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风机设计的基本原则:从“会弯的高楼”到“会自救的系统”
目录
- 第2篇|风机设计的基本原则:从“会弯的高楼”到“会自救的系统”
-
- 1)从哪里开始:先搭“数字样机”,再用实证校核
- 2)两种“安全班级”:普通 vs 特别(Class S)
- 3)“三件套”方法学:载荷怎么来、工况怎么选、边算边守规
-
- 3.1 载荷从哪儿来?
- 3.2 设计情景(situations)与载荷工况(DLC)怎么组织?
- 3.3 控制与保护:一主一备,分工明确
- 4)“极限”“疲劳”“稳定”“干涉”:四种考试科目,四套评分标准
- 5)DLC 是“时间轴上的监考官”:做题不光看分数,更看做题过程
- 6)当标准遇到“个性场址”:Class S 的“定制试卷”
- 7)“试验助力的设计”与系数标定:会考试,更要会“校准尺子”
- 8)把原则落到纸面:一页式“执行清单”
- 9)两个“抄作业也要懂原理”的小例子
- 10)一句话记忆法
-
- 下一篇预告(第3篇)
第2篇|风机设计的基本原则:从“会弯的高楼”到“会自救的系统”
把风机想象成一座“会转动、会弯曲、还能自己保护自己”的高楼。基本原则就是这座“会动的高楼”的通用设计逻辑:如何建模、如何取值、如何证明“够安全”、出问题时如何自保。本篇用尽量通俗的语言,把 IEC 61400-1:2019 的核心设计原则拆开讲清楚,配上类比与小案例,帮助你建立一套能落地的“设计思维骨架”。
1)从哪里开始:先搭“数字样机”,再用实证校核
关键词:气动弹性模型(aeroelastic dynamics)+ 全尺寸试验校核
标准明确要求:必须用气动弹性动力学模型来预测设计载荷,并且覆盖第 6 章定义的风况组合与第 7 章规定的设计情景(DLC),还要把这些组合“成套”算完(最小集合就是标准给的 DLC 表)。同时,全尺寸试验数据要用于提升对预测值的信心,并校核结构动力学模型与设计情景。
- 类比:造车先有“数字样机”(整车仿真),但最终要上试验场跑一圈,确认“方向盘、刹车、悬挂”的模型不是拍脑袋的。
- 工程提示:你的“数字样机”至少要覆盖不同风速、不同湍流、不同运行/故障状态的成套组合;试验阶段要确保外部条件与标准里的特征值一致,否则“对不上题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