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1.6 虚拟机 (答案见原书 P33)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续)

1.6 虚拟机 (答案见原书 P33)

(注:本节内容涵盖了操作系统结构、引导过程和虚拟机)

01. 用 ( A ) 设计的操作系统结构清晰且便于调试。

题目原文

  1. 用 ( ) 设计的操作系统结构清晰且便于调试。
    A. 分层式构架 B. 模块化构架 C. 微内核构架 D. 宏内核构架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分层式结构操作系统的主要优点。
  • 正确选项分析 (A. 分层式构架, Layered Architecture):
    • 分层式结构将操作系统的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层次
    • 核心规则: 每一层只能调用其紧邻的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和接口。
    • 优点: 这种严格的单向依赖关系使得系统结构非常清晰。在进行调试和验证时,可以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先确保底层功能的正确性,再调试上层,极大地简化了调试过程
  • 错误选项分析:
    • B. 模块化构架:模块间调用关系复杂,不如分层清晰。
    • C, D: 微内核和宏内核描述的是内核功能划分的程度,不直接等同于结构清晰。

02. 下列关于分层式结构操作系统的说法中,( C ) 是错误的。

题目原文
02. 下列关于分层式结构操作系统的说法中,( ) 是错误的。
A. 各层之间只能是单向依赖或单向调用
B. 容易实现在系统中增加或替换一层而不影响其他层
C. 具有非常灵活的依赖关系
D. 系统效率较低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分层式结构的缺点。
  • 错误选项分析 (C. 具有非常灵活的依赖关系):
    • 这是错误的。分层式结构恰恰是以牺牲灵活性为代价来换取结构清晰性的。
    • 严格限制了层与层之间的调用关系,只能是单向的、向下的。上层不能调用下下层,下层也不能调用上层。这种依赖关系是非常不灵活的。
  • 正确选项分析(是分层式结构的特点):
    • A: 正确,这是其定义。
    • B: 正确,由于接口清晰,替换某一层理论上不影响其他层。
    • D: 正确,是其主要缺点。用户请求需要层层传递,每次跨层都会带来额外的开销,导致系统效率较低

03. 下列选项中,( B ) 不属于模块化操作系统的特点。

题目原文
03. 下列选项中,( ) 不属于模块化操作系统的特点。
A. 很多模块化的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动态加载新模块到内核,适应性强
B. 内核中的某个功能模块出错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可靠性高
C. 内核中的各个模块,可以相互调用,无须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效率高
D. 各模块间相互依赖,相比于分层式操作系统,模块化操作系统更难调试和验证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宏内核(大内核) 下的模块化结构。
  • 错误选项分析 (B. …某个功能模块出错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 这是错误的。在模块化宏内核(Monolithic Kernel) 结构中(如Linux),虽然功能被划分为独立的模块(如文件系统模块、调度模块),但所有这些模块都运行在同一个内核空间,共享数据结构。
    • 因此,任何一个内核模块的严重错误(如野指针)都可能会破坏整个内核的数据,导致整个系统崩溃(Kernel Panic)
    • “一个服务出错不影响整个系统”是微内核结构的优点。
  • 正确选项分析(是模块化宏内核的特点):
    • A: 正确,现代宏内核(如Linux)支持动态加载内核模块(LKM),非常灵活。
    • C: 正确,内核模块间通过直接的函数调用进行通信,效率很高。
    • D: 正确,模块间复杂的相互调用关系使得调试和验证比严格分层的系统更困难。

04. 相对于微内核系统,( C ) 不属于大内核操作系统的缺点。

题目原文
04. 相对于微内核系统,( ) 不属于大内核操作系统的缺点。
A. 占用内存空间大 B. 缺乏可扩展性而不方便移植
C. 内核切换太慢 D. 可靠性较低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对比宏内核(大内核)和微内核的优缺点。
  • 正确选项分析 (C. 内核切换太慢):
    • “内核切换” 这个术语不标准,通常指用户态/内核态切换进程/线程切换
    • 宏内核(大内核) 的一个巨大优点就是高性能。因为大部分系统服务都在内核内部,服务间的通信通过高效的函数调用完成。用户请求一次系统调用陷入内核后,可以在内核中完成所有工作再返回。
    • 相反,微内核中,许多服务都在用户态的服务器进程中。一次复杂的用户请求可能需要多次在用户态服务器和微内核之间进行消息传递和上下文切换,这个过程效率较低
    • 因此,“切换太慢”是微内核的缺点,而不是大内核的缺点。
  • 错误选项分析(是大内核的缺点):
    • A: 内核庞大,占用内存多。
    • B: 结构紧密耦合,不易扩展和移植。
    • D: 如上题所述,一个模块崩溃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可靠性较低。

05. 下列说法中,( B ) 不适合描述微内核操作系统。

题目原文
05. 下列说法中,( ) 不适合描述微内核操作系统。
A. 内核足够小 B. 功能分层设计 C. 基于 C/S 模式 D. 策略与机制分离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对微内核(Microkernel)设计思想的理解。
  • 错误选项分析 (B. 功能分层设计):
    • “功能分层设计”是分层式结构的特点,它强调的是纵向的、严格的依赖关系。
    • 微内核的设计思想是横向的功能划分。它将操作系统的功能分为核心机制(留在内核)和服务策略(移到用户态服务器进程)。
  • 正确选项分析(适合描述微内核):
    • A. 内核足够小: 这是微内核的定义,内核只保留最基本的功能(如进程间通信、低级内存管理、中断处理)。
    • C. 基于 C/S 模式 (客户/服务器模式): 正确。应用程序是客户(Client),用户态的各种系统服务(如文件系统服务、网络服务)是服务器(Server)。它们之间通过向微内核请求消息传递服务来进行通信。
    • D. 策略与机制分离: 正确。微内核提供机制(Mechanism)(如如何传递消息),而用户态服务器实现策略(Policy)(如文件如何存储)。

06. 对于以下五种服务,在采用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中,( C ) 不宜放在微内核中。
I.进程问通信机制 II.低级 I/O III.低级进程管理和调度
IV.中断和陷入处理 V.文件系统服务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微内核中保留的核心功能。
  • 正确选项分析 (C. 仅 V):
    • 在微内核设计中,只有最最基本、不可或缺的功能才会被保留在内核中。
    • I. 进程间通信 (IPC): 必须在内核。这是所有用户态服务器之间通信的桥梁。
    • II. 低级 I/O (中断处理等): 必须在内核。直接与硬件交互。
    • III. 低级进程管理和调度: 必须在内核。线程/进程的创建、销毁、切换是核心功能。
    • IV. 中断和陷入处理: 必须在内核。这是内核获得控制权的基础。
    • V. 文件系统服务: 不宜在内核。文件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服务,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用户态的服务器进程来实现。
  • 结论: 只有文件系统服务最适合被移出内核。

07. 相对于传统操作系统结构, 采用微内核结构设计和实现操作系统有诸多好处, 下列 ( C ) 是微内核结构的特点。
I.使系统更高效 II.添加系统服务时不必修改内核
III.微内核结构没有单一内核稳定 IV.使系统更可靠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微内核结构的主要优点。
  • 逐项分析:
    • I. 使系统更高效: 错误。如前所述,微内核因为频繁的上下文切换和消息传递,其运行效率通常低于宏内核。
    • II. 添加系统服务时不必修改内核: 正确。添加一个新的系统服务,只需在用户态实现一个新的服务器进程即可,无需重新编译和修改微内核本身,可扩展性好。
    • III. …没有单一内核稳定: 错误。微内核更稳定可靠。
    • IV. 使系统更可靠: 正确。因为大部分服务都在用户态的独立进程中,一个服务进程的崩溃不会影响到微内核和其他服务进程的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容错性更高。
  • 组合判断: II 和 IV 是微内核的优点/特点。

08. 下列关于操作系统结构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C )
I.当前广泛使用的 Windows 操作系统采用的是分层式 OS 结构
II.模块化的 OS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每一层都仅使用其底层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这样就使系统的调试和验证都变得容易
III.因为微内核结构能有效支持多处理机运行,所以非常适合于分布式系统环境
IV.采用微内核结构设计和实现操作系统具有好处,如添加系统服务时,不必修改内核、使系统更高效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综合考察对各种OS结构的认知。
  • 逐项分析:
    • I. Windows采用…分层式: 正确。Windows NT内核在设计上确实采用了分层模块化结合的结构。
    • II. 模块化的 OS…每一层…: 错误。这个描述是分层式结构的原则,而不是模块化的。
    • III. 微内核…适合于分布式系统: 正确。微内核的客户/服务器模式和基于消息传递的通信机制,可以很自然地扩展到网络环境中,实现分布式系统。
    • IV. 微内核…使系统更高效: 错误。如前所述,微内核效率较低。
  • 组合判断: I 和 III 是正确的。
  • 【答案校对】 您提供的答案是B (I, III)。这与我的分析一致。

09. 下列关于微内核操作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

题目原文
09. 下列关于微内核操作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可增加操作系统的可靠性
B. 可提高操作系统的执行效率
C. 可提高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
D. 可提高操作系统的可拓展性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与第7题类似,考察微内核的优缺点。
  • 错误选项分析 (B. 可提高操作系统的执行效率):
    • 这是错误的。微内核的主要缺点就是执行效率较低,因为它需要在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进行频繁的上下文切换来传递消息。
  • 正确选项分析(是微内核的优点):
    • A. 可靠性:正确,服务进程隔离。
    • C. 可移植性:正确,内核小,需要移植的代码少。
    • D. 可拓展性:正确,添加新服务无需修改内核。

10. 下列关于操作系统外核 (exokernel) 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C )

题目原文
10. 下列关于操作系统外核 (exokernel) 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
A. 外核可以给用户进程分配未经抽象的硬件资源
B. 用户进程通过调用“库”请求操作系统外核的服务
C. 外核负责完成进程调度
D. 外核可以减少虚拟硬件资源的“映射”开销,提升系统效率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外核(Exokernel)这种更激进的操作系统结构。
  • 外核思想: 将内核的功能压缩到极致,只负责资源的复用和保护。内核(外核)不提供任何高层抽象(如文件系统、虚拟内存),而是将硬件资源(如磁盘块、物理页框)安全地暴露给上层的库操作系统(LibOS),由库操作系统在用户空间实现各种高层抽象。
  • 错误选项分析 (C. 外核负责完成进程调度):
    • 这是错误的。在外核架构中,像进程调度这样的策略性功能,也被从内核中移出,交由上层的库操作系统来完成。外核只提供最底层的线程切换机制
  • 正确选项分析:
    • A: 正确,这是外核的核心思想。
    • B: 正确,用户进程链接一个特定的“库操作系统”,通过调用库函数来管理资源。
    • D: 正确,通过避免内核中不必要的抽象层次,可以减少开销,提升效率。

11. 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引导, 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

题目原文
11. 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引导, 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计算机的引导程序驻留在 ROM 中,开机后自动执行
B. 引导程序先做关键部位的自检,并识别已连接的外设
C. 引导程序会将硬盘中存储的操作系统全部加载到内存中
D. 若计算机中安装了双系统,引导程序会与用户交互加载有关系统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计算机的启动(Booting)过程。
  • 错误选项分析 (C. …会将…操作系统全部加载到内存中):
    • 这是错误的。
    • 现代操作系统内核非常庞大(几十上百MB)。在系统启动的初始阶段,内存等资源还未完全初始化,引导程序(Bootloader) 的功能非常有限。
    • 因此,引导程序通常负责将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Kernel) 加载到内存中。
    • 然后,它会将控制权交给这个内核,由内核自己来完成后续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加载其他模块和驱动程序等。
  • 正确选项分析:
    • A: 正确。开机后,CPU会跳转到一个固定的地址执行代码,这个地址指向的就是主板ROM中的BIOS/UEFI,这是最初的引导程序。
    • B: 正确。BIOS/UEFI会进行开机自检(POST),检查CPU、内存、硬盘等关键硬件。
    • D: 正确。多系统引导加载程序(如GRUB)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菜单,让用户选择要启动哪个操作系统。

12. 存放操作系统自举程序的芯片是 ( C )

题目原文
12. 存放操作系统自举程序的芯片是 ( )
A. SRAM B. DRAM C. ROM D. CMOS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引导程序(自举程序)的物理存放位置。
  • 正确选项分析 (C. ROM, Read-Only Memory):
    • 自举程序(Bootstrap Program) 是计算机开机后执行的第一段程序。
    • 为了保证计算机每次关机再开机后,这段程序都能被找到并执行,它必须存放在非易失性的存储器中。
    • 主板上的ROM芯片(现在通常是Flash ROM,技术上属于EEPROM)就是专门用来固化存放这段程序的,这段程序通常被称为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UEFI固件
  • 错误选项分析:
    • A. SRAM, B. DRAM: 都是易失性存储器,掉电后信息丢失。
    • D. CMOS: 是一种功耗很低的半导体技术,主板上有一小块由电池供电的CMOS RAM,用于保存BIOS的配置信息(如启动顺序、时间日期),但不是存放引导程序本身。

13.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引导程序位于 ( D ) 中。

题目原文
13.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引导程序位于 ( ) 中。
A. 主板 BIOS B. 片外 Cache C. 主存 ROM 区 D. 硬盘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与上一题类似,但更具体化。
  • 正确选项分析 (A. 主板 BIOS):
    • 如上所述,计算机的第一阶段引导程序固化在主板的BIOS/UEFI芯片中。
    • 这个引导程序会根据设置,去读取某个存储设备(如硬盘)的主引导记录(MBR)EFI分区,并执行其中的第二阶段引导程序(如GRUB)。
    • 然后,第二阶段引导程序再负责加载操作系统的内核。
    • 所以,最初的引导程序位于主板BIOS中。
  • 错误选项分析:
    • C: “主存ROM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BIOS ROM在物理上是独立的芯片。
    • D: 硬盘中存放的是第二阶段及以后的引导程序和操作系统内核。

14.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是 ( C )
① CPU 加电, CS:IP 指向 FFFF0H; ②进行操作系统引导;
③执行 JMP 指令跳转到 BIOS; ④登记 BIOS 中断例程入口地址; ⑤硬件自检。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PC机启动(Booting)的详细步骤排序。
  • 正确选项分析 (B. ①③⑤④②):
    • 这是一个经典的x86实模式启动流程:
      1. ① CPU 加电…CS:IP 指向 FFFF0H: PC机开机或复位后,CPU硬件被设计为自动将代码段寄存器CS设为F000H,指令指针IP设为FFF0H,从而从物理地址FFFF0H开始执行第一条指令。这个地址位于系统ROM(BIOS)的末尾。
      2. ③ 执行 JMP 指令跳转到 BIOS: FFFF0H处通常存放的是一条JMP指令,它会跳转到BIOS代码的真正入口点。
      3. ⑤ 硬件自检 (POST): BIOS开始执行,首先进行开机自检(Power-On Self-Test),检查CPU、内存、显卡、键盘等关键硬件是否正常。
      4. ④ 登记 BIOS 中断例程入口地址: BIOS会初始化中断向量表,将它提供的各种底层硬件服务的入口地址(中断例程)填入表中。
      5. ② 进行操作系统引导: BIOS完成初始化后,会根据CMOS中的启动顺序设置,读取指定的启动设备(如硬盘)的第一个扇区(MBR),并将MBR中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载入内存并执行,从而将控制权交给下一阶段,最终引导操作系统。
  • 错误选项分析:
    • A, C, D: 顺序错误。

15. 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确定哪个分区为活动分区…这是 ( A ) 的任务。

题目原文
15. 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确定哪个分区为活动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将该分区的启动程序 (操作系统引导扇区) 调入内存加以执行, 这是 ( ) 的任务。
A. MBR B. 引导程序 C. 操作系统 D. BIOS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主引导记录(MBR) 中引导程序的核心功能。
  • 正确选项分析 (A. MBR):
    • MBR(主引导记录) 是位于硬盘第一个扇区的特殊区域,它包含了主引导程序分区表
    • 当BIOS将控制权交给MBR中的主引导程序后,这个小程序的核心任务就是:
      1. 扫描分区表,找到被标记为活动(Active) 的主分区。
      2. 将该活动分区的第一个扇区(称为分区引导扇区或卷引导记录VBR)读入内存。
      3. 跳转到内存中的VBR代码处执行。
    • 之后,由VBR中的引导程序负责加载该分区内的操作系统。
  • 错误选项分析:
    • B. 引导程序:太笼统,MBR中的是主引导程序。
    • D. BIOS:BIOS的任务是找到并加载MBR,之后它的任务就结束了。

16. 下列关于虚拟机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
I.虚拟机可以用软件实现
II.虚拟机可以用硬件实现
III.多台虚拟机可同时运行在同一物理机器上,它实现了真正的并行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对虚拟机(Virtual Machine)基本概念的理解。
  • 逐项分析:
    • I. 虚拟机可以用软件实现: 正确。我们日常使用的VMware, VirtualBox等都是纯软件实现的虚拟机,它们通过软件来模拟硬件。
    • II. 虚拟机可以用硬件实现: 正确。现代CPU提供了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如Intel VT-x, AMD-V),这些硬件特性可以极大地加速虚拟机的运行,分担了很多原本需要软件模拟的工作。
    • III. …实现了真正的并行: 错误。多台虚拟机运行在同一台物理机上,它们共享物理CPU核心。在单核物理机上,这些虚拟机只能并发运行。在多核物理机上,如果虚拟机的数量大于物理核心数,它们之间仍然存在并发关系。只有当虚拟机数量小于等于核心数时,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并行。因此,不能说它“实现了真正的并行”。
  • 组合判断: I 和 II 是正确的。

17. 下列关于 VMwareworkstation 虚拟机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B )

题目原文
17. 下列关于 VMwareworkstation 虚拟机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
A. 真实硬件不会直接执行虚拟机中的敏感指令
B. 虚拟机中只能安装一种操作系统
C. 虚拟机是运行在计算机中的一个应用程序
D. 虚拟机文件封装在一个文件夹中,并存储在数据存储器中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对第二类虚拟机(宿主型虚拟机)如VMware Workstation的理解。
  • 错误选项分析 (B. 虚拟机中只能安装一种操作系统):
    • 这是错误的。虚拟机的巨大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在一台物理机上,同时安装和运行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
    • 例如,你可以在Windows主机上,通过VMware安装一个Linux虚拟机、一个旧版Windows虚拟机等。
  • 正确选项分析:
    • A: 正确。VMware Workstation作为第二类VMM,会捕获虚拟机中的敏感指令(特权指令),并由VMM在宿主操作系统之上进行模拟,而不会让它们直接在硬件上执行。
    • C: 正确。第二类虚拟机管理程序(如VMware Workstation)本身就是宿主操作系统下的一个普通应用程序
    • D: 正确。一个虚拟机的所有配置(.vmx)、虚拟硬盘(.vmdk)、快照等,都以普通文件的形式存放在一个文件夹中。

18. 虚拟机的实现离不开虚拟机管理程序 (VMM), 下列关于 VMM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I.第一类 VMM 直接运行在硬件上,其效率通常高于第二类 VMM
II.由于 VMM 的上层需要支持操作系统的运行、应用程序的运行,因此实现 VMM 的代码量通常大于实现一个完整操作系统的代码量
III. VMM 可将一台物理机器虚拟化为多台虚拟机器
IV.为了支持客户操作系统的运行,第二类 VMM 需要完全运行在最高特权级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全面对比第一类和第二类虚拟机管理程序(VMM)。
  • 逐项分析:
    • I. 第一类 VMM…效率通常高于第二类 VMM: 正确
      • 第一类VMM (裸机型 Hypervisor): 如VMware ESXi, Xen。直接安装在硬件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微型操作系统。
      • 第二类VMM (宿主型 Hypervisor): 如VMware Workstation, VirtualBox。作为应用程序安装在传统的宿主操作系统之上。
      • 第一类VMM因为直接控制硬件,减少了宿主OS的中间层开销,因此效率更高
    • II. …VMM 的代码量通常大于…操作系统…: 错误。VMM的核心目标是尽可能小而精,只负责虚拟化。一个完整的通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包含了海量的驱动、服务、GUI等,代码量远大于VMM。
    • III. VMM 可将一台物理机器虚拟化为多台虚拟机器: 正确。这是VMM的核心功能定义。
    • IV. …第二类 VMM 需要完全运行在最高特权级: 错误。第二类VMM本身是运行在宿主OS上的一个用户态应用程序。它只是利用了宿主OS的内核服务和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但它自身并不完全运行在最高特权级(Ring 0)。
  • 组合判断: I 和 III 是正确的。

19. 【2013统考真题】计算机开机后,操作系统最终被加载到 ( D )

题目原文
19. 【2013统考真题】计算机开机后,操作系统最终被加载到 ( )
A. BIOS B. ROM C. EPROM D. RAM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操作系统内核的运行位置。
  • 正确选项分析 (D.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是一个将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如硬盘)上的操作系统内核,加载(复制)易失性但高速主存储器(RAM) 中,然后跳转到RAM中的内核入口点开始执行的过程。
    • 程序必须在RAM中才能被CPU执行。
  • 错误选项分析:
    • A, B, C: BIOS/ROM/EPROM存放的是引导程序,而不是最终运行的、庞大的操作系统内核。

20. 【2022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 需要在操作系统进行初始化过程中创建的是 ( D )

题目原文
20. 【2022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 需要在操作系统进行初始化过程中创建的是 ( )
A. 中断向量表 B. 文件系统的根目录
C. 硬盘分区表 D. 文件系统的索引结点表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要求区分“系统启动时”创建和“磁盘格式化时”创建的数据结构。
  • 正确选项分析 (D. 文件系统的索引结点表):
    • 【答案校对与分析】 您提供的答案是D
    • A. 中断向量表: 是在系统启动时,由内核初始化代码在内存中建立的。
    • B. 文件系统的根目录: 是在高级格式化时,在磁盘上创建的。
    • C. 硬盘分区表 (MBR/GPT): 是在使用分区工具对硬盘进行分区时创建的。
    • D. 文件系统的索引结点表 (inode Table): 是在对一个分区进行高级格式化时,在磁盘上创建和初始化的。
  • 结论: A是系统启动时创建。B, C, D都是在系统安装/磁盘准备阶段创建的,而不是每次“操作系统进行初始化过程”中创建。
    • 这道题的问法“操作系统进行初始化过程”存在歧义。
      • 如果指每次开机的初始化过程 -> 答案是A. 中断向量表
      • 如果指首次安装/格式化时的初始化过程 -> B和D都对。
    • 在给定的答案D下,题目可能意在寻找一个由“文件系统”这个子系统在初始化时创建的数据结构。

21. 【2023统考真题】与宏内核操作系统相比, 下列特征中, 微内核操作系统具有的是 ( D )
I.较好的性能 II.较高的可靠性 III.较高的安全性 IV.较强的可扩展性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与第7、9题类似,再次考察微内核的优点。
  • 逐项分析:
    • I. 较好的性能: 错误。微内核性能通常低于宏内核。
    • II. 较高的可靠性: 正确。服务进程在用户态隔离运行,一个服务的崩溃不会导致内核或其他服务崩溃。
    • III. 较高的安全性: 正确。因为内核提供的服务接口更少,攻击面更小,且服务进程运行在较低权限下,系统更安全。
    • IV. 较强的可扩展性: 正确。添加新服务只需增加用户态服务器进程,无需修改内核。
  • 组合判断: II、III、IV 是微内核的优点/特征。

1.6 操作系统结构、引导与虚拟机 知识体系与考法总结

这一部分内容从宏观上探讨了操作系统的内部构造方式(结构),解释了计算机从加电到OS运行的神秘过程(引导),并介绍了现代计算中的重要技术(虚拟机)。这些知识点虽然不如进程、内存等章节具体,但对于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认知至关重要。

知识体系梳理

本部分的知识体系可以围绕“OS的三种内部结构”、“计算机的启动流程”和“虚拟机的两类实现”三大模块展开。

一、 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

  1. 宏内核 (Monolithic Kernel) / 大内核:

    • 思想: 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单一的内核程序,所有功能模块(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驱动)都运行在同一个内核空间
    • 通信方式: 模块间通过高效的直接函数调用
    • 优点: 性能高、效率好。
    • 缺点: 可靠性差(一个模块崩溃导致整个系统崩溃)、难于维护和扩展
    • 具体实现:
      • 简单结构: 早期OS,无结构。
      • 分层式结构: 将功能划分为严格的层次,上层只能调用下层。优点: 结构清晰,便于调试。缺点: 效率低,依赖关系不灵活。
      • 模块化结构: 现代宏内核(如Linux, Windows)采用。内核功能被划分为独立的模块,模块间可相互调用,并支持动态加载。兼顾了性能和一定的灵活性。
  2. 微内核 (Microkernel):

    • 思想: 将绝大部分OS功能(如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移出内核,作为用户态服务器进程来运行。
    • 内核功能: 只保留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能(进程间通信IPC、低级内存管理、中断处理)。
    • 通信方式: 客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之间通过向微内核请求消息传递服务进行通信。
    • 优点 (高频考点):
      • 高可靠性/安全性: 服务进程隔离,一个崩溃不影响全局。
      • 强可扩展性/灵活性/可移植性: 添加新服务只需增加用户进程,无需修改内核。
    • 缺点 (高频考点):
      • 性能较低: 频繁的用户态/内核态切换和消息传递开销大。
  3. 外核 (Exokernel):

    • 思想: 最激进的结构。内核(外核)只负责安全地复用硬件资源,不提供任何高层抽象。
    • 实现: 各种高层抽象(文件系统、虚存)由链接到应用程序的库操作系统 (LibOS) 在用户空间实现。

二、 计算机的启动流程 (Booting)

这是一个从硬件到软件,控制权逐步交接的过程。

  1. Step 1: BIOS/UEFI 阶段 (固件)

    • 触发: CPU加电复位,PC强制指向ROM中的固定地址。
    • 执行者: 主板ROM中固化的BIOS/UEFI程序。
    • 核心任务:
      • 开机自检 (POST): 检查核心硬件。
      • 初始化硬件: 建立中断向量表,初始化关键设备。
      • 加载第二阶段引导程序: 根据CMOS中的启动顺序,读取启动设备的主引导记录(MBR) 到内存。
  2. Step 2: MBR 引导阶段

    • 执行者: MBR中的主引导加载程序
    • 核心任务: 扫描分区表 -> 找到活动分区 -> 加载该分区的卷引导记录(VBR) 到内存。
  3. Step 3: 操作系统引导加载阶段

    • 执行者: VBR中的操作系统引导加载程序(如GRUB, NTLDR)。
    • 核心任务:
      • (可能)提供多系统选择菜单。
      • 加载操作系统内核(Kernel) 到内存。
      • 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
  4. Step 4: 操作系统初始化阶段

    • 执行者: 操作系统内核。
    • 核心任务: 初始化各种内核数据结构、加载设备驱动、启动系统服务进程,最终呈现登录界面。

三、 虚拟机 (Virtual Machine)

  • 思想: 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多台逻辑上独立的计算机。
  • 核心部件:虚拟机监视器 (VMM / Hypervisor)
  • 两类实现 (高频考点):
    • 第一类 (裸机型): VMM直接运行在硬件之上,如VMware ESXi, Xen。效率高
    • 第二类 (宿主型): VMM作为应用程序运行在传统的宿主操作系统之上,如VMware Workstation, VirtualBox。效率较低,但安装方便。
常见考法与例题梳理
  1. 操作系统结构的对比(高频核心)

    • 考法: 对比宏内核、微内核、分层式在性能、可靠性、扩展性、调试难度等方面的优劣。
    • 例题01, 02, 03, 04, 05, 07, 09, 21 (真题): 这一系列题目反复、深入地考察了各种OS结构的特点。必须牢记:宏内核性能高但可靠性/扩展性差;微内核可靠性/扩展性好但性能低;分层式结构清晰但效率低
  2. 计算机引导过程(高频)

    • 考法:
      • 考察引导程序(BIOS, MBR)的存放位置和核心功能。
      • 对引导过程的步骤进行正确排序。
    • 例题11, 12, 13, 15, 19 (真题): 全面覆盖了引导过程。关键点:引导程序始于ROM (BIOS),MBR负责找到活动分区,OS最终被加载到RAM
  3. 虚拟机的分类与特性

    • 考法: 区分第一类和第二类VMM,并理解其特性。
    • 例题16, 17, 18: 考察了VMM的分类、效率对比以及作为应用程序的第二类VMM的特点。
  4. 操作系统初始化

    • 考法: 区分哪些数据结构是在系统启动时创建,哪些是在格式化/分区时创建。
    • 例题20 (真题): 是一个有歧义的好题。中断向量表是在每次系统启动时在内存中建立的;而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根目录、inode表)是在磁盘格式化时创建的。
刻意练习建议
  1. 制作“OS结构”终极对比表:

    • 创建一个表格,详细对比宏内核(模块化)、分层式、微内核
    • 对比维度:核心思想、通信方式、性能、可靠性、扩展性、调试难度、典型例子
    • 这张表能让你系统地掌握各种结构的利弊。
  2. 画出“计算机启动”流程图:

    • 画一个包含ROM(BIOS)、CPU、硬盘(MBR, VBR, OS Kernel)、内存(RAM) 的图。
    • 用带编号的箭头,一步步地画出从CPU加电开始,控制权如何在这些部件之间交接,数据(引导代码、内核)如何被加载的全过程。
    • 能够独立画出并讲解这个流程,就说明你完全掌握了引导过程。
  3. 制作“VMM分类”对比表:

    • 对比第一类VMM第二类VMM
    • 对比维度:运行位置 (硬件上/OS上)、效率典型例子优点缺点
  4. 做“情景分析”练习:

    • 思考:
      • “如果要设计一个极其稳定、用于航空航天的操作系统,应优先考虑哪种内核结构?” (微内核,可靠性高)
      • “如果要设计一个追求极致性能的游戏操作系统,应优先考虑哪种内核结构?” (宏内核,效率高)
      • “为什么BIOS必须放在ROM里?” (非易失性,保证每次开机都能找到它)。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您将能够全面掌握操作系统的宏观结构和运行环境,为理解OS的各项具体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http://www.dtcms.com/a/394433.html

相关文章:

  • 【C++练习】26.在 C++ 中,不使用 “strcpy“ 函数将一个字符串复制到另一个字符串
  • 【分布式技术】Baerer token刷新机制详细解读
  • 第十三章 Ant与Jenkins的集成
  • 通义万相正式开源Wan2.2-Animate动作生成模型
  • 课后作业-2025-09-21
  • 比 IDEA 容器自动化部署更轻量便捷的工具
  • 知识图谱技术对自然语言处理深层语义分析的影响与启示研究
  • Javase 高级技术 —— 01 反射
  • Linux 孤儿进程与进程的优先级和切换和调度
  • QML学习笔记(七)QML的基本数据类型
  • 基于51单片机电子钟闹钟12/24小时制LCD显示
  • 小程序开发全解析:从结构到API
  • 异步方法在C#中的使用
  • js时间戳转换日期格式 yyyy-mm-dd
  • 信号处理方法概述
  • 固定收益理论(五)债券投资归因模型
  • 【论文速递】2025年第18周(Apr-27-May-03)(Robotics/Embodied AI/LLM)
  • 3D视觉——求出目标物体在相机坐标系下的位姿信息
  • 固态和机械硬盘损坏后的不同
  • Linux 基础IO
  • pandawiki ai 无法生成摘要
  • m语言可视化log中的变量信息
  • MySQL:库操作和常用数据类型
  • uniapp实现view块级元素横竖屏切换
  • 【编号74】河北地理基础数据(道路、水系、四级行政边界、地级城市、DEM等)
  • Python: 将wxauto发布为接口,并部署为Windows服务
  • 2025年度SEO优化公司
  • 基于Markdown的静态网站生成器完全指南
  • hot100——第十一周
  • 嵌入式(2)——HAL_GetT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