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LM】GPT-OSS架构变化详解

  🔎大家好,我是Sonhhxg_柒,希望你看完之后,能对你有所帮助,不足请指正!共同学习交流

📝个人主页-Sonhhxg_柒的博客_CSDN博客 📃

🎁欢迎各位→点赞👍 + 收藏⭐️ + 留言📝​

📣系列专栏 - 机器学习【ML】 自然语言处理【NLP】  深度学习【DL】

 🖍foreword

✔说明⇢本人讲解主要包括Python、机器学习(ML)、深度学习(DL)、自然语言处理(NLP)等内容。

如果你对这个系列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订阅哟👋

自GPT-2发布以来,大型语言模型(LLMs)领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OpenAI最新推出的GPT-OSS不仅首次完全开源了模型权重,更通过多项关键架构升级,显著提升了模型效率、可扩展性和整体性能。本文将深入解析GPT-OSS的核心技术创新,对比其与GPT-2的主要差异,并探讨这些技术改进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前景。

一、模型架构概述

在深入技术细节前,我们首先对 GPT-OSS 的两个核心版本进行宏观了解。从本质上讲,GPT-OSS 延续了 GPT 系列 “仅含解码器的 Transformer” 架构根基,但通过一系列重大升级,实现了 “规模扩展时更智能、更精简” 的突破。

1.1 、两大版本规格对比

OpenAI 此次主要发布了两种规格的 GPT-OSS 模型,分别面向不同应用场景:

模型版本定位总参数量每 token 激活参数量核心优势
gpt-oss-120b重量级推理王者1170 亿51 亿借助智能量化技术,可在单块 80GB GPU(如 NVIDIA H100、AMD MI300X)上运行,适合高性能推理任务
gpt-oss-20b轻量低延迟版本210 亿36 亿体积小巧,便于本地部署和专项任务微调,兼顾性能与成本

1.2、 共享的核心架构基因

尽管参数规模差异显著,两个版本共享相同的架构设计理念,关键特性包括:

  • 36 个 Transformer 模块:采用顺序堆叠结构,构成模型的核心计算单元
  • 分组查询注意力(GQA):配备 64 个注意力头,但仅使用 8 个键值头,在保证模型理解能力的同时大幅降低内存占用
  • 混合专家(MoE)MLP 系统:包含 128 位专家,但每个 token 仅激活前 4 位专家,实现 “大参数规模 + 低计算成本” 平衡
  • SwiGLU 激活函数:相比传统函数,实现更流畅的模型学习过程
  • RMSNorm 归一化:替代传统 LayerNorm,提升计算速度与简洁性
  • 交替滑动窗口注意力:部分层采用滑动窗口机制,有效提升长文本处理效率

在直接探讨GPT-OSS之前,我们先来看看GPT-2,以便更好地理解该架构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多大的演变。

gpt-oss和GPT-2都是基于《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2017年论文)提出的Transformer架构构建的仅含解码器的大型语言模型。多年来,许多细节已逐步演进。

二、架构细节解析

2.1、移除 Dropout:现代 LLM 的普遍选择

Dropout(2012年提出)是一种防止模型过拟合的方法,其原理是在训练过程中随机关闭部分神经元(将其值设为零)。但在现代大语言模型中,Dropout已基本不再使用——事实上,GPT-2之后的大多数模型都弃用了该技术。

2.2 、RoPE 替代绝对位置嵌入:突破上下文长度限制

在基于Transformer的大型语言模型中,位置编码是必要的,因为注意力机制默认将输入标记视为无序状态。原始GPT架构通过为序列中的每个位置添加可学习的位置嵌入向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向量随后会与标记嵌入相加。

2.2.1 、为什么注意力机制必须依赖位置信息?

自注意力仅通过 token 嵌入向量计算相似度,若缺乏位置信息,模型会将 “你喜欢我” 与 “我喜欢你” 视为完全相同的输入(二者 token 集合一致,但语义完全相反)。例如,对于输入 token“A、B、C”,自注意力会将其视为集合 {A,B,C},无法区分原始顺序是 “A→B→C” 还是 “C→B→A”。

2.2.2 、GPT-2 的绝对位置嵌入:局限性显著

GPT-2 通过为每个位置(1、2、3…… 直至最大序列长度)分配一个 “可学习的嵌入向量”,将 “词嵌入 + 位置嵌入” 作为最终输入。这种方式虽能让模型区分 “位置 1 的‘我’” 与 “位置 4 的‘我’”,但存在三大致命问题:

  • 固定长度限制:必须预定义最大上下文长度(如 GPT-2 的 1024 tokens),无法灵活处理更长文本
  • 泛化能力差:若模型在≤1024 长度的文本上训练,面对超过 1024 的位置时,会因 “未见过对应嵌入向量” 导致性能骤降
  • 内存效率低:存储大规模位置嵌入表会占用大量内存资源
2.2.3 、GPT-OSS 的 RoPE:基于相对位置的革命性设计

RoPE 的核心创新在于:不再依赖 “绝对位置编号”,而是通过向量空间旋转编码位置信息,将 “相对距离” 直接融入注意力计算的点积过程。

对于语言理解而言,真正重要的是 “相对距离”—— 例如 “我喜欢你” 中,“我” 与 “你” 的距离是 2,而非 “我在位置 1、你在位置 3” 这一绝对编号。在长文本中,“第 3 个 token” 或 “第 25 个 token” 的绝对位置意义不大,但其与当前 token 的偏移量(相对距离)才是关键。

RoPE 通过旋转向量的方式,让注意力计算自动捕捉这种相对关系,完美解决了绝对位置嵌入的三大局限,支持更灵活的上下文长度扩展。

2.3、 Swish/SwiGLU 替代 GELU:优化激活函数特性

激活函数是 LLM 的 “信号调节器”,不仅控制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强度,更提供模型学习所需的 “非线性特性”。GPT-2 主要采用 GELU(高斯误差线性单元),而 GPT-OSS 则全面升级为 Swish(或称 SiLU),部分模块进一步使用改进版 SwiGLU。

2.3.1 、三种激活函数的核心差异
  • GELU:类似 “平滑调光器”,在输入值较低时柔和降低信号强度,是早期 LLM 的主流选择
  • Swish:可视为 ReLU 的进阶版,不会生硬 “截断” 负值,而是让负值平滑衰减,使模型优化过程更稳定
  • SwiGLU:在 Swish 基础上增加 “门控机制”—— 部分输入充当 “开关”,控制其余输入的传递量,让模型在特征筛选时更灵活

早期的GPT模型主要采用GELU(高斯误差线性单元)作为激活函数。激活函数不仅控制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量,还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关键的非线性特性。

在新型GPT-OSS架构中,原始的GELU已被Swish(或称SiLU)取代,某些情况下还会使用其改进版本SwiGLU。

2.3.2 、选择 Swish/SwiGLU 的核心原因

在实际测试中,Swish/SwiGLU 与 GELU 的计算成本基本相当,但能实现两大优势:

  1. 更快的训练速度:平滑的信号传递特性减少优化过程中的 “震荡”,加速模型收敛
  2. 更高的精度上限:门控机制提升特征表达能力,尤其在超大规模模型中,可带来 0.5%~1% 的精度提升

尽管单一看似改进幅度不大,但对于千亿参数级模型而言,哪怕 0.5% 的精度提升,也能显著改善实际任务表现(如逻辑推理、文本生成质量)。

2.4 、混合专家(MoE)替代单一 FFN:实现 “大参数 + 高效率” 平衡

GPT-2 的每个 Transformer 块中,注意力机制后仅配备一个 “前馈网络(FFN)”,所有 token 都经过相同的 FFN 处理。这种 “密集型” 设计在参数规模扩大时,会导致计算成本呈指数级增长 —— 而 GPT-OSS 的 “混合专家(MoE)” 架构,彻底解决了这一痛点。

2.4.1、 MoE 的核心原理

MoE 架构用 “多个专业化 FFN(即‘专家’)” 替代单一 FFN,配合一个 “路由器” 实现高效计算:

  1. 模型内置大量专家(GPT-OSS 含 128 位专家)
  2. 每个 token 输入时,路由器会根据其语义特征,选择 1~2 位 “最匹配的专家” 进行处理
  3. 其余专家对该 token 保持 “闲置状态”,不参与计算
2.4.2、 MoE 的三大核心优势
  • 更大容量:尽管每个 token 仅与 1~2 位专家交互,但所有专家共同存储知识,使模型能容纳更丰富的信息(如多领域知识、复杂逻辑规则)
  • 更高效率:仅激活少量专家,即使总参数量大幅增加(如从 20 亿到 1200 亿),计算成本也不会 “爆炸式增长”
  • 稀疏计算优势:与 “所有神经元为每个 token 激活” 的密集模式不同,MoE 的 “稀疏激活” 特性,让推理速度保持在可接受范围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多数 MoE 模型中,超过 90% 的参数集中在专家模块,但得益于 “每步仅激活少量专家” 的设计,推理过程依然能保持高速 —— 这也是 GPT-OSS 120b 能在单块 80GB GPU 上运行的关键原因之一。

用通俗比喻来说:GPT-2 的单一 FFN 如同 “一位老师教所有科目”,而 MoE 则像 “一所拥有各科专业老师的学校”,每个问题只需请教对应科目的老师,无需全体老师参与。

2.5 、分组查询注意力(GQA)替代多头注意力(MHA):降低内存占用

多头注意力(MHA)是 Transformer 的核心组件,但传统 MHA 中 “每个注意力头都有独立键(Key)和值(Value)” 的设计,会导致内存占用过高。GPT-OSS 采用的 “分组查询注意力(GQA)”,通过 “共享键值头” 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平衡。

2.5.1、 GQA 与 MHA 的核心差异
  • MHA:每个查询头(Query Head)对应独立的键头和值头,例如 16 个查询头需要 16 个键头和 16 个值头,内存占用高
  • GQA:将多个查询头分为一组,共享同一组键头和值头。例如 GPT-OSS 的 64 个查询头分为 8 组,仅需 8 个键头和 8 个值头,内存占用大幅降低
2.5.2 、GQA 的核心价值

根据《GQA 原始论文》和《Llama 2 论文》的消融实验,GQA 在实现两大优势的同时,几乎不影响模型性能:

  1. 降低参数规模:减少键值头数量,直接减少模型参数量,降低存储成本
  2. 减少内存带宽消耗:推理时 KV 缓存(存储键值对的缓存)无需存储大量键值向量,提升数据读取效率,尤其在长文本处理中优势明显。

2.6 、滑动窗口注意力:控制长文本计算成本

传统自注意力中,每个 token 可 “关注” 所有前文 token—— 这种设计虽能捕捉全局上下文,但计算成本随序列长度呈 “二次方增长”(长度翻倍,成本翻四倍),在长文本场景(如万字文档处理)中难以实用。GPT-OSS 通过 “滑动窗口注意力”,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2.6.1 、滑动窗口注意力的原理

滑动窗口注意力为每个 token 设置一个 “固定大小的关注窗口”,使其仅能关注 “窗口内的前文 token”(例如仅关注最近 128 个 token),而非所有前文。例如处理第 1000 个 token 时,仅需关注第 873~1000 个 token,无需回溯前 872 个 token。

2.6.2、 GPT-OSS 的灵活应用策略

GPT-OSS 并未完全替代传统全注意力,而是采用 “交替层” 策略:

  • 部分层使用 “全注意力”:确保模型能捕捉全局上下文信息
  • 部分层使用 “滑动窗口注意力”:控制计算成本,提升运行效率

这种设计的合理性已被多项研究(如 Gemma 模型实验)验证:

  1. 多数 token 的语义理解主要依赖 “邻近上下文”,远距离 token 的影响有限
  2. 少量全注意力层已足够将长距离信息传递到整个网络,无需所有层都采用全注意力

用通俗比喻来说:传统全注意力如同 “每次回答问题都要读完整本书”,而滑动窗口注意力则是 “仅看最近几页”—— 既满足任务所需的上下文,又大幅节省时间。

2.7 、RMSNorm 替代 LayerNorm:提升归一化效率

归一化技术是 LLM 稳定训练的关键,用于控制层输出的激活值规模,避免 “梯度消失” 或 “梯度爆炸”。GPT-2 采用 2016 年提出的 LayerNorm,而 GPT-OSS 则升级为 2019 年提出的 RMSNorm,这一变化虽小,却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

2.7.1 、两种归一化技术的核心差异
  • LayerNorm:通过 “减去均值→除以标准差”,将激活值调整为 “零均值、单位方差”,但计算过程需两次跨特征运算(均值、方差),且包含偏置项
  • RMSNorm:直接通过 “除以均方根(RMS)” 缩放激活值,无需减去均值,也无偏置项,仅需一次跨特征运算
2.7.2 、RMSNorm 的核心优势

尽管两种技术都能实现 “稳定激活值规模” 的目标,但 RMSNorm 在 LLM 中更具优势:

  • 计算成本更低:减少一次跨特征运算,降低 GPU 通信开销(尤其在大规模模型中,跨特征运算的成本不可忽视)
  • 训练效率更高:简化的计算流程加速训练迭代,同时避免偏置项带来的额外参数与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 LLM 曾广泛使用 BatchNorm,但由于其依赖 “批次统计信息”,难以高效并行,且在小批次训练中性能不佳,已逐渐被 LayerNorm、RMSNorm 取代。

三、GPT-2 的 “教学价值”:理解 LLM 架构的最佳起点

尽管 GPT-OSS 在技术上远超 GPT-2,但 GPT-2 依然是学习 LLM 架构的 “最佳入门模型”。其核心原因在于:

  • 架构简洁:没有 MoE、GQA 等复杂优化,仅包含 “注意力 + LayerNorm+GELU + 绝对位置嵌入” 等基础组件,易于理解
  • 覆盖核心原理:完整包含 Transformer 解码器的核心逻辑(注意力机制、位置编码、归一化、训练流程),能帮助学习者建立 LLM 的基础认知
  • 对比价值显著:通过理解 GPT-2 的局限性(如固定上下文长度、计算成本高),能更深刻地体会 GPT-OSS 各项改进的意义 —— 例如只有用过绝对位置嵌入,才会明白 RoPE 的革命性价值

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建议先学习并实现 GPT-2,再研究 GPT-OSS 的进阶优化。这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更能培养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技术思维,真正理解 LLM 架构演进的逻辑。

四、结语:GPT-OSS 的技术里程碑意义

从 GPT-2 到 GPT-OSS,LLM 的演进并非简单的 “参数堆砌”,而是 “更智能的架构设计”:

  • RoPE 突破了上下文长度限制
  • SwiGLU 优化了激活函数的学习特性
  • MoE 实现了 “大参数规模与低计算成本” 的平衡
  • GQA 与滑动窗口注意力让注意力机制更高效
  • RMSNorm 提升了归一化的计算效率

但 GPT-OSS 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创新 —— 作为 OpenAI 多年来首次开放权重的大型 LLM,它为整个社区提供了 “可研究、可修改、可扩展” 的顶级架构范本。研究者可基于其探索更优的 LLM 设计,创业者可基于其开发垂直领域应用,爱好者可通过其深入理解 LLM 的工作原理。

可以说,GPT-OSS 不仅是 LLM 技术演进的 “里程碑”,更是推动 AI 社区开放协作的 “催化剂”。随着更多开发者对其进行优化与适配,我们有理由期待,LLM 将在更多场景中实现 “高效、低成本、高可用” 的应用,真正走进日常生活与产业实践。


文章转载自:

http://XILSfPKc.tqdLk.cn
http://7KW7DruE.tqdLk.cn
http://gwIdQEcy.tqdLk.cn
http://vwIyhgbp.tqdLk.cn
http://skKzNNc3.tqdLk.cn
http://s4iELFk9.tqdLk.cn
http://h4iD2V6h.tqdLk.cn
http://ps2PRgYm.tqdLk.cn
http://3DXT5Y3W.tqdLk.cn
http://AKe18ZuB.tqdLk.cn
http://6OGXIJ9R.tqdLk.cn
http://nou7yb1e.tqdLk.cn
http://ltAveKq1.tqdLk.cn
http://ToDMabMe.tqdLk.cn
http://AfoCb13d.tqdLk.cn
http://FsppJSVK.tqdLk.cn
http://Qacm0Nnc.tqdLk.cn
http://PPrnVRdr.tqdLk.cn
http://YnU85t82.tqdLk.cn
http://ZZn1L1y9.tqdLk.cn
http://NJIARICg.tqdLk.cn
http://8kgDXf3h.tqdLk.cn
http://NKV5penQ.tqdLk.cn
http://HFXHL5Ws.tqdLk.cn
http://oK4Misqd.tqdLk.cn
http://r8CLNDMS.tqdLk.cn
http://05tJwadZ.tqdLk.cn
http://WEPIzEbk.tqdLk.cn
http://FMa9xEVR.tqdLk.cn
http://05sObBow.tqdLk.cn
http://www.dtcms.com/a/386406.html

相关文章:

  • 【开题答辩全过程】以 “寄情绿苑”绿色殡葬服务小程序的设计和实现为例,包含答辩的问题和答案
  • 容器化部署之dockerfile07
  • 一篇读懂Pormise!!【前端ES6】
  • spring-kafka的消息过滤器RecordFilterStrategy
  • gin中sse流式服务
  • 论文笔记(九十一)GWM: Towards Scalable Gaussian World Models for Robotic Manipulation
  • Simulink(MATLAB)与 LabVIEW应用对比
  • [BX]和loop指令,debug和masm汇编编译器对指令的不同处理,循环,大小寄存器的包含关系,操作数据长度与寄存器的关系,段前缀
  • Django RBAC权限实战全流程
  • 智启燃气新未来丨众智鸿图精彩亮相2025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
  • Docker Push 常见报错及解决方案汇总
  • OCR 后结构化处理最佳实践
  • 软考 系统架构设计师系列知识点之杂项集萃(148)
  • P1425 小鱼的游泳时间
  • 弧焊机器人氩气焊接节能方法
  • 机器人导论 第六章 动力学(2)——拉格朗日动力学推导与详述
  • 在uniapp中调用虚拟机调试vue项目
  • UE5 GAS 技能系统解析:EGameplayAbilityTriggerSource 枚举详解
  • MySQL 基础概念与简单使用
  • PostgreSQL高可用架构实战:构建企业级数据连续性保障体系
  • (二)昇腾AI处理器计算资源层基础
  • C++17新特性:用[*this]告别悬垂指针,提升并发健壮性
  • Buck电路输出电容设计: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指南
  • Gin + Gorm:完整 CRUD API 与关系操作指南
  • 996引擎-ItemTips特效框层级自定义
  • 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之构件与中间件技术篇
  • Maya绑定案例:摆动、扭曲、拉伸(样条IK高级扭曲、表达式)
  • FOG钻井多花数倍成本?MEMS陀螺定向短节如何为成本做“减法”?
  • 性能分析工具的使用
  • DNS-Windows上使用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