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惊喜13 落子无悔
团队的第五轮1对1谈话,依然保持着每个季度一次的节奏,没有动摇;就像做项目,1对1谈话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周1对1谈话的对象是琦琦,琦琦工作刚满3年,凭借着主动工作的态度,已经成为了团队标兵,如果不是这个月最后一天要请假回老家,就全勤了,周末8天都没有休过一天假。这里说明下,这并不是我对琦琦的要求,完全是琦琦自驱的,当然项目确实紧张,而且琦琦是团队唯一的QA。我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下一年的最优先的HC申请就是要补足QA资源。
我们谈到了项目中的感受,琦琦神采飞扬,对项目过程如数家珍,凭借其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极大的推动了项目工作的开展。从个人成长的视角看,美中不足在于,其做得多、想得少。因为太忙,我甚至不忍对其在个人成长提更多要求。
虽然我提前有把1对1谈话的议题提前发给他,但很遗憾,琦琦基本交了白卷,那本次谈话就演变成我说他听。因为琦琦确实在工作中表现得很不错,我也不吝多分享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另外也是自己的一个阶段总结:
比起项目短时的成与败,我更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的成长,毕竟,成败只是短期结果,个人成长的影响更长远,决定了团队未来更长期的表现。
每日读书打卡、每周周会主题分享、每双周轮流经验分享、季度1对1谈话、半年度外部交流、年度述职总结,打造学习成长型的团队是我的愿景,也是我的一次尝试和探索,坚持一件事做对不难,长期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容易。
我没有要求团队每个人都参加读书群打卡,“自愿原则”,这也是我建立学习成长型团队的工作原则,我提供机会和环境,也期望能通过一次次的冲击影响大家,但也只限于“影响”,毕竟,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始终坚持行业最高标准,我们团队的能力和行业标准差距很大,我也尽量循序渐进提高要求,但还是让大家知道什么是行业最高标准,不能只在低水平的团队中领先,而是要锚定更高标准,要面向行业走到前列。
思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提问是一种综合能力,学习是终身活动。我之前经历过触底反弹的过程,以前处于低水平的循环中自嗨,觉得是“自洽”的理想境界,后来重新认识了工作的意义,走上让自己更满意的“自洽”,这也是自己坚持学习的动力。
琦琦听得很耐心,还询问我还有没有其他建设性意见;虽不奢望,但还是期望能对他有些影响。
很凑巧,这周和老同事聚会,也谈到了中年人的职业瓶颈和职场危机,因为大家都非常熟了,我也说了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的变化,包括自己持续学习的热情,觉得相比2年前自己的竞争力有提高,也变得更有信心了。如果老同事也想破局,可以参考寻求一些突破:
保持职场竞争力,就要让自己变得更有用,专业能力更强,在自己“热爱”的方向上,要按照更高的标准,持续学习,钻研并达到精通,才可能有破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