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串口通信简介

一、串行与并行通信介绍

1. 传输方式的区别
  • 并行通信:利用多条数据线同时传输多位数据,如示例中6根线可同时传输6位数据。
  • 串行通信:通过单条数据线逐位顺序传输数据
2. 应用场景
  • 并行:早期打印机并口、部分显示屏接口,适用于短距离高速传输
  • 串行:现代主流通信方式,线路简单成本低,适合远距离通信
3. 典型特征
  • 并行:传输速度快但线路复杂,如早期25针打印机接口
  • 串行:USB转串口线等单线传输设备,通信速率相对较低

二、 串口介绍

1. 基本定义

  • 全称:串行接口(Serial Interface),又称COM接口
  • 本质:实现数据顺序传输的通信接口,仅需2线(发送+接收)即可双向通信
2. 标准沿革
  • RS-232C:1970年由EIA联合制定的串行通信标准
  • 接口演变:从22线→25芯DB25→9芯DB9(现代主流)
3. 物理接口
  • 类型:分公头(针)和母头(孔)两种形式
  • 常见形态:DB9接口、USB转串口设备(含CH340等转换芯片)

4. 核心引脚
  • 2号RXD:接收数据线(Received Data)
  • 3号TXD:发送数据线(Transmitted Data)
  • 5号GND:信号地线(Signal Ground)
5. 其他功能引脚

DCD(1号):数据载波检测

DTR(4号):数据终端就绪

RTS/CTS(7/8号):硬件流控信号

6. 实际应用:

现代计算机多通过USB转串口实现,原生COM接口已逐步淘汰

典型转换芯片:国产CH340等

7. 接线要点:
  • 基本通信只需连接RXD、TXD、GND三线
  • 注意交叉连接:A设备TXD接B设备RXD

知识点

核心内容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区别

并行通信:多根数据线同时传输多位数据,速度快;串行通信:单根数据线逐位传输,成本低、线路简单

串口(串行接口)的定义与特点

全称“串行接口”(COM接口),采用RS-232标准,通过两根线(RXD接收、TXD发送)实现双向通信

串口硬件形态

常见类型:DB9串口线、USB转串口(CH340芯片)、网口转串口(本质相同)

串口通信的应用场景

开发者调试(板子信息打印、程序下载)、数据通信;普通用户场景已淘汰(计算机取消原生串口)

串行通信的优势

线路简单、成本低、适合远距离通信;并行通信逐渐被替代(除部分高速场景如屏幕数据传输)

三、串口通信电平标准

串口通信与并行通信

  • 通信基础:设备间通信通过电压信号传输数据,而非直接传输0和1。
  • 信号表示:双方需约定电压标准,明确何种电压代表0或1。
  • 通信介质:数据传输依赖物理连接线,信号在线上以电压形式存在。
  • 数据本质:通信内容本质为二进制数据(0和1的组合)。

所谓的电平标准,指的是在通信的过程中如何表示0和1的问题。即在通信过程中用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用什么样的电压表示0。由于行业需求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串口通信电平标准。

  • 电平标准定义:通讯中表示0和1的电压规范
  • 标准必要性:通信双方必须采用相同电平标准
  • 常见标准类型:TTL标准、RS-232标准
  • 电压表示原理:不同标准定义不同的电压范围表示逻辑0和1
  • 应用要点:工程中第一步需确认通信电平标准
  • 兼容性原则:不同电平标准的设备无法直接通信
1. TTL标准
  • TTL全称:晶体管晶体逻辑(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
  • 工作模式:全双工通信标准
  • 电平定义:+5V=逻辑1,0V=逻辑0
  • 输出电平范围:高电平≥2.4V,低电平≤0.4V
  • 输入电平范围:高电平>2V,低电平<0.8V
  • 简化记忆:5V≈逻辑1,0V=逻辑0
  • 应用领域:计算机处理器内部通信标准

2. Rs232标准
  • RS232定义: 美国电子协会制定的串行物理结构标准,推荐标准缩写为RS,232为标识符号。
  • 电气特性: 规定数据传输通路的电气和物理特性,不涉及数据处理方式。
  • 电压表示: 负逻辑,−15V至−3V表示逻辑1,+3V至+15V表示逻辑0。
  • 全双工模式: 支持双向同时通信的工作模式。
  • 电平转换: 需通过转换芯片将TTL/CMOS电平转为RS232电平,避免直接连接烧毁电路。
  • 传输距离: 因较高电压范围,RS232比TTL传输距离更远。
  • 应用注意: 通信双方必须采用相同电平标准,否则可能损坏设备。

3.Rs485标准
(1)电平定义:
  • RS485起源:1983年美国电子协会批准的平衡传输标准
  • 标准前缀演变:最初用"RS"前缀,后改为"EIA/TIA"前缀
  • 现行标准命名:正式名称为TIA-485,但工程师习惯称RS485
  • 通信标准类型:属于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
  • 技术特性:采用平衡传输方式

(2)差分信号传输
  • 差分信号传输定义:通过AB两根线的电压差表示信号(0或1)。
  • 抗干扰原理:干扰对两根线影响相同,电压差保持不变。
  • 信号判定标准:电压差+2V至+6V为1,−6V至−2V为0。
  • 与传统传输区别:单线传输(如TTL/RS-232)vs 双线传输(RS-485)。
  • 差分传输优势:有效抵御外界干扰,嵌入式设备常用。
(3)差分传输特点
  • 差分传输定义:使用两根线进行信号传输的技术
  • 抗干扰原理:两根线同时受干扰时电压差值保持不变
  • 干扰类型: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磁场干扰、电压突变
  • 比较优势:比TDR标准和RS-232标准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
  • 信号稳定性:依靠两线间电压差值而非绝对电压值传输信号
(4)半双工工作模式
  • 半双工定义:同一时刻只能单向传输数据(要么发要么收)
  • 485总线特性:两根线传输一位数据(通过压差传0/1)
  • 全双工对比:RS232/TTL使用独立收发线实现同时传输
  • 硬件实现:需使用485电平转换芯片进行信号转换
  • 通信限制:主从设备间收发不能同时进行
(5)Rs485电平转换芯片
  • RS485电平转换需求:CPU输出信号为TTL/CMOS电平,需转换为RS485电平。
  • RS485信号特点:专为远距离数据传输设计,传输距离较远。
  • 电平转换原因:TTL/CMOS电平不适用于RS485通信标准。
(6)应用场景
  • 传感器应用场景:水库水压和温度监测
  • 通信方式:RS-485远距离传输
  • 部署方式:传感器直接沉入数百米水深
  • 拓扑结构:RS-485支持一对多连接(对比RS-232仅支持一对一)
  • 工作模式:RS-485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
(7)一对多
  • 485传输特点:支持一对多通信,单发多收
  • 设备连接数量:最多可连接128个设备
  • 对比其他标准:RS232和TDR仅支持一对一通信
  • 传输方式:采用压差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 信号表示:通过电压范围表示0和1
  • 工作模式:半双工通信方式
  • 应用场景:在工程项目中广泛使用

4. Rs422标准
(1)标准
  • 差分传输原理:与RS485电路原理基本相同,采用差分方式发送和接收,不需要数字地线
  • 传输优势:差分模式使同速率条件下传输距离比RS232更远
  • 工作模式:通过两对双绞线实现全双工工作,收发互不影响
  • 节点限制:不允许出现多个发送端,但允许多个接收端
  • 信号线配置:包含四条信号线(T/R+、T/R-)和一条GND线
(2)接线方式
  • 线对配置:采用一对发送线(T+、T-)和一对接收线(R+、R-)
  • 电压转换:需要电平转换芯片将TTL/CMOS电平转换为RS422电平
  • 与RS485区别:
    • RS422多一组线实现全双工
    • RS485因只有一对线只能半双工工作
  • 典型标识:信号线通常标记为T+、T-(发送)和R+、R-(接收)

知识点

核心内容

RS-485标准

采用差分方式发送和接收,无需单独地线;半双工模式(一对双绞线),传输距离更远

RS-422标准

与RS-485电路基本相同(差分传输),但通过两对双绞线实现全双工;允许收发同时进行

RS-232标准

通过单端信号传输;不允许多个发送端(仅支持一发多收)

硬件设计要点

需使用电平转换芯片(TTL/CMOS转RS-422电平);信号线标识:T+/T-(发送)、R+/R-(接收)、GND

对比分析

RS-485:成本低、半双工;RS-422:全双工、抗干扰更强;RS-232:短距离、单端传输

四、对比

比较项TTLRS232RS422RS485
信号类型电平信号电平信号,负逻辑差分信号差分信号
电压范围0 - 3.3V/5.0V+/-15V-2V ~ +6V-2V ~ +6V
抗干扰性较强
传输距离1m10m1.2Km1.2Km
传输带宽100Kb/s100Kb/s10Mb/s10Mb/s
传输模式全双工,点对点全双工,点对点全双工,点对点半双工,一对多
导线根数3342
http://www.dtcms.com/a/392061.html

相关文章:

  • 模运算(Modular Arithmetic)的性质
  • 破解“双高“电网难题,进入全场景构网新时代
  • 企业实训|AI技术在职能办公领域的应用场景及规划——某央企汽车集团
  • 双向链表与通用型容器
  • NodeRAG检索知识图谱复杂数据的启发
  • 卡尔曼滤波对非线性公式建模的详细步骤
  • Microsoft 365 中的 Entitlement Management(基础版)功能深度解析
  • 本科期间的技术回忆(流水账记录)
  • zotero和小绿鲸联合使用
  • Linux系统之logrotate的基本使用
  • 硬核突破!基于 ComfyUI + pyannote 实现 infiniteTalk 多轮对话数字人:从语音端点检测到上下文感知的闭环
  • 【LeetCode 每日一题】2197. 替换数组中的非互质数
  •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植被如何重塑地球水循环?
  • TransBench:阿里国际等推出的多语言翻译评测体系
  • Windows启动Minio服务
  • 技术原理与癌症筛查的适配性问题
  • 集合通信算法总结
  • AutoDL四周年 ,学会使用AutoDL
  • nginx如果启动失败怎么办?
  • linux使用gunzip来解压.gz文件
  • 硬件(十五)LCD
  • B3clf: 最新的精准预测药物血脑屏障透过能力的开源app
  • 第八章 惊喜10 分享+
  • SMMU 软件指南
  • [x-cmd] Windows 安装和使用 x-cmd 的方法
  • 17.渗透-.Linux基础命令(九)-Linux权限管理(chmod修改文件权限)
  • 测量交流电压,测量直流电压,兼容,ADC采样转换计算有效值
  • 红黑树封装实现map set
  • EMQX和MQTTX的安装
  • AI 大模型入门 四:检索增强生成(RAG),自动生成精准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