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肆 ⸥ ⤳ 默认安全建设方案:c-2.增量风险管控
👍点「赞」📌收「藏」👀关「注」💬评「论」
在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信息安全已从单纯的技术攻防扩展至架构、合规、流程与创新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从业十多年的老兵,将系统阐述数字银行安全体系的建设路径与方法论,旨在提出一套可落地、系统化、前瞻性的新一代安全架构。
序号 | 主题 | 内容简述 |
---|---|---|
1 | 安全架构概述 | 全局安全架构设计,描述基础框架。 |
👉2 | 默认安全 | 标准化安全策略,针对已知风险的标准化防控(如基线配置、补丁管理)。 |
3 | 可信纵深防御 | 多层防御体系,应对未知威胁与高级攻击(如APT攻击、零日漏洞)。 |
4 | 威胁感知与响应 | 实时监测、分析威胁,快速处置安全事件,优化第二、三部分策略。 |
5 | 实战检验 | 通过红蓝对抗演练验证防御体系有效性,提升安全水位。 |
6 | 安全数智化 | 运用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如AI)提升安全运营(各部分)效率。 |
目录
编辑
4.默认安全建设方案
4.3 增量风险管控:不让“小变更”酿成“大问题”
4.3.3 防护组件默认集成:为应用穿上“隐形防护服”
1. 防护默认集成:安全能力“自动化、无感化”
(1) 可信纵深防御
(2) 自动化接入:从“人工推动”到“自动生效”
2. 安全准入:从“事后巡检”到“事前拦截”
3. 端产品:安全准入三节点
(1) 产品研发
(2) 产品编译
(3) 产品打包产物
4.3.4 安全心智运营:内化员工安全“免疫力”
1. 运营目标:分阶段提升安全素养
2. 运营方案:因材施教,激励结合
3. 运营对象及方式:精准施策,重点突破
4. 实战案例:钓鱼攻防专项运营
👍点「赞」➛📌收「藏」➛👀关「注」➛💬评「论」
👀写在前面的话:本专栏发出后,收到不少朋友们的反馈:语言内容还是有些“严肃”,后续内容我尽量用更加通俗、生动的描述,具备更好的可读性、具备更好的人体工学~
4.默认安全建设方案
4.3 增量风险管控:不让“小变更”酿成“大问题”
4.3.3 防护组件默认集成:为应用穿上“隐形防护服”
在传统安全流程中,修复所有已知漏洞后应用就能上线。但这还不够!面对无时无刻存在的未知威胁,需要为看似安全的应用再套上一套内置的“防护服”,这就是防护组件的默认集成。
1. 防护默认集成:安全能力“自动化、无感化”
(1) 可信纵深防御
-
核心思想:对抗未知攻击,只允许预期内的业务行为,阻断一切非预期行为。
-
实现方式:从底层硬件到网络层、应用层,在攻击路径上层层设防,所有关键路径至少覆盖两层以上防御。
(2) 自动化接入:从“人工推动”到“自动生效”
目标是让应用在上线前就自动具备所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能力。以办公网零信任平台的自动化接入为例,我们解决了以下痛点:
❌ 原有问题 | ✅ 自动化接入后 |
---|---|
应用审批与零信任接入割裂,平均滞后2天 | 实时联动,审批通过即同步接入 |
发现未管控资产(如:域名),人工止血需2小时以上 | 瞬时自动阻断,风险立即止血 |
新员工权限初始化体验差,平均申请10次以上 | 权限自动初始化,开箱即用 |
如何实现?
-
能力开放:各防护产品(如WAF、防火墙)提供标准API接口。
-
变更感知:管控平台感知到应用、域名、IP等变更。
-
智能决策:决策中心根据变更类型,自动调用对应API,下发默认防护策略。
-
无声集成:变更生效前,全套防御能力已静默部署完毕。
💡 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了安全能力的自动、实时、无缝集成。
2. 安全准入:从“事后巡检”到“事前拦截”
传统的安全巡检是在变更生效后才发现问题,存在风险暴露窗口期。安全准入则将管控左移,只有完全符合安全预期的变更才被允许执行。
以云上公网VIP(虚拟IP)资源为例:
❌ 风险场景 | ✅ 准入方案核心 |
---|---|
资源未经评估即可创建并暴露公网 | 所有公网流量必经云防火墙 |
访问控制策略过宽,易被利用 | 防火墙策略为 “默认禁止” |
依赖滞后的巡检机制发现风险 | 只有经安全审批的白名单流量才可放行 |
V-IP准入流程的核心步骤:
所有公网流量必经云防火墙,且初始策略为 “默认拒绝”。
用户通过不同渠道创建网络资源(SLB/EIP等)。
新创建的公网网络资源(SLB/EIP等)加入云防火墙防护范围内,并开启默认策略。
用户需主动提交白名单策略申请,说明访问来源和理由。
申请数据同步至SDL平台进行自动化或人工研判。
审批通过后,策略才同步至防火墙,允许指定流量访问。
未经审批的资源,即便被创建,也无法被外界访问,从根本上杜绝了“带病上线”。
3. 端产品:安全准入三节点
对于App等端产品,将安全准入细化到研发、编译、打包三大节点,确保安全能力深度集成:
阶段 | 🎯 安全关注点与集成能力 | ⚠️ 挑战与应对 |
---|---|---|
产品研发 | 集成基础安全SDK:通信加密/加签、安全探针、设备指纹等 | 对业务侵入性:通过提供灵活、可插拔的安全组件链,并将流程节点化,支持热切换和快速回滚,兼顾安全与效率。 |
产品编译 | 集成安全平行切面(下一代安全基础设施,实现业务无感的安全防护) | 编译报错:建立联合排查机制,采用倒序排查法快速定位问题。 |
产品打包 | 进行安全加固:代码混淆、防调试、防注入等;并使用官方证书签名 | 1. 有效性:严防流程被绕过,测试包用测试证书,正式包必须经安全加固并用官方证书签名,严格保护证书密钥。 2. 效率:优化加固流程,具备快速定位加固耗时长的能力。 |
(1) 产品研发
研发人员根据产品需求与技改需求进行代码实现,安全重点包括:通信加密、安全探针、设备指纹等基础能力。为平衡安全与效率,团队通过研发与安全流程分离,由各自团队独立配置,实现安全SDK灵活集成、更新与管控。安全组件以必须依赖方式嵌入产品,过程中需具备节点替换方案,以应对集成异常对打包进度的影响。
(2) 产品编译
研发人员在编译阶段引入安全框架配置,如端安全平行切面(通过dexAOP/binAOP实现)。安全团队通过自动化脚本检查集成状态,异常时通知修复,通过后注入切点参数。若编译报错,采用倒序排查法协同定位问题。
(3) 产品打包产物
打包阶段需强化安全加固,如代码混淆、防调试等。为应对加固流程被绕过或攻击的风险,测试阶段使用非官方证书,正式发布需由安全团队加固并官方签名,且需完善密钥管控。同时需优化加固效率,定位加密、混淆等环节的延迟问题,并关注外采服务(SaaS/本地化)的安全风险。
4.3.4 安全心智运营:内化员工安全“免疫力”
信息安全不仅是技术战,更是一场“人心”的战争。再好的技术防护,也抵不过员工的一个疏忽。安全心智运营的核心目标:将安全意识和行为准则内化为员工的肌肉记忆和本能反应,从而形成银行安全文化的“免疫力”。
1. 运营目标:分阶段提升安全素养
安全心智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将其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阶段 | 目标 | 员工行为体现 |
---|---|---|
第一阶段:意识唤醒 | 具备基本风险意识,配合处置风险 | 能识别常见风险(如钓鱼邮件),并主动报告给安全团队 |
第二阶段:主动识别 | 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发现潜在风险 | 在业务流程中感觉“不对劲”时,能主动联系安全团队评估 |
第三阶段:内化于心 | 将安全思维融入产品设计与开发 | 遵循DevSecOps流程,在需求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安全性 |
2. 运营方案:因材施教,激励结合
没有一种方式能适合所有人,我们针对不同场景和对象,制定差异化方案:
-
形式多样:制度规范用图文解读,操作指引用真实案例还原,抽象概念用短视频/动画呈现。
-
激励驱动:设立积分体系、安全认证证书、部门荣誉排行榜,让员工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
-
持续触达:通过邮件、内部聊天工具、宣传栏、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反复强化安全信息。
3. 运营对象及方式:精准施策,重点突破
不同人群的风险点和认知水平不同,必须“对症下药”:
运营对象 | 风险特点 | 核心运营方式 |
---|---|---|
全体员工 | 安全意识水平参差不齐,是攻击的广泛目标 | 每年至少2次全员活动,如安全月、钓鱼演练、在线考试 |
新员工 | 不熟悉公司安全规定,易踩“红线” | 入职第一周必做安全培训,明确告知安全红线与办公规范 |
离职/转岗员工 | 数据泄露和权限滥用风险极高 | 签署保密协议,严格、彻底地执行权限回收流程 |
技术人员 | 代码、系统的直接构建者,其心智是源头安全关键 | 持续进行案例解读、SDL流程、安全编码等专项培训 |
生态人员(外包等) | 权限与数据访问能力与安全意识不匹配 | 通过流程卡点,如“先考试后授权”,强制提升其心智 |
4. 实战案例:钓鱼攻防专项运营
钓鱼攻击是数字银行的生命威胁,我们通过一套“组合拳”来提升员工的“防钓”免疫力:
●通过培训向员工介绍常见的钓鱼场景和防范方法:
在钓鱼攻防的安全心智专项中,首先通过邮件向全体员工推送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钓鱼攻击介绍、钓鱼场景及分析、防范方法。课程通过真实钓鱼攻击案例向员工介绍邮件钓鱼、电话钓鱼、即时通信软件钓鱼等常见场景,分析钓鱼攻击链路,最终介绍防范钓鱼的技巧,使员工了解钓鱼攻击、远离被钓鱼。
●设置钓鱼攻防考试,练就员工火眼金睛:
为了进一步巩固员工的安全心智,在培训之后安排钓鱼攻击的考试,考察员工在钓鱼场景下的应对方式,以及是否可以识别钓鱼攻击行为。为激励员工尽快完成考试,对考核结果进行排名,优先完成考试的员工可获取奖励积分;通过率按照部门进行排名,排名靠前的部门的所有员工均可获得积分;对部门的完成度进行通晒,完成度低的部门单独联系部门主管进行推动。
●图文并茂,真实案例分析提升安全心智:
钓鱼的原理比较单一,但手段千变万化,业内新兴的钓鱼手段和钓鱼模板要及时传达给员工。通过图文小贴士的方式刻画钓鱼攻击手法和链路,提示员工遇到可疑消息时及时联系安全团队进行评估和处置。
●实战检验运营效果,持续进行攻防演练:
在进行了一系列心智运营和宣贯之后,模拟真实攻击场景的钓鱼演练也必不可少。钓鱼演练一方面可以检验心智运营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识别出心智薄弱人员并进行心智强化。网商银行持续进行各类钓鱼演练,覆盖邮件钓鱼、即时通信软件钓鱼、BadUSB等场景。针对中招人员会介绍本次钓鱼中的可疑点,并要求再次接受钓鱼培训的课程,且纳入下次钓鱼演练的重点对象中。
最终效果:经过持续运营,员工钓鱼中招率显著下降,主动举报可疑邮件的数量大幅提升,安全从“被动遵守”真正转向了“主动防御”。
参考资料:《数字银行安全体系构建》
👍点「赞」➛📌收「藏」➛👀关「注」➛💬评「论」
🔥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