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蓝牙(BR/EDR)配对连接全过程:从 HCI 命令到 Profile 交互
当用户在手机蓝牙设置中点击“配对”按钮时,屏幕上的进度条往往在几秒内完成,但在这短暂的交互背后,蓝牙设备间正进行着复杂的协议握手。其配对连接过程涉及底层协议交互、安全认证、服务发现和应用层配置等多个复杂环节,这些环节通过一系列 HCI 命令(Command)和事件(Event)的精细协作完成。
本文以实际 HCI 交互日志为基础,详细拆解 BR/EDR 设备从发起连接到建立 A2DP 音频链路的完整流程,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蓝牙通信的底层机制。
一、BR/EDR 连接流程概述
经典蓝牙的配对连接是一个多阶段协同过程,需要链路层、安全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紧密配合。从 HCI 交互视角看,整个流程可分为六个核心阶段:
-
物理链路建立阶段:通过 HCI 命令建立基础 ACL链路,为后续通信提供物理层支持
-
设备信息交互阶段:交换双方的版本信息、扩展功能等基础能力,确定通信基础参数
-
L2CAP 层配置阶段:建立逻辑信道,协商传输模式和功能特性(如 ERTM 可靠传输)
-
安全认证阶段:通过配对、加密等流程建立安全链路,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性
-
服务发现阶段:通过 SDP 协议发现远程设备支持的蓝牙 Profile(如 A2DP、H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