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5G虚拟仿真平台

5G虚拟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软件管理

摘要:随着5G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Spring Boot、Vue、MySQL和Axios的5G虚拟仿真平台,以满足高效、低延迟的数据交互和高并发访问的需求。

在系统架构上,后端采用Spring Boot框架,结合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同时利用Redis缓存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前端采用Vue框架,结合Axios实现与后端的异步通信,以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此外,WebSocket技术用于实时数据传输,确保用户在5G环境下获得低延迟的仿真交互体验。

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虚拟场景加载、仿真参数设置、实时数据监测和交互式操作等。其中,借助5G的高速网络传输能力,系统能够支持高清图形渲染和多人在线协作仿真。用户可通过Web端进行操作,无需额外安装客户端,极大提升了系统的易用性和跨平台适配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在5G环境下的响应速度明显优于传统网络架构,平均延迟降低30%以上,并发处理能力提升至5000+用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可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工业仿真和远程协作等场景。

关键词:5G;虚拟仿真;Spring Boot;Vue;MySQL;Axios;WebSocke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5G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5G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dustry and other field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This article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 5G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based on Spring Boot, Vue, MySQL, and Axio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fficient, low latency data interaction and high concurrency access.

In terms of system architecture, the backend adopts the Spring Boot framework, combined with MySQL database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utilizes Redis cache to improve system response speed. The front-end adopts Vue framework and combines Axios to achieve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back-end, providing a smooth user experience. In addition, WebSocket technology is used for real-time data transmission, ensuring users have a low latency simulation interaction experience in 5G environments.

The core functions of the platform include virtual scene loading, simulation parameter setting, real-time data monitoring, and interactive operations. Among them, with the high-speed network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of 5G, the system can support high-definition graphics rendering and multiplayer online collaborative simulation. Users can operate through the web without the need to install additional clients, greatly improving the usability and cross platform adap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ponse speed of the platform in 5G environment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network architecture, with an average delay reduction of more than 30% and concurrent processing capability increased to 5000+users. The system has demonstrated good stability and scalabilit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scenarios such a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dustrial simulation, and remote collaboration.

KEY WORDS: 5G, virtual simulation Spring Boot、Vue、MySQL、Axios、WebSocket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3 系统设计思路

1.4 文献综述

1.5 设计方法

1.6 章节安排

2 相关技术介绍

2.1B/S架构

2.2Vue技术

2.3MySQL数据库

2.4IDEA工具

3 系统需求分析

3.1功能需求分析

3.2非功能需求分析

3.3可行性分析

3.3.1时间可行性

3.3.2经济可行性

3.3.3技术可行性

3.4系统业务流程

4 系统设计

4.1系统架构设计

4.2系统界面设计

4.3系统总体模块

4.4 E-R图

4.5数据表设计

5  系统实现

5.1首页页面

5.2登录页面

5.3用户管理页面

5.4 4G仿真页面

5.5 5G仿真页面

6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方法

6.2 功能测试

6.2.1 登录功能测试

6.2.2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6.2.3 4G仿真功能测试

6.2.4 5G仿真功能测试

6.3 测试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1. 研究背景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高速率、低延迟和大规模连接的特点为虚拟仿真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仿真系统往往受限于网络带宽、数据传输效率以及计算资源,难以满足高并发、实时交互的需求。而5G网络的普及,使得云端虚拟仿真平台能够实现更加流畅、高效的远程交互与实时数据同步,为教育、科研、工业制造等领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技术支持。

目前,许多虚拟仿真系统仍采用传统架构,存在响应延迟较高、用户体验不佳、扩展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构建基于5G的虚拟仿真平台,利用现代Web开发技术,如Spring Boot、Vue、MySQL和Axios,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交互,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2.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虚拟仿真系统性能:借助5G网络的高速传输能力,结合WebSocket技术,实现低延迟、高并发的实时仿真交互,显著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2)推动在线教育和远程科研:基于Web的5G虚拟仿真平台可应用于远程教学、实验模拟等场景,使用户无需受限于地理位置,即可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提高教育资源的可及性。

(3)促进工业智能化发展:在工业制造和远程操控领域,该平台可用于生产流程仿真、设备远程监测等,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智能化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为5G时代的虚拟仿真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现方案。

    1. 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我国在虚拟仿真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教育、工业制造、医疗等领域。

(1)教育领域:清华大学推出的“智慧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基于5G和云计算技术,支持远程实验教学和高并发用户访问,使学生能够在线进行虚拟实验。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基于5G的航空发动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利用5G低延迟特性,实现对航空发动机的实时仿真和交互操作,提高了教学效率。

(2)工业制造:华为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开发的“5G+智能制造仿真平台”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模拟和设备远程监控,帮助企业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此外,三一重工与中国移动合作,基于5G的“智慧工厂仿真系统”可实现远程设备调试、生产模拟及智能运维,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3)医疗领域: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基于5G网络搭建了“远程手术仿真训练平台”,该系统结合VR和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医生远程操控模拟手术设备,帮助外科医生进行精准手术训练,提高医疗教学质量。

1.2.2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欧美及日韩等国家在5G虚拟仿真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应用。

(1)教育与科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发了“5G+VR智能实验仿真平台”,通过5G高速数据传输和VR技术结合,学生可以远程参与物理实验并实时与实验数据交互。此外,斯坦福大学的“医学虚拟仿真平台”基于5G网络,使医学专业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手术模拟,提高培训效果。

(2)工业制造:德国西门子公司推出的“5G智能工厂仿真系统”采用5G网络与AI技术结合,实现工业生产流程的全数字化模拟,优化生产效率。日本丰田公司开发的“5G汽车仿真测试平台”能够实时模拟复杂交通环境,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效率。

(3)医疗健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利用5G技术研发了“远程医疗手术仿真系统”,医生可以通过VR设备远程控制机器人进行手术训练,提升医生的远程手术能力。韩国三星医疗中心联合SK Telecom开发了“5G智慧医疗仿真平台”,用于医学影像分析、手术模拟和远程诊断,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 系统设计思路

本系统基于5G网络,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结合Spring Boot、Vue、MySQL和Axios等技术,实现高效、低延迟的虚拟仿真交互平台。

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前端使用Vue框架构建,结合Axios实现异步数据请求,并借助WebGL和Three.js渲染3D仿真场景,以提供流畅的用户交互体验。后端采用Spring Boot框架,提供RESTful API,负责业务逻辑处理,同时结合MySQL进行数据存储,Redis缓存优化系统响应速度。此外,WebSocket技术用于实时数据传输,确保仿真过程的低延迟和高并发能力。

本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虚拟场景加载、仿真参数设置、实时数据交互和远程协作等,依托5G网络的高速传输特性,实现高效的数据同步和多人协同操作。平台前端兼容PC和移动端,用户无需安装额外软件,即可通过浏览器访问并进行仿真操作。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在5G环境下的响应时间较传统网络降低30%以上,并支持5000+用户同时在线,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为教育、工业仿真等领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1. 文献综述

1.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研究现状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并在医学、生物、工程和电子商务等多个学科得到应用[14]。刘子微等人[14]指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能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施菊花等人[15]研究了医学虚拟仿真实验,认为5G技术可提升远程医疗教学的实时交互性。贾雨竹等人[16]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强调该技术对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作用。刘波[17]研究发现,虚拟仿真实验可提高高校教学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周星宇等人[18]提出,5G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可提升复杂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能力。弓馨等人[19]在新能源汽车教育中应用5G仿真平台,提高了动力系统的模拟精度。此外,陈永琴[20]指出,5G环境下的虚拟仿真实验可增强电子商务教学的互动性和真实性。

2.5G技术对虚拟仿真平台的影响

5G技术为虚拟仿真平台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14]。首先,5G的高带宽支持高清视频和复杂仿真实验的流畅运行[15]。其次,低延迟特性减少了远程实验的网络延迟,使跨地域协作更高效[16]。此外,5G的大规模连接能力支持多个用户同时进行实验,提高实验平台的并发处理能力[17]。周星宇等人[18]研究发现,5G结合边缘计算可优化量子信息实验的数据流,提高实验稳定性。弓馨等人[19]认为,5G在新能源汽车仿真领域可提升动力系统模拟的实时性。5G的高效数据传输能力也有助于电子商务仿真教学,提高远程交互体验[20]。

3.5G虚拟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

5G虚拟仿真平台的实现依赖多项核心技术[14]。首先,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结合5G网络,为仿真实验提供强大计算能力,并减少数据传输延迟[15]。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实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反馈的智能化水平[16]。VR/AR技术的融入,使实验体验更加沉浸和直观[17]。周星宇等人[18]研究表明,5G优化的高效数据传输有助于量子信息仿真实验的精确度。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仿真实验也因5G支持的实时计算得到优化[19]。此外,在电子商务教学中,5G提高了虚拟商店和模拟交易系统的交互效果[20]。

3.5G虚拟仿真平台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5G虚拟仿真平台在教育、医疗、工业培训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4]。在远程医学教学方面,5G可提高虚拟手术训练的精准度和实时反馈能力[15]。在工程教育中,5G支持大规模复杂实验的远程仿真,提高实验效率[16]。新能源汽车仿真教学通过5G实现高精度动力系统模拟[19]。此外,5G还可用于智能制造仿真,提高工业培训的实战体验[17]。然而,5G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仍面临成本高、网络覆盖不均和数据安全等挑战[18]。未来研究应探索低成本高效能的5G仿真平台优化方案,确保其广泛应用[20]。

    1. 设计方法

在论文的研究和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5G虚拟仿真平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需求场景,科学合理的方法选择能够大大提高研究的质量和系统的实用性。以下是本研究所采用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法:在5G虚拟仿真平台的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学术论文,以获取已有的理论成果和技术应用经验。虚拟仿真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而这些有价值的信息通常通过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被记录并公开发表。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如5G网络优化、前后端交互架构以及虚拟仿真环境的搭建方式,从而减少重复工作,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开发的效率。

对比分析法:该方法用于评估本系统与现有虚拟仿真平台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分析市场上主流的仿真平台,比较其功能特点、性能指标以及技术架构,可以识别本系统在技术选型和功能设计上的改进方向。例如,现有部分虚拟仿真系统在网络传输速度和实时交互方面存在瓶颈,而本研究则借助5G技术优化数据同步,提升用户体验。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方案,如WebSocket与HTTP轮询的实时性区别,能够更科学地选择适合本平台的技术实现路径。

用户调研法:5G虚拟仿真平台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因此采用用户调研的方法,以获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方向。通过向潜在用户群体(如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工业仿真工程师等)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访谈,收集他们在使用虚拟仿真系统时的痛点和改进建议。例如,用户对交互界面的友好性、系统响应速度以及多端适配能力的要求可以通过数据统计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系统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文献调研法获取理论支持,对比分析法识别改进方向,用户调研法优化用户体验,使本研究能够更科学地构建5G虚拟仿真平台,提高其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1. 章节安排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介绍5G虚拟仿真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阐述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与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本章详细介绍系统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B/S架构、Vue前端框架、MySQL数据库及IDEA开发工具,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本章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并从时间、经济、技术等方面探讨系统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业务流程分析明确系统的整体逻辑。

第四章 系统设计

本章对系统的界面、总体模块进行设计,并通过E-R图和数据表设计来构建数据库结构,为系统的具体实现提供依据。

第五章 系统实现

本章详细介绍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包括首页、登录、用户管理、4G仿真和5G仿真页面的开发细节。

第六章 结论

本章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分析系统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优化方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2.1B/S架构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基于浏览器的应用系统相继涌现,而B/S(Browser/Server)模式正是其中的主流架构。B/S模式指的是通过浏览器访问远程服务器上的应用服务,这种架构方式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特别适用于5G虚拟仿真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采用B/S架构的虚拟仿真系统可以通过服务器端的统一更新来确保所有访问用户始终使用最新版本的系统。相比传统的C/S(Client/Server)架构,用户无需手动下载安装或升级软件,即可无缝获取最新功能和安全补丁。此外,在服务器采用集群部署的情况下,用户的版本更新可以在后台自动完成,确保系统升级过程对用户无干扰,从而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由于主要的数据计算、逻辑处理和仿真运算均在服务器端进行,用户端设备的硬件配置要求大幅降低,即使是低性能设备或移动终端,也能流畅运行5G虚拟仿真系统。用户仅需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即可通过网络访问系统,无需依赖本地计算资源,降低了硬件门槛,使仿真技术能够更广泛地普及。

最后,B/S架构提供了极大的访问便利性,用户无需额外安装软件或插件,只需记住系统的访问地址,无论使用手机、平板还是电脑,均可随时随地接入仿真系统。这种无设备依赖的特性,使5G虚拟仿真平台更具灵活性,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图2-1 B/S架构图

2.2Vue技术

在5G虚拟仿真平台的前端开发过程中,Vue.js 作为核心框架承担了页面渲染、组件管理和数据交互等关键任务。Vue 是一款轻量级、渐进式的 JavaScript 框架,具备响应式数据绑定、虚拟 DOM 和组件化开发等特性,非常适用于构建高效、交互性强的 Web 应用。

本系统采用 Vue 进行前端开发,结合 Vue Router 实现单页面应用(SPA),确保用户在不同功能模块间切换时无需重新加载页面,从而提升访问速度和交互流畅度。同时,Vuex 作为状态管理工具,负责维护全局状态数据,使得组件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保证仿真场景的数据同步。

在 5G 网络环境下,前端与后端的数据交互需求较高,本系统通过 Axios 进行异步请求,与 Spring Boot 后端建立高效的数据通信,确保虚拟仿真过程中参数传输的低延迟和高可靠性。同时,Vue 结合 WebGL 和 Three.js 实现 3D 场景渲染,使仿真过程更加直观,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综上,Vue 技术在本系统中提升了前端开发效率和用户交互体验,助力 5G 虚拟仿真平台的高效实现。

图2-2 MVVM结构图

2.3MySQL数据库

在众多关系型数据库中,MySQL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技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在5G虚拟仿真平台的开发过程中,选择MySQL作为数据存储方案,主要基于其高效、稳定以及易于使用的特点。

MySQL作为一款免费且开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无论是在企业级应用还是个人项目中,都能发挥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MySQL不仅具备开源和零成本的优势,其简洁的操作方式也使得开发者能够快速掌握并应用,轻松应对各类数据管理需求。无论是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还是涉及复杂查询优化、事务处理及存储过程的应用,MySQL都能高效运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在本次5G虚拟仿真平台的设计中,MySQL的优势尤为突出。由于它是高校计算机课程中重点教授的数据库技术,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泛的社区支持,使得在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因此,本系统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优化了数据存取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开发和维护的便捷性,确保了5G虚拟仿真平台的稳定运行。

2.4IDEA工具

在5G虚拟仿真平台的研发过程中,IntelliJ IDEA 作为主要的开发工具,为后端代码编写、调试和维护提供了高效的支持。IntelliJ IDEA 是 JetBrains 公司推出的一款专业 Java 集成开发环境(IDE),凭借其强大的代码智能补全、调试工具和插件扩展能力,成为本项目开发的首选工具。

IntelliJ IDEA 具备先进的代码分析和自动补全功能,能够显著提高开发效率。在本系统的后端开发过程中,借助 IntelliJ IDEA 的语法高亮、代码格式化和错误检测等功能,可以有效减少编程错误,提高代码质量。此外,IntelliJ IDEA 还原生支持 Git 版本控制,使团队协作更加便捷,提升多人并行开发的效率。

IntelliJ IDEA 内置强大的调试工具,使开发者可以在编写 Spring Boot 相关 API 时,通过断点调试快速定位问题,优化数据处理逻辑。同时,该工具提供了对 MySQL 数据库的支持,允许开发者直接在 IDE 内执行数据库查询和测试,提升数据库交互的效率。此外,IntelliJ IDEA 兼容 Docker 和多种虚拟环境,使得后端服务的部署和测试更加灵活,确保 5G 虚拟仿真平台的稳定运行。

图2-3 IDEA图

综上,IntelliJ IDEA 在本研究的后端开发过程中提供了稳定、高效的编程环境,助力 5G 虚拟仿真平台的快速实现和优化。

3.1功能需求分析

4G网络功能:该功能用于模拟和分析4G网络环境下的通信情况,支持用户在4G条件下进行数据传输、网络测试以及延迟分析。系统能够仿真4G网络的带宽、稳定性和信号覆盖范围,以便与5G网络进行对比分析,为用户提供直观的实验数据。

5G网络功能:本系统集成5G网络环境模拟功能,支持超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规模连接的仿真测试。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体验5G网络下的高效数据传输、实时交互以及复杂场景的仿真计算,从而验证5G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

成绩管理功能:系统提供成绩录入、查询、修改和统计功能,支持管理员管理用户的考核数据。用户可根据不同实验或测试任务查看个人成绩,教师或管理员可导出成绩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优化仿真实验效果。

用户管理功能:该功能用于管理平台上的用户信息,包括注册、权限分配、角色管理及账户维护。管理员可对用户进行分组管理,分配不同权限,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3.2非功能需求分析

在5G虚拟仿真平台的开发过程中,非功能性需求主要涉及系统优化和用户体验改进。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核心方面进行优化:界面设计建议和输入输出规范,以确保系统具备良好的可用性和交互体验。

在界面设计方面,平台必须遵循直观易懂的原则,确保用户可以快速上手,无需复杂的学习成本。界面布局应清晰明了,交互流程要符合用户习惯,避免冗杂的提示信息或复杂的业务逻辑,使得操作流程更加顺畅。此外,界面风格需保持简洁美观,颜色搭配合理,增强可读性,提高整体用户体验。

在输入输出优化方面,系统应遵循简洁直观的设计准则。例如,在日期选择功能中,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适合的精度控制。对于一般的记录类信息,如日志时间或审批日期,只需精确到天,而对于关键性业务数据,如实时仿真数据的时间戳,则需提供精确到秒的选项。这种优化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界面设计和输入输出方式,5G虚拟仿真平台将更加人性化,提升使用便捷性,从而满足用户的高效交互需求。

3.3可行性分析

3.3.1时间可行性

在5G虚拟仿真平台的开发过程中,时间可行性是系统设计必须严格遵循的重要原则。无论是功能规划还是技术实现,都需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交付,符合毕业设计的时间要求。

时间可行性指的是项目在设定的开发周期内能否完成所有既定目标。如果一个系统的构建周期长达数年,并且需要庞大的专业团队支撑,那显然不符合时间可行性的标准。本研究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了开发时间,确保系统的核心功能能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方案,以提高开发效率,避免因技术难度过高而导致进度延误。

因此,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有的功能设计、技术选型和开发流程都围绕时间可行性展开,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核心模块,使5G虚拟仿真平台能够按期投入使用,从而达到研究目标。

3.3.2经济可行性

在5G虚拟仿真平台的研发过程中,经济可行性是项目实施的重要考量因素。简单来说,经济可行性就是指开发该系统所需的资金投入是否合理,以及项目是否能够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顺利完成。

本研究在技术选型时,充分考虑了成本控制,避免使用商业授权的软件或付费技术。例如,在数据库方面,选择 MySQL 这一开源数据库,而非商业数据库,以降低软件许可费用。在开发语言方面,采用 Java 和 JavaScript 等免费技术栈,结合 Spring Boot和 Vue.js进行前后端开发,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实现不产生额外的经济负担。此外,服务器环境可利用本地计算机或免费云资源进行搭建,从而减少硬件成本支出。

由于本项目的目标是完成毕业设计,并实现特定的业务需求,因此无必要采用商业化的开发模式,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资金压力。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合理的技术选型和资源配置,确保 5G 虚拟仿真平台的开发能够在经济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顺利完成,符合经济可行性的要求。

3.3.3技术可行性

在5G虚拟仿真平台的开发过程中,技术可行性是衡量系统能否顺利落地的重要标准。本项目在技术选型上,充分考虑了开发的可操作性,并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技术架构的搭建,以确保系统的实现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本研究采用的开发技术均为高校课程中涉及的主流技术框架,这不仅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上手,同时也便于查找相关资料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开发效率。为了降低技术难度并增强可维护性,系统选用了开源的开发语言和框架。例如,后端使用 Spring Boot 框架,结合 MySQL 数据库,前端则基于 Vue.js 进行交互界面开发。这些技术均为成熟的开源方案,不仅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同时避免了非开源技术可能带来的限制,从而降低了实施难度。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选择开源技术栈,5G虚拟仿真平台的技术实现变得更加高效和可控,大幅提升了系统的技术可行性,确保了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并投入应用。

3.4系统业务流程

管理员用户管理流程。管理员首先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系统验证其身份后,检查管理员权限是否有效。若验证通过,管理员可进入管理界面,执行用户管理操作。可选的操作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添加用户时需输入信息,并验证有效性;修改用户信息时,需先确认用户是否存在;删除用户时,也需验证用户是否存在。若任何验证未通过,系统将返回相应的提示信息。整个流程确保了管理员能够有效地管理用户,同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业务流程图如下:

http://www.dtcms.com/a/336528.html

相关文章:

  • [激光原理与应用-292]:理论 - 波动光学 - 驻波的本质是两列反向传播的相干波通过干涉形成的能量局域化分布
  • 安全多方计算(MPC)简述
  • Compose笔记(四十六)--Popup
  • Houdini 粒子学习笔记
  • 服装外贸管理软件 全流程优化解决方案
  • 学习记录(二十)-Overleaf如何插入参考文献
  • Chrome 插件开发实战:从入门到上架的全流程指南
  • 最长回文子串问题:Go语言实现及复杂度分析
  • 63.不同路径
  • Django前后端交互实现用户登录功能
  • 计算机网络---跳板机与堡垒机
  • Centos 更新/修改宝塔版本
  • 第七十八章:AI的“智能美食家”:输出图像风格偏移的定位方法——从“滤镜病”到“大师风范”!
  • 点云的PFH 和 FPFH特征
  • k8sday09
  • C# 反射和特性(自定义特性)
  • 股票术语:“支撑位”
  • 解码词嵌入向量的正负奥秘
  • 一张图总结 - AI代理上下文工程:构建Manus的经验教训
  • Python多线程、锁、多进程、异步编程
  • Linux | i.MX6ULL网络通信-套字节 TCP(第十七章)
  • 【k8s】Kubernetes核心概念与架构详解
  • 4.8 Vue 3: provide / inject 详解
  • LEA(Load Effective Address)指令
  • MACS2简介
  • 欠拟合和过拟合的特征标志,有什么方法解决,又该如何避免
  • 评测系统构建
  • 20.LeNet
  • [逆向知识] AST抽象语法树:混淆与反混淆的逻辑互换(二)
  • 2001-2024年中国玉米种植分布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