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期间的技术回忆(流水账记录)
高考前仅仅知道存在个python语言。
高考后的暑假稍微学习了一些电脑操作技术。
刚上大一买了python和c的教程自学,随后开始打数模,自学matlab,latex,数学建模算法。
大一寒假期间,当时很羡慕打icpc和ccpc的人,但是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材料,而且纯算法的比赛也不完全适合我,但是当时我还是系统学习了cpp和简单算法知识,学习了linux的使用,学了java入门。
大一寒假提前来校开始学习c51嵌入式编程。随后打了蓝桥杯python组,省三。
大一暑假在校学了stm32(标准库基础应用)。选专业时候是盲选的,根本不知道微电子是什么厉害,只听说微电子门槛高,别人攀不上,然后就选了微电子。
大二开学加入了智机,并成功通过选拔。实践stm32和电控理论,继续打数模,拿了美赛h奖(时间序列预测)。寒假提前来校学习stm32高阶应用 hal库 free rtos等。
大二下学期转折点来临,成功入选机创电控,做机电自动化,暑假去打国赛拿了国一。然后再打ti杯,省二(在这之前还打了瑞萨杯拿了省一)。八月开始产生转行想法,最早想的是自动化,但是后来发现不太适合。然后暑假8月到11月开学沉浸打robocup比赛,接触了计算机视觉,拿了国一。认识人机所的老师,知道了conda和cuda,torch开始学习,买了新的装nvidia显卡电脑,装了双系统(期间发生过囧事,我先在原来的轻薄本装了cuda双系统才知道该轻薄本没有nvidia的显卡)。寒假打了美赛,还是h奖(用了回归树)。大三寒假在校自学人工智能,自己配置了cuda和torch环境。深入学习linux系统,入门了cuda编程,ros2系统。寒假还在预备找实习,当时考虑的有嵌入式的,后端的(先后投递了华为美团等公司),但是都没有成功,寒假期间接触了一个初创公司,第一次探索做一个能用的产品。大三下开学后开始第一份科研,cpu架构相关(差分cache预提取技术),后来放弃,四月开始实战部署github工程,做了第一项独立研究,发了一篇ei核心(机器学习损失函数研究)。微电子专业方向,实践了数字集成电路全流程设计和模拟集成电路全流程设计,学了verilog和fpga开发,这个稍微有点用。五月联系到广东侯老师,后来完成了他布置的任务,获得了去光明实验室实习的机会,六月初立刻奔赴,开始实战研究,期间已经无心考试,像打黑工一样嗯干到八月最终投出一篇有价值的aaai顶会论文,但是随后因为格式不对被桌拒。随后去上海交大John中心黄老师组内实习,做了个基于Nvidia cosmos-transfer1的仿真视频现实增强Pipeline.
在9月预推免又发生重大变故,前路未卜,但是也见证了之前的工作顺利向ICASSP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