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行业洞察
2025年8月8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由中国电子学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主办,包括开幕式、闭幕式、论坛等。同期举办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世界机器人大赛等活动,打造了一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顶级盛会。
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的400余位顶尖专家参会,包括国际知名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两院院士和行业领军企业家。在为期4天的会期中,与会嘉宾围绕机器人技术前沿、产业发展趋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同期举办的机器人竞赛吸引了全球1万余名选手同台竞技,报名参会的专业观众更是突破13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22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携1500余件展品参展,其中,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100余款首发新品成为展会最大亮点,充分展现了全球机器人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
四川展团精彩亮相 三大创新中心引领人形机器人发展
我省在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精心布局三大展厅,组织18家川企组团参展,集中展示四川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
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汇聚6家重点企业,共展出16款前沿产品,如D11人形机器人、天行者2号人形机器人、工业具身机器人等,充分展现四川在高端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制造方面的实力。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则联合12家本土科技企业参展,带来19款创新产品,如“镋钯”机器人、AI神经网络电子皮肤、“越凡路宝”机器人、“源码二号”智能康养具身人形机器人等,涵盖医疗、服务、康养、农业等多个应用场景。
此外,20家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的在川子公司也积极参与,配合总部企业共同参展,进一步彰显四川作为全国机器人产业重要基地的集聚效应。
中国机器人产业领跑全球 大会数据彰显强劲发展势
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实现全面领先。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30.2万台,占全球总量的54%[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61.5%。[ 数据来源:智能制造网]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每一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首次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三。服务机器人市场表现同样亮眼,2024年销量突破1051.9万台[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同比增长34.3%,占据全球84.7%的市场份额。
大会呈现的蓬勃盛况和权威数据令人振奋,不仅展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强劲实力,更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现结合大会精神,将几点思考汇报如下。
一是量产与市占率成为机器人企业胜负关键。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仅展出共27款人形机器人,而2025年参展数量激增至150款。开源软硬件方案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和周期,如智元、傅里叶、国地创新中心的天工、青龙等,大模型deepseek等开源也为机器人交互和认知提供了快速方案。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门槛大幅降低,简单炫技成为过去式。从宇树CEO王兴兴发言中不难发现,宇树正在回归市场的本质,只有量产与市占率形成正向循环,机器人企业才有长期生存能力。据悉,今年宇树机器狗出货量增长30%-40%,人形机器人增长100%,销售额突破10亿,印证了规模化商业落地的重要性。
二是工业机器人规模部署潜力巨大。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韩国、新加坡和中国每万名产业工人的机器人密度分别为1012台、770台和470台。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已是全球第一大市场和第一大生产国,但工业机器人部署密度仍有显著提升空间。当前,一台6自由度机械臂价格约14万元,在成本、可靠性和持续工作能力方面仍需优化。未来,在伺服电机、运动控制、边缘芯片、大模型方面优化产品,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是产业的必然选择。
三是服务机器人接近“苹果时刻”。2024年马斯克在戛纳提出“人手一个机器人”的愿景,并预估全球需要人形机器人100-200亿台作为服务机器人。在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康养、餐饮、物流、扫地、伴随、教育、文娱、康复服务机均有产品展示,宇树的格斗机器人因其出色的运动性和流畅度,吸引了大量观众,且极具性价比仅售3.99万元。根据Statista数据,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29%,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1157.1万套。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737.55亿元,预计今年有望突破850亿元人民币。当前,服务机器人仍面临成本高、技术瓶颈等挑战,包括复杂环境自主导航和人机交互流畅度等问题。一旦这些技术难题取得突破,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四是特种机器人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据新浪财经数据,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达到140亿美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68%,预计中国2025年将达到271亿元。当前,军事领域占特种机器人71%的市场份额,其中我省兵装58所的机器狼在本体、上装、场景、成熟度具备明显优势。2019-2023年特种机器人企业注册数持续攀升至39万家,2024年略有下降,预计2025年将因技术成熟、高价产品放量及政策推动等因素回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农业机器人,国家农业技术工程中心在展会中展示了采摘、播种、施肥、收割等十余款农业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技术成熟。随着持续作业能力提升和规模化降本,农业特种机器人即将迎来大规模应用爆发期。
五是自主感知决策的机器人智能成为行业的关键卡点。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的机器人依然依赖预编程和遥控操作(如宇树的格斗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自主感知与智能决策能力明显不足,这严重制约了实际应用推广。当前,学术方面李飞飞、杨立昆、北京智元研究院等多方力量正在突破能揭示物理规律的大模型包括空间模型;产业方面的头部企业也正在尝试系统模拟、多模态交互、强化学习等技术路线。学术界和产业界正试图从算法、合成数据、物理和空间、多模态全方位提升机器人智能水平。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大会发言中对此表示乐观态度,他认为当前技术进步速度,可以在2-3年解决机器人自主智能的问题,届时伦理会成为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四川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把握机遇 多维突破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四川省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工业方面,我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190个中类、497个小类行业,部分传统产业亟需通过自动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精度,机器人普及将有效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农业方面,针对四川山区耕地分散、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农业机器人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方面,医疗、配送、养老、巡检等服务机器人有望重塑服务场景,缓解社会服务压力。
基于我省高校科研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一是打造机器人制造解决方案中心,重点招引行业头部企业;二是部署重大技术攻关专项,突破核心零部件在量产过程中的性价比和可靠性瓶颈;三是优先发展军事、核电、农业等特种机器人领域;四是前瞻布局脑机接口技术,重视遥控操作技术的持续优化;五是充分利用大模型训练场和机器人训练场资源,加强物理模型和合成数据的研究应用。通过以上举措,推动构建完整的机器人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我省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原文链接:【资讯】“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行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