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ROS机器人云实践设计十年-2025-2015-

虽然效果一般,但也坚持十年,2015年-2016年各种版本尝试验证,测试数十种方案最终选定实验楼。每年改变一点点,但从未放弃,砥砺前行。

2017年课程首次公开,现在已经2025年了……十年也就一眨眼功夫。

2017:首次公开发布

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在线实训平台学习实验指南

实验楼已经升级为蓝桥云课。

2022:发布五年总结

蓝桥云课ROS机器人发布5年啦(原实验楼ROS机器人在线云实践课程)


2025:定制化上百个案例,全部实现1-5分钟云实践平台复现。

ROS机器人云实践案例设计

10秒复现案例
随机绘制演示
ABB机械臂演示
PR2机器人演示
TEB导航
巡线小车

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云实践平台:创新设计与应用成果

摘要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已成为机器人领域的标准软件框架。

然而,传统ROS实验环境受限于硬件资源、软件配置及物理空间,难以满足大规模、跨地域的教学与实践需求。为此,我们设计了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云实践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提供灵活、高效、可扩展的机器人实践环境,旨在打破地域与资源限制,促进机器人技术的普及与创新。本文将全面介绍该平台的创新设计、技术实现、应用成果及未来展望。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项目背景

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实践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ROS实验环境由于硬件资源、软件配置及物理空间的限制,难以满足大规模、跨地域的教学与实践需求。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云的ROS机器人实践平台,支持远程访问与操作、远程共享协作等功能。

平台提供丰富的机器人模型库、传感器模拟及算法工具包,接入专用智能大模型工具,降低机器人学习研究和开发门槛。同时,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提升学生及研究人员的机器人编程与系统设计能力,推动ROS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二、平台的科学性

技术基础

本项目基于成熟的云计算技术、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及Gazebo仿真平台。

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弹性的计算资源,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ROS作为机器人领域的标准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与工具;Gazebo则是一个强大的3D仿真环境,能够模拟复杂的物理场景与机器人行为。此外,平台还支持多种仿真平台共存,如CoppeliaSim仿真软件,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系统架构

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将不同功能模块解耦,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与扩展性。

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模块、资源调度模块、仿真环境模块、算法库模块及数据分析模块等。各模块间通过API进行通信,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交换与服务调用。

算法与模型

平台集成了多种先进的机器人算法与模型,如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路径规划、避障算法等。

这些算法均基于ROS实现,并经过了大量实验验证,确保了其科学性与有效性。平台已取得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进一步证明了其技术实力。

三、平台的创新设计

跨语言基础复习与实战融合

平台突破性地整合了Python与C++两种主流编程语言的基础复习模块。

用户不仅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回顾两种语言的核心语法与编程范式,还能立即将所学应用于机器人控制、传感器数据处理等实战场景中。这种跨语言的学习与实践方式,不仅提升了学习者的编程灵活性,还促进了他们对不同语言在机器人领域应用优势的深刻理解,为解决复杂机器人问题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路径。

虚拟仿真与现实世界无缝对接

平台内置的Gazebo仿真环境能够高度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物理现象与机器人行为,使得用户能够在无实体机器人硬件的情况下,进行导航、路径规划、避障等高级功能的虚拟仿真实验。

更重要的是,这些仿真结果可直接映射到实体机器人上,实现从虚拟到现实的平滑过渡。这种无缝对接机制极大地降低了机器人实验的门槛与成本,加速了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迭代速度。

移动机器人算法综合测评体系

针对移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算法,如SLAM、路径规划、机器视觉等,平台构建了一套全面的算法测评体系。

该体系不仅提供了标准化的测试场景与数据集,还允许用户自定义测试条件,以评估算法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通过直观的可视化报告与数据分析工具,用户能够快速识别算法瓶颈,优化算法参数,甚至创新算法设计,从而推动移动机器人技术的持续进步。

编程、设计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平台强调编程技能、机器人设计理念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深度融合。

用户在学习ROS编程的同时,可以参与到移动机器人的整体设计流程中,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硬件选型到软件实现,全程体验机器人开发的完整周期。此外,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项目案例,如自主导航机器人、环境监测无人机等,引导用户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培养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的闭环生态

平台构建了一个从技术创新到实践应用的闭环生态系统。

一方面,它鼓励用户基于ROS进行技术创新,如开发新的算法、传感器或机器人模型;另一方面,它提供了将这些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场景的途径,如通过云服务部署机器人应用、参与行业挑战赛等。这种闭环生态不仅激发了用户的创新活力,还促进了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机器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应用成果与影响

科学研究支撑

平台集成的多种先进机器人算法与模型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平台,研究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算法测试与优化,加速科研进程。目前,平台已支撑多项科研项目,取得显著研究成果。

获奖与认证

学生和教师应用云实践平台参与各类机器人竞赛与教学竞赛,获得多项国家级和行业级证书。

这些荣誉不仅证明了平台的教学效果,也提升了学校和团队的知名度。同时,团队老师还获得了多家行业机构的聘书,积极推进云实践平台的普及与应用。

媒体报道与行业影响

平台的建设成果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例如,东北大学公众号对机器人竞赛指数进行了报道,常熟理工学院获得了A+评级。此外,团队还参加了余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并做了《为了更好的实践----论ROS教学培训》的演讲分享,进一步扩大了平台的影响力。

社会影响与产学研融合

平台通过推广与应用,提升了公众对ROS机器人技术的认知与兴趣,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同时,平台还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产品研发与测试的支持,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此外,平台还参与了全国ROS培训基地建设,成为第一批ROS培训基地,为培养更多ROS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做出了贡献。

五、未来展望

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云实践平台设计项目通过云计算技术、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及Gazebo仿真平台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灵活、高效、可扩展的机器人实践环境。

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应用领域,推动ROS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深入发展。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高校、企业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ROS机器人云实践案例设计-CSDN博客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云实践平台十年发展历程。该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提供灵活高效的机器人实践环境,解决了传统实验受限于硬件资源、空间和时间的问题。核心创新包括跨语言(Python/C++)融合、虚拟与现实无缝对接、算法测评体系等,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平台支持SLAM、路径规划等核心算法实践,培养学生在ROS编程、系统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并在多项竞赛中获奖。目前平台已定制上百个案例,实现1-5分钟快速复现,未来将拓展多机器人协同、AI决策等模块,深化产学研合作。


# 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云实践教学创新与实践 ## 高校机器人实验教学创新大赛答辩PPT ### 封面页 **标题**:突破资源限制,赋能机器人教学——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云实践平台创新与应用 **副标题**:高校机器人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参赛单位**:XXX高校机器人工程系 **汇报人**:XXX **日期**:2025年XX月XX日 ### 目录页 1. 项目背景与目标 2. 核心创新点 3. 实验体系设计与实施 4. 教学成效与成果支撑 5. 推广应用与前景 6. 总结与致谢 ###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 1.1 背景:机器人教学的痛点 - 传统实验限制:受硬件资源、空间场地、时间地域约束,难以开展大规模、跨地域教学。 - 技术需求:ROS作为机器人领域标准框架,需结合虚拟仿真与云技术突破教学瓶颈。 #### 1.2 项目目标 - 构建灵活高效的云实践平台,支持远程访问、共享协作,降低学习门槛。 - 培养学生ROS编程、系统设计、创新实践能力,推动产学研融合。 - 融入定制AI学习助手,实现“理论-仿真-实践”闭环。 ### 二、核心创新点 #### 2.1 跨语言基础与实战深度融合 - 整合Python与C++复习模块,支持即时应用于机器人控制、传感器处理等场景,提升编程灵活性。 #### 2.2 虚拟与现实无缝对接 - 基于Gazebo/CoppeliaSim仿真环境,高精度模拟物理场景,仿真结果可直接映射实体机器人,降低实验成本。 #### 2.3 算法综合测评体系 - 针对SLAM、路径规划等核心算法,提供标准化测试场景与自定义条件,通过可视化报告优化算法性能。 #### 2.4 编程-设计-实践闭环生态 - 全程覆盖机器人开发周期(需求分析→硬件选型→软件实现),结合自主导航、环境监测等项目案例,转化理论为解决方案。 #### 2.5 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衔接 - 支持算法/模型创新开发,通过云部署、竞赛等快速转化应用,激发创新活力。 ### 三、实验体系设计与实施 #### 3.1 实验环境与工具 - 硬件/软件非强制:自由选择实验室资源,核心依赖蓝桥云课ROS云平台,支持远程访问、第三方扩展。 - 平台特性:左侧教程联动右侧实操,即开即用,个性化定制实验。 #### 3.2 核心实验内容 1. **ROS基础**:环境搭建、工作空间配置、节点/话题/服务实操。 2. **建模与仿真**:Gazebo中设计机器人模型(如F1/10th小车),配置激光雷达/摄像头,搭建障碍环境。 3. **SLAM与地图构建**:基于GMapping/Hector SLAM算法,实现环境感知与RViz可视化。 4. **自主导航**:融合A*/Dijkstra全局规划与TEB/DWA局部避障,测试避障与路径跟踪。 5. **创新实践**:迷宫导航、区域清扫等案例,培养问题定义与算法优化能力。 ### 四、教学成效与成果支撑 #### 4.1 学生能力提升 - 编程能力:熟练掌握ROS编程与调试技巧。 - 实践能力:获2024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 问题解决:在仿真与实车测试中独立优化路径规划、避障算法。 #### 4.2 教师与教学创新 - 教师获“教坛新秀”等荣誉,教学案例订阅超1.4万。 - 构建多元化评估体系:实验报告+项目展示+在线测试,提升教学质量。 #### 4.3 成果支撑 - 知识产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 - 行业认可:入选首批全国ROS培训基地,获企业/高校合作推广。 ### 五、推广应用与前景 #### 5.1 多领域应用 - 教育领域:服务高校课程、职业培训、在线教育,扩大覆盖面。 - 工业领域:支持企业研发测试、员工培训,推动智能制造。 - 科研领域:为SLAM、人机交互等研究提供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 #### 5.2 可持续发展 - 持续更新资源库:扩展机器人模型(机械臂、无人机)与算法工具包。 - 构建在线社区:支持经验交流、开源贡献,推动ROS生态繁荣。 ### 六、总结与致谢 #### 6.1 核心价值 - 突破传统教学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学ROS”。 - 以“创新闭环”培养机器人领域复合型人才,支撑产业发展。 #### 6.2 未来计划 - 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多机器人协同、AI决策等进阶模块。 -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 #### 6.3 致谢 感谢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及蓝桥云课平台支持! ### 结束页 **联系方式**:XXX@XXX.edu.cn **平台网址**:https://www.lanqiao.cn/courses/854 **感谢聆听,敬请提问!**

# 突破资源限制,赋能机器人教学——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云实践平台创新与应用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1.1 背景:机器人教学的痛点 - 在传统的机器人实验教学中,硬件资源的匮乏常常成为限制学生实践的瓶颈。数量有限的机器人设备,使得学生们难以充分进行操作与探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 场地的局限性也对教学造成了阻碍,狭小的实验空间难以容纳大规模的教学活动,限制了教学的开展规模和形式。 - 时间和地域的约束更是使得教学难以实现广泛覆盖,学生们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 随着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ROS作为标准框架,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对ROS技术的深入学习需求,迫切需要结合虚拟仿真与云技术,打破教学瓶颈,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途径。 ### 1.2 项目目标 - 构建一个灵活且高效的云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协作。这将极大地降低学习门槛,无论学生身处何地,都能随时开展学习和实践,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自己。 - 着重培养学生的ROS编程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ROS进行机器人系统的开发。同时,提升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让他们能够从整体架构上把握机器人系统的构建。通过丰富的实践项目,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让学生的学习与实际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融入定制的AI学习助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AI助手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实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理论-仿真-实践”的闭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进行验证和探索,最后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 核心创新点 ### 2.1 跨语言基础与实战深度融合 - 精心整合Python与C++复习模块,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编程基础复习资源。这两种语言在机器人开发中应用广泛,通过复习模块,学生能够快速回顾和巩固语言知识。 - 该模块支持学生将所学的Python和C++知识即时应用于机器人控制场景,例如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实现复杂的动作指令;在传感器处理方面,能够高效地读取和分析传感器数据,为机器人的决策提供准确依据。这种即时应用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编程的灵活性,使他们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语言和方法,更好地应对各种开发挑战。 ### 2.2 虚拟与现实无缝对接 - 基于Gazebo/CoppeliaSim仿真环境,构建了高度逼真的物理场景。这些仿真环境能够精确模拟机器人在真实世界中的运动、碰撞、传感器感知等情况,为学生提供了近乎真实的实验体验。 - 在仿真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尝试不同的算法和策略。而仿真结果能够直接映射到实体机器人上,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将在仿真中验证成功的方案直接应用到实际机器人中,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和风险。通过这种虚拟与现实的无缝对接,学生能够在安全、低成本的环境中进行充分的实验和探索,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 2.3 算法综合测评体系 - 针对SLAM、路径规划等核心算法,专门设计了标准化测试场景。这些场景涵盖了各种常见的环境和任务,能够全面评估算法的性能。同时,还提供了自定义条件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需求,设置特定的测试条件,深入探究算法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 - 通过可视化报告,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算法的各项性能指标,如运行时间、精度、稳定性等。这些报告以图表、数据等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根据报告的反馈,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算法进行优化,不断提升算法的性能,使其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 2.4 编程-设计-实践闭环生态 - 全程覆盖机器人开发周期,从需求分析阶段开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项目的目标和用户需求,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硬件选型环节,学生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考虑设备的性能、成本、兼容性等因素。软件实现阶段,学生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和技能,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功能。 - 结合自主导航、环境监测等丰富的项目案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在这些项目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定义能力和算法优化能力。通过这种闭环生态,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研究需求。 ### 2.5 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衔接 - 平台积极支持学生进行算法和模型的创新开发,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探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实验和验证,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成果。 - 通过云部署,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快速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实现技术的快速转化。平台还积极组织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些举措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 实验体系设计与实施 ### 3.1 实验环境与工具 - 硬件和软件方面不做强制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自由选择实验室现有的资源,或者使用自己熟悉的设备和软件。 - 核心依赖蓝桥云课ROS云平台,该平台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界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平台,随时随地开展实验。平台还支持第三方扩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各种插件和工具,丰富实验环境和功能。 - 平台的左侧为教程区域,与右侧的实操区域紧密联动。学生在学习教程的同时,可以即时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台即开即用,无需复杂的安装和配置过程,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平台还支持个性化定制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设置实验参数和条件,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 3.2 核心实验内容 #### 3.2.1 ROS基础 - 引导学生进行环境搭建,详细讲解搭建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 指导学生进行工作空间配置,让他们了解工作空间的结构和作用,学会如何管理和组织项目文件。 - 安排学生进行节点/话题/服务实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ROS的通信机制和工作原理,掌握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数据传输方法。 #### 3.2.2 建模与仿真 - 带领学生在Gazebo中设计机器人模型,以F1/10th小车为例,详细讲解模型设计的流程和技巧,包括车身结构、轮子设计、传感器安装位置等。 - 指导学生配置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让他们了解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置方法,学会如何获取传感器数据。 - 引导学生搭建障碍环境,设置各种障碍物和场景条件,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复杂环境,为后续的实验做好准备。 #### 3.2.3 SLAM与地图构建 - 深入讲解基于GMapping/Hector SLAM算法的原理和应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算法的核心思想和实现方法。 - 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利用这些算法实现环境感知,让机器人能够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 - 指导学生使用RViz进行可视化,将机器人感知到的环境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 3.2.4 自主导航 - 融合A*/Dijkstra全局规划算法与TEB/DWA局部避障算法,详细讲解这些算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测试,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进行避障和路径跟踪,检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不断调整算法参数和优化策略,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导航能力。 #### 3.2.5 创新实践 - 引入迷宫导航、区域清扫等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兴趣。 - 鼓励学生在这些案例中培养问题定义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分析问题的本质和需求。 - 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算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效率,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 教学成效与成果支撑 ### 4.1 学生能力提升 - 学生通过在平台上的大量实践操作,熟练掌握了ROS编程的技巧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编程任务。他们能够运用ROS进行机器人系统的开发和调试,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功能。 - 在实践能力方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获得2024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多项奖项。这些成绩充分展示了学生在机器人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也证明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 在仿真与实车测试中,学生能够独立发现路径规划和避障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等方式,提出解决方案,不断优化算法性能,提升机器人的运行效果。 ### 4.2 教师与教学创新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获得了“教坛新秀”等荣誉,这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高度认可。 - 教师构建的多元化评估体系,综合考虑了实验报告、项目展示和在线测试等多个方面。实验报告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总结能力;项目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和创新能力;在线测试则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 4.3 成果支撑 - 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拥有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行业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认可,入选首批全国ROS培训基地,这为项目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与企业和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推广应用与前景 ### 5.1 多领域应用 - 在教育领域,平台可以为高校的机器人相关课程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适用于职业培训,为培养专业的机器人技术人才提供支持。在线教育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学习机器人知识和技能,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 在工业领域,平台能够支持企业的研发测试工作,帮助企业快速验证新的算法和技术,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可用于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 在科研领域,为SLAM、人机交互等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持。研究人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实验和模拟,加速研究进程,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 5.2 可持续发展 - 持续更新资源库,不断扩展机器人模型,如引入机械臂、无人机等新型机器人模型,丰富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对象。同时,增加算法工具包,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选择。 - 构建在线社区,为用户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在社区中,用户可以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提出问题和建议,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鼓励用户进行开源贡献,共同推动ROS生态的繁荣和发展。 ## 总结与致谢 ### 6.1 核心价值 - 平台成功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ROS”,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效率。 - 通过“创新闭环”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了机器人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具备了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 6.2 未来计划 - 持续优化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多机器人协同、AI决策等进阶模块。多机器人协同模块将让学生能够研究和实现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提高机器人系统的整体性能;AI决策模块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人能够更加智能地进行决策和行动。 -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 6.3 致谢 - 衷心感谢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项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 感谢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和支持,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方向。 - 特别感谢蓝桥云课平台的支持,为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资源保障。


http://www.dtcms.com/a/331968.html

相关文章:

  • 速通 OpenPI 本地部署(远端推理)简易实现 —— WSL2 + Ubuntu 24.04 环境完整指南
  • 会议系统完整流程简版解析:创建会议、加入会议与消息转发
  • 【框架】跨平台开发框架自用整理
  • HTB Busqueda writeup
  • 经典蓝牙(BR/EDR)配对连接全过程:从 HCI 命令到 Profile 交互
  • C++编程学习(第23天)
  • Mybatis 源码解读-Plugin插件源码
  • 数据结构---关于复杂度的基础解析与梳理
  • 2025年缩水甘油苯基醚市场深度全景调研:投资前景分析及趋势预测
  • 机器学习——TF-IDF算法
  • 捉迷藏(BFS)
  • NY219NY220美光固态闪存NY224NY229
  • 数据结构---链式结构二叉树
  • PostgreSQL——触发器
  • 【慕伏白】CTFHub 技能树学习笔记 -- 基础知识 签到
  • leetcode-python-344反转字符串
  • Wireshark 与 Fiddler 的对比与适用场景
  • 宋红康 JVM 笔记 Day01|JVM介绍
  • Flink on YARN启动全流程深度解析
  • AI生成视频大纲(AI生成视频摘要功能)
  • python中的map函数
  • 记录LiveData使用及原理
  • Unity宝箱随机事件实现指南
  • AI三国杀:马斯克炮轰苹果“偏袒”OpenAI,Grok与ChatGPT的应用商店战争揭秘
  • 【昇腾】VirtualBox虚拟机下搭建Ubuntu 22.04环境给TF卡制卡报读写IO错误的问题处理_20250814
  • 【CF】Day127——杂题 (数论 gcd | 数论 gcd | 博弈论 | 二分图判断 | 贪心 + 暴力 / 二分答案 | 数论 gcd + 动态规划)
  • linux 主机驱动(SPI)与外设驱动分离的设计思想
  • 把大模型当“温度计”——基于 LLM 的分布式系统异常根因定位实战
  • 企业可商用的conda:「Miniforge」+「conda-forge」
  • Data Augmentation数据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