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方视角下的链改2.0:拉菲资本的观察与判断
2025年8月30日,链改2.0六方会谈在深圳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可信资产与数链金融专委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等机构联合主办,并与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创企业投融资大会同期举办。会上正式发布了《“可信资产IPO+数链金融RWA”链改2.0深圳共识》,标志着我国数链金融产业进入协同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资金方代表,拉菲资本创始合伙人毛智邦受邀出席。他在会议中从资本的角度阐述了链改2.0对资金流向的深远影响,剖析了六方协同机制对投资安全与效率的提升,并对RWA未来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判断与呼吁。
一、链改2.0:资本参与的制度拐点
在毛智邦看来,链改2.0的最大价值在于为资本提供了一条合规、透明、可持续的投资通道。
链改1.0时期,行业仍处于探索阶段,资金方面临“三大困境”:
标的模糊:缺乏可验证的真实资产支撑,项目质量参差不齐;
合规不明:监管态度未明,投资存在不确定性;
流动性不足:数字化资产缺乏合规流转渠道,退出难成为资本最大顾虑。
而链改2.0提出的“双轮驱动”——可信资产IPO与RWA数链金融,正是解决这三大痛点的系统性方案。通过可信确权、合规发行与链上透明机制,资本得以在一个安全边界内参与资产数字化进程。这意味着RWA不再是概念试验,而是成为资本市场认可的新型资产类别。
二、六方协同:资本信心的制度基石
会议提出的“生态、项目、资金、合规、技术、行业”六方协同机制,成为毛智邦关注的重点。在他看来,这一机制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风险共担、资源互补的产业闭环。
生态方:提供产业资源整合与协同平台,降低跨界投资摩擦。
项目方:筛选优质资产标的,提升投资标的质量。
合规方:通过沙盒与白名单制度,划定合规边界,降低政策不确定性。
技术方:提供可追溯、可审计的区块链与RWA技术底座。
行业方:推动标准制定和政策对接,为资本长期布局提供制度保障。
资金方:不仅仅是出资,更是推动资产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催化剂。
毛智邦指出,正是这一机制,让资金方首次能够在一个“全流程、全风险、全资源”的体系内开展投资,这极大增强了资本对RWA的信心。
三、资本逻辑的短中长期演进
拉菲资本认为,链改2.0对资金方的影响将分为三个层次:
短期:通过备案与白名单制度,资金能够快速识别合规项目,减少“踩雷”风险。例如,朗新充电桩RWA项目和协鑫光伏RWA案例,已经成为资本筛选的早期参照。
中期:行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将降低尽调、审计与交易成本,资金配置效率明显提升。届时,资本将更倾向于批量化进入RWA赛道,而非零散试水。
长期:当中国标准实现国际互认,可信资产在跨境市场得到承认,资本将迎来全球配置的新格局。这不仅是中国资金走出去的机遇,也是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实体资产的窗口。
毛智邦特别强调,跨境合规通道的打通,将是未来资金方最为关注的焦点。
四、资金方的核心诉求
站在资金方角度,毛智邦提出了三点关键诉求:
优质标的供给
RWA能否吸引持续资金流入,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可规模化的优质资产进入市场。新能源电站、基础设施、供应链金融等具备稳定现金流的行业,应成为重点孵化方向。
透明收益机制
投资者需要可验证的收益通道。智能合约分润、链上审计、第三方估值报告应当成为行业标配。这不仅是合规的要求,也是资金敢于大规模进入的前提。
跨境合规与退出路径
投资的安全不仅在于入口,更在于退出。QDII、QFLP、ODI备案、税务协定等跨境机制的持续完善,将决定资金在RWA中的参与深度。
五、从共识到行动:资本的角色
在毛智邦看来,链改2.0深圳共识的发布,是资本市场参与RWA的一个分水岭。从长期看,资本不仅是RWA发展的推动者,更是制度创新的受益者和实践者。
对企业而言,资本的参与能够降低融资门槛,提升资产流动性。
对监管而言,资本的规范化进入,将推动制度边界更加清晰。
对产业而言,资本的力量将加速RWA案例的复制与推广,形成良性循环。
毛智邦呼吁,资金方应与生态方、项目方、合规方、技术方、行业方一道,构建一个“价值可信、机制透明、资本高效”的新型金融生态。
六、结语
链改2.0不仅是一次行业共识的凝聚,更是一次资本逻辑的重塑。毛智邦认为,深圳共识为资金方提供了一条更清晰、更透明、更合规的投资路径。未来,拉菲资本将继续以资本为纽带,深度参与可信资产IPO与RWA的发展,推动数字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这既是拉菲资本的战略选择,也是资金方在链改2.0时代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