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设计模式(C++)详解——迭代器模式(2)

<摘要>
迭代器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其核心是提供一种统一方式顺序访问聚合对象中的元素,同时隐藏对象的内部结构。本文将从背景起源、核心概念、设计意图、实际案例、代码实现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迭代器模式的本质与应用。我们会追溯其从早期数据结构遍历需求到成为编程语言标准库核心组件的发展历程,通过UML图清晰展示模式结构,结合C++ STL、自定义集合等实例说明实现方式,并探讨其在现代编程中的演变与挑战,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遍历神器"的设计智慧。


<解析>

迭代器模式:遍历世界的"万能钥匙"

一、从混乱到有序:迭代器模式的诞生背景

想象一下20世纪80年代的编程世界:程序员们正在为各种数据结构的遍历问题头疼不已。那时,如果你要遍历一个数组,需要用下标循环;遍历一个链表,得用指针移动;遍历一个树结构,又要写递归算法。每种数据结构都有自己独特的遍历方式,就像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钥匙,程序员每天都在"找钥匙"中浪费大量精力。

更麻烦的是,当你需要修改数据结构时(比如把数组换成链表),所有遍历代码都得重写。这就像把房间的锁换了,之前的钥匙全作废,必须重新配钥匙。当时的程序经常因为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变得臃肿且难以维护。

在这样的背景下,迭代器模式应运而生。它的诞生源于一个朴素却深刻的想法: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方式遍历所有集合,而不管它们的内部结构?

1.1 迭代器模式的发展里程碑

  • 1974年:迭代器的思想首次在CLU编程语言中出现,CLU引入了"迭代器"概念来统一集合遍历
  • 1987年:《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即"四人帮"著作)正式将迭代器模式确立为23种经典设计模式之一
  • 1994年:C++标准模板库(STL)发布,将迭代器模式作为核心设计理念,使迭代器成为C++编程的基础组件
  • 2000年后:Java、C#等语言相继在集合框架中采用迭代器模式,Python、JavaScript等动态语言则通过迭代器协议实现类似功能

如今,迭代器模式已成为编程语言标准库的标配,是软件开发中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从桌面应用到移动开发,从后端服务到前端框架,迭代器模式无处不在,默默为数据遍历提供着统一接口。

二、核心概念:迭代器模式的"骨架"

要理解迭代器模式,我们需要先掌握几个核心概念,它们就像搭建房屋的梁柱,共同构成了模式的基本结构。

2.1 关键术语解析

  • 聚合对象(Aggregate):也称为集合,是存储元素的容器对象,如数组、链表、树等。它知道如何创建迭代器。
  • 迭代器(Iterator):负责遍历聚合对象的接口,定义了访问和遍历元素的方法(如获取下一个元素、判断是否还有元素等)。
  • 具体聚合(ConcreteAggregate):实现聚合接口的具体类,如std::vectorstd::list等,它会创建对应的具体迭代器。
  • 具体迭代器(ConcreteIterator):实现迭代器接口的具体类,负责跟踪当前遍历位置,完成实际的遍历操作。

2.2 UML类图:迭代器模式的结构蓝图

下面的UML类图展示了迭代器模式的核心结构:

creates
references
Client
«interface»
Aggregate
+createIterator()
ConcreteAggregate
- elements: Object[]
+createIterator()
«interface»
Iterator
+hasNext()
+next()
ConcreteIterator
- aggregate: ConcreteAggregate
- position: int
+hasNext()
+next()

这个结构体现了迭代器模式的核心思想:将聚合对象的遍历行为分离出来,封装到迭代器中。客户端只需通过迭代器接口操作,无需关心聚合对象的具体类型和内部结构。

2.3 迭代器的分类:不同场景的"专用工具"

根据功能和使用场景,迭代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迭代器类型特点典型应用
正向迭代器(Forward Iterator)只能向前移动,支持++*操作单链表遍历
双向迭代器(Bidirectional Iterator)可向前和向后移动,增加--操作双向链表、树结构
随机访问迭代器(Random Access Iterator)支持任意位置访问,如[]+n操作数组、vector
常量迭代器(Const Iterator)只能读取元素,不能修改保护只读数据
输出迭代器(Output Iterator)只能写入元素,不能读取数据写入场景

C++ STL对这些迭代器类型进行了标准化,不同容器提供不同类型的迭代器,例如:

  • std::vector提供随机访问迭代器
  • std::list提供双向迭代器
  • std::forward_list提供正向迭代器

三、设计意图:迭代器模式的"设计哲学"

迭代器模式的设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理解这些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这一模式。

3.1 核心目标:解耦遍历与存储

迭代器模式的首要目标是实现遍历算法与聚合对象的解耦。就像我们参观博物馆时,导游(迭代器)负责带领我们(客户端)按顺序参观展品(元素),而我们不需要知道博物馆的仓库布局(聚合对象的内部结构)。

这种解耦带来了两个显著好处:

  1. 单一职责:聚合对象只需专注于存储数据,迭代器专注于遍历数据,符合"一个类只做一件事"的设计原则
  2. 开闭原则:新增聚合类型或迭代器类型时,无需修改现有代码,只需新增相应的具体类

3.2 设计权衡:灵活性与复杂性的平衡

任何设计模式都不是银弹,迭代器模式也存在设计权衡:

  • 优点

    • 统一遍历接口,简化客户端代码
    • 支持多种遍历方式(如正向、反向),只需提供不同迭代器
    • 便于在遍历过程中增加额外操作(如过滤、转换)
    • 保护聚合对象的封装性,避免暴露内部结构
  • 缺点

    • 增加了类的数量(每个聚合可能需要对应迭代器)
    • 对于简单聚合,使用迭代器可能显得繁琐
    • 在并发环境中,迭代器需要处理集合修改的问题(如快速失败机制)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判断是否使用迭代器模式。对于频繁变化的聚合类型或需要多种遍历方式的场景,迭代器模式能带来显著收益;而对于简单固定的聚合,直接遍历可能更高效。

3.3 const_iterator的设计考量

在C++等语言中,const_iterator是一个重要设计点,它体现了只读访问的设计思想。const_iterator允许客户端遍历和读取元素,但禁止修改元素,这在处理常量对象或需要保护数据完整性时非常有用。

实现const_iterator时需要注意:

  • 它的operator*()应返回const T&而非T&
  • 它不应提供修改元素的方法
  • 通常与非const版本的迭代器共用大部分代码,可通过模板或继承减少重复

四、实例解析:迭代器模式的"实战演练"

理论讲得再多,不如实际案例来得直观。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典型实例,看看迭代器模式是如何在实际中应用的。

4.1 案例一:C++ STL中的迭代器(标准实现)

C++ STL是迭代器模式的典范实现,几乎所有容器都提供了迭代器接口。我们以std::vector为例,看看它的迭代器如何工作。

4.1.1 使用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int main() {// 创建一个vector(具体聚合)std::vector<int> numbers = {1, 2, 3, 4, 5};// 获取迭代器(正向遍历)std::cout << "正向遍历: ";for (std::vector<int>::iterator it = numbers.begin(); it != numbers.end(); ++it) {std::cout << *it << " ";  // 通过迭代器访问元素}std::cout << std::endl;// 使用const_iterator(只读访问)std::cout << "const迭代器遍历: ";for (std::vector<int>::const_iterator cit = numbers.cbegin(); cit != numbers.cend(); ++cit) {std::cout << *cit << " ";  // 只能读取,不能修改}std::cout << std::endl;// 反向迭代器std::cout << "反向遍历: ";for (std::vector<int>::reverse_iterator rit = numbers.rbegin(); rit != numbers.rend(); ++rit) {std::cout << *rit << " ";  // 反向访问}std::cout << std::endl;return 0;
}

运行结果:

正向遍历: 1 2 3 4 5 
const迭代器遍历: 1 2 3 4 5 
反向遍历: 5 4 3 2 1 
4.1.2 背后原理

std::vector的迭代器本质上是一个指针封装,它的begin()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的迭代器,end()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元素之后位置的迭代器。遍历过程就是通过++运算符移动迭代器,直到达到end()

STL迭代器的设计遵循了"最小接口"原则,只提供必要的操作:

  • operator*():获取当前元素
  • operator++():移动到下一个元素
  • operator!=():判断是否到达末尾

这种设计使得迭代器使用简单直观,同时保持了足够的灵活性。

4.2 案例二:自定义书架迭代器(手动实现)

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需要一个书架类来存储书籍,并支持遍历功能。我们可以手动实现迭代器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4.2.1 类结构设计

我们需要设计四个核心类:

  • Book:书籍类,存储书名等信息
  • BookShelf:书架类(具体聚合),存储书籍
  • Iterator:迭代器接口
  • BookShelfIterator:书架迭代器(具体迭代器)
4.2.2 完整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书籍类
class Book {
private:std::string name;  // 书名
public:// 构造函数Book(std::string name) : name(std::move(name)) {}// 获取书名std::string getName() const {return name;}
};// 迭代器接口
class Iterator {
public:// 纯虚函数: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virtual bool hasNext() const = 0;// 纯虚函数:获取下一个元素virtual Book next() = 0;// 虚析构函数virtual ~Iterator() = default;
};// 书架类(具体聚合)
class BookShelf {
private:std::vector<Book> books;  // 存储书籍的容器
public:// 添加书籍void addBook(const Book& book) {books.push_back(book);}// 获取指定位置的书籍Book getBookAt(int index) const {return books[index];}// 获取书籍数量int getLength() const {return books.size();}// 创建迭代器Iterator* createIterator();
};// 书架迭代器(具体迭代器)
class BookShelfIterator : public Iterator {
private:const BookShelf& bookShelf;  // 引用书架int index;  // 当前位置
public:// 构造函数:初始化书架和起始位置BookShelfIterator(const BookShelf& shelf) : bookShelf(shelf), index(0) {}// 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bool hasNext() const override {return index < bookShelf.getLength();}// 获取下一个元素Book next() override {Book book = bookShelf.getBookAt(index);index++;  // 移动到下一个位置return book;}
};// 实现书架的createIterator方法
Iterator* BookShelf::createIterator() {return new BookShelfIterator(*this);
}// 客户端代码
int main() {// 创建书架并添加书籍BookShelf bookShelf;bookShelf.addBook(Book("《设计模式》"));bookShelf.addBook(Book("《C++ Primer》"));bookShelf.addBook(Book("《算法导论》"));bookShelf.addBook(Book("《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获取迭代器并遍历Iterator* iterator = bookShelf.createIterator();std::cout << "书架上的书籍:" << std::endl;while (iterator->hasNext()) {Book book = iterator->next();std::cout << "- " << book.getName() << std::endl;}// 释放资源delete iterator;return 0;
}
4.2.3 Makefile范例
# 编译器设置
CXX = g++
CXXFLAGS = -std=c++11 -Wall -Wextra# 目标文件
TARGET = bookshelf_demo
SRCS = main.cpp# 默认目标
all: $(TARGET)# 编译规则
$(TARGET): $(SRCS)$(CXX) $(CXXFLAGS) -o $@ $^# 清理规则
clean:rm -f $(TARGET)# 运行规则
run: $(TARGET)./$(TARGET)
4.2.4 编译与运行

执行以下命令编译并运行程序:

make
make run

运行结果:

书架上的书籍:
- 《设计模式》
- 《C++ Primer》
- 《算法导论》
-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4.2.5 代码解析

这个例子完整实现了迭代器模式:

  1. BookShelf作为具体聚合,负责存储书籍并提供createIterator()方法
  2. BookShelfIterator作为具体迭代器,实现了遍历书架的逻辑
  3. 客户端通过迭代器接口遍历书籍,完全不需要知道BookShelf内部使用std::vector存储书籍

如果将来我们想把BookShelf的内部存储从vector换成list,只需修改BookShelfBookShelfIterator的实现,客户端代码可以保持不变,这充分体现了迭代器模式的封装性和灵活性。

4.3 案例三:Java集合框架中的迭代器(跨语言实现)

迭代器模式并非C++独有,在Java中,迭代器模式也是集合框架的核心。Java通过java.util.Iterator接口统一了所有集合的遍历方式。

4.3.1 使用示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public class Iterator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列表(具体聚合)List<String> fruits = new ArrayList<>();fruits.add("苹果");fruits.add("香蕉");fruits.add("橙子");fruits.add("葡萄");// 获取迭代器并遍历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fruits.iterator();System.out.println("水果列表:");while (iterator.hasNext()) {String fruit = iterator.next();System.out.println("- " + fruit);// 演示迭代器的remove方法if (fruit.equals("香蕉")) {iterator.remove();  // 删除当前元素}}// 遍历修改后的列表System.out.println("\n删除香蕉后的列表:");for (String fruit : fruits) {  // 增强for循环本质上也是使用迭代器System.out.println("- " + fruit);}}
}

运行结果:

水果列表:
- 苹果
- 香蕉
- 橙子
- 葡萄删除香蕉后的列表:
- 苹果
- 橙子
- 葡萄
4.3.2 与C++迭代器的对比

Java迭代器与C++迭代器有一些重要区别:

  • Java迭代器通过hasNext()next()方法操作,而C++迭代器通过运算符重载(++*等)
  • Java迭代器提供remove()方法支持在遍历中删除元素,而C++迭代器通常通过容器的erase()方法
  • Java的增强for循环(foreach)是迭代器的语法糖,而C++11也引入了类似的范围for循环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语言的设计哲学,但核心思想都是一致的:提供统一的遍历接口。

五、深度剖析:迭代器模式的"内部机制"

要真正掌握迭代器模式,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内部工作机制,包括迭代器与聚合的交互方式、遍历流程的实现细节等。

5.1 迭代器与聚合的交互时序

迭代器与聚合对象的交互过程可以用时序图清晰展示:

Client具体聚合(书架)具体迭代器(书架迭代器)createIterator()创建并返回引用聚合对象hasNext()true/falsenext()获取当前元素返回元素返回元素移动到下一个位置alt[还有元素]loop[遍历元素]Client具体聚合(书架)具体迭代器(书架迭代器)

这个时序图展示了完整的交互流程:

  1. 客户端向聚合对象请求创建迭代器
  2. 聚合对象创建并返回一个具体迭代器,迭代器会引用该聚合对象
  3. 客户端通过迭代器的hasNext()方法检查是否还有元素
  4. 如果有元素,客户端调用next()方法获取元素,迭代器会从聚合对象中获取当前元素并移动到下一个位置
  5. 重复步骤3-4,直到遍历完所有元素

5.2 遍历算法的实现细节

不同的迭代器实现对应不同的遍历算法,我们以常见的几种数据结构为例,看看迭代器如何实现遍历:

5.2.1 数组/vector的迭代器

数组或vector的迭代器实现非常简单,因为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储:

  • begin()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的指针/引用
  • end()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元素之后位置的指针/引用
  • next()操作只需将指针/索引加1
  • hasNext()只需判断当前位置是否小于end位置
5.2.2 链表的迭代器

链表的元素在内存中不连续,迭代器需要通过指针跳转:

  • begin()返回头节点的指针
  • end()返回nullptr或一个特殊的尾节点
  • next()操作需要将当前指针指向当前节点的next指针
  • hasNext()判断当前指针是否为nullptr
5.2.3 树的迭代器(中序遍历)

树结构的迭代器相对复杂,以二叉树的中序遍历为例:

  • 迭代器需要维护一个栈,存储遍历路径
  • begin()需要找到最左节点,并将路径入栈
  • next()弹出栈顶节点,然后将其右子树的最左路径入栈
  • hasNext()判断栈是否为空

这些不同的实现细节被迭代器接口完美封装,客户端无需关心,体现了"封装变化"的设计原则。

5.3 并发环境下的迭代器问题

在多线程环境中,迭代器面临一个特殊挑战:当一个线程正在遍历集合时,另一个线程修改了集合(添加、删除元素),这会导致迭代器出现不可预期的行为。

为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的处理策略有:

  1. 快速失败(Fail-Fast)

    • 原理:集合维护一个修改计数器,迭代器每次操作都会检查计数器
    • 如果发现计数器变化(说明集合被修改),立即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优点:能及时发现并发修改,避免数据不一致
    • 缺点:可能出现误判(如单线程中遍历同时修改)
    • 应用:Java的ArrayListHashMap
  2. 安全失败(Fail-Safe)

    • 原理:迭代器遍历的是集合的副本,而非原始集合
    • 集合被修改时,迭代器不受影响
    • 优点:不会抛出异常,遍历过程安全
    • 缺点:内存开销大,可能遍历到过时数据
    • 应用:Java的CopyOnWriteArrayList
  3. 锁机制

    • 原理:遍历和修改操作都需要获取锁,保证互斥
    • 优点:数据一致性好
    • 缺点:可能影响性能,容易产生死锁
    • 应用:C++的std::lock_guard配合迭代器使用

选择哪种策略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需要在安全性、性能和内存开销之间做出权衡。

六、现代演进:迭代器模式的"新形态"

随着编程语言的发展,迭代器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出现了一些新的形态和用法,使其更加灵活和易用。

6.1 迭代器协议:动态语言中的实现

在Python、JavaScript等动态语言中,没有严格的接口定义,而是通过"协议"(一组约定的方法)来实现迭代器模式。

6.1.1 Python的迭代器协议

Python的迭代器协议规定:

  • 实现__iter__()方法的对象是可迭代的(Iterable)
  • 实现__next__()方法的对象是迭代器(Iterator)
  • __iter__()应返回一个迭代器
  • __next__()应返回下一个元素,没有元素时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

示例:

class BookShelf:def __init__(self):self.books = []def add_book(self, book):self.books.append(book)def __iter__(self):return BookShelfIterator(self)class BookShelfIterator:def __init__(self, bookshelf):self.bookshelf = bookshelfself.index = 0def __next__(self):if self.index < len(self.bookshelf.books):book = self.bookshelf.books[self.index]self.index += 1return bookraise StopIteration# 使用示例
shelf = BookShelf()
shelf.add_book("《设计模式》")
shelf.add_book("《Python编程》")for book in shelf:  # for循环会自动使用迭代器print(book)

Python还提供了生成器(Generator)简化迭代器的实现,使用yield关键字即可:

class BookShelf:# ... 省略其他代码 ...def __iter__(self):for book in self.books:yield book  # 生成器自动实现迭代器协议
6.1.2 JavaScript的迭代器协议

JavaScript的迭代器协议与Python类似:

  • 可迭代对象(Iterable)必须有[Symbol.iterator]()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器
  • 迭代器(Iterator)必须有next()方法,返回{value: ..., done: ...}对象

示例:

class BookShelf {constructor() {this.books = [];}addBook(book) {this.books.push(book);}[Symbol.iterator]() {let index = 0;const books = this.books;return {next() {if (index < books.length) {return { value: books[index++], done: false };} else {return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 使用示例
const shelf = new BookShelf();
shelf.addBook("《设计模式》");
shelf.addBook("《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for (const book of shelf) {  // for...of循环使用迭代器console.log(book);
}

JavaScript的生成器函数(function*)也可以简化迭代器实现:

class BookShelf {// ... 省略其他代码 ...[Symbol.iterator] = function* () {for (const book of this.books) {yield book;}}
}

动态语言的迭代器协议更加灵活,不需要显式实现接口,降低了使用门槛,同时保留了迭代器模式的核心优势。

6.2 流式处理与迭代器

现代编程中,流式处理(Stream Processing)越来越流行,而迭代器是流式处理的基础。流式处理允许我们对数据进行链式操作(如过滤、映射、排序等),而无需一次性加载所有数据到内存。

以Java 8的Stream API为例: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List;public class Stream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st<String> words = Arrays.asList("apple", "banana", "cherry", "date", "elderberry");// 使用Stream进行链式操作(基于迭代器模式)words.stream().filter(word -> word.length() > 5)  // 过滤长度大于5的单词.map(String::toUpperCase)            // 转换为大写.sorted()                            // 排序.forEach(System.out::println);       // 打印结果}
}

运行结果:

BANANA
CHERRY
ELDERBERRY

Stream API的背后是一系列的迭代器转换,每个操作(filtermap等)都会返回一个新的迭代器,包装了原始迭代器并添加了相应的处理逻辑。这种设计既保持了接口的统一性,又实现了操作的灵活性和惰性求值(只有在需要结果时才执行计算)。

6.3 异步迭代器:处理异步数据流

随着异步编程的普及,异步迭代器(Async Iterator)应运而生,用于处理异步产生的数据流(如网络请求、文件读取等)。

6.3.1 JavaScript的异步迭代器

JavaScript的异步迭代器协议是同步迭代器的扩展:

  • 可异步迭代对象有[Symbol.asyncIterator]()方法,返回异步迭代器
  • 异步迭代器的next()方法返回一个Promise,resolve为{value: ..., done: ...}

示例:

// 模拟异步获取数据的函数
function fetchData(index)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 => {resolve(`数据${index}`);}, 100);});
}class AsyncDataSource {constructor(count) {this.count = count;this.index = 0;}[Symbol.asyncIterator]() {return {next: async () => {if (this.index < this.count) {const value = await fetchData(this.index);this.index++;return { value, done: false };} else {return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 使用示例
(async () => {const dataSource = new AsyncDataSource(5);for await (const data of dataSource) {  // 异步for循环console.log(data);}
})();

运行结果(每隔100ms输出一条):

数据0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数据4

异步迭代器解决了传统迭代器无法处理异步操作的问题,使我们能够以统一的方式处理同步和异步数据流。

七、总结与展望:迭代器模式的"过去与未来"

迭代器模式从诞生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它解决了一个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统一不同集合的遍历方式。通过将遍历逻辑与集合本身分离,迭代器模式不仅简化了客户端代码,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7.1 迭代器模式的核心价值

回顾迭代器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核心价值:

  1. 封装复杂性:隐藏了不同数据结构的遍历细节,为客户端提供统一接口
  2. 分离关注点:聚合对象专注于数据存储,迭代器专注于遍历算法,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3. 支持多种遍历:同一聚合可以提供多种迭代器,支持不同的遍历方式
  4. 促进代码复用:标准化的遍历接口使代码更易理解和复用
  5. 适应变化:当聚合的内部结构变化时,只需修改相应的迭代器,客户端代码保持不变

7.2 迭代器模式的未来趋势

随着编程范式的不断演进,迭代器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1. 与函数式编程融合:迭代器与map、filter等函数式操作结合,形成更强大的数据流处理能力
  2. 响应式编程中的应用:在RxJava、ReactiveX等响应式框架中,迭代器模式演变为观察者模式与迭代器的结合,处理持续产生的数据流
  3. 分布式环境下的迭代器:随着分布式系统的普及,如何在分布式集合上实现高效迭代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4. AI辅助的迭代优化:未来可能通过AI技术自动选择最优的遍历策略,根据数据特征动态调整迭代方式

7.3 如何正确应用迭代器模式

虽然迭代器模式有诸多优点,但并非所有场景都需要使用。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 当需要遍历多种不同集合时,优先使用迭代器模式
  • 当集合的内部结构复杂或可能变化时,使用迭代器模式隔离变化
  • 对于简单的集合(如固定大小的数组),直接遍历可能更高效
  • 在并发环境中,需特别注意迭代器的线程安全性
  • 优先使用语言标准库提供的迭代器,而非重复造轮子

迭代器模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它告诉我们:好的设计不是解决复杂问题,而是让复杂问题变得简单。通过提供统一的遍历接口,迭代器模式为我们打开了遍历各种数据结构的"万能钥匙",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业务逻辑,而非底层实现细节。

在未来的编程世界中,无论数据结构如何演化,遍历需求如何变化,迭代器模式的核心思想——“统一接口,隔离变化”——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软件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http://www.dtcms.com/a/410278.html

相关文章:

  • perl踩坑系列=====正则表达式捕获
  • MQ-2烟雾传感器详解——从工作原理到实际应用
  • Ubuntu启动终端时默认窗口最大化
  • 整站seo排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
  • 求一些做里番的网站php网站建设实训引言
  • 嵌入用户idea到大模型并针对Verilog语言生成任务的微调实验报告
  • 【AI算力系统设计分析】1000PetaOps 算力云计算系统设计方案(大模型训练推理专项版)
  • JAVA露营基地预约户外露营预约下单系统小程序
  • ✨WPF编程基础【1.2】:XAML中的属性
  • 【MySQL】性能优化与核心机制深度解析
  • 珠海 网站建设和推广网站建设服务方案ppt模板下载
  • JUC:AQS源码分析(三)
  • 极简文件列表
  • CSS Grid 网格布局完整指南:从容器到项目,实战详解
  • 百度手机模板网站阿里云WordPress主题
  • 批量获取oracle的AWR报告方法
  • docker jenkins gitlab 流水线构建
  • MySQL 配置调优参数:从基础到生产级优化指南
  • 旅游网站设计模板cdr里做网站超级链接
  • TypeScript + React + Ant Design 前端架构入门:搭建一个 Flask 个人博客前端
  • 小九源码-springboot051-智能推荐旅游平台
  • 网站建设面试问题网站建设 学习 长沙
  • 【云原生】openebs-device+cstor存储方案部署
  • 破译古籍密码,HisDoc-DETR论文解读
  • Kafka 面试题及详细答案100道(66-80)-- 运维与部署
  • 衡阳网站优化公司个人网站可以做音乐吗
  • 怎么iis设置网站太原网站建设外包
  • UVa1008/LA2240 A Vexing Problem
  • 如何利用Yarn定位数据倾斜问题?
  • 开源 C# 快速开发(四)自定义控件--波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