.0.0到10.255.255.255)。
- 划分必要性:原始地址空间过大(包含16777216个IP地址),需要通过子网划分来缩小广播域规模。
3)怎么进行子网划分
子网划分原理——网络位向主机位借位原理
- 核心机制:通过网络位向主机位借位实现子网划分,借用的位称为子网位。例如原网络位为8位(/8),借1位后变为9位(/9)。
- 状态变化:每借1位可表示2种状态(0或1),借2位可表示4种状态(00/01/10/11),对应可划分的子网数量。
- 实例说明:以10.0.0.0/8为例,借1位后:
- 子网1:10.0.0.0/9(子网位取0)
- 子网2:10.128.0.0/9(子网位取1)
子网划分数量计算
- 计算公式:子网数量=2^m,其中m为借用的子网位数
- 借1位:2^1=2个子网
- 借2位:2^2=4个子网
- 借3位:2^3=8个子网
- 关键关系:子网位数与子网数量呈指数关系,每增加1位子网数量翻倍
可用主机数量计算
- 基本公式:可用主机数=2^n-2,n为主机位数
- 减2原因:需排除网络地址(全0)和广播地址(全1)
- 位数关系:主机位=32-网络位(含子网位)
- 例:/27掩码的主机位=32-27=5位,可用主机数=25−2=2^5-2=2^5−2=30
- 注意事项:网关不计入可用主机数
- 特殊说明:网关地址不需要从可用主机数中扣除,因为:
- 网络可能仅用于内网通信,无需网关
- 网关配置属于逻辑设置,不影响地址分配
- 必须排除: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必须扣除,这是TCP/IP协议规范要求
4)考点一:已知子网数量,进行子网划分
子网划分的基本方法
- 常规方案:每个部门对应一个VLAN(即一个子网)
- 替代方案:Super VLAN/VLAN聚合技术可实现多VLAN共享同网段(非考试重点)
- 子网位数的计算
- 计算原则:满足2^m ≥所需子网数的最小m值
- 例:6个子网需m=3(2^3=8)
- 计算原则:满足2^m ≥所需子网数的最小m值
- 掩码变化:新掩码=原网络位+子网位
- 原/24借3位→/27
- 网络位与主机位的确定
- 固定关系:网络位+主机位=32,如/27→主机位=5
- 地址块计算:块大小=2^主机位,本例:2^5=32
- 地址块的概念及计算
-
- 核心概念:地址块=每个子网的IP地址范围跨度
- 计算优势:比二进制转换法更高效,直接得到十进制结果
- 应用公式:子网地址=地址块×n(n=0,1,2...)
- 子网划分的具体步骤与结果
- 实施步骤:
- 确定子网位数(m=3)
- 生成子网(32×n)
- 计算地址块(2^5=32)
- 确定主机位(32-27=5)
- 计算新掩码(24+3=27)
- 实施步骤:
-
- 划分结果:
- 192.168.1.0/27 ( 子网位000)
- 192.168.1.32/27 (子网位001)
- 192.168.1.64/27 (子网位010)
- ...(共8个子网)
- 划分结果:
-
- 验证标准:所有子网地址均为地址块(32)的整数倍
扩展与延伸
扩展一:进行子网划分后,第一个子网广播地址是多少
- 传统方法:第一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子网位是000,主机地址为11111,可写为192.168.1.00011111,转换为十进制即192.168.1.31/27。
- 简便方法:利用相邻子网关系,后一子网网络地址减1即为前一子网广播地址。例如第一个子网192.168.1.0/27和第二个子网192.168.1.32/27,32减1得31,故广播地址为192.168.1.31/27。
- 原理说明:广播地址是子网最后一个可用地址,与下一子网网络地址相邻(差1),因此两种方法结果一致。简便方法通过观察子网地址规律(32的倍数)可快速计算。
扩展二:192.168.1.159属于什么地址
- 判断技巧:通过子网地址块规律(32的倍数)定位。192.168.1.160是32×5=160的网络地址,其前一个地址159即为上一子网192.168.1.128/27的广播地址。
- 验证方法:若题目改为判断其他地址(如158),需检查是否属于192.168.1.128/27的可用地址范围(129-158),此时158为最后一个可用地址而非广播地址。
5)考点二:已知子网主机数量,进行子网划分
- 公式应用:主机数量需求为25人时,需满足2n−2≥252^n-2 \geq 252n−2≥25(n为主机位数)。通过计算2^5=32(32-2=30≥25),确定主机位至少5位。
- 地址块计算:子网地址块大小为2^5=32,因此子网地址为32的倍数:192.168.1.0/27、192.168.1.32/27...192.168.1.224/27。
- 特殊场景:若部门需物理隔离(如内外网各25主机),实际需求为50主机,此时需2^6-2=62≥50,主机位扩展至6位,地址块变为2^6=64。
- 备考建议:考场可预先列出202^020至2102^{10}210的幂次表(如2^5=32,2^6=64)辅助快速计算。
6)考点三:掩码转换
掩码表示方法
- 两种形式:255.255.240.0(点分十进制)和/20(CIDR表示法)是等价的
- 转换原理:
-
- 网络位计算:每个255对应8个1,240转换为二进制是11110000(4个1),总网络位=16+4=20
- 系数对应:第四段数值对应关系:0(/24) | 128(/25) | 192(/26) | 224(/27) | 240(/28) | 248(/29) | 252(/30)
- 记忆技巧:超过24的掩码建议记忆,如/25=128,/26=192,/27=224等
- 转换步骤:
-
- 将点分十进制每段转为二进制1的个数
- 统计所有连续1的总数即为CIDR值
- 反向转换时,前24位固定为3个255,第4段按系数累加
例题1:子网掩码判断(网工2021年11月第55题)
- 解题思路:两IP在同一网段意味着地址块需涵盖两者差值(84)
- 计算过程:
-
- 主机位需满足2^n-2 ≥84→ n≥7(因2^7=128)
- 网络位≤32-7=25 → 最大掩码/25
- 快速验证:/25对应255.255.255.128(D选项)
- 易错点:容易忽略"可用IP"需减2(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 答案:D
例题2:子网掩码计算(网工2019年5月第56题)
- 关键步骤:
-
- 30个子网需2^5=32(子网位取5)
- 原网络位19 → 新掩码=19+5=24
- 结果验证:/24对应255.255.255.0(D选项)
- 扩展知识:子网划分三步法:
-
- ①确定需要子网数→计算子网位
- ②原网络位+子网位=新掩码
- ③转换为点分十进制
- 答案:D
例题3:子网划分计算(网工2023年11月第52-53题)
- 52题解析:
-
- 需求:50个可用IP →2^n-2≥50→ n≥6(因2^6=64)
- 答案:D(6位主机位)
- 53题解析:
-
- 地址块=2^6=64→ 子网地址为64的倍数
- 验证:192.168.10.0=64×0(B选项正确)
- 答案B
- 典型错误:
-
- 误将32/96/160当作64倍数
- 忽略n=0时的基准网络地址
- 实用技巧:快速判断倍数关系:64n(n=0,1,2,3)→ 0,64,128,192
7)考点四:掩码作用位置与地址块计算
掩码作用规则
- 作用区间划分:
-
- 25-32位:作用于第四段,地址块=2^{32-x}(例:/28地址块=2^{32-28}=16)
- 17-24位:作用于第三段,地址块=2^{24-x}(例:/22地址块2^{24-22}=4)
- 9-16位:作用于第二段,地址块=216−x2^{16-x}216−x(例:/12地址块=2^{16-12}=16)
- 0-8位:作用于第一段,地址块=2^{8-x}(例:/7地址块=2^{8-7}=2)
- 记忆技巧:以8的倍数为分界点,1倍(8)、2倍(16)、3倍(24)、4倍(32)对应各段作用范围
例题1:IP同网络判断(网工2021.11)
- 关键步骤:
-
- 确定掩码/21作用于第三段(17-24区间)
- 计算地址块=2^(24−21)=2^{24-21}=8
- 子网形式:172.20.(8n).0/21(n=0,1,2...)
- 分析选项第三段数值:
-
-
- 34在32-39区间(32.0-40.0子网)
- 39在32-39区间
- 40属于下一子网(40.0-48.0)
-
- 答案:D (172.20.40.177/21)与其他选项不在同一网络
例题2:网络地址计算(网工2019.11)
- 解题流程:
-
- 识别掩码/22作用于第三段
- 地址块=2^{24-22}=4
- 子网序列:...196.0/22, 200.0/22, 204.0/22, 208.0/22...
- 204.0/22网段范围:204.1-207.254
- 选项验证:
-
- B(215.17.206.10)在204.1-207.254范围内
- A(208.200)属下一子网,C(203.0)属上一子网
- 答案:B
例题3:子网掩码计算(网工2019.11)
- 核心方法:
-
- 转换255.255.240.0为/20(作用于第三段)
- 地址块2^{24-20}=16
- 建立子网序列:208.0/20, 224.0/20, 240.0/20
- 地址归属分析:
-
- 224.1∈224.0-240.0
- 223.255∈208.0-224.0
- 232.25∈224.0-240.0
- 216.5∈208.0-224.0
- 结论:
-
- (54)题:B, 分布在2个子网(208.0/20和224.0/20)→B
- (55)题:D选项(223.255和216.5)同属208.0/20子网
8)考点五:应用型子网划分
例题1:某公司部门子网划分 ——应用型子网划分方法
- 最经济原则: 子网划分要避免资源浪费,主机位数量刚好满足需求即可。例如/24够用时不应使用/8。
- 优先级策略: 优先满足主机数量多的部门需求,如题目中应先处理财务部60台主机的需求。
- 主机位计算: 通过公式2^n-2主机数确定最小n值,如60台主机需要n≥6(因为2^6-2=62)。
- 掩码推算: 主机位为n时,子网掩码长度为32−n,如6位主机位对应/26掩码。
- 答案:(52)D
解题步骤详解
- 财务部划分
-
- 地址块计算: /26的子网地址块为2^6=64,因此子网起始地址必须是64的倍数(0/64/128/192)。
- 排除法应用: 选项中只有192.168.10.0是64的倍数,只有满足
- 答案:(53) A。
- 营销部划分
-
- 位数验证: 20台主机需满足2^5-2=30,故主机位取5,掩码/27。
- 边界值选择: 直接取最小满足条件的n值,避免过度分配。
- 管理部划分
-
- 精简分配: 8台主机只需n=4(2^4-2=14),对应掩码/28。
- 检验要点: 划分后需验证各子网地址范围是否重叠。
- 答案:(54)C
例题2:分支机构子网划分 ——多级子网划分策略
- 分层划分法: 采用"一分二"递归方式,如/24→2个/25→4个/26→8个/27→16个/28。
- 地址块计算: 每个层级地址块为2主机位数2^{主机位数}2主机位数,如/26的块大小2^6=64。
- 部门优先级: 110台主机的营销部优先分配/25子网(2^7-2=126足够)。
具体划分过程
- 第一级划分
-
- 营销部分配: 10.11.230.0/25(地址范围0-127)
- 剩余空间: 10.11.230.128/25继续划分
- 第二级划分
-
- 市场部分配: 10.11.230.128/26(地址范围128-191)
- 技术要点: 50台主机正好满足2^6-2=62的需求
- 第三级划分
-
- 生产部分配: 10.11.230.224/27(地址范围224-255)
- 掩码转换: /28掩码对应255.255.255.240
- 易错点提醒
-
- 地址块对齐: 子网起始地址必须是地址块的整数倍
- 掩码表示法: 注意CIDR表示法(如/28)与传统掩码(如255.255.255.240)的转换
- 主机位验证: 必须确保2^n-2确实大于等于实际主机数
- 剩余空间: 每次划分后要明确标记已用和未用的地址段
例题3:企业办公网络子网划分 ——子网划分核心方法
- 核心原理:采用二分法逐步划分子网,每次划分后使用一个子网,剩余子网继续划分。例如172.16.1.0/24先分为两个/25子网,使用一个后再将剩余/25分为两个/26子网。
- 可变考点:
-
- 可能要求计算网络号、广播地址或可用IP范围(三者本质相同)
- 子网掩码可能以2^{32-n}形式(如255.255.255.192)或CIDR形式(如/26)出现
- 关键公式:主机位数n满足2^n-2 ≥终端数,例如42台终端需要n≥6n(2^6-2=62)
- 典型错误:忽略IPV4子网划分(占4分)而过度关注IPV6(仅占3分)
真题解析
- 行政部(28台):
-
- 需要2^5-2=302主机,掩码/27(255.255.255.224)
- 地址段172.16.1.0/27(1-30)
- 市场部(42台):
-
- 需要2^6-2=62主机,掩码/26(255.255.255.192)
- 地址段172.16.1.64/26(65-126)
- 财务部(20台):
-
- 需要2^5-2=30主机,掩码/27(255.255.255.224)
- 地址段172.16.1.32/27(33-62)
- 业务部(120台):
-
- 需要2^7-2=126主机,掩码/25(255.255.255.128)
- 地址段172.16.1.128/25(129-254)
答案:(1)255.255.255.224 (2)172.16.1.65~172.16.1.126
(3)172.16.33~172.16.1.62 (4)255.255.255.128
例题4:2023年5月网工案例分析
- 基础条件:给定172.16.1.0/25地址段(共126可用地址)
- 部门需求:
-
- D部门35台(最大需求)
- C部门30台
- B部门12台
- A部门8台
- 解题步骤
- 优先级策略:从大到小分配,先满足D部门35台需求
-
- D部门:需n≥6(2^6-2=62),分配172.16.1.64/26(65-126)
- 剩余划分:
-
- 将172.16.1.0/26分为两个/27:
- C部门:需n≥5(2^5-2=30),分配172.16.1.32/27(33-62)
- 剩余172.16.1.0/27继续划分
- 最终分配:
-
- A部门:需n≥4(2^4-2=14),分配172.16.1.0/28(1-14)
- B部门:同需n≥4分配172.16.1.16/28(17-30)
- 易错点提醒
- 边界确认:注意广播地址是子网最后一个IP(如/28子网的31是广播地址)
- 掩码转换:
-
- /28对应255.255.255.240
- /27对应255.255.255.224
- /26对应255.255.255.192
- 验证方法:所有子网范围不得重叠,且需完全覆盖原地址空间
例题5:网规2018年11月子网划分
- 部门掩码长度计算
-
- 主机位计算:部门3需要16个地址,根据公式2^n-2,解得n≥5(因为2^4-2=14不够用)
- 掩码确定:主机位取5时,掩码长度为32−5=27,对应选项C
- 边界注意:计算时需排除网络号和广播地址(减2的原因)
- 答案:(53) C
- 划分方案计算
-
- 掩码需求:
-
-
- 部门1(100主机):/25(2^7-2=126)
- 部门2(50主机):/26(2^6-2=62)
- 部门3(16主机):/27(2^5-2=30)
- 部门4/5(8/10主机):/28(2^4-2=14)
-
-
- 组合原理:
-
-
- 部门1可选两个/25子网中的任意一个 → 2种
- 部门2在剩余空间可选两个/26子网 → 2种
- 部门3可选两个/27子网 → 2种
- 部门4/5的/28子网有2种排列方式 → 2种
-
-
- 总数计算:2×2×2×2=16种(选项C)
- 答案:(52) C
例题6:网工2019年5月子网划分与CIDR
- C类网络数量计算
-
- 基准换算:1个C类地址提供254个可用IP(28−22^8-228−2)
- 估算方法:
-
-
- 4个C类 ≈ 1000主机(实际1016)
- 8000主机需要8×4=322个C类(选项D)
-
- 网络地址判断
-
- 主机位要求:8000主机需要2^{13}-2=8190可用IP,故网络位=32-13=19
- 排除法:
-
-
- 先排除/20选项(最多2^{12}-2=4094主机)
- /19地址块为32(2^{24-19})
-
-
- 验证方法:
-
-
- 检查第三段是否为32的倍数:192/32=6(整数),208/32=6.5(非整数)
- 排除C选项(208非网络地址),最终选A
-
例题7:路由器数据报文目标地址判断
子网范围分析法
- 关键步骤:计算每个选项的可用地址范围
-
- A(/30):20.112.17.9-11(不包含12)
- B(/24):20.112.16.1-254(不包含17.12)
- C(/11):
-
-
- 地址块32(2^{16-11})
- 范围20.96.0.1-20.127.255.254(包含目标地址)
-
-
- D(/23):
-
-
- 地址块2(2^{24-23})
- 范围20.112.18.1-20.112.19.254(不包含17.12)
-
- 掩码作用域:注意不同长度掩码作用的地址段不同(/11作用于第二段,/23作用于第三段)
3. 无类域间路由CIDR
VLSM(变长子网掩码,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有效利用IP地址,减少广播风暴。
1)CIDR基本概念
- 核心功能:将多个小网络聚合成一个大网络(超网),典型应用是路由聚合
- 技术优势:显著减小骨干路由器表项压力,降低路由震荡频率
- 对比VLSM:与VLSM相反(VLSM将大网划小,CIDR将小网合并)
- 应用场景:当多个连续子网(如4个/24)通过同一路由器连接时,可向上游通告聚合路由
2)工作原理
路由聚合机制
- 操作流程:将多个明细路由(如200.200.192.0/24等4个子网)汇总为更大概括路由(200.200.192.0/22)
- 稳定性原理:只要聚合组内至少一条明细路由存活,聚合路由就保持有效
- 掩码计算:通过二进制比对确定最长公共前缀位数(如22位)
具体计算方法
- 步骤1:提取不同网段的差异部分(通常是第三或第四段)
- 步骤2:将差异段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如192→11000000)
- 步骤3:从左向右比对二进制位,记录连续相同位数
- 步骤4:汇总掩码=相同前缀位数+前段固定位数(如16+6=22)
- 步骤5:将剩余不同位归零后转十进制得到网络号
3)协议支持特性
- OSPF汇总:
-
- 支持方式:仅支持手动汇总
- 汇总位置:ABR(区域边界路由器)和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 ASBR限制:只能汇总本设备引入的外部路由
- BGP汇总:
-
- 支持方式:同时支持自动/手动汇总
- 自动汇总缺陷:仅能汇总为主类网络(如/8、/16),导致明细丢失
- 实践建议:生产环境禁用自动汇总,采用精确手动汇总
4)相关概念扩展
- LSA类型:
-
- 普通区域引入外部路由产生5类LSA
- NSSA等特殊区域产生7类LSA
- ASBR识别:执行路由引入操作的设备即为ASBR
- 广播控制:VLSM通过划分子网减小广播域(如/24划分为/25)
5)典型例题1
- 关键差异段:192(11000000), 160(10100000), 128(10000000)
- 相同前缀:前25位(24+1)
- 结果计算:128(10000000)→192.168.31.128/25
6)进阶计算题(网规2020年11月第26题)
- 差异段分析:129(10000001),130(10000010),132(10000100),133(10000101)
- 公共前缀:前21位(110.125.128.0/21)
- 陷阱选项:/22只能覆盖连续4个/24,但132-133与129-130不连续
计算过程演示
- 二进制比对法:逐位比较找出最长公共前缀
- 掩码转换:255.255.255.128对应/25(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
- 网络号确定:主机位全零原则(如128=10000000)
二、知识小结
知识点 | 核心内容 |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 难度系数 |
IPV4地址表示 | 32位二进制,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法(八位一组转十进制) | 机器识别二进制 vs 人类使用十进制 | ★★ |
进制转换 | 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相互转换(8421法) | 十六进制中A-F对应10-15 | ★★★ |
IP地址分类 | A类(8)/B类(16)/C类(24)/D类(组播)/E类(研究) | 私有地址范围(10/172.16-31/192.168) | ★★ |
子网掩码作用 | 区分网络位和主机位(1=网络位,0=主机位) | 与ACL掩码区别(ACL中0=匹配) | ★★★ |
子网划分原理 | 网络位向主机位借位(m位产生2^m个子网) | 公式:子网数=2^m,主机数=2^n-2 | ★★★★ |
地址块计算 | 地址块=2^主机位次方,子网为地址块整数倍 | 作用于不同网段的掩码范围(17-24位动第三段) | ★★★★ |
特殊地址类型 | 网络地址(全0)/广播地址(全1)/可用地址 | IPV6取消广播地址 | ★★ |
VLSM划分 | 多级子网划分(先满足大需求部门) | 案例:/24→2个/25→4个/26等 | ★★★★ |
CIDR聚合 | 将多个连续子网聚合成超网(找共同前缀位) | 案例:4个/24→1个/22 | ★★★★ |
典型考题类型 | 1. 已知子网数量求掩码 2. 已知主机数求掩码 3. 判断IP所属子网 | 中高级考试分值差异(中级10分/高级3分) | ★★★★ |
解题技巧 | 1. 背熟2^n次方表 2. 优先处理大需求 3. 注意边界地址 | 网关地址不占用主机数 | ★★★ |
常见错误点 | 1. 混淆可用地址范围 2. 掩码作用网段判断错误 3. 进制转换错误 | 聚合后掩码长度计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