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双边拍卖机制——VCG和McAfee
VCG
目的:在准线性效用下,实现真实性(DSIC)与配置效率(总估值最大)。
分配规则(效率)
选择使总估值最大的结果:
支付(Groves 家族)
每个参与者 i的支付:
其中只能依赖他人的报告
。
VCG(Clarke/枢纽)特例
取
得到经典的“外部性定价”。
买方的收益(效用)
卖方的收益(效用)
社会福利
用真实值与成本:
在真诚报出、用投标/要价等价写法:
最大社会福利(VCG 选择的分配达到的值):
拍卖师(平台)的净收入(用于看是否预算平衡)
性质
真实性(DSIC):如实汇报使个体效用最大;
效率:分配最大化
;
(一般)不预算平衡:在双边交易/双重拍卖里往往会出现赤字(Green–Laffont 不可能性)。
在双重拍卖里的常见写法(买方 、卖方
):
为最大社会福利,
为移除买方
的最优值,
类似。
通俗讲法
先“把蛋糕做最大”:选让大家的总收益最大的方案。
再“按外部性结账”:你给别人带来多少好处,就要为这份好处买单(或得到补偿)。
这让“说真话”对每个人都是最优,但在买卖双方都从成交中获益的场景下,平台容易亏钱(向买家收得少、给卖家付得多)。
买方的收益(效用):如果成交,他拿到的“价值”减去他实际付的钱;不成交就是 0。
公式里就是
。在 VCG 里,等于“没有他时社会少了多少”的外部性扣款,所以买方的效用跟他自己报多少没直接关系——这保证“说真话最好”。
卖方的收益(效用):如果成交,他拿到的钱减去自己的成本;不成交就是 0。
公式里就是。在 VCG 里
等于“成本
+ 他给别人带来的好处(外部性)”,也就让卖方说真话最合算。
社会福利:把每一对成交的“买方的价值 − 卖方的成本”加起来,就是这次分配产生的总好处。VCG 会选使这个总好处最大的那组成交与匹配。真诚报出时,用“出价 − 要价”的写法和“价值 − 成本”是一致的。
平台收入:向所有买方收的钱减去付给所有卖方的钱。如果这个数总是 ≥0,叫“预算不亏/平衡”。在双边交易里,VCG 因为按“外部性”给钱,常出现“付给卖方的比向买方收的多”,所以平台会亏(这也是“真诚+效率+预算平衡不能同时满足”的原因)。
一买一卖小例子(秒懂赤字)
买家价值 v=100,卖家成本c=60(该成交)。
VCG 给:向买家收 ,给卖家付
。
平台净收入60-100=-40(亏)。这就是“真诚+效率 ⇒ 往往不预算平衡”的直觉。
二、McAfee 双边拍卖(同质物品)
正式表述(PPT 要点)
情景:多买多卖、物品同质;目标是真诚 + 不亏,允许微小效率损失。
步骤
1)收集买方出价 、卖方要价
。
2)排序:
3)找最大的 k:
4)试探价:
5)清算与成交数(两种情形)
若
则撮合前 k对,统一价:
否则仅撮合前 k−1 对(牺牲边界对),常用统一价写法之一:
性质
真实性(DSIC)、个体理性(IR)、预算不亏(弱平衡);
不完全效率:最多损失一笔边界交易的效率。
通俗讲法(PPT 解释)
先把买价从高到低、卖价从低到高排成两列,一一对齐比较。
找到“边界”那一对(再往后就买价低于卖价了),用“下一位的均值”作统一清算价。
如果这个价落在边界对的可成交区间里,就成交到边界;否则少成交一对(牺牲一点效率),换来不亏 + 真诚。
小例子
买价:10,8,5;卖价:3,6,7。有 k=2,试探价
落在 内 ⇒ 成交两对,统一价
。
若试探价不在区间,就只成交一对(牺牲边界单),仍保证不亏且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