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旅行助手Agent实战:前后端分离的多Agent系统
文章目录
-
-
- 13.1 项目概述与架构设计
-
- 13.1.1 为什么需要智能旅行助手
- 13.1.2 技术架构概览
- 13.1.3 快速体验:5分钟运行项目
- 13.2 数据模型设计
-
- 13.2.1 Web应用中的数据流转
- 13.2.2 从字典到Pydantic模型
- 13.2.3 Pydantic的核心概念
- 13.2.4 自底向上的模型设计
- 13.2.5 数据模型在Web应用中的应用
- 13.3 多智能体协作设计
-
- 13.3.1 为何需要多智能体
- 13.3.2 Agent角色设计
- 13.3.3 Agent协作流程
- 13.3.4 查询构建
- 13.4 MCP工具集成详解
-
- 13.4.1 为什么不直接调用API
- 13.4.2 高德地图MCP集成
- 13.4.3 共享MCP实例
- 13.4.4 Unsplash图片API集成
- 13.5 前端开发详解
-
- 13.5.1 前后端分离的Web架构
- 13.5.2 类型定义
- 13.5.3 API服务封装
- 13.5.4 Home表单设计
- 13.5.5 Result页面展示
- 13.6 功能实现详解
-
- 13.6.1 预算计算功能
- 13.6.2 加载进度条
- 13.6.3 行程编辑功能
- 13.6.5 侧边导航与锚点跳转
- 13.7 结语
-
本章的智能旅行助手将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包含以下核心功能:
(1)智能行程规划:用户输入目的地、日期、偏好等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包含景点、餐饮、酒店的完整行程计划。
(2)地图可视化:在地图上标注景点位置、绘制游览路线,让行程一目了然。
(3)预算计算:自动计算门票、酒店、餐饮、交通费用,显示预算明细。
(4)行程编辑:支持添加、删除、调整景点,实时更新地图。
(5)导出功能:支持导出为PDF或图片,方便保存和分享。
13.1 项目概述与架构设计
13.1.1 为什么需要智能旅行助手
规划一次旅行是一件既令人兴奋又令人头疼的事情。你需要在网上搜索景点信息,对比不同的攻略,查看天气预报,预订酒店,计算预算,规划路线。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而且即使花了这么多时间,你也不确定规划的行程是否合理,是否遗漏了什么重要的景点,预算是否准确。
传统的旅行规划方式有几个痛点。首先是信息分散。景点信息在旅游网站上,天气信息在天气网站上,酒店信息在预订网站上,你需要在多个网站之间切换,手动整合这些信息。其次是缺少个性化。大部分攻略都是通用的,不考虑你的个人偏好、预算限制、出行时间等因素。最后是难以调整。当你想修改行程时,可能需要重新规划整个行程,因为景点的顺序、时间安排、预算都是相互关联的。
AI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想象一下,你只需要告诉系统"我想去北京玩3天,喜欢历史文化,预算中等",系统就能自动为你生成一个完整的行程计划,包括每天去哪些景点、在哪里吃饭、住哪个酒店、需要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