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时代简表
神奇的地质年代
- Motivation
- Description
- 宙、代、纪、世
- 插图不便,Show me the code
- 定义地质年代数据(简化版)
- 定义地质年代数据(简化版)
- 地质纪元
- 全谱
- 新生代
Motivation
看到蚂蚁在地球1.5亿年历史,细菌有39亿年历史(几乎与地球同寿),相比下人类从全新世开始算也不过1.1万年历史,猿人也不过500万年历史。有所触动,查了地质时代,很有意思。Mark一下。人类太年轻了。相比生存了2亿年的恐龙(中生代,三叠纪起的2.5亿年前~白垩纪结束0.6亿年前),人类还是太年轻啊!!!
Description
年表中各隻宙、代、纪、世侪有自家个名字,用于描述不同地质时空生物个发展程度, 一般以首先研究箇隻时期个岩石发现地点来命名。
宙
显生宙 ----- 现代生物存在个时期。
元古宙 ----- 久远个原始生物个时期。
太古宙 ----- 初始生物个时期。
冥古宙 ----- 生命现象一始个时期。
代
新生代 ----- 现代生物个时期。
中生代 ----- 中等进化生物个时期。
古生代 ----- 古代生物个时期。
纪
寒武纪 (Cambrian) ----- 取名于拉丁语Cambria(威尔士)个日语音译。
奥陶纪 (Ordovician) ---- 名称来自大不列颠古老部落“奥陶”个日语音译。
志留纪 (Silurian) ---- 名称来自大不列颠古老部落“志留”个日语音译。
泥盆纪 (Devonian) ---- 名称来自英国德文郡 (Devonshire)个日语音译。
石炭纪 (Carboniferous) ---- 名称自来大不列颠群岛个含煤岩石 。
二迭纪 (Permian) ---- 取名于俄罗斯Perm省。
三迭纪 (Triassic) ---- 来自拉丁文 “三” (Trias)。
侏罗纪 (Jurassic) ---- 取名于法国与瑞士之间个Jura Mountain。
白垩纪 (Cretaceous) ---- 取自拉丁文 Creta(白垩)。
第三纪 (Tertiary) ---- “第三”。现在分成功“古近纪”搭“新近纪”。
第四纪 (Quaternary) ---- “ 第四”。
宙、代、纪、世
年表中顶大个时间单位是宙,宙下分代,代下分纪,纪下分世。相应个地层名称是宇、界、系、统,譬如,“寒武纪”箇段辰光形成个地层就叫“寒武系”。
必须说明,年表虽有时间个概念(当获悉该化石是何宙、代、纪或世个遗物,间接可知道渠形成个粗略辰光),实际上,年表个时间单位是完全人为性劃分个,搭日历中个年月日两样,无法靠渠了解每隻宙、代、纪或世经历个准确辰光。
插图不便,Show me the cod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SimHei’] #正常显示中文标签
定义地质年代数据(简化版)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SimHei’] #正常显示中文标签
定义地质年代数据(简化版)
eras = [‘第四纪、Quaternary’, ‘新近纪、Neogene’, ‘古近纪、Paleogene’,
‘白垩纪Cretaceous’, ‘、侏罗纪、Jurassic’, ‘三叠纪、Triassic’]
ages = [2.58, 23.03, 66.0, 145.0, 201.3, 251.9] # 单位: Ma
colors = [‘#FFFF99’, ‘#FFCC66’, ‘#FF9966’, ‘#66CC99’, ‘#3399FF’, ‘#CC99FF’]
fig, ax = plt.subplots(figsize=(10, 6))
ax.barh(eras, [-x for x in ages], left=ages, color=colors, edgecolor=‘k’)
ax.set_xlabel(‘Time (Millions of years ago)’)
ax.set_title(‘Simplified Geologic Time Scale’)
plt.gca().invert_xaxis()
#fig2
periods = [“前寒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
“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
periods_en = [“Precambrian”, “Cambrian”, “Ordovician”, “Silurian”,
“Devonian”, “Carboniferous”, “Permian”, “Triassic”,
“Jurassic”, “Cretaceous”, “Paleogene”, “Neogene”, “Quaternary”]
colors = [‘#FFFF99’, ‘#FFCC66’, ‘#FF9966’, ‘#66CC99’, ‘#3399FF’, ‘#CC99FF’,
‘#FFFF99’, ‘#FFCC66’, ‘#FF9966’, ‘#66CC99’, ‘#3399FF’, ‘#CC99FF’,
‘#FFFF99’, ‘#FFCC66’, ‘#FF9966’, ‘#66CC99’, ‘#3399FF’, ‘#CC99FF’]
fig, ax = plt.subplots(figsize=(12, 2))
for i, period in enumerate(periods):
ax.barh(0, 1, left=i, color = colors[i], edgecolor=‘black’)
ax.text(i+0.5, 0, period, ha=‘center’, va=‘center’)
ax.set_xlim(0, len(periods))
ax.set_ylim(-1, 1)
ax.set_axis_off()
plt.title(“Simplified Geologic Time Scale”)
#plt.show()
plt.show()
地质纪元
宙 代 纪 世 年代开始
百万年前(GSSP) 主要事件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全新世[1] 0.011430 ± 0.00013[2] 人类繁荣
更新世 1.806 ± 0.005 冰河时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
人类进化到现代状态
新近纪 上新世 5.332 ± 0.005 人类个人猿祖先出现
中新世 23.03 ± 0.05
古近纪 渐新世 33.9 ± 0.1 大部份哺乳目动物崛起
始新世 55.8 ± 0.2
古新世 65.5 ± 0.3
中生代 白垩纪 145.5 ± 4 恐龙繁荣搭灭绝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地球上45%生物灭绝
有胎盘个哺乳动物出现
侏罗纪 199.6 ± 0.6 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
鸟类出现
裸子植物繁荣
被子植物出现
三叠纪 251.0 ± 0.7 恐龙出现
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古生代 二叠纪 299.0 ± 0.8 二叠纪灭绝事件,地球上95%生物灭绝
盘古大陆形成
石炭纪 359.2 ± 2.5 昆虫繁荣
爬行动物出现
煤炭森林
裸子植物出现
泥盆纪 416.0 ± 2.8 鱼类繁荣
两栖动物出现
昆虫出现
种子植物出现
石松搭木贼出现
志留纪 443.7 ± 1.5 陆生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 488.3 ± 1.7 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盛
寒武纪 542.0 ± 1.0 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元古宙 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纪 630 +5/-30 多细胞生物出现
成冰纪 850 发生雪球事件
拉伸纪 1000 羅迪尼亞古陆形成
中元古代 狭带纪 1200
延展纪 1400
盖层纪 1600
古元古代 固结纪 1800
造山纪 2050
层侵纪 2300
成铁纪 2500
太古宙 新太古代 2800 第一次冰河期
中太古代 3200
古太古代 3600 蓝绿藻出现
始太古代 3800
冥古宙 早雨海代 3850 地球出现头一種生物——细菌
酒神代 3950 古细菌出现
原生代 4150 地球上出现海洋
隐生代 4570 地球出现
有人将全新世之后段(6000~现在)称为人类世
全新世由11,430±130年前开始(即公元前9560-9300年左右)直到现在.
全谱
大约45亿年个辰光缩小到12个号头:
┌
古
└
前寒武时代 显生宙
┐
新
┘
新生代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
新
┘
古新世 始新世 渐新世 中新世 上新世 更新世 全新世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4:00
- 链接:
https://wuu.wikipedia.org/wiki/%E5%9C%B0%E8%B4%A8%E5%B9%B4%E4%BB%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