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量子机器学习入门:三种数据编码方法对比与应用

在传统机器学习中数据编码确实相对直观:独热编码处理类别变量,标准化调整数值范围,然后直接输入模型训练。整个过程更像是数据清洗,而非核心算法组件。

量子机器学习的编码完全是另一回事。

传统算法可以直接消化特征向量 [0.7, 1.2, -0.3],但量子电路运行在概率幅和量子态的数学空间里。你的每个编码决策——是用角度旋转、振幅映射还是基态表示——都在重新定义信息在量子系统中的存在形式。这不是简单的格式转换,而是从根本上塑造了量子算法能够"看到"和处理的数据结构。

在量子机器学习中,编码不是预处理,而是算法设计的核心。

本文我们会详细讲解量子数据编码的三种主要方法,分析它们与传统方法的区别,以及为什么选对编码方式会决定你的量子模型成败。

量子编码的底层逻辑

量子电路处理数据的方式和传统算法截然不同,即使是在普通电脑上模拟运行也是如此。你没法直接把数值列表或者归一化向量塞给量子电路。数据必须先编码成量子态——这些数学对象可以模拟叠加和纠缠行为。这个编码过程就是连接经典数据集和量子计算环境的桥梁,让我们能在本地机器上做量子机器学习实验。

量子电路运行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计算空间里。它们操作的是量子态,这些数学对象存在于叠加状态中,可以在多个量子比特之间形成纠缠,测量时会发生坍缩。量子电路处理不了 2.3 这样的普通数字,因为量子门操作的是概率幅和相位关系,不是经典的标量。

编码方法的选择从根本上决定了量子模型能学到什么。基础编码把数据直接映射成二进制量子态,实现简单但表达能力有限。振幅编码把整个数据集压缩进量子态的振幅里,效率很高但需要复杂的归一化处理。角度编码用量子门根据数据值旋转量子比特,在简单性和功能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这个选择不只影响准确率,还决定了电路深度、量子比特需求,以及模型能利用哪些量子现象。选错了编码方式,即使是理论上有优势的量子算法也可能跑不过经典基线。

角度编码:最直观的映射方式

角度编码是把经典特征转换为量子态最直接的方法。每个特征值变成一个旋转角度,作用在对应的量子比特上。通常用 RY 门(绕Y轴旋转),因为它能让量子比特在Bloch球面的Y轴上旋转。

对于特征向量 x = [x₁, x₂, …, xₙ],角度编码的操作是:第一个量子比特 RY(x₁)|0⟩ → cos(x₁/2)|0⟩ + sin(x₁/2)|1⟩,第二个量子比特 RY(x₂)|0⟩ → cos(x₂/2)|0⟩ + sin(x₂/2)|1⟩,以此类推。

旋转角度直接控制量子比特在Bloch球面上的位置。角度0保持量子比特在 |0⟩ 状态,π/2 创建等权叠加 (|0⟩ + |1⟩)/√2π 翻转到 |1⟩ 状态。这种几何解释让角度编码很好理解——每个特征实际上在旋转对应的量子比特,把信息编码在量子态的几何结构里。

用Qiskit实现角度编码很简单。每个特征通过一个 RY门 处理,作用在独立的量子比特上:

 from qiskit import QuantumCircuit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AngleEncoder:  def __init__(self, num_features):  self.num_features = num_features  def encode(self, features):  """Encode a single feature vector into a quantum circuit."""  qc = QuantumCircuit(self.num_features)  for i, x in enumerate(features):  qc.ry(x, i)  return qc

处理批量样本只需要遍历数据集:

 def batch_encode(encoder, data):  circuits = []  for features in data:  circuits.append(encoder.encode(features))  return circuits

想看编码后的量子态,Qiskit提供了可视化工具:

 from qiskit.visualization import plot_bloch_multivector  from qiskit.quantum_info import Statevector  features = [np.pi/4, np.pi/2]  qc = AngleEncoder(len(features)).encode(features)  state = Statevector.from_instruction(qc)  plot_bloch_multivector(state)

这会在Bloch球面上画出每个量子比特的状态,让你直观看到数据是怎么嵌入的。

角度编码的优势很明显:特征到量子比特的映射很直接,适用于任何连续数据。但限制也不少,每个量子比特只能编码一个特征作为单个角度,表达能力有限。每个特征只影响一个量子比特,所以多特征之间的交互没法自然表示出来,也抓不到特征间的相关性。扩展到高维数据时需要很多量子比特这在实际应用中是个大问题。

振幅编码:量子优势的体现

振幅编码真正展现了量子计算的指数优势。它不是给每个特征分配一个量子比特,而是把整个特征向量压缩到量子态的振幅里。

比如特征向量 x = [x₁, x₂, x₃, x₄],振幅编码会创建量子态 |ψ⟩ = α₁|00⟩ + α₂|01⟩ + α₃|10⟩ + α₄|11⟩,每个αᵢ对应一个归一化的特征值。这里的关键是指数信息密度:n个特征只需要 log₂(n) 个量子比特。256个特征的向量只要8个量子比特就够了,而角度编码需要256个。

但这种压缩有个硬性要求:Σ|αᵢ|² = 1,保证量子态的有效性。你的特征向量必须先归一化为单位长度。与角度编码直接映射不同,振幅编码需要复杂的数学预处理,把经典向量转换成概率幅。

这种指数压缩带来了独特的量子现象。特征不再独立它们存在于叠加态中,测量任何量子比特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状态。这让量子算法能处理传统算法难以应对的特征相关性和高维模式,但也让编码的实现和理解变得复杂得多。

振幅编码面临两个角度编码没有的难题:归一化复杂性和电路深度问题。

归一化这步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要命。你的特征向量必须满足 Σ|αᵢ|² = 1,这直接影响模型对数据关系的解释。用L2归一化、先做min-max缩放再归一化,或者基于概率的归一化,对同一份经典数据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量子表示。

负特征值更麻烦。量子概率幅可以是复数,但实现复振幅编码需要额外的量子比特或者复杂的相位编码。很多实际应用把振幅限制为实数,如果你的特征有重要的负值信息,就可能丢失关键信息。

电路深度是另一个坑。创建任意振幅状态需要复杂的量子电路,不像角度编码每个特征用一个RY门就完事。振幅编码需要一串受控旋转、受控NOT门,还要辅助量子比特。电路深度随特征数量对数增长,实现起来相当复杂。

用Qiskit的 initialize 方法可以直接在量子比特上设置振幅:

 from qiskit import QuantumCircuit  class AmplitudeEncoder:  def __init__(self, num_qubits):  self.num_qubits = num_qubits  def encode(self, features):  """Encode normalized feature vector into quantum circuit."""  qc = QuantumCircuit(self.num_qubits)  qc.initialize(features, qc.qubits)  return qc

处理任意长度的数据集,需要结合归一化:

 def encode_vector(vector):  vec = normalize(vector)  num_qubits = int(np.ceil(np.log2(len(vec))))  # Pad vector to length 2^num_qubits  pad_len = 2**num_qubits - len(vec)  padded = np.append(vec, [0]*pad_len)  return AmplitudeEncoder(num_qubits).encode(padded)

这样就能处理任意长度的向量,编码器会自动填充到最近的2的幂次。

基础编码:简单高效的离散表示

基础编码把分类数据直接映射到计算基础状态∣0⟩∣1⟩。它不依赖叠加或干涉,而是用不同的正交状态表示不同类别,测量时能完美区分。

这创建了经典标签和二进制量子态的一对一映射。2量子比特系统有四个基础状态:∣00⟩,∣01⟩,∣10⟩,∣11⟩,可以表示四个类别。编码就是把分类标签转成二进制,然后初始化量子比特匹配这个二进制模式。类别"A"可能对应 ∣00⟩,类别"B"对应 ∣01⟩,测量时能100%确定地恢复原类别。

数学上很优雅:n个类别只需要 [log₂(n)] 个量子比特,对离散数据非常高效。

Qiskit实现基础编码很直接,把量子比特准备到对应的基础状态:

 class BasisEncoder:  def __init__(self, num_qubits):  self.num_qubits = num_qubits  def encode(self, binary_string):  """Prepare qubits in basis state from a binary string."""  qc = QuantumCircuit(self.num_qubits)  for i, bit in enumerate(binary_string):  if bit == "1":  qc.x(i)  # Apply X gate to flip |0⟩ → |1⟩  return qc

多类问题可以把整数标签映射成二进制字符串:

 def int_to_basis(n, num_qubits):  return format(n, f"0{num_qubits}b")encoder = BasisEncoder(3)  qc = encoder.encode(int_to_basis(5, 3))  # Encodes integer 5 as |101⟩

基础编码对分类变量很合适,但处理连续或高维数据就效率太低了。编码大数据集会消耗太多量子比特,不实用。对数值特征,角度或振幅编码是更好的选择。

如何选择编码方式

选择哪种编码方式主要看你的具体需求。

如果你在学习量子机器学习基础,特征之间相对独立,需要简单易懂的电路,或者在NISQ设备上工作,角度编码是最好的起点。

如果你有高维连续数据,特征相关性很重要,能接受电路复杂度,想要最大化量子优势,振幅编码更合适。

如果数据主要是分类或离散的,需要完美的可解释性,要求最小电路深度,处理的是分类问题,基础编码是理想选择。

量子数据编码不只是预处理步骤,它从根本上定义了量子模型能学到什么、怎么学。选对编码方式,你的量子算法就有了成功的基础;选错了,再先进的量子算法也可能表现平平。
https://avoid.overfit.cn/post/460fd17cca6647cb886c14d61180e73a

作者:Aadish Parate


文章转载自:

http://XaHtQGs8.nqgjn.cn
http://PYNXXfei.nqgjn.cn
http://WZM1uV9p.nqgjn.cn
http://W1bXKdb2.nqgjn.cn
http://zeFyKg43.nqgjn.cn
http://C7ujiaH2.nqgjn.cn
http://uQpgpAoz.nqgjn.cn
http://CwXW18JY.nqgjn.cn
http://MBUQTBaC.nqgjn.cn
http://86IqL9Aw.nqgjn.cn
http://IIZiAFoB.nqgjn.cn
http://4O2pltoM.nqgjn.cn
http://rY1UFul2.nqgjn.cn
http://UQi45imY.nqgjn.cn
http://ciP7SmxJ.nqgjn.cn
http://IMrmY7jI.nqgjn.cn
http://84XYycor.nqgjn.cn
http://7iTt4gAf.nqgjn.cn
http://Drgea0Kq.nqgjn.cn
http://eJ3pzNuc.nqgjn.cn
http://cy2eldQG.nqgjn.cn
http://KiUnBQoz.nqgjn.cn
http://Fmh1vcBA.nqgjn.cn
http://CEgrfRfM.nqgjn.cn
http://Ncyuc8kr.nqgjn.cn
http://8qgW6sMx.nqgjn.cn
http://HX7jBVbD.nqgjn.cn
http://QajNMT7f.nqgjn.cn
http://NiHkgNEm.nqgjn.cn
http://GCbe339x.nqgjn.cn
http://www.dtcms.com/a/377834.html

相关文章:

  • 【Mysql】数据库的内置函数
  • 【Unity基础】枚举AudioType各个枚举项对应的音频文件类型
  • 2025数字化转型时代必备证书有哪些?
  • 认知-学习-时间管理系统模型-md说明文档
  • 如何用Postman做接口自动化测试
  • huggingface模型中各文件详解
  • cJson系列——json数据结构分析
  • Bandicam 班迪录屏 -高清录屏 多语便携版(Windows)
  • OpenLayers数据源集成 -- 章节五:MVT格式驱动的现代地图渲染引擎
  • 文件上传与诉讼资料关联表设计实战
  • 一个简单的langgraph agent系统
  • 日语学习-日语知识点小记-构建基础-JLPT-N3阶段(29):文法運用第9回2+使役+(考え方10)
  • 智慧能源管家:家庭光伏储能微网管理系统
  • 应急响应:某网站被挂非法链接
  • 构建AI智能体:二十九、Text2SQL:告别繁琐SQL!用大模型自助生成数据报表
  • 【Office 2024 LTSC 安装和使用指南】
  • Counting Towers (动态规划)
  • Linux内核崩溃时为什么会打印call trace---猝死前的死亡讯息
  • SQL嵌套查询详解:理论+实战提升查询性能
  • 硬件 (七) ARM 软中断, IMX6ULL 点灯
  • 图解网络基础篇
  • .Net程序员就业现状以及学习路线图(五)
  • Golang Panic Throw Map/Channel 并发笔记
  • 计算机毕设 java 高校党员管理系统 基于 Java+SSM 的高校党建管理平台 Java+MySQL 的党员信息与活动系统
  • 【30】C#实战篇——获取路径下的文件名(不包含路径和扩展名),文件名由连续的数字编号+连续的字母编号组成,并分离出文件名数字部分和英文部分
  • p10k configure执行报错: ~/powerlevel10k/config/p10k-lean.zsh is not readable
  • JVM堆溢出:原因、检测与优化
  • 参数规模代表什么?为什么会影响模型性能和推理速度?
  • 技术栈全面就能成为架构师吗?卓伊凡的深度剖析-优雅草卓伊凡
  • AI行业渗透现状与未来机会分析(2025年最新数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