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古老的游戏之竞技体育

目录:

古代游戏里的千年智慧-CSDN博客

游戏自古有之:智力解谜、竞技体育、棋牌策略、童趣民间和宴饮社交游戏等,丰富多彩。

智力类游戏如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都很有特色,其中九连环需要341步才能解开,七巧板能拼出超过1600种图案,这些游戏的设计都非常值得现代游戏设计是借鉴。古人的游戏充满智慧,兼具娱乐与益智。

本章重点介绍竞技体育类型游戏:

游戏类别代表游戏主要特点与描述
​智力解谜​九连环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解法复杂,​最少需341步​。
七巧板由七块几何板组成,可拼出超过1600种图案(人物、花卉、鸟虫等)。
华容道基于三国故事的滑块游戏,需要巧妙移动方块助“曹操”脱出,​最少需81步​。
​竞技体育​蹴鞠古代足球,战国流行,汉代用于军训,宋代有职业球会“齐云社”。
马球(击鞠)骑在马上用杖击球,​唐代尤为兴盛,章怀太子墓有《马球图》壁画。
投壶由射礼演变而来,站在一定距离外将箭矢投入壶中,​重在礼仪与专注​。
​棋牌策略​围棋古老战略棋戏,春秋战国已流行,唐代设“棋待诏”官职。
象棋战国“六博”为雏形,​宋代定型为现代象棋,有《橘中秘》《梅花谱》等经典棋谱。
叶子戏​唐代出现的纸牌游戏,明代有40张牌,分文钱、索子、万贯三等,被视为麻将雏形。
​童趣民间​放风筝春秋发明,初为木鸢,汉代造纸术后普及,​宋代成为民间娱乐​。
抽陀螺新石器时代有陶制陀螺,宋代称“千千”,​清代出现鸣声陀螺(空竹)​​。
跳百索(跳绳)汉代称“跳丸”,唐代发展为“透索”,​宋代《武林旧事》载为元宵节游戏​。
斗草分“文斗”(比花草名贵)和“武斗”(比草茎韧性),​​《红楼梦》中有描写​。
​宴饮社交​流觞曲水酒杯放流水上,停谁处谁饮,​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载的雅事​。
手势令(拇战、猜拳)​唐代已盛行,方式多样,如“童童猜”(类似石头剪刀布)、“内拳令”等。
酒令(猜枚、射覆等)宴席游戏,猜枚藏物于拳让人猜,射覆则用诗句典故隐喻,​猜不中者罚酒​。

一、蹴鞠

1.历史发展

蹴鞠的发展历程跨越多个朝代,其形态和功能也随之演变。下图梳理了其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

2.设计思维

蹴鞠的设计思维体现了古人的实用智慧和系统思考,核心在于模拟战争、训练士卒。

  • 军事练兵的核心目的:蹴鞠在汉代被明确为“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它模拟战场上的攻守对抗,能锻炼士兵的体能、团队协作、战术执行和应变能力,同时也能丰富军中生活,保持士气。

  • 系统化的规则设计:汉代蹴鞠已有一套完备的竞赛体系。

    • 场地(鞠城):长方形场地,四周有围墙,两端各设六个“鞠室”(球门)。

    • 队伍:双方各12名队员,进行身体对抗,以攻入对方鞠室次数定胜负。

    • 裁判与公平:设有裁判,要求“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强调公正。

  • 器材的持续优化:球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

    • 战国至汉:多为实心球,外裹皮革,内填毛发、米糠等物。

    • 唐代重大革新:出现了充气球。以动物膀胱为内胆,充气后外用八片皮革缝制,球体更轻、弹性更好,大大提升了技术性和观赏性。宋代发展为12片皮子缝制,更圆。

    • 标准化与品牌化:明代甚至有手工作坊推出品牌“鞠”达24种,出现了“健色”的名称。

  • 玩法模式的多样化:根据不同需求演化出多种形式:

    • 直接对抗:汉代盛行,双球门,激烈身体对抗,用于军事。

    • 间接对抗:唐宋盛行,设单球门于场地中央,双方隔网较量,注重技巧和准确性,常用于宫廷表演。

    • 白打:无球门的散踢,纯粹比拼个人或团队的花样技巧和控球能力,盛行于宋元明。

  • 文化融合与推广:

    • 组建了行业组织“齐云社”(或称圆社),制定社规,交流技艺,推广蹴鞠。

    • 出现了大量专业蹴鞠艺人,编写了《蹴鞠谱》等专业著作,形成了行话“圆社锦语”。

    • 与诗词、绘画结合(如《宋太祖蹴鞠图》),成为文人描绘的对象,提升了文化内涵。

3.构思起源:从何而来?

蹴鞠的构思并非凭空产生,是军事需求、娱乐本能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 源于军事训练的实用需求:古人需要一种能有效训练士兵体能、协作和战术的方法。蹴鞠这种模拟战场攻守、具有竞争性和团队性的运动成为了理想选择。霍去病在塞外领军蹴鞠就是例证。

  • 衍生自古老的球类游戏:蹴鞠的“鞠”可能从更古老的石球演变而来(考古发现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有石球),早期用于狩猎,后期可能用于踢戏。有传说称蹴鞠为黄帝所作,用于军事训练。

  • 兴盛于城市繁荣的娱乐生活:如战国齐都临淄,市民生活富裕,娱乐活动丰富,蹴鞠作为一项有趣的竞技游戏自然流行开来。它满足了人们社交、娱乐和健身的需求。

  • 服务于礼仪与表演:尤其是在唐宋时期,蹴鞠成为宫廷宴乐、外交礼仪场合的表演项目,其构思也融入了观赏性和仪式感。

4.总结与现状

蹴鞠是一项深具智慧的古代发明。它不仅是现代足球的起源,更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与历史。2004年,国际足联正式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淄博临淄。2006年,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淄博,人们通过足球博物馆、蹴鞠小镇、学校课程等方式,致力于蹴鞠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让这项古老的运动继续焕发生机。

二、马球(击鞠)

1.历史发展

马球在中国古代称为“击鞠”,其历史悠久,发展脉络清晰。

  • 起源与早期(汉代至魏晋):马球在中国始于汉代。东汉后期曹植的《名都篇》中就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诗句,描写了当时人打马球的情形。三国时期,曹植的《名都篇》中“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也证实了汉末马球活动的存在。关于起源,学界有不同说法,包括波斯(伊朗)起源说、中国西藏起源说(认为“Polo”一词可能源于藏语“pulu”)以及中国黄河流域起源说(认为中国早在唐代之前四百年便有明确记载)。

  • 兴盛与高峰(唐代):唐代是马球发展的黄金时期。马球在当时不仅盛行于宫廷和贵族阶层,还被列为军事训练科目。唐玄宗李隆基等皇帝都是马球的爱好者和提倡者。1971年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马球图》壁画,生动展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激烈场景。唐代的马球运动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

  • 延续与演变(宋辽金元明):宋、辽、金时期,朝廷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并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在宋代,马球是盛行程度仅次于蹴鞠的球类运动。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马球与蹴鞠、捶丸一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球类活动。明代仍有马球活动,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宣宗行乐图》中也描绘了明宣宗赏马球的场面。但此时马球更多是作为一种表演和礼仪活动,对抗性有所减弱。

  • 衰落与近代(清代及以后):清代中后期,马球运动逐渐湮没。20世纪初,马球曾于1908、1920、1924、1936年作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8年,马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设计思维

马球的设计思维体现了古人对军事、娱乐、竞技与礼仪的融合思考,其核心在于模拟战斗、训练骑术与团队配合。

  • 军事训练的实用目的:马球在唐代被明确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它能够有效锻炼军人的骑术(操控马匹)、反应速度(击球)、力量(挥杆击打)、团队协作(战术配合)和勇气(高速对抗),是模拟战场冲杀的绝佳训练方式。

  • 系统化的规则与礼仪:

    • 队伍构成:比赛通常两队对抗,每队4人,各有分工(1号和2号为前锋,3号、4号为后卫),体现了明确的战术角色和团队配合意识。

    • 规则制定:规则细致严格,例如判定“进攻权”(最后击球者拥有在运球路线上追逐再次击球的权利)、允许合理的侧面阻挡和特定角度的冲撞(接触点限于马的臀部和肩部),但禁止故意碰撞球员和用球杆触击他人及马匹,这些都旨在保证激烈竞争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危险。宋代甚至将其上升为“军礼”,制定了复杂的仪式。

    • 场地设计:马球赛场广阔(长275米至300码,宽183米至160码),两端设球门。唐代的球场讲究“平滑如砥”,甚至出现了高级的“油面球场”(在泥土中调入动物油脂,经夯打滚压而成)。

  • 器材的专门化设计:

    • 球:早期用的球是木制,中间镂空,外面涂色,被称为“彩球”、“七宝球”等。后来也有皮制中间塞毛的“软球子”。

    • 球杖:通常为木制,顶端如偃月形(半弦月形),被称为“月杖”、“画杖”,杖身往往雕有精美纹彩。

    • 马匹:马球马需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和灵活性,脾气温顺尤为重要。赛前会对马匹进行保护,如为马腿缠上绷带,将马尾编起扎紧以防缠绕。•

    • 装备:球员装备包括头盔(带有护面)、皮制护膝、长筒皮靴、皮质手套等,充分考虑了安全性。

  • 文化融合与社会功能:

    • 马球不仅是竞技,也是重要的社交活动和文化交流的媒介(如唐代与吐蕃的马球比赛)。

    • 它象征着贵族生活方式和尚武精神,深受帝王贵族喜爱。

3.构思起源:如何诞生?

马球的构思并非凭空产生,是军事需求、骑术发展与游戏天性共同作用的成果。

  • 源于军事训练的实用需求:骑兵在古代战争中至关重要。古人需要一种能有效模拟实战、训练骑兵在马背上操控器械、协同作战的方法。击鞠(马球)这种高速、对抗性强、讲究技巧与配合的运动自然成为了理想选择。唐玄宗颁诏将其纳入军队训练课目就是明证。

  • 骑术发展与竞技游戏结合:随着骑术在中原地区的不断推广和成熟,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骑乘,开始追求更具挑战性和娱乐性的马上活动。将球类游戏的竞技性与骑术相结合,构思出在马背上以杖击球的游戏,似乎是水到渠成的创新。

  • 可能的跨文化影响与交流:关于马球的起源存在多种学说(波斯、西藏、中原),这本身就暗示了其构思可能是在多种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中逐渐形成的。例如,虽有学者认为马球在唐代由西藏传入,但也有强有力的观点和文献记载支持其早在汉代便已出现于中原。无论如何,唐代的马球运动确实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从生产生活工具到娱乐器具:早期的“球”可能源自狩猎用的石球,而球杖可能模仿了某些生产工具或兵器。古人将这些元素重组,赋予了它们新的娱乐和竞技功能,构思出了马球运动。

4.总结与现状

马球是一项深具智慧的古代发明,它不仅是一项激烈的体育运动,更承载着丰富的军事、文化和社交功能。

如今,马球虽已不再是主流运动,但其精神仍在延续:

  • 2008年,马球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英国、美国、阿根廷、印度等,马球仍作为一项高雅的传统运动受到部分人群的喜爱。
  • 其设计思维中对速度、技巧、策略与优雅的追求,也影响了现代一些运动项目和时尚理念(如Polo衫的流行)。

三、投壶

1.历史发展

投壶的发展历程跨越数千年,其形态和功能也随之演变:

2.设计思维

投壶的设计思维体现了古人对礼仪、娱乐、竞技与教化的融合思考。

  • “以礼驭戏”的核心目的

投壶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礼仪教化的功能。它源自“射礼”,是古代士大夫“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礼”的组成部分。设计者通过投壶活动,将谦逊(“三请三让”)、尊重规则(听从“司射”指挥)、公平竞争(计分裁决)和自省(“发而不中,反求诸己”) 等儒家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融入游戏之中,实现了“寓教于乐”。

  • 系统化的规则与仪式设计

    • 严谨流程:投壶有一整套完整的仪式流程,包括宾主就位、三请三让、司射致辞、奏乐、投矢、计分、罚酒等环节,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和庄重感。

    • 公平竞技:规则细致,如“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为正也”(司马光《投壶新格》)。通过“算”和“中”来严格计分,确保胜负分明。

    • 多样技法:设计了“有初”(首箭入壶)、“连中”(次箭再中)、“贯耳”(投入壶耳)、“骁箭”(投入后弹出复又接住投入)等丰富技法名目,增加了技术层次和挑战乐趣。

  • 器材的专门化与象征性

    • 壶:壶的形制有标准,通常“颈修七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耳的设计(魏晋后出现)是重大创新,不仅增加了投掷目标,提高了难度,也衍生出更多技巧(如“贯耳”)。

    • 矢:箭矢多用柘木或竹制成,无镞(箭头),长度根据不同场合有二尺、二尺八寸、三尺六寸等规格,确保了安全性并适合室内活动。

    • 象征意义:壶的材质(铜、铁、金)和纹饰(如夔龙纹、如意纹)往往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体现了器物与礼制的结合。

  • 难度与趣味的平衡

设计通过调整投掷距离(通常五至九尺)、壶内盛放小豆(防止箭矢弹出,后期为技巧性“骁”技则去除)、以及开发背投、隔屏投、蒙眼投等花样玩法,来平衡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使其既能雅俗共赏,又足以让高手不断挑战自我。

3.构思起源:如何诞生?

投壶的构思并非凭空产生,是礼仪需求、现实条件与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成果。

  • 源于“射礼”的替代与演变

投壶最直接的构思来源是古代的“射礼”。西周时,射箭是贵族必须掌握的技能,宴饮时请客射箭是重要礼仪。但并非所有宾客都擅长射箭,且射礼需要宽阔场地和大量器材。于是,古人构思出“以矢代箭,以壶代侯(箭靶)”的方式,在宴席厅堂内即可进行,既保留了射礼的仪节和精神(如讲究身姿、注重节奏、培养心性),又解决了现实困难,成为“射礼之细也”。

  • 适应士大夫生活方式的“雅玩”

春秋战国后,士大夫阶层崛起,他们追求“内心修养”,喜爱“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投壶这种需要凝神静气、动作优雅、且富含礼仪趣味的游戏,完美契合了他们的审美和社交需求,从而被广泛接受并发展成为一种高雅的社交娱乐形式。

  • 军事训练元素的融入

有观点认为,投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军事训练的元素。锻炼人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稳定性和心理素质,这些对射手和武士同样重要。在和平的宴饮环境中,投壶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锻炼了这些品质。

4. 总结

投壶是一项深具智慧的古代发明。它不仅是一项游戏,更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与礼仪精神。

如今,投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新的形式焕发生机:

  • 在许多文化旅游景点、博物馆和文化活动中,投壶作为体验项目出现,让人们感受古人之乐。

  • 其注重专注、协调、礼节和心性的特点,也值得现代人思考和借鉴。

http://www.dtcms.com/a/388839.html

相关文章:

  • CURSOR平替(deepseek+VScode)方案实现自动化编程
  • java对电子发票是否原件的快速检查
  • 贪心算法应用:顶点覆盖问题详解
  • Odoo中非库存商品的高级自动化采购工作流程
  • 缺少自动化测试会对 DevOps 带来哪些风险
  • 深入解析 Python 中的 __pycache__与字节码编译机制
  • SEO 优化:元数据 (Metadata) API 和站点地图 (Sitemap) 生成
  • postman+Jenkins进行API automation集成
  • 【算法磨剑:用 C++ 思考的艺术・单源最短路收官】BF/SPFA 负环判断模板 + 四大算法全总结
  • Flink的介绍及应用
  • 微信小程序插屏广告(InterstitialAd)全解析与实战应用案例
  • 格雷希尔G70R系列快速密封连接器+GT系列软管组件的配套组合方案,在新能源汽车老化测试的应用
  • 【Debug日志| 随机下降】
  • 滑动窗口法的优化与实战——力扣209.长度最小的子数组
  • 【Spring Boot 报错已解决】org.yaml.snakeyaml.scanner.ScannerException 报错原因与解决方案
  • 国家统计局数据读取——数据读取——清洗数据06
  • 基于 scratch 构建简单镜像
  • Web安全的暗角:10大易忽略逻辑漏洞解析!
  • 矩阵奇异值分解算法(SVD)详解
  • 【FreeRTOS】 二值信号量与互斥量(CMSIS-RTOS v2 版本)
  • Qt C++ :Qt全局定义<QtGlobal>
  • 【STL源码剖析】从源码看 list:从迭代器到算法
  • MySQL 专题(三):事务与锁机制深度解析
  • 使用BLIP训练自己的数据集(图文描述)
  • Geoserver修行记--在geoserver中如何复制某个图层组内容
  • DBG数据库透明加密网关:SQLServer应用免改造的安全防护方案,不限制开发语言的加密网关
  • 不同上位开发语言、PLC下位平台、工业协议与操作系统平台下的数据类型通用性与差异性详解
  • 【入门篇|第二篇】从零实现选择、冒泡、插入排序(含对数器)
  • javaweb Servlet基本介绍及开发流程
  • MySQL MHA高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