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协议之RSTP协议
1、RSTP相较于STP做了哪些改进?
①减少了端口状态(discarding、学习、转发);
②增加了端口角色(根端口、指定端口、替代端口、备份端口);
③BPDU格式以及发送方式不同:STP只使用了最高位TC和最低位TCA,由根桥主动发送,非根桥只有收到根桥的BPDU后才从指定端口转发出去;而RSTP使用了8位,由所有交换机主动发送,每台交换机都会主动地、定期从所有指定端口和根端口发送自己的BPDU;
④当交换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RSTP可以更快地恢复网络的连通性。
2、STP/RSTP的缺点?
①所有VLAN共享一颗生成树,无法实现不同VLAN在多条trunk链路上的负载分担;
②次优二层路径问题。
3、说说RSTP快速收敛机制,具体到P/A机制。
①边缘端口机制:边缘端口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延时,并且不会触发拓扑改变,边缘端口收到BPDU后,会转变为非边缘端口;
②根端口快速切换机制:当交换机当前的根端口失效时,将备用端口转变为新的根端口,从而绕过监听和学习状态,实现毫秒级的故障切换,极大减少了网络中断时间;
③指定端口快速切换机制:P/A机制(必须在点到点链路进行),让非转发状态的指定端口快速进入转发状态。过程是由非转发状态的指定端口发P报文申请指定端口快速转发,下游网桥确认自身指定端口同步置为discarding状态后回A报文,上游网桥接收后指定端口跳过监听/学习,直接转发。
4、RSTP拓扑改变处理机制?
条件:只有非边缘端口转变为转发状态时,产生拓扑改变;
过程:①在两倍Hello时间内向所有其他指定端口和根端口发送TC置位的BPDU报文;②清除除收到TC报文的端口之外的所有指定端口和根端口学习的MAC地址。
5、RSTP为什么比STP收敛快?
①RSTP引入了P/A机制,允许点对点链路通过交换机之间直接协商,在毫秒级内进入转发状态,跳过了STP必需的30秒延迟;
②RSTP的每台交换机都主动发送BPDU作为保活报文,能将链路故障检测时间从STP的20秒缩短到约6秒;
③RSTP定义了替代端口和备份端口作为“热备份”,当主链路故障时,能立即切换而无须重新计算。
6、边缘端口的作用是什么?配置错误会导致什么问题?
作用:连接终端设备,直接进入转发状态,跳过侦听/学习阶段。
配置错误风险:①若误将连接交换机的端口设为边缘端口,可能因BPDU未被处理导致环路;②触发BPDU防护时,端口会被禁用(需手动恢复)。
7、替代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区别是什么?
替代端口:用于备份根端口,连接不同交换机,接收来自其他交换机的更优BPDU;
备份端口:用于备份指定端口,位于同一交换机,接收本交换机发出的BPDU。
8、网络中出现环路,如何通过STP/RSTP定位问题?
排查步骤:
①检查根桥是否合理;
②确认所有端口状态;
③检查BPDU过滤:是否启用BPDU Guard或PortFast导致异常;
④抓包分析:查看BPDU是否被意外丢弃或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