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大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研究(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杨立恒毕业论文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权力制衡理论
关于权力制衡理论最早的论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指出:没有法律,人类就和野蛮的动物没有任何的区别[ 柏拉图.法律篇[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P:23.]。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分权思想为近代权力制衡思想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洛克在《政府论》中首次提出权力分立理论,将国家的权力分成了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指出三者不仅是相互分立的,而且是相互制约的[ (英)洛克.政府论 [M] .商务印书馆 ,1981.P:48.]。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进一步提出了三权分立理论,把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强调国家的这三种权力不仅要分立,隶属于不同的国家职能机关,而且这三种权力要彼此牵制、协调前进[ (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上册) [M].商务印书馆,2002.P:26.]。权力制衡理论直接融汇在美国宪法中,体现在美国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我国学者把权力制衡理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是指内部横向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制约、相互制衡;第二类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指的是内外部之间纵向上的民对官的监督;第三类是“以社会制约权力”,也是一种外部制约,是一种社会各界舆论和相关组织的监督[ 李丽萍, 张燕妮.我国公共权力制约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观察,2014(12):26-27]。
权力制衡理论对于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研究的适用性,主要关注于我国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权力制约、相互制衡。行政权力的来源,一是科层制管理体制形成的行政权力,二是由国家赋予的权力,这种权力来自大学或上级的法规制度,因而是一种权威权力。在我国的大学体制中,党委系统也涵盖于行政权力之中[ 尹宁伟.大学内部权力的失范与制衡——政治学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1(3):32-35]。大学行政权力一般被概括为以校长为首的一整套大学管理系统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职能与管理行为,以及上级政府采用直接指令手段处理学校有关事务的行为。大学学术权力,可以从权力形式的角度将其定义为一种影响力,指的是以专家教授为代表的学术人员在学术事务、学术活动方面所拥有和控制的权力。从运行机制来看,大学学术权力往往要通过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来运行。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衡是指,学术权力在行使过程中需要接受行政权力的干预,这种干预多表现为“审议” 和“咨询”[ 赵玄.大学治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规范化解读[J].学术探索,2015(5):144-148]。权力制衡理论对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的直接启发是:有必要通过学院教授委员会的“审议”和“咨询”,加强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之间的互动,达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制衡,使行政权力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接受学术权力的干预,使学院的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从应然理念来说,大学的行政权力理当从属并服从服务于学术权力的,而在大学形成的初始阶段, 行政管理系统的运行本身就是紧紧围绕大学终级目的来开展的[ 刘尧. 大学内部行政管理要由官本位向学本位转变[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06, 6(1):25-28.]。 然而随着大学的发展, 变异逐渐发生, 行政系统的职权范围越来越大, 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由此而产生。事实上,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大学发展历程中一直都存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是让其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甚至让这种矛盾和冲突成为学院治理结构完善的一种持续的动力。因而,不可简单地将行政权力等同于“行政化”“官僚化”,线性地认为彰显学术权力就必须去除行政权力的控制。应当看到,在一个分工日益细致、竞争日趋加剧、合作愈加紧密的时代,包括大学在内的任何大规模组织,都需要高效的行政权力运作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大学而言,我们要去除的是行政权力泛化中的不良作风,去除与大学的内涵和本质相背离的官本位元素,而不是要去除行政权力。理想状况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既各司其职、分工侧重又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学院教授委员会的制度设计,既可能为学院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冲突加剧提供了新场域,也可能为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提供了新契机。
2.3 分析框架
本文试图对大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进行要素分析,笔者将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涉及的主体,大致分为了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的结构层面、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的功能层面和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的运行层面三大类(图2-1)。并在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的发展约束条件和价值目标牵引下,最终实现政府简政放权视野下,大学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2.3.1制度分析框架
理解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在大学治理中发挥的作用,首先要厘清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 的结构层面,从内外两个方面,分别处于怎样的位置。对外,要界定学院教授委员会在学院治理的组织架构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对内,要明晰学院教授委员会内部的治理结构,即两大权力主体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教授委员会内部的权力分布状况。具体内容包括:教授委员会的组成和产生、教授委员会委员的任职条件、任期及变更等。
大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的功能层面,对大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应当履行的职责做出回答。各大高校及其学院发布的制度章程,为学院治理架构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了学院教授委员会作为学院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促进三个主要方面行使的决策、咨询职能。笔者在下文中结合调研的多所学院的制度章程对具体哪些事务上学院教授委员会行使“教授治学”?哪些事务上学院教授委员会行使的是“教授治校”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大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的运行层面,以开会投票通过的方式对相关事宜进行决策是学院教授委员会不唯一但主要的运行机制。(1)教授委员会议题的提出来源和可以提出动议的有效条件;(2)议题投票的具体方法和议题生效的有效条件;(3)涉及教授委员会决议结果的使用上,在哪些事项上听取意见,在哪些事项上享有决定权,在哪些事项上需要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并通过;笔者从议题的提出机制、决议的投票机制和结果的使用机制三个环节对大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的议事规则做了归纳和总结。

图2-1 分析框架

2.3.2方法论: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作为西方社会学的重要理论流派,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早期的社会结构理念的建构,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视角出发,将社会视为一种有规律的结构。了解社会结构就如同了解有机体的解剖构造一样 ,而研究结构的功能就是认识有机体的生理机制[ 周怡. 社会结构:由“形构”到“解构”——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之走向[J]. 社会学研究, 2000(3).]。孔德 (Comte ,A .)指出社会是与生物有机体有极大的相似性, 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 Comte A. System of positive polity [M]. Longmans, Green, and Company, 1877.]。涂尔干(Durkheim)进一步的提出了社会是由“支持”、“分配”和“调节”三大系统组成的结构[ Durkheim E. 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and selected texts on sociology and its method [M]. Simon and Schuster, 2014.]。斯宾塞 (Spencer ,H .) 进一步形成了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的理论体系,引入了功能需求的概念,强调“在显性可见的功能中去把握结构的实在”的实证主义研究取向[ 金宏奎, 陆明峰. 我国大学治理与校院二级管理的实践逻辑[J]. 高校教育管理, 2015, 9(6): 54-58.]。,
发展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系统性构建了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命题,在《社会体系》一书中指出,社会结构是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一种“总体社会系统”。帕森斯强调,社会系统之所以能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延续,是由于社会结构能够满足四个功能性条件,即适应(A)、达标(G)、整合(I)和模式的维护(L)[ Parsons T. Social system [M]. Routledge, 2013.]。为了充分满足这些功能,社会系统在组织上分化成四个子系统,由“经济系统”、 “政治系统”、 “社会共同体系统”和 “文化系统”执行上述的四个功能。在社会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存在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帕森斯还强调通过“互动”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实现社会系统的“均衡”状态。帕森斯之后,安德森、墨顿发展了社会行动论,形成了经验功能论;而尼克拉斯·卢曼和施瑞尔等提出并发展了系统功能主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王艳琴. C.阿诺德·安德森结构功能主义比较教育思想研究[D]. 河南大学, 2011.]。
结构功能主义对于大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研究的适用性,主要关注于将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作为大学多元化治理的重要突破口。通过结构、功能、目标、运作等多个维度,对大学学院教授委员会的实践逻辑进行细微描述和深度分析。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安德森就从结构功能主义比较教育的方法论视角论证了教育-社会关系研究(教育与社会其它方面关系的跨文化研究)与教育内部因素研究(教育内部各方面关系的跨文化研究)是互补的和不可替代的[ Anderson C A.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1961, 7(7):1-23.]。与此同时教育制度不仅具有结构,还有与之相应的功能;本文对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的研究中,就结构而言,我国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大学治理必须面对的“约束条件”,近年来,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 学校及其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和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作用,二级学院在学校宏观政策的总体框架内,逐步享有更多的自主权,逐渐成为学校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和责任承担者,并自主开展内部管理和进行具体决策。就功能而言,通过扩大二级学院的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缩短信息反馈的时间,建立迅速、灵敏的反应系统。学院这一级的治理水平日益成为了大学内部治理能否日趋完善的关键。学院教授委员会的制度设计,本身就是完善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力图提高学院学术权力相对党委政治权力、院长行政权力而言的地位,形成“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参与”的三元治理结构,使学院治理结构更加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http://www.dtcms.com/a/541000.html

相关文章:

  • Nginx基础入门篇-基础配置
  • 雅可比SVD算法:高精度矩阵分解的经典方法
  • 在 Python 中测试中assert断言和 if分支的区别
  • 【题解】洛谷 P1169 [ZJOI2007] 棋盘制作 [思维 + dp]
  • 音频限幅器D2761使用手册
  • 网站金融模版wordpress轮播代码
  • 【工具推荐】电脑手机多端互通协作实用
  • 一般网站的跳出率dede做双语网站
  • 自己制作的网站如何发布建筑设计公司经营范围有哪些
  • 51c大模型~合集39
  • 操作【GM3568JHF】FPGA+ARM异构开发板 使用指南:串口
  • 【牛客CM11】链表分割
  • .NET 对象转Json的方式
  • 广西住建局官方网站大数据营销的应用领域
  • Linux ioctl 深度剖析:从原理到实践
  • 网站备案流程解答做最漂亮的网站
  • LED驱动电路(三)
  • Keil工程编译垃圾清理
  • 同城跑腿APP源码开发技术全景:即时订单、骑手定位与路线优化算法
  • 【数据工程】15. Stream Query Processing
  • 鄂州网站设计效果wordpress comment_form_after
  • 爱网站关键词查询工具潍坊营销网站
  • java程序生成pdf或wod乱码
  • 做网站和游戏是如何赚钱crm系统开发
  • 网页pdf下载攻略--以混元上传的pdf为例
  • AI在处理扫描版PDF时准确率低,如何提升?
  • 网站做成软件免费wordpress 首页制作
  • 所有网站打不开深圳做app网站的公司名称
  • centos 7 redhat7 升级内核 升级内核到5.4版本 202510试过可以成功
  • 什么是T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