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开发工具(四)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make与Makefile,这个对于我们编译可执行文件的时候很有帮助,这篇博客不仅教会你怎么使用Makefile,并且做一个小项目来带你直观体验Makefile的便捷
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啦!
1.什么是make与Makefile?
• 会不会写makefile,从⼀个侧⾯说明了⼀个⼈是否具备完成⼤型⼯程的能⼒
• ⼀个⼯程中的源⽂件不计数,其按类型、功能、模块分别放在若⼲个⽬录中,makefile定义了⼀
系列的规则来指定,哪些⽂件需要先编译,哪些⽂件需要后编译,哪些⽂件需要重新编译,甚⾄
于进⾏更复杂的功能操作
• makefile带来的好处就是⸺“⾃动化编译”,⼀旦写好,只需要⼀个make命令,整个⼯程完全
⾃动编译,极⼤的提⾼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 make是⼀个命令⼯具,是⼀个解释makefile中指令的命令⼯具,⼀般来说,⼤多数的IDE都有这
个命令,⽐如:Delphi的make,Visual C++的nmake,Linux下GNU的make。可⻅,makefile
都成为了⼀种在⼯程⽅⾯的编译⽅法。
• make是⼀条命令,makefile是⼀个⽂件,两个搭配使⽤,完成项⽬⾃动化构建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月末到了,大学生没生活费了,于是准备打电话给家里,希望可以预支一点生活费,于是打电话给爸爸要生活费,此时你和爸爸的关系就是依赖关系,要生活费就是依赖方法,假如你只有依赖关系,不提供依赖方法,就会有这样的对话,“爸爸”,没了,你只打电话给你爸爸,却不告诉要干什么,当然就无法成功要到生活费,假如你没有依赖关系只有依赖方法,就会这样,“给我生活费”,没了,他连你是谁都不知道,怎么能给你生活费,所以他们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2.Makefile基本使⽤
创建两个,一个是.c文件,一个是Makefile,当然,也可以用makefile,不过大写的更推荐

开始编写程序

运行程序

这就是最基本的Makefile以及使用
依赖关系
• 上⾯的⽂件code,它依赖code.c
依赖⽅法
• gcc code.c -o code.c ,就是与之对应的依赖关系
项⽬清理
• ⼯程是需要被清理的
• 像clean这种,没有被第⼀个⽬标⽂件直接或间接关联,那么它后⾯所定义的命令将不会被⾃动执⾏,不过,我们可以显⽰要make执⾏。即命令⸺“make clean”,以此来清除所有的⽬标⽂件,以便重编译。
• 但是⼀般我们这种clean的⽬标⽂件,我们将它设置为伪⽬标,⽤ .PHONY 修饰,伪⽬标的特性是,总是被执⾏的。
什么叫做总是被执⾏?
⽂件 = 内容 + 属性
Modify: 内容变更,时间更新
Change:属性变更,时间更新
Access:常指的是⽂件最近⼀次被访问的时间。在Linux的早期版本中,每当⽂件被访问时,其
all time都会更新。但这种机制会导致⼤量的IO操作,所以linux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有当M时间改变时,才会再次允许make,而.PHONY可以让make忽略源⽂件和可执⾏⽬标⽂件的M时间对⽐,从而不限次数调用命令


推导过程
我们来看看Makefile是怎么推导出这个的

运行一下

make是如何⼯作的,在默认的⽅式下,也就是我们只输⼊make命令。那么:
1. make会在当前⽬录下找名字叫“Makefile”或“makefile”的⽂件。
2. 如果找到,它会找⽂件中的第⼀个⽬标⽂件(target),在上⾯的例⼦中,他会找到 myproc 这
个⽂件,并把这个⽂件作为最终的⽬标⽂件。
3. 如果 myproc ⽂件不存在,或是 myproc 所依赖的后⾯的 myproc.o ⽂件的⽂件修改时间要
⽐ myproc 这个⽂件新(可以⽤ touch 测试),那么,他就会执⾏后⾯所定义的命令来⽣成
myproc 这个⽂件。
4. 如果 myproc 所依赖的 myproc.o ⽂件不存在,那么 make 会在当前⽂件中找⽬标为
myproc.o ⽂件的依赖性,如果找到则再根据那⼀个规则⽣成 myproc.o ⽂件。(这有点像⼀
个堆栈的过程)
5. 当然,你的C⽂件和H⽂件是存在的啦,于是 make 会⽣成 myproc.o ⽂件,然后再⽤
myproc.o ⽂件声明 make 的终极任务,也就是执⾏⽂件 hello 了。
6. 这就是整个make的依赖性,make会⼀层⼜⼀层地去找⽂件的依赖关系,直到最终编译出第⼀个
⽬标⽂件。
7. 在找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如最后被依赖的⽂件找不到,那么make就会直接退出,并
报错,⽽对于所定义的命令的错误,或是编译不成功,make根本不理。
8. make只管⽂件的依赖性,即,如果在我找了依赖关系之后,冒号后⾯的⽂件还是不在,那么对
不起,我就不⼯作啦。
扩展语法
这样写法不太好,我们再大点的项目中,需要一次编译非常多的文件,难不成要一个一个手写上去吗,当然不行,于是我们有了例如$ ^ @ < % 等符号来帮助我们


3.Linux第⼀个系统程序−进度条
回⻋与换⾏
• 回⻋概念
回车符(\r),其ASCII值为13(\x0d),原本的设计是让打字机的打印头返回到一行的开头。在计算机中,它通常用来将光标移动到当前行的起始位置

• 换⾏概念
换行符(\n),其ASCII值为10(\x0a),则是用来结束当前行,并将光标移动到下一行的开头。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换行符的使用有所不同。例如,在Unix和Linux系统中,每行的结束标志是单独的\n;而在Windows系统中,每行的结束标志是\r\n的组合;Mac系统早期使用\r作为行结束符,但在OS X之后,也转变为使用\n


⾏缓冲区
比方说printf,程序不会直接输出,而是先输入缓冲区stdout中,等刷新缓冲区时就会输出缓冲区内容,而\n可以刷新缓冲区,但是\r不会这样。所以我们需要手动刷新缓冲区内容,于是有了fflush(stdout)
进度条代码
这里不好展示代码,所以直接贴出来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