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宅地基误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怎么办?
农村宅基地被误划成永久基本农田了,怎么办?
宅基地被误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属于国土空间规划或“三区三线”划定过程中的技术性或程序性错误。这类问题虽不罕见,但需依法依规、及时稳妥处理。以下是建议的应对步骤:
1. 核实划定依据
首先,通过自然资源部门(如县/区自然资源局)申请查阅所在地块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及村庄规划图件,确认是否确实存在误划。重点核对:
宅基地是否在2020年以前已合法取得(有审批手续、权属证书或历史使用事实);
是否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前已实际用于农村住宅建设;
划定时是否未充分征求村集体或农户意见。
2. 收集证明材料
准备以下关键证据:
宅基地使用权证、建房审批文件、不动产权证等权属证明;
历史影像图(如Google Earth历史图层、自然资源部门存档影像)证明该地块在划定前已为建设用地;
村委会出具的使用情况说明;
若涉及征地或补偿纠纷,可附相关记录。
3. 申请核实整改
向乡镇政府和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正式提交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申请,说明误划情况并附证据。依据《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等文件,对因划定不实、违法违规占用等情况,允许按程序调整补划。
4. 纳入年度变更或规划动态维护
若核实属实,自然资源部门可将该地块纳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或村庄规划动态维护机制,调出永久基本农田,同步补划同等数量、质量的耕地,确保“总量不减、质量不降”。
5. 依法维权(如遇推诿)
如相关部门久拖不决,可依据《土地管理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申请信息公开或行政复议;必要时通过行政诉讼维护合法权益。
提示:2023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正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专项行动,对“非耕地”“建设用地”等误划地块集中清理。建议抓住政策窗口期,主动对接当地自然资源局耕保科或用途管制科,争取纳入整改清单。
宅基地关乎农民基本居住权,国家政策明确“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户进城落户条件”,更不会允许合法宅基地被错误管控。关键在于主动举证、依规申请、抓住政策契机。
可以没有天赋,但不能缺少前行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