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G钻井多花数倍成本?MEMS陀螺定向短节如何为成本做“减法”?
在钻井与测井领域,高精度的井眼轨迹测量是确保钻井安全、准确命中靶点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定向短节作为测量仪器的核心传感器,其技术选择直接关系到整套测量系统的性能和总体成本。目前,光纤陀螺(FOG)和MEMS陀螺是两种主流的技术方案。
本文将以ER-Gyro-15 MEMS陀螺工具定向短节为具体实例,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这两种技术方案的综合成本构成。
技术原理与采购成本
光纤陀螺(FOG)工具基于萨格奈克效应,其制造工艺复杂,涉及精密光学元件、高品质的光纤线圈和稳定的激光光源。这些核心部件成本高昂,且需要在高洁净度的环境中进行精密的装配和调试。因此,FOG工具的采购成本极高。
以ER-Gyro-15为代表的MEMS陀螺工具则采用了基于科里奥利力的微机电系统技术,其最大优势在于可批量标准化生产。
ER-Gyro-15基于 “三轴 MEMS 陀螺 + 三轴 MEMS 加速度计” 的捷联惯性架构,紧凑设计(直径25.4/30mm,长度120mm)本身就体现了MEMS技术的高集成度和低成本。ER-Gyro-15的采购价通常仅为FOG工具的 1/5-1/8!
生命周期与运维成本
FOG工具虽然本身无运动部件,对振动、温度变化敏感。在恶劣的钻井环境中,若光纤环出现破损,维修或更换费用非常高昂,且周期长。
ER-Gyro-15 采用全固态设计,能抵抗强冲击振动,还能在随机振动下稳定输出方位角(精度0.5°)、井斜角(0.1°)和工具面角(1°/secL),能够更好地耐受钻井过程中的恶劣工况。即使需要更换,其低廉的单元成本也远低于F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