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分类预测 | Matlab实现PCA-BP主成分分析结合BP神经网络多特征分类预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主要功能

该代码实现了一个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特征降维,并结合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预测的混合模型。其主要功能是:

  1. 数据预处理与降维: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并通过PCA提取主要特征成分,保留90%以上的原始数据信息,从而减少输入数据的维度、消除冗余、并可能提升后续模型的训练效率和性能。
  2. 模式识别与分类:使用降维后的主成分数据作为输入,构建并训练一个标准的BP神经网络,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分类预测。
  3. 结果可视化与分析:提供主成分贡献率图、预测结果对比图和混淆矩阵,用于全面评估模型的性能。

二、逻辑关联

代码的逻辑流程清晰,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PCA数据预处理与降维

  1. 数据读取与准备:读取数据,分离特征(x)和标签(y)。
  2. 数据标准化:将特征和目标变量分别进行标准化(减去均值,除以标准差),使其均值为0,标准差为1。这是PCA分析前的必要步骤。
  3. 主成分分析(PCA)
    • 计算标准化后特征的协方差矩阵。
    • 使用 pcacov 函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系数(pc)、特征值(latent)和贡献率(explain)。
    • 根据累计贡献率(>90%)自动确定主成分的数量(pcNum)。
  4. 主成分计算与数据重构
    • 计算主成分得分(F),即原始数据在新主成分方向上的投影,这就是降维后的新特征集。
    • (可选步骤)代码中也演示了如何将主成分得分转换回原始变量空间的回归系数,并计算预测值 y_p,但这部分结果在后续分类任务中并未使用。

第二阶段:BP神经网络分类
5. 数据准备:将降维后的特征(F)与原始标签(y)重新组合成新的数据集 res
6. 数据集划分与预处理:与之前代码相同,打乱数据并按类别划分为70%训练集和30%测试集。对输入数据进行[0,1]区间归一化,对标签进行one-hot编码。
7. 网络构建与训练:构建一个单隐藏层(15个节点)的BP网络,并使用训练集进行训练。
8. 预测与评估:使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预测,计算准确率,并绘制结果对比图和混淆矩阵。


三、算法步骤

  1. PCA算法步骤

    • 输入: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 stdarr
    • 计算协方差矩阵:covArr = cov(stdarr)
    • 特征分解:求解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pc, latent, explain] = pcacov(covArr))。
    • 选择主成分:根据特征值累计贡献率阈值(90%)确定主成分个数 k
    • 输出降维数据:将原始数据投影到前 k 个特征向量张成的空间中,得到降维后的数据 F = stdarr * pc(:, 1:k)
  2. BP神经网络算法步骤

    • 前向传播:输入数据经过隐藏层、输出层计算得到预测输出。
    • 误差计算:计算预测输出与真实标签之间的误差。
    • 误差反向传播:将误差从输出层向输入层反向传播,并计算各层权值和偏置的梯度。
    • 参数更新:使用梯度下降法(学习率0.01)更新网络的权值和偏置。
    • 迭代: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达到最大训练次数(50次)或目标误差(1e-3)。

四、技术路线

数据标准化 → PCA特征提取与降维 → 构建新的数据集 → BP神经网络训练与分类 → 性能评估

技术核心在于将无监督的降维技术(PCA)有监督的分类模型(BP神经网络) 相结合。PCA作为前置过滤器,简化了网络的结构和输入,旨在提高模型的效率和泛化能力。


五、公式原理

  • 数据标准化 (Z-score):
    Xstandardized=X−μσX_{\text{standardized}} = \frac{X - \mu}{\sigma}Xstandardized=σXμ
    其中 μ\muμ 是均值,σ\sigmaσ 是标准差。

  • 主成分分析 (PCA):
    PCA的目标是找到一组新的正交基(主方向),使得数据在这些方向上的投影方差最大。

    • 协方差矩阵:C=1n−1XTXC = \frac{1}{n-1} X^T XC=n11XTX(假设 XXX 已标准化)。
    • 特征分解:Cv=λvC v = \lambda vCv=λv,其中 λ\lambdaλ 是特征值(方差),vvv 是对应的特征向量(主成分方向)。
    • 降维:F=XVkF = X V_kF=XVk,其中 VkV_kVk 是由前 kkk 个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
  • BP神经网络:
    如前所述,基于梯度下降的误差最小化算法。


六、参数设定

模块参数名设定值/方法说明
PCA贡献率阈值90%保留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阈值
主成分数量 pcNum自动计算由贡献率阈值决定
数据划分num_size0.7训练集占比70%
flag_conusion1绘制混淆矩阵
BP网络hiddennum15隐藏层神经元数量
trainParam.epochs50最大训练次数
trainParam.goal1e-3训练目标误差
trainParam.lr0.01学习率

七、运行环境

软件: MATLAB (建议使用 R2018b 或更高版本,以确保 confusionchart 函数可用)。

总结:这段代码展示了一种经典的特征降维+机器学习的建模流程。通过PCA预处理,有效降低了数据的维度,简化了后续神经网络的结构,通常有助于减少过拟合风险并加快训练速度。整个流程从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到模型训练与评估非常完整,是一个很好的多维数据分类解决方案。

代码获取Matlab实现PCA-BP主成分分析结合BP神经网络多特征分类预测

http://www.dtcms.com/a/393043.html

相关文章:

  • 【Linux】进程优先级切换调度
  • Ubuntu24上安装Scrapy框架实战
  • 正向shell,反弹shell学习
  • 一维数组原地更新——力扣119.杨辉三角形II
  • Python语法学习-1
  • Linux基础命令大全
  • 9.21 快速选择
  • 【常见集合】HashMap
  • Docker安装小白教程(阿里yum)
  • MySQL表结构变更详解:ALTER TABLE ADD COLUMN语法、最佳实践与避坑指南
  • 【LeetCode - 每日1题】设计电子表格
  • Spring 中 REQUIRED 事务的回滚机制详解
  • C++框架中基类修改导致兼容性问题的深度分析与总结
  • 学习笔记-SpringBoot项目配置
  • Java数据结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如何在接手新项目时快速上手?
  • Zynq开发实践(SDK之自定义IP2)
  • 数据库相关锻炼
  • PostgreSQL 入门与实践
  • pytorch基本运算-PyTorch.Tensor张量数据类型
  • 数据结构与算法 第三章 栈
  • Spring Boot 整合 MyBatis:从入门到企业级实践
  • FHook Java 层全函数 HOOK 框架
  • TDengine 聚合函数 STDDEV_POP 用户手册
  • 【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项目 | Rockit + FFmpeg+ Nginx】基于泰山派的IPC网络摄像头
  • 机器学习中的高准确、低召回
  • Go基础:Go基本数据类型详解
  • 项目管理(一)
  • 【STM8L101 执行函数FLASH_ProgramBlock出现问题】
  • ​​[硬件电路-278]:双向双电源电平转换收发器74AXP2T45DCH功能概述、管脚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