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中std::vector Vs std::deque VS std::list对比详解

1) 核心差异速览

  • std::vector:连续内存、随机访问 O(1)、尾部 push_back 摊还 O(1)、中间插入/删除 O(n),非常缓存友好。
  • std::deque:分段(block)存储,不是整体连续;随机访问 O(1)(但常数比 vector 大);两端插入/删除摊还 O(1);中间插入/删除 O(n)。适合双端队列。
  • std::list:双向链表,节点分散、随机访问 O(n)、在已知位置插入/删除 O(1)、splice(跨 list 移动)O(1) 并且不使其他迭代器失效(被移动元素的迭代器继续有效但指向新容器)。适合需要稳定指针/节点移动而不复制元素的场景。

2) 内存布局与缓存局部性(关键影响性能)

  • std::vector:元素紧密连续排列(C-style 数组),单次分配大块内存 → 最佳缓存局部性 / CPU 预取效果好,遍历与数值运算非常快。适合数值、图像、点云等大量数据的顺序处理。
  • std::deque:实现为若干固定大小块(segments)+ 一个“map”(指针数组)指向块。元素在逻辑上是连续的,但物理上分段存放;随机访问需要两级寻址(map + block index),因此本地性和常数开销不如 vector
  • std::list:每个元素封装在节点里(元素 + 前向/后向指针),每个节点通常是独立分配 → 极差的缓存局部性 & 大量小分配开销。只有在需要节点稳定性和 O(1) 插入/删除时才有价值。

3) 算法复杂度(常见操作 Big-O)

(常见且直观版本)

操作vectordequelist
随机访问 operator[]O(1)(连续)O(1)(分段)O(n)
push_back摊还 O(1)(可能重分配)摊还 O(1)O(1)
push_frontO(n)(要移动元素)摊还 O(1)O(1)
插入/删除 中间位置O(n)(移动元素)O(n)(移动/拷贝)O(1)(若已知迭代器)
splice / 跨容器移动O(1)(不复制元素)
遍历(线性访问成本)最快(缓存)中等最慢(指针跳转)

注:vector 的尾部 push_back摊还 O(1)(因为扩容策略),但发生重分配时会拷贝/移动全部元素。deque 在两端插入通常是 O(1),但插入可能导致 map 调整。list 的插入/删除在已定位节点时是真正 O(1)。(表中结论与 cppreference 的复杂度说明一致)


4) 迭代器 / 指针 / 引用失效规则(非常重要)

这是容易出 bug 的地方,下面列出常见操作如何影响已有的迭代器/指针/引用(以当前标准行为为准)。

std::vector

  • 重分配(capacity 变化):会使所有迭代器、指针和引用失效(因为底层缓冲区搬移)。
  • push_back / emplace_back:若触发重分配 → 所有失效;若不触发重分配 → 仅影响 end()(过去的 end 不再有效)。
  • insert(非尾部):若不重分配 → 使插入点之后的迭代器/引用失效(元素被移动);若重分配 → 全部失效。
  • erase:擦除后从被擦除位置到末尾的迭代器/引用失效。

std::deque

  • 规则稍复杂,总结常见点:

    • 在中间 insert/erase:通常使所有迭代器失效(实现细节有所不同,但应当假设会全失效)。
    • 在两端(push_front/push_back / pop_front/pop_back:通常是 O(1),但有可能使迭代器失效(特别是当内部 map/blocks 需要扩展时)。擦除两端通常只使被擦除元素的迭代器失效,但 end() 在某些情况也会失效。简而言之:不要对 deque 假设严格的迭代器稳定性。

std::list

  • 插入/移动(insert, splice 等):不会使其他迭代器/引用失效(节点只是调整指针)。
  • 擦除:只有指向被擦除元素的迭代器/引用失效;其他迭代器保持有效。
  • splice:把一段节点从一个 list 移到另一个 list,不复制元素、也不失效迭代器(但指向被移动元素的迭代器现在属于新容器)。这点非常有用(实现 LRU、链表合并等)。

5) 典型使用场景与实战建议(什么时候选哪个)

  • 优先选择 std::vector

    • 默认容器:绝大多数场景(顺序访问、数值计算、排序、与 C API 交互、内存紧凑很重要)都用 vector
    • 优化项:对频繁 push_back 的场景先 reserve(),用 emplace_back() 来避免多余拷贝/移动。reserve 可避免重分配从而保持指针/引用稳定。
  • 选择 std::deque

    • 需要在两端高效插入/删除(如双端队列、实现 std::stack 默认底层)。
    • 不需要与 C 风格连续内存交互,且能接受略差的缓存局部性。不要以为 deque 保证插入不失效 — 对迭代器失效要有防范。
  • 选择 std::list

    • 必须在容器内部频繁在已知迭代器处做 O(1) 插入/删除,且必须要迭代器/引用稳定(例如实现复杂链式结构、需要频繁 splice 的场景)。
    • 否则通常不推荐:链表遍历慢、内存开销大(节点 + 分配器元数据),并且常常有更好的替代(vector + index、deque、或 intrusive containers)。

6) 常见陷阱 & 优化技巧(实战干货)

  • 默认用 vector:现代 C++ 社区共识是“首选 vector,除非有明确理由”。

  • 避免频繁小分配std::list 每个节点通常单独分配,带来 malloc/allocator 开销;如果必须,考虑自定义内存池或 boost::intrusive_list

  • reserve() 避免重分配:对于 vector,若能预知元素数量,v.reserve(n) 会大幅降低重分配/拷贝成本并保持指针稳定。

  • 删除元素时的正确写法(在遍历中安全删元素):

    • vector / deque

      for (auto it = c.begin(); it != c.end(); ) {if (should_erase(*it)) it = c.erase(it); // erase 返回下一个迭代器(C++11 起)else ++it;
      }
      
    • list

      for (auto it = l.begin(); it != l.end(); ) {if (cond) it = l.erase(it); // O(1),其他迭代器不受影响else ++it;
      }
      
  • erase-remove 惯用法:对 vector 批量删除满足条件的元素应该使用:

    v.erase(std::remove_if(v.begin(), v.end(), pred), v.end());
    

    这比在循环中逐个 erase 快很多。

  • 避免在 deque 中假设迭代器稳定性:如果需要稳定引用并且要频繁在两端操作,重新验证你的需求;有时 vector + index 更简单且更快。

  • splice 是链表的王牌:当需要移动大量元素而不做复制/构造/析构时,用 list::splice (O(1))能大幅提高性能。


7) 代码示例 — 常见用法与陷阱演示

预分配避免重分配(vector)

std::vector<MyType> v;
v.reserve(1000);           // 预分配,避免扩容导致的整体移动
for (...) v.emplace_back(...); // in-place 构造,避免拷贝

遍历时删除(安全写法)

// vector / deque
for (auto it = v.begin(); it != v.end(); ) {if (need_erase(*it)) it = v.erase(it);else ++it;
}// list
for (auto it = l.begin(); it != l.end(); ) {if (need_erase(*it)) it = l.erase(it); // 只使被删节点的迭代器失效else ++it;
}

list::splice(O(1) 移动节点,不复制)

std::list<int> a{1,2,3,4}, b{10,11};
// 把 a 中的 [2,4) 移到 b 的开头
auto first = std::next(a.begin()); // 指向 2
auto last  = std::next(first, 2);  // 指向 4 (不含)
b.splice(b.begin(), a, first, last); // O(1)

8) 快速参考表(便于记忆)

  • 需要最快的遍历/数值处理/与 C 互操作std::vector
  • 需要两端高效插入/弹出(deque/queue/stack)std::deque
  • 需要在已知位置 O(1) 插入/删除 & 稳定迭代器/指针/引用;或需要 O(1) 跨容器移动节点std::list(并考虑内存/缓存开销)

9)std::queue 应用示例

下面是一个 C++11/17 标准库实现的多线程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完整示例。采用 std::threadstd::mutexstd::condition_variable,队列用 std::queue 封装,支持多生产者、多消费者。


示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mutex>
#include <condition_variable>
#include <queue>
#include <chrono>// 线程安全队列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ThreadSafeQueue {
public:void push(T value)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tx_);queue_.push(std::move(value));}cv_.notify_one(); // 唤醒一个等待的消费者}T pop() {std::unique_lock<std::mutex> lock(mtx_);cv_.wait(lock, [this]{ return !queue_.empty() || done_; });if (queue_.empty()) {return T(); // 若结束且队列空,返回默认值}T value = std::move(queue_.front());queue_.pop();return value;}void shutdown()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tx_);done_ = true;}cv_.notify_all(); // 唤醒所有等待线程}private:std::queue<T> queue_;std::mutex mtx_;std::condition_variable cv_;bool done_ = false;
};// ------------------- 生产者/消费者测试 -------------------
void producer(ThreadSafeQueue<int>& q, int id, int count)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std::this_thread::sleep_for(std::chrono::milliseconds(100)); // 模拟耗时int value = id * 100 + i;q.push(value);std::cout << "[Producer " << id << "] produced: " << value << "\n";}
}void consumer(ThreadSafeQueue<int>& q, int id) {while (true) {int value = q.pop();if (value == 0 && q.pop() == 0) break; // 简单退出条件(可换为特殊结束标记)if (value != 0) {std::cout << "    [Consumer " << id << "] consumed: " << value << "\n";}}
}int main() {ThreadSafeQueue<int> q;// 启动多个生产者和消费者std::thread p1(producer, std::ref(q), 1, 5);std::thread p2(producer, std::ref(q), 2, 5);std::thread c1(consumer, std::ref(q), 1);std::thread c2(consumer, std::ref(q), 2);// 等生产者结束p1.join();p2.join();// 通知消费者结束q.shutdown();c1.join();c2.join();std::cout << "All threads finished.\n";return 0;
}

运行逻辑

  1. 生产者线程 持续往队列里放任务 (push)。
  2. 消费者线程 调用 pop,若队列为空则阻塞等待。
  3. shutdown() 用于通知消费者退出。
  4. std::condition_variable 保证高效等待,而不是忙轮询。

输出示例(顺序可能不同,因为多线程)

[Producer 1] produced: 100
[Producer 2] produced: 200[Consumer 1] consumed: 100[Consumer 2] consumed: 200
[Producer 1] produced: 101
[Producer 2] produced: 201[Consumer 1] consumed: 101[Consumer 2] consumed: 201
...
All threads finished.

10)总结

  • 首选 std::vector(最快、最省内存、最常用);
  • 如果必须在两端频繁操作,考虑 std::deque(牺牲一些局部性和常数);
  • 只有在确实需要节点级别稳定性或 O(1) splice/插入/删除时才用 std::list(并准备承担内存与缓存的代价)。


文章转载自:

http://81KjUgBd.ctLjs.cn
http://qEfp9nxV.ctLjs.cn
http://KsJ432Eb.ctLjs.cn
http://AFKvwqkU.ctLjs.cn
http://Ky510avy.ctLjs.cn
http://dPIVT75d.ctLjs.cn
http://lApqHTOj.ctLjs.cn
http://9xL6urUM.ctLjs.cn
http://zat9SJOK.ctLjs.cn
http://duF5NS54.ctLjs.cn
http://QL2JgVxz.ctLjs.cn
http://h1izkKXg.ctLjs.cn
http://iXqAUtWH.ctLjs.cn
http://cIIsoJCG.ctLjs.cn
http://aImTq9Ux.ctLjs.cn
http://lAWMZ2IZ.ctLjs.cn
http://wUvNH4lc.ctLjs.cn
http://M4GBlQmi.ctLjs.cn
http://U4hda6nq.ctLjs.cn
http://SlwJjDWg.ctLjs.cn
http://lY3WKxLP.ctLjs.cn
http://GWxLjjPR.ctLjs.cn
http://O5cP9vbe.ctLjs.cn
http://TGwjse3C.ctLjs.cn
http://ptd6FoGU.ctLjs.cn
http://Wk3m7KLt.ctLjs.cn
http://AVerMrFp.ctLjs.cn
http://w6xbF3je.ctLjs.cn
http://0UCUlIqp.ctLjs.cn
http://DDk9eAVG.ctLjs.cn
http://www.dtcms.com/a/387884.html

相关文章:

  • RecyclerView实现流式布局
  • 【连载5】C# MVC 异常处理避坑指南:异步操作与静态资源错误解决方案
  • 当控制器无法上网时,如何利用windows笔记本与控制器共享网络?
  • 企业数字化视角下的项目管理软件市场全景分析(2025版)
  • Python异步编程:asyncio.create_task() 用法解析
  • java面试Day1 | redis缓存穿透、击穿、雪崩、持久化、双写一致性、数据过期策略、数据淘汰策略、分布式锁、redis集群
  • Jenkins运维之路(容器项目的优化)
  • 【精品资料鉴赏】363页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设计方案
  • 软考 系统架构设计师系列知识点之杂项集萃(149)
  • MyBatis 中注解操作与 XML 映射文件操作的对比
  • 复杂 PDF 文档如何高效解析?
  • 加密网络流量分类
  • leetcode算法题记录:
  • VS安装后通过vswhere.exe查询显示的 installationVersion数字怎么不是2022?
  • 光伏电站安全 “守护神”:QB800 绝缘监测平台,为清洁能源高效运行筑固防线
  • STC携手非小号 Talking Web3,海上ALPHA WEB3派对启航
  • AR技术突破:极端环境下设备的创新与应用
  • R---------split()` 函数
  • 和为K的子数组-前缀和+哈希
  • ITSM产品推荐:甄知科技燕千云与主流方案对比分析
  • 线性回归与 Softmax 回归核心知识点总结
  • OpenLayers数据源集成 -- 章节十八:GML图层详解:OGC标准地理标记语言的完整集成与智能样式渲染方案
  • 线性回归与 Softmax 回归核心内容总结
  • 【数据分享】各省农业新质生产力数据(2012-2023)
  • 整理SpringBoot实现文件上传所需的知识
  • Cesium 加载ArcGIS 地图源到国内地图源的切换
  • 2010/12 JLPT听力原文 问题四
  • html页面转PDF
  • day3 MySOL多表操作
  • 触觉智能RK3576开发板OpenHarmony开源鸿蒙系统USB控制传输功能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