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技术深度与广度:构筑你的核心壁垒(1)
5.1 精通到专精:找到并深化你的技术领域(Niche)
那场战略性的绩效评估,像一个强力的助推器,将我的职业生涯,推上了一条全新的轨道。在新领导David的支持下,我如愿以偿地开始承担更多的职责。我不再仅仅是一个“功能开发者”,而是开始作为一个核心骨干,带领一两个新人,负责“营销活动配置平台”这个产品的持续迭代和技术演进。
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拥有了自己小块封地的骑士,踌躇满志。我努力地将之前学到的一切都应用到工作中:我带着新人写整洁的代码,遵守Git规范,建立完备的测试;我用“乐高”的比喻向业务方沟通,用“看板”管理我们的项目进度。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卓有成效。
随着我对整个系统越来越熟悉,我的知识广度,也在飞速地扩展。前端的Vue框架、后端的Go语言、运维的Docker和K8s,甚至连我们依赖的数据库MySQL和缓存Redis的原理,我都略知一二。我成了一个团队里的“万金油”,哪里有火情,我似乎都能去救一下;谁遇到问题,我好像都能聊上几句。
(心理暗线:一种“无所不能”的虚假掌控感,开始在我内心滋生。我享受那种被同事们依赖,被称为“哥,这个你懂吗?”时的满足感。我错误地将“知道得多”,等同于“懂得深”。)
这种“万金油”的状态,给了我极大的安全感。直到一次全部门的技术定级评审会,将我的这种幻觉,彻底击碎。
参加评审的,是我们部门所有P6(资深工程师)及以上的技术人员,我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评审的主题,是复盘“苍穹”项目云原生改造中的一个重大技术决策:为什么我们最终选择了自研服务网格(Service Mesh)的数据平面,而不是使用社区成熟的Envoy方案。
主讲人,是沉默寡言的老K。
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的“技术深度”。
老K的PPT,没有一张华丽的图片,几乎全是黑白的代码片段、性能压测的火焰图、以及Linux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