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机械制造工艺指南

工艺顺序通用法则

材料准备(切割/下料)→主体成型(铸造/机加)→精度加工(磨削/EDM)→表面处理(氧化/喷涂)→组装检验

材料准备

核心目的

根据产品需求,选择正确的材料并将其切割成适合后续加工的尺寸和形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

常用工艺

  • 切割 : 使用剪板机、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等设备,将大尺寸的板材、棒料、管材切割成接近零件外形的小块毛坯。激光切割目前应用极广,精度高,灵活性强。
  • 下料: 特指在钣金冲压中,从板料上分离出所需形状的毛坯件。

输出物

一块块大小、材质合适的“毛坯料”,等待被加工成具体形状。

主体成型

核心目的

通过“减法”或“加法”等方式,赋予材料基本的设计形状和主要功能特征。这是实现产品功能的核心步骤

常用工艺

  • 减法制造 (减材) - 机械加工:
    • CNC铣削 : 使用旋转的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主要加工平面、曲面、凹槽、型腔等。最通用、最核心的加工方式
    • CNC车削 : 工件旋转,刀具移动切削,主要加工圆柱、圆锥、螺纹等回转体零件。
  • 加法制造 (增材) - 3D打印:
    • FDM: 熔融沉积,热塑性材料逐层堆积。原型验证常用。
    • SLA/DLP: 光固化树脂,精度高,表面光滑,适合精细模型。
    • SLM: 金属粉末激光烧结,直接制造复杂金属零件。
  • 成型制造 (等材) - 铸造 : 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型腔,凝固后得到零件毛坯。适合制造结构复杂、难以切削的零件(如发动机缸体)。

输出物

零件已经有了最终的设计形状,但尺寸可能不精确,表面粗糙有刀痕。

精度加工

核心目的

对已经成型的零件进行精修,达到图纸要求的超高尺寸精度、几何公差和表面光洁度。这是决定产品性能和品质的关键。

常用工艺

  • 磨削 : 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微量切削。能加工极硬材料(如淬火钢),并获得最高级别的尺寸精度(公差可达μ级)和镜面效果
  • 钳工: 工匠使用刮刀、锉刀等工具进行手工精修、钻孔、攻丝等,是装配和调试中不可或缺的补充。

输出物

尺寸、形状、位置精度都完全合格的“光坯”零件,已经具备了所有的物理功能

表面处理

核心目的

改变零件表面的物理化学 properties,以达到防腐、耐磨、美观等要求。这是产品从“好用”到“好看又耐用”的升华。

常用工艺

  • 清洁与预处理: 喷砂、抛光、拉丝,用于清洁、去毛刺、获得均匀基底。
  • 功能性处理:
    • 阳极氧化: 主要用于铝材,大幅增强表面硬度、耐腐蚀性,并可染各种颜色。
    • 电镀 : 如镀铬、镀镍、镀锌,提供优异的防腐和耐磨层,且外观亮丽。
  • 装饰性处理:
    • 喷涂: 喷漆、喷粉,提供最丰富的颜色选择和触感。

输出物

具备了最终外观、颜色和额外表面性能的成品零件

组装检验

核心目的

将所有的零件和标准件(螺丝、轴承等)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最终产品,并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其功能和品质达标。

工作内容

  • 组装: 人工组装、流水线组装或机器人自动化组装。可能涉及压配、螺纹连接、焊接、粘接等多种工艺。
  • 检验:
    • 尺寸检测: 使用卡尺、千分尺、三坐标测量机 (CMM) 等检测关键尺寸。
    • 功能测试: 测试产品的运行是否正常(如电机是否转动、机构是否顺畅)。
    • 外观检测: 检查表面处理是否有瑕疵。

输出物

可以交付给客户的最终产品

总结与核心思想

这条流程链的核心逻辑是 “先粗后精,先里后外”

  • 顺序不可颠倒: 你不能先给一个毛坯料做精美的表面处理,再拿去CNC切削,那样会彻底破坏表面。
  • 价值递增: 每经过一个环节,零件所附加的劳动价值和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越靠前的环节发现问题并修改,成本就越低。

补充:热处理

它的情况比较特殊:它不是一个固定顺序的环节,而是一种可以根据不同目的、灵活插入到多个阶段的“赋能”工艺。一个完整的流程可能如下所示:

材料准备 → [预处理:退火] → 主体成型 (粗加工) → [核心处理:淬火+回火] → 精度加工 (精加工) → [后处理:时效/去应力] → 表面处理 → 组装检验

1. 预处理:

在“主体成型”之前 → 目的是“便于加工”

  • 工艺名称: 退火或 正火
  • 目的: 很多材料出厂时硬度较高,切削加工困难,刀具磨损快。通过退火或正火处理,可以降低材料硬度、细化内部晶粒、消除内应力,使其变得“更软”、更易切削。
  • 典型顺序:
    材料准备 → 退火 (预处理) → CNC车/铣/钻 (主体成型) ...

2. 中间处理:

在“主体成型”之后、“精度加工”之前 → 目的是“获得核心性能”

  • 工艺名称: 淬火 + 回火 , 合称为 调质处理
  • 目的: 这是最常见的热处理。先通过淬火大幅提高零件的硬度和强度,但会变脆;再通过回火消除一部分脆性,获得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综合性能。经过淬火后的零件会变得非常硬,普通刀具无法切削,必须由磨削等精加工工艺来处理。
  • 典型顺序:
    ... CNC铣削 (主体成型, 预留精加工余量) → 淬火+回火 (调质) → 磨削 (精度加工) ...

3. 后处理:

在“精度加工”之后 → 目的是“微调性能或稳定尺寸”

  • 工艺名称: 时效处理、 去应力退火
  • 目的:
    • 时效处理: 主要用于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在精加工后通过加热使其强度自然提高到最终状态。
    • 去应力退火: 精密零件在机加工后内部会有残余应力,在长期使用中可能缓慢释放导致变形。通过低温去应力处理,可以稳定尺寸,确保超高的精度长期不变。
  • 典型顺序:
    ... 磨削 (精度加工) → 时效处理 → 最终检验

案例

案例一:铝合金无人机外壳

这是一个消费电子产品的壳体,注重轻量化、美观和批量生产性。

材料: 6061-T6铝合金

最终要求: 重量轻,结构强度足,表面为均匀的磨砂黑外观。

详细工艺路线:

  1. 材料准备:

    • 采购预硬化状态的6061-T6铝合金板材(T6表示已经过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
  2. 主体成型:

    • CNC铣削(三轴/五轴加工中心): 将铝板固定在机床上,通过编程,刀具自动铣削出外壳的所有复杂结构(外壳轮廓、内部加强筋、螺丝柱、接口孔等)。这是减材制造
  3. 去毛刺:

    • 手工或使用磁力抛光机去除CNC加工后产生的所有锋利边角和毛刺。
  4. 表面处理:

    • 喷砂:

      使用细小的玻璃珠冲击外壳表面,目的是:

      • 消除CNC刀痕。
      • 获得均匀一致的哑光磨砂质感。
      • 增大表面积,为后续阳极氧化提供更好的附着力。
    • 阳极氧化:

      • 将外壳浸入酸性电解液中,通电后在其表面生长出一层致密的人工氧化膜。
      • 这层膜硬度高、耐腐蚀、绝缘
      • 随后将外壳浸入黑色染料中,染料分子渗入氧化膜的微孔中着色。
      • 最后进行封孔处理,封闭微孔,锁定颜色并提升耐久度。
  5. 组装检验:

    • 将加工好的螺纹嵌件压入螺丝柱。
    • 与内部电路板、电机等部件进行组装。
    • 检查外观是否有划伤、色差等瑕疵。

工艺链总结: 下料 → CNC铣削 → 去毛刺 → 喷砂阳极氧化 → 组装

案例二:高强度合金钢主轴

这是一个用于精密设备传动系统的核心零件,要求极高的耐磨性、疲劳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材料: 40CrNiMoA(一种中碳合金钢,淬透性好,强度高)

最终要求: 表面高硬度(HRC50-55),心部强韧,尺寸精度IT6级。

详细工艺路线:

  1. 材料准备:
    • 采购直径大于主轴最大直径的合金钢棒料,用锯床切割成段(每段长度包含加工余量)。
  2. 预处理/粗加工:
    • 锻造: 为提高材料致密性和纤维流向,将棒料加热后进行锻造成接近主轴形状的毛坯。(第一次加热
    • 正火: 锻造后存在内应力和不均匀组织,需正火(加热后空冷)来均匀细化晶粒,为后续加工做准备。(第二次加热
    • 粗车: 在车床上进行粗加工,车出各台阶轴的大致外形,单边预留2-3mm的精加工余量
  3. 核心热处理:
    • 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这是获得零件综合机械性能的关键一步。
      • 淬火: 将零件加热到~850℃后,放入油中快速冷却,得到高硬度但很脆的马氏体组织。
      • 回火: 立即再加热到~550℃并保温,然后冷却。此举大幅降低脆性,使零件获得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塑性的配合。处理后硬度约为HRC30-35。
  4. 半精加工:
    • 精车: 车削调质后的轴,修正热处理变形,单边预留0.3-0.5mm的磨削余量
    • 铣键槽: 加工出键槽等特征。
  5. 最终热处理(局部):
    • 感应淬火: 仅对需要高耐磨性的轴颈部位进行。用感应线圈加热表面至淬火温度,然后喷水冷却。只有表面2-3mm的深度被淬硬(HRC50-55),心部仍保持调质后的强韧性。变形极小。
  6. 精度加工:
    • 粗磨/精磨: 在外圆磨床上,用砂轮将各轴颈磨至最终的精确尺寸和极高的表面光洁度。磨削可以轻松切削淬硬层。
  7. 后处理与检验:
    • 探伤: 使用磁粉探伤或超声波探伤,检查表面和内部有无裂纹等缺陷。
    • 动平衡: 在动平衡机上测试,并在特定位置去重,确保主轴高速旋转时平稳。
    • 防锈: 清洗后涂抹防锈油,包装。

工艺链总结: 下料 → 锻造 → 正火 → 粗车 → 调质 → 精车 → 感应淬火 → 磨削 → 检验

机械工程材料

总的知识框架

机械工程材料
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高分子材料
塑料
橡胶
纤维
热塑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陶瓷材料
普通陶瓷
工程陶瓷
功能陶瓷
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纤维增强
碳纤维复合材料
玻璃钢

金属材料

知识框架

金属材料分类
黑色金属
(Ferrous Metals)
有色金属
(Nonferrous Metals)
按用途分类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钢 (Steel)
铸铁 (Cast Iron)
其他
(铬、锰等)
按碳含量分
低碳钢(<0.25%C)
中碳钢(0.25-0.6%C)
高碳钢(>0.6%C)
按合金元素分
碳钢/非合金钢
低合金钢
高合金钢
(不锈钢、工具钢等)
灰口铸铁
球墨铸铁
白口铸铁
可锻铸铁
轻金属
(密度 < 4.5 g/cm³)
重金属
(密度 > 4.5 g/cm³)
贵金属
稀有金属
铝及铝合金
镁及镁合金
钛及钛合金
铜及铜合金
(黄铜、紫铜、青铜、白铜)
镍及镍合金
锌及锌合金
铅、锡等
结构材料
(强调力学性能)
工具材料
(强调硬度、耐磨、热硬性)
功能材料
(强调特殊物理/化学性能)
建筑用钢、桥梁用钢、
船板钢、压力容器钢等
刃具钢、模具钢、
高速钢、硬质合金等
永磁材料、形状记忆合金、
电热合金、储氢合金等

几种常用工程金属材料详解

铝及铝合金

铝合金通常按主要合金元素系列分类,您提到的正是其中最常用的三个系列:

  • 5系 (Al-Mg系):如 5052
    • 特性:耐腐蚀性好(尤其耐海水),强度中等,疲劳性能好,塑性高,易于钣金加工(折弯、拉伸)。不可热处理强化
    • 宏观归类:有色金属 -> 轻金属 -> 铝合金 -> 不可热处理强化铝镁合金。
  • 6系 (Al-Mg-Si系):如 6061
    • 特性:综合性能极佳,耐腐蚀性、加工性、焊接性、氧化效果都很好。可通过热处理(固溶+时效)显著提高强度
    • 宏观归类:有色金属 -> 轻金属 -> 铝合金 -> 可热处理强化铝镁硅合金。
  • 7系 (Al-Zn-Mg-Cu系):如 7075
    • 特性:超高强度,强度可达普通低碳钢的5-6倍,但耐腐蚀性和焊接性相对较差。可热处理强化
    • 宏观归类:有色金属 -> 轻金属 -> 铝合金 -> 可热处理强化超硬铝(锌基合金)。
  •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按金相组织主要分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等。
    • 201、304、316:属于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或弱磁性,耐腐蚀性由弱到强(201 < 304 < 316)。316因含钼(Mo),尤其耐“氯离子”腐蚀(如海水)。
      • 宏观归类:黑色金属 -> 钢 -> 高合金钢 -> 不锈钢 -> 奥氏体不锈钢。
    • 440:属于马氏体不锈钢。有磁性,可通过热处理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但耐腐蚀性不如奥氏体不锈钢。
      • 宏观归类:黑色金属 -> 钢 -> 高合金钢 -> 不锈钢 -> 马氏体不锈钢。
  • 碳钢 (Carbon Steel) & 合金钢 (Alloy Steel)
    • 45# (45号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中碳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经调质处理后可用于重要零件。
      • 宏观归类:黑色金属 -> 钢 -> 碳钢 -> 优质碳素结构钢。
    • Q235:碳素结构钢。低碳钢,塑性、韧性、焊接性极好,但强度较低。
      • 宏观归类:黑色金属 -> 钢 -> 碳钢 -> 普通碳素结构钢。
    • 40Cr:合金结构钢。中碳调质钢,加入了铬(Cr)元素,其强度、韧性、淬透性均优于45号钢。
      • 宏观归类:黑色金属 -> 钢 -> 合金钢 -> 合金结构钢。
    • GCr15:滚动轴承钢。高碳铬合金钢,对纯净度、组织均匀性要求极高,以保证高且均匀的硬度与耐磨性。
      • 宏观归类:黑色金属 -> 钢 -> 合金钢 -> 轴承钢。
    • 65Mn:弹簧钢。高碳锰合金钢,弹性极限高,疲劳性能好。
      • 宏观归类:黑色金属 -> 钢 -> 合金钢 -> 弹簧钢。
铜及铜合金

1. 紫铜(纯铜)

  • 牌号:T1, T2
  • 特性导电/导热性极佳,耐腐蚀,塑性好。
  • 应用:电线电缆、散热器。

2. 黄铜(Cu-Zn)

  • 牌号:H62, HPb59-1
  • 特性切削加工性好,强度适中,成本低。
  • 应用:齿轮、阀门、水龙头、螺丝。

3. 青铜

  • 牌号:QSn6.5-0.1(锡青铜),QAl9-4(铝青铜)
  • 特性耐磨、自润滑性好,铸造性优,耐腐蚀。
  • 应用:轴承、轴套、涡轮、弹簧。

4. 白铜(Cu-Ni)

  • 牌号:B10, B30
  • 特性耐海水腐蚀,强度高,呈银白色。
  • 应用:船舶冷凝管、海洋工程部件、货币。

塑料

知识框架

塑料
热塑性塑料
可熔化、可回收
热固性塑料
不可熔化、难回收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高性能塑料
聚丙烯 (PP)
餐盒、汽车保险杠
ABS
电器外壳、乐高
聚苯乙烯 (PS)
泡沫餐盒
聚乙烯 (PE)
塑料袋、牛奶瓶
聚碳酸酯 (PC)
旧奶瓶、眼镜片
聚酰胺 (PA / 尼龙)
齿轮、滑轮
聚甲醛 (POM / 赛钢)
精密齿轮、轴承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 亚克力)
窗玻璃、灯罩
聚四氟乙烯
(PTFE / 铁氟龙)
不粘锅涂层、密封件
聚醚醚酮 (PEEK)
航空航天零件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耐磨衬板、防弹衣
环氧树脂 (EP)
胶水、电路板
酚醛树脂 (PF / 电木)
开关、锅柄
聚氨酯 (PU)
沙发海绵、鞋底
不饱和聚酯树脂 (UP)
玻璃钢船体

橡胶

知识框架

橡胶材料
天然橡胶
NR
合成橡胶
特性
弹性佳、强度高、不耐油
应用
轮胎、胶带、减震件
通用合成橡胶
特种合成橡胶
丁苯橡胶 SBR
(产量最大)
应用: 轮胎胎面、鞋底
顺丁橡胶 BR
(弹性好)
应用: 轮胎胎侧、减震件
氯丁橡胶 CR
(耐候阻燃)
应用: 电缆护套、密封条
乙丙橡胶 EPDM
(耐老化)
应用: 汽车密封、屋顶防水
丁腈橡胶 NBR
(耐油性好)
应用: 油封、燃油软管
硅橡胶 SI
(耐高低温)
应用: 奶嘴、医疗导管、密封圈
氟橡胶 FKM
(耐高温耐腐蚀)
应用: 航天密封、化工衬里

纤维

知识框架

纤维材料
天然纤维 Natural Fibers
化学纤维 Chemical Fibers
植物纤维 Cellulose
棉花 Cotton
应用: 服装、家居用品
麻 Bast Fibers
应用: 帆布、夏季服饰
动物纤维 Protein
羊毛 Wool
应用: 毛衣、西装、地毯
蚕丝 Silk
应用: 高档服饰、医疗器械
矿物纤维
石棉 Asbestos
应用: 隔热材料
(因致癌已少用)
再生纤维
Regenerated Fibers
粘胶纤维 Viscose
(人造棉/丝)
应用: 服装、内衣
莱赛尔 Lyocell
(天丝)
应用: 高档服装、床品
合成纤维
Synthetic Fibers
聚酯纤维 PET
(涤纶)
应用: 所有纺织品、无纺布
聚酰胺纤维 PA
(尼龙/锦纶)
应用: 运动服、袜子、绳索
聚丙烯腈纤维 PAN
(腈纶)
应用: 毛绒玩具、毛毯
聚烯烃纤维 PP/PE
(丙纶)
应用: 地毯、尿布、渔网
特殊功能纤维
(芳纶、碳纤维等)
应用: 防弹衣、航空航天
无机纤维
玻璃纤维 Glass Fiber
应用: 复合材料、绝缘材料
碳纤维 Carbon Fiber
应用: 航空航天、体育器材
陶瓷纤维 Ceramic Fiber
应用: 高温隔热

陶瓷材料

知识框架

陶瓷材料
普通陶瓷
Traditional Ceramics
工程陶瓷
Engineering Ceramics
功能陶瓷
Functional Ceramics
主要成分
粘土、石英、长石
特性
高硬度、耐腐蚀、绝缘、成本低
应用
日用瓷器、建筑瓷砖、绝缘子
氧化铝
Al₂O₃
特性
高硬度、耐磨、耐高温、绝缘
应用
切削刀具、耐磨零件、人工关节
氮化硅
Si₃N₄
特性
高强度、高韧性、耐热震性极佳
应用
发动机转子、轴承球、高温夹具
碳化硅
SiC
特性
极高硬度、高热导率、耐高温
应用
耐磨件、高温热交换器、航天器鼻锥
氧化锆
ZrO₂
特性
高强度高韧性、生物相容性佳
应用
牙齿、手术刀具、手机背板
压电陶瓷
PZT
特性
机械能/电能转换
应用
传感器、换能器、点火器
透明陶瓷
特性
高强度、高透明度
应用
装甲窗口、导弹整流罩
超导陶瓷
特性
特定低温下零电阻
应用
磁悬浮、核磁共振MRI
核心通用特性
高硬度、高耐磨性
高耐热性、耐腐蚀
脆性大、加工难
密度低、绝缘性好

补充:

硬度

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标准。

常用表达符号

1、金属材料

  • 布氏硬度

    测量的原理:用一定大小的钢球(压头)压在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后,测量留下的压痕直径。压痕越大,材料越软;压痕越小,材料越硬。

    分类:

    HBS—>它用的压头是淬火钢球—>适用范围:小于450—>软钢、铸铁、有色金属

    HBW—>它用的压头是硬质合金钢球—>适用范围:450-650—>铸铁、有色金属、退火、调质之后的钢

  • 洛氏硬度

    测量原理同布氏类似。

    HRA—>它用的压头是120°金刚石圆锥—>试验时施加力:600—>适用范围:20-88—>硬质合金、碳化物

    HRB—>它用的压头是淬火钢球直径1.58mm—>试验时施加力:1000—>适用范围:20-100—>退火正火钢、合金钢、铜合金、铸铁

    HRC—>它用的压头是120°金刚石圆锥—>试验时施加力:1500—>适用范围:20-70—>淬火钢、调质钢

  • 维氏硬度

    主要用来表达材料表面的硬度。

    HV—>它用的压头是136°金刚石四棱锥压头—>适用范围:10*-1300HV—>表面硬化材料、渗碳、氮钢、阳极氧化铝合金、电镀层

2、橡胶、塑料

邵氏硬度(100封顶)

分类:

HA—>橡胶、合成橡胶、软橡胶、皮革

HD—>硬橡胶、树脂、亚克力、热塑橡胶

HC—>塑料、橡塑并用

内应力

材料经过铸造、焊接、切削后,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内应力。

常用的消除内应力的方法

1、自然时效

原理:

将工件(如铸件、焊接件)在室温或自然环境下长时间(数月甚至数年)放置,利用材料内部的缓慢塑性变形或原子扩散,使内应力逐渐释放。

特点:

  • 无需额外加热,成本低。
  • 耗时极长(适用于不紧急的工件)。
  • 适用于大型铸件(如机床床身)或对变形敏感的结构。

2、人工时效

原理:

通过加热保温+缓冷(如200~600℃,视材料而定),加速原子扩散和塑性变形,使内应力重新分布并降低。

特点:

  • 速度快(几小时到几十小时)。
  • 可控性强,适用于批量生产(如焊接件、铝合金、精密零件)。
  • 温度需精确控制,避免影响材料性能。

机械加工方法

通过加工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

加工原理加工方法所使用的机床加工方法的概要
去除加工车削加工车床、NC车床旋转材料,将刀具按压在材料上,加工材料
铣削加工铣床、加工中心将旋转的刀具按压在固定的材料上,加工材料
刨削加工刨床
磨削加工磨床、外圆磨床用高速旋转的砂轮一点点切削材料进行加工
孔加工钻床、加工中心将旋转的钻头压入材料,开孔
拉削加工
激光切割激光切割机
电火花加工电火花加工机、线切割机床利用放电时产生的电弧弹飞材料表面进行加工
成形加工冲压加工冲压机将材料强力按压在模具上,弯曲成与模具相符的形状
钣金加工弯板机使用名为通用模具的模具,折弯金属板
铸造压铸成形机将熔融了的金属倒入砂型或金属模具,冷却固化
锻造锻造锤、锻造压力机强力敲打金属材料,使之变形
挤压成形挤压机用于生产型材(如铝窗框)
轧制轧机用于生产板材、型材(如钢轨)
注塑成形注塑成形机将加热熔融了的树脂向金属模具射出并冷却固化
3D打印3D打印机
结合加工焊接激光焊接机、点焊机加热熔化(金属)材料的接合部分,进行接合
粘合俗称点胶

去除加工

车削加工

车削加工 是指在车床上,工件做旋转主运动,刀具做直线或曲线进给运动,从而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加工原理与特点
  1. 运动关系
    • 主运动:工件的旋转运动。这是消耗主要机床功率、提供主要切削速度的运动。
    • 进给运动:刀具的直线移动。使切削能连续进行,决定加工表面的形成。
  2. 工艺特点
    • 主要加工回转体零件:如轴、盘、套、螺杆等具有共同旋转中心的零件。
    • 刀具简单:车刀是单刃刀具,制造、刃磨和安装都非常方便。
所使用的机床

车削加工主要在车床上进行。车床家族主要包括:

  • 普通车床:操作者手动控制刀具的移动,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维修车间。
  • 数控车床:通过编程控制所有运动,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效率高,工件旋转,刀具做直线移动。主要用于加工旋转体零件(如轴、盘、套)。
  • cnc加工中心:更高级的车床,带有刀库,可自动换刀,刀具数量多(几十甚至上百把),一次装夹能完成多道工序。主要用于加工复杂形状的箱体、壳体、模具类零件。
可完成的主要加工类型
加工类型描述
外圆车削车削工件的外圆表面,是最基本的车削操作。
端面车削车削工件的端面,保证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
镗孔对工件上已有的孔进行扩大和精加工。
钻孔在工件的旋转中心或其它位置钻孔。
切槽/切断加工窄槽或将加工完的零件从棒料上切下来。
螺纹车削用车刀车出各种内、外螺纹。
锥度车削加工圆锥形表面。
成形车削使用成形车刀,一次走刀加工出特定形状的型面。

铣削加工

铣削加工 是指在铣床或加工中心上,刀具做旋转主运动,工件被固定在工作台上保持不动,从而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加工原理与特点
  1. 运动关系
    • 主运动:铣刀的旋转运动。这是消耗主要机床功率、产生切削的运动。
    • 进给运动:刀具(主轴)在X、Y、Z轴方向的直线运动甚至旋转运动(传统铣床工件是固定不动的,现代的多自由度加工中心才会有这个进给运动)
  2. 工艺特点
    • 应用范围极广:可加工各种平面、沟槽、型腔、齿轮、曲面等,灵活性远超车削。
    • 断续切削:铣刀的每个刀齿都是间歇性地切入和切出工件,因此切削过程有冲击和振动,对刀具韧性要求高。
所使用的机床
机床类型核心特点主要应用
传统铣床手动/机械操作,无CNC系统,功能依赖技师经验。单件、小批量维修、工具制造。
数控铣床计算机控制(CNC),自动化加工,通常无自动换刀批量生产精度较高的二维、三维零件。
加工中心CNC + 自动换刀装置,高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大批量、多工序、复杂零件的完整加工。
五轴加工中心CNC + 自动换刀 + 五轴联动,顶级复杂曲面加工能力。航空航天、精密医疗、高精模具等尖端领域。
主要加工类型与常用铣刀
加工类型常用铣刀描述
平面铣削面铣刀使用盘形的面铣刀端面上的刀齿加工大面积的平面,效率极高。
槽铣/侧铣立铣刀、三面刃铣刀加工直角槽、键槽、台阶面等。立铣刀也可用于加工型腔。
仿形铣削球头铣刀、圆鼻铣刀加工二维或三维的复杂曲面轮廓,如模具型腔、叶片等。
螺纹铣削螺纹铣刀通过数控机床的螺旋插补功能,加工内、外螺纹。比传统攻丝更灵活,精度更高。
型面铣削成形铣刀、指状铣刀成形铣刀:刀齿形状与工件最终型面完全吻合,一次就能铣出复杂的成形表面,如齿轮铣刀、半圆铣刀。
指状铣刀:是立铣刀的一种,但整体细长,常用于加工涡轮叶片等三维曲面,或用于清根操作。
T型槽铣削T型槽铣刀专门加工T型槽。其切削部分类似一把键槽铣刀,颈部直径小,用于铣出T型槽的竖直部分后,再用它铣出底部的宽槽。
键槽铣削键槽铣刀专为加工键槽设计。其特点是只有两个刀齿,端面刃延伸至中心,可以直接轴向进给钻孔,然后再铣出全深和长度的键槽。刚性比立铣刀好。

圆柱形铣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面铣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三面刃铣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立铣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键槽铣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指状铣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角度铣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成形铣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T型槽铣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刨削加工

刨削加工 是指在刨床上,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相对的直线往复运动(主运动),通过工件(或刀具)的间歇移动(进给运动)进行切削的加工方法。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加工原理与特点
  1. 运动关系
    • 主运动:刨刀(牛头刨)或工件(龙门刨)的直线往复运动。这是消耗主要功率的运动。特点是空行程(返回)不切削,存在时间浪费。
    • 进给运动:在主运动的空行程期间,工件(牛头刨)或刀架(龙门刨)横向间歇移动一个很小的距离。
  2. 工艺特点
    • 成本极低:机床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刀具简单,制造、刃磨和安装都非常方便且成本低廉。
    • 通用性强:一把刨刀可以刨削各种不同形状的表面,如平面、斜面、沟槽、V型槽等。
    • 生产率低:由于主运动是往复运动,存在空程损失,且冲击载荷限制了切削速度,因此材料去除率远低于铣削。
    • 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可达IT8IT7级,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为1.66.3μm。在慢速精刨时,表面质量可以很高。
所使用的机床

刨削加工主要在两种刨床上进行:

  • 牛头刨床
    • 描述:滑枕(安装刀具)带着刨刀做往复主运动,工作台带着工件做间歇的进给运动。
    • 特点:适用于加工中小型零件。
    • 加工范围:刨削长度一般不超过1000mm。
  • 龙门刨床
    • 描述:工作台带着工件做往复主运动,横梁上的刀架(安装刀具)做间歇的进给运动。结构像一座“龙门”,刚性好。
    • 特点:主要用于加工大型零件或一次装夹多个中型零件,动力强劲,精度高。
    • 加工范围:可加工长达十几米的大型工件,如机床床身导轨。
主要加工类型

刨削可以完成多种加工,但其核心是加工平面由直线组成的沟槽

加工类型应用
刨平面最基础的操作,加工水平面、垂直面、斜面。
刨直槽如V型槽、T型槽、燕尾槽(需用专用刨刀)。
刨成形面使用成形刨刀,加工与刨刀形状一致的直线成形面。

磨削加工

磨削加工 是指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或称磨具)作为刀具,对工件表面进行微量切削,以获得高尺寸精度、高几何精度和低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加工原理与独特特点
  1. 刀具特殊性
    • 砂轮是由无数细小的、硬度极高的磨粒(如氧化铝、碳化硅、CBN、金刚石)通过结合剂粘结而成的多刃、微刃刀具
    • 每个磨粒都相当于一个微小的切削刃,整个加工过程是大量随机分布的微刃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工艺特点
    • 能加工高硬度材料:这是磨削最独特的优势。砂轮磨粒的硬度远高于普通金属,因此可以轻松切削淬火钢、硬质合金、陶瓷、玻璃等车刀、铣刀无法加工的材料。
    • 精度极高:尺寸公差可轻松控制在微米级(μm),是获得IT6-IT5级及以上精度的主要方法。
    • 表面质量极佳:可获得极低的表面粗糙度(Ra 0.01~0.4μm),甚至镜面效果。
    • 切削速度极高:砂轮线速度通常高达30-60 m/s,是车、铣切削速度的10倍以上。
    • 切削深度很小:属于微量切削,切深一般只有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
    • 切削热大:由于速度极高,摩擦剧烈,会产生大量磨削热,必须使用磨削液进行冷却和冲洗,否则会烧伤工件表面。
所使用的机床

磨削加工在各种磨床上进行,磨床的种类繁多,专机专用性强:

  • 外圆磨床:用于磨削工件的外圆表面和轴肩端面。
  • 内圆磨床:用于磨削工件的内孔表面。
  • 平面磨床:用于磨削工件的平面。
    • 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砂轮主轴水平,利用砂轮圆周面磨削,精度高。
    • 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砂轮主轴垂直,利用砂轮端面磨削,效率高。
  • 无心磨床:一种高效率的外圆磨床,工件不用顶尖或卡盘定心,而是由托板和导轮支撑完成磨削。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小尺寸轴类零件。
  • 工具磨床:用于磨削各种切削刀具(如铣刀、钻头)的刃口。
  • 数控磨床:现代高精度磨床多为CNC控制,可实现复杂型面的精准磨削。
主要加工类型与应用

磨削几乎可以加工任何表面,其应用核心是精加工硬材料加工

加工类型应用场景
外圆磨削精密轴类:发动机曲轴、机床主轴、精密测量轴。
内圆磨削精密孔类:液压缸筒、轴承内孔、模具精密孔。
平面磨削精密平面:量块、模具模板、夹具定位面、机床导轨。
无心磨削大批量小轴类:针、销、轴承滚子、衬套。效率极高。
成形磨削复杂型面:使用修整后的成形砂轮,磨削齿轮齿形、螺纹、涡轮叶片型线等。

孔加工

注:除了传统的开孔方式,现在还流行激光开孔

钻孔

钻孔是指使用钻头在工件上切削出圆形孔洞的加工方法。

  • 加工对象:金属、塑料、木材、复合材料等。
  • 加工方式:钻头旋转(主运动)并沿轴向进给(进给运动)。

钻头的结构

钻头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结构作用
切削刃(主切削刃)负责主要切削,切除材料
横刃(横刃角)位于钻头中心,起定心作用,但会产生较大轴向力
螺旋槽排出切屑,同时输送冷却液
钻柄用于夹持在钻床或钻夹头上

钻头的类型

钻头类型特点适用材料
麻花钻(HSS高速钢)最常用,螺旋槽排屑钢、铝、铜、塑料
硬质合金钻头耐磨,寿命长铸铁、淬火钢、复合材料
中心钻用于打中心孔,便于后续加工轴类零件
阶梯钻可一次钻出多直径孔薄板、电子零件
扁钻无螺旋槽,用于浅孔木材、软金属
孔加工方法对比总表
工艺名称本质与目的精度 (IT) / 粗糙度 (Ra)核心特点典型应用场合
钻孔“从无到有” - 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出孔IT12-IT10 / Ra 6.3-12.5μm去除大量材料,精度低,是孔加工的第一步螺栓过孔、冷却水孔、后续加工的预孔
扩孔“半精加工” - 扩大已有孔,提高精度IT10-IT8 / Ra 3.2-6.3μm修正钻孔误差,为铰孔做准备,切削量中等扩大毛坯孔,修正孔的直线度和位置度
铰孔“精加工” - 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和光洁度IT8-IT6 / Ra 0.4-1.6μm尺寸精度高,但不能修正孔的位置误差固定尺寸的配合孔,如定位销孔、阀孔
珩磨“光整与功能” - 获得终极表面质量和功能性纹理IT7-IT6 / Ra 0.1-0.4μm产生交叉网纹以利储油,修正微观几何形状功能性孔,如发动机气缸孔、液压缸筒
拉孔“高效成型” - 一次行程成型复杂内表面IT8-IT7 / Ra 0.4-1.6μm效率之王,但刀具极贵,专刀专用大批量异形孔,如花键孔、枪管线膛
锪孔“特殊造型” - 加工孔口的沉头座或平面IT11-IT10 / ~Ra 6.3μm不改变主孔尺寸,只加工端面结构沉头螺钉座、螺栓连接平面、垫片安装面
镗孔“精密与修正” - 修正孔的位置、形状并获得高精度IT8-IT7 / Ra 0.8-3.2μm万能孔加工,可修正位置度、同轴度,可加工大孔箱体类零件孔系,如发动机缸孔、机床主轴孔

拉削加工

拉削加工 是指在拉床上,利用专用的多齿刀具(拉刀)做直线主运动,工件固定不动,通过刀具各齿的齿升量依次切除余量,从而一次性完成工件表面成型加工的方法。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加工原理与特点
  1. 运动关系
    • 主运动:拉刀的直线往复运动(拉或推)。这是提供切削作用的核心运动。
    • 进给运动:由拉刀结构本身实现。拉刀上每个刀齿的尺寸依次递增(即有齿升量),每个齿都相当于一个进给量,因此无需单独的进给运动机构
  2. 工艺特点
    • 极高的生产效率:一次行程即可完成粗、半精、精加工,加工一个表面通常仅需几秒到几十秒,在大批量生产中优势极其显著。
    • 出色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尺寸公差等级一般可达 IT7 ~ IT8,表面粗糙度可达 Ra 0.4 ~ 1.6 μm
    • 加工范围独特:特别擅长加工各种形状的通孔通槽,如花键孔、键槽、方孔、内齿轮等,这些形状用其他方法加工往往既慢又复杂。
    • 操作简易:机床运动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对操作者技术水平要求较低。
    • 刀具成本高且专用:拉刀设计制造复杂,每把拉刀通常只适用于一种特定形状和尺寸,是典型的专用刀具。
    • 无法加工盲孔和台阶孔:加工必须是贯通的。
所使用的机床

拉削加工主要在拉床上进行。

可完成的主要加工类型

拉削专门用于成型加工,其主要类型包括:

加工类型描述
内孔拉削加工工件的内表面,是拉削最主要的应用。需预先钻或镗出底孔供拉刀穿过。
键槽拉削专门加工轴类零件上的通键槽或孔内的键槽。
花键拉削高效、高精度地加工各种齿形的花键孔,是汽车、拖拉机变速箱零件的主要加工方法。
平面拉削加工工件的外表面,如大型平面、涡轮盘上的榫槽等。
方孔/异形孔拉削加工非圆形的通孔,如方孔、六边孔、以及其他特定形状的型孔。
螺旋拉削使用特殊拉刀加工内螺旋面,如加工螺旋油槽或枪炮膛线。

特种加工

不依靠机械力和硬度,而是利用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等能量形式,直接对材料进行去除加工。

激光切割

激光切割是一种利用高能量密度、高聚焦的激光束作为“切割工具”,对工件进行照射,使被照射材料迅速熔化、汽化、烧蚀或达到燃点,同时借助与光束同轴的高速气流吹除熔融物质,从而实现割开工件的一种热切割方法。它是一种非接触、高精度的加工技术。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加工原理与特点
  1. 基本原理
    • 能量转换:通过激光器将电能等能量转化为激光(光子能量)。
    • 聚焦:通过透镜或曲面镜将激光束聚焦成一个极小的、高能量密度的光斑(直径通常小于0.5mm)。
    • 材料相互作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到工件表面,材料在极短时间内被加热到熔点或沸点,形成熔融或汽化状态。
    • 排渣:利用 coaxial(同轴)的辅助气体(如氧气、氮气、空气)将熔融的金属或残渣吹走,形成切割缝,从而实现切割。
  2. 工艺特点
    • 高精度与高质量:切缝窄(可至0.1mm),热影响区小,切口光滑,无毛刺或极少毛刺,可直接用于精加工零件。
    • 高灵活性与“无刀具磨损”:属于非接触加工,无“切削力”,无需更换刀具。通过软件控制,可瞬间切换切割任意复杂图形,非常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和快速原型制作。
    • 高速度与高效率:对于薄板切割效率极高,远胜于传统机械切割方式。
    • 广泛的材料适应性:可切割金属(碳钢、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等)、非金属(亚克力、木材、布料、皮革、陶瓷、玻璃等)多种材料。
    • 高能耗与高成本: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加工过程中电力消耗大。对高反射材料(如铜、金)和某些厚板的切割存在挑战。
所使用的设备

激光切割主要在激光切割机上进行。其核心组成部分如下:

  • 核心组成部分
    1. 激光器:产生激光光源的“心脏”,主要有 CO₂激光器(适用于非金属和普通金属)、光纤激光器(当前金属切割主流,效率极高)和 YAG激光器
    2. 切割头:包含聚焦镜和喷嘴,用于聚焦激光束和引导辅助气体。
    3. 运动系统:通常为高精度的数控机床(CNC)系统,控制切割头按照预定轨迹在X、Y、Z方向移动。
    4. 辅助气体系统:提供切割所需的吹气,如氧气(助燃)、氮气(保护)、空气。
可完成的主要加工类型/能力

激光切割不仅仅能进行简单的轮廓切割,其主要加工能力包括:

加工类型/能力描述
轮廓切割最基本的功能,切割出任何由CAD软件设计的二维复杂轮廓零件。
穿孔在材料上钻穿一个小孔,作为轮廓切割的起始点。
钻孔可加工不同直径的圆孔,但效率和精度可能不及专用钻床。
雕刻/打标通过降低激光功率,可在工件表面进行标记、雕刻文字或图案。
精密切割利用其高精度特性,直接切割出要求极高的精密零件,如医疗器械、钟表零件。
异形管材切割专用管材激光切割机可在圆管、方管等型材上进行三维切割、开孔、开槽。

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是一种利用浸没在工作液(通常是煤油)中的工具电极(阴极)和工件(阳极)之间产生脉冲性火花放电时产生的电蚀现象,来有控制地去除材料,从而对工件进行成型加工的特种加工方法。因其工作原理,俗称“放电加工”或“电脉冲加工”。它是一种非接触、无宏观机械切削力的加工技术。

加工原理与特点
  1. 基本原理
    • 介质击穿: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保持一个微小的放电间隙(几微米到几十微米),浸没在绝缘的工作液中。
    • 脉冲放电:脉冲电源在两极间施加一个高压脉冲电场,击穿间隙处的工作液,形成瞬间的火花放电通道
    • 能量转化与蚀除:放电通道中瞬间产生极高温度(约8000-12000℃),使工件表面局部微小的金属材料瞬间熔化甚至汽化。
    • 排屑:放电结束后,工作液恢复绝缘,并通过液体的剧烈波动和冲刷作用将熔融的金属微粒抛出,被循环的工作液过滤带走。
    • 重复进行:上述过程以数千赫兹到数十万赫兹的频率重复进行,无数个微小的放电凹坑重叠起来,最终将工具电极的形状精确地复制到工件上。
  2. 工艺特点
    • “以柔克刚”:可以加工任何硬度、强度、韧性的导电材料,如淬火钢、硬质合金、钛合金等难切削材料。
    • 无宏观切削力:加工过程中工具与工件不接触,因此没有机械切削力,可用于加工薄壁、易变形的弱刚性零件。
    • 加工精度高:尺寸精度可达数微米(μm),表面粗糙度可达 Ra 0.1 ~ 0.8 μm
    • 复杂形状加工:可以加工用传统金属切削方法难以制作出的复杂形状,如深孔、窄缝、异形孔、复杂型腔。
    • 工具电极损耗: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通常是铜或石墨)也会被蚀除,存在损耗,影响加工精度,需进行补偿。
    • 效率较低:材料去除率远低于传统切削加工,且能耗较高。
分类
  1. 电火花成型加工(Sinker EDM / Ram EDM)

    • 工作原理:使用预先成型的、与所需型腔形状互补的三维立体电极,通过垂直伺服进给,在工件上复制出复杂的型腔、型孔。
    • 机床结构:主要由床身、工作液槽、主轴头(Z轴伺服机构)、脉冲电源、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等组成。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2. 电火花线切割(Wire-cut EDM, WEDM)

    • 工作原理:使用一根连续移动的金属丝(钼丝、铜丝) 作为工具电极,通过数控系统控制工件在X-Y平面内相对于金属丝的运动,切割出所需的二维或三维轮廓。
    • 机床结构:主要由床身、坐标工作台(X-Y轴)、运丝系统(使电极丝连续移动)、工作液系统、脉冲电源和CNC系统组成。
    • 分类:根据加工精度和速度,可分为快走丝(较高速度,较低精度)和慢走丝(较低速度,高精度)两种。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可完成的主要加工类型

电火花加工凭借其独特原理,主要专注于传统加工难以胜任的领域:

加工类型描述主要适用机床类型
型腔加工加工各种复杂的模具型腔,如塑料模、压铸模、锻模、胶木模的型腔。电火花成型机
穿孔加工加工各种异形小孔、深孔、微孔,如喷嘴小孔、筛网、群孔等。电火花穿孔机(专机)
轮廓切割切割任何导电的硬质材料,特别是冲压模具的凸模、凹模、镶件。电火花线切割机
内外形加工加工带尖角、窄缝的复杂二维和三维零件。电火花线切割机
表面处理利用电火花放电在工件表面熔覆一层高硬度材料,提高表面耐磨性。专机

水切割

水切割,学名为高压水射流切割,是一种利用超高压水流(或混入磨料的水流)的动能,对材料进行切割的冷态加工工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

它的基本原理出乎意料地简单:通过将水的压力提升到极致,使其获得巨大的能量,从而能够侵蚀甚至穿透非常坚硬的材料。

  1. 制造高压水:普通自来水管的水压大约只有0.4 MPa(兆帕)。水切割机首先通过一台超高压泵,将水加压到惊人的 200 MPa 到 600 MPa(相当于2000到6000个大气压,或比消防水龙头压力高数百倍)。
  2. 聚焦能量:高压水流通过一个极其细小的宝石喷嘴(通常由蓝宝石或钻石制成,非常耐磨),形成一道速度高达900米/秒(约3倍音速)的极细水箭。
  3. 侵蚀切割:这道高速水箭像一把锋利的“软刀”,冲击到材料表面的一点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本身的强度极限,从而将材料微观地破碎、侵蚀并冲走,实现切割。
两种模式:纯水 vs. 加砂

水切割根据加工材料的不同,分为两种模式:

模式纯水切割加砂水切割
工作原理仅使用超高压纯水进行切割。在高压水箭中混入极硬的磨料颗粒(通常是石榴石砂)。水流作为磨料的载体和加速器,磨料则像亿万颗微小的子弹,负责完成主要的切削工作。
适用材料软质材料: - 纸张、纸板 - 食品(蛋糕、肉制品) - 橡胶、泡沫、塑料 - 地毯、布料硬质材料: - 金属(钢、铝、铜、钛合金) - 石材(大理石、花岗岩) - 玻璃 - 陶瓷、瓷砖 - 复合材料(碳纤维、凯夫拉尔) - 防弹玻璃
特点切割面非常光滑,无粉尘,常用于卫生要求高的行业。切割能力极强,几乎可以切割任何已知的硬质材料。
水切割的突出优点
  1. 真正的“冷”切割:这是它相对于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最大的优势。整个切割过程几乎不产生热量,没有热影响区。这意味着:
    • 不会改变材料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
    • 不会使材料变形或产生内应力。
    • 不会烧伤材料边缘(如石材、玻璃),切口光滑。
    • 可以安全地切割易燃、易爆材料(如炸药、易燃化学品容器)。
  2. 几乎无所不切:从柔软的蛋糕到坚硬无比的装甲板,水切割几乎可以处理所有材料,通用性极高。
  3. 切割质量好:切口平整、光滑,无毛刺(尤其对于金属),精度高,通常无需二次加工。
  4. 环保无污染:切割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气体或粉尘(纯水切割),主要废物是水和磨料(可环保处理)。
  5. 易于编程:由CNC计算机控制,可以非常方便地切割出任何复杂的二维图形。
水切割的一些缺点
  1. 切割速度:相对于激光切割金属,水切割的速度较慢
  2. 运营成本:耗材(宝石喷嘴、混合管、磨料)需要定期更换,加上高昂的电费,其运行成本不低。
  3. 精度局限:虽然精度很高,但在尖角处可能会有微小的圆角,且水箭有一定的 taper(锥度),即上宽下稍窄。
  4. 噪音和水渍:切割过程噪音较大,并且工作环境会非常潮湿,需要良好的排水和防护措施。

特种加工核心区别一览表

特性激光切割电火花加工水切割
中文名激光切割电火花加工(含线切割)水射流切割
英文名Laser CuttingEDM / Wire EDMWaterjet Cutting
能量形式光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水动能)
本质原理高能激光束照射,使材料熔化、汽化脉冲放电产生高温,蚀除、熔融材料超高压水流(含磨料)冲刷、侵蚀材料
接触方式非接触必须非常接近,但不接触(线切割需接触)非接触
关键要求材料需对特定波长激光有吸收率材料必须导电无要求(纯水切软料,加砂切硬料)
热影响很大,产生热影响区、熔渣较小,有微小的再铸层和变质层几乎为零,是冷切割
切割材料金属(碳钢、不锈钢最佳)、非金属(亚克力、木材、布料)导电金属(特别是超硬合金、模具钢)几乎所有材料(金属、石材、玻璃、复合材料、食品)
主要优点速度快、精度高、可切非金属、自动化程度高以柔克刚、加工精度极高、无宏观切削力无热影响、材料通用性最广、环保
主要缺点能耗高、设备贵、对高反光金属(铝、铜)和厚板效果差速度慢、只能加工导电材料、有电极损耗速度慢、运营成本高(磨料、喷嘴)、环境潮湿
典型用途钣金加工、机箱机柜、广告字牌、汽车零件模具型腔、精密零件、微细孔、喷嘴建筑石材拼花、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食品加工、厚金属板

成型加工

冲压加工

冲压加工 是指依靠压力机(冲床)提供动力,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放置在模具中的板料或卷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性能零件(冲压件)的加工方法。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加工原理与独特特点
  1. 核心要素
    • 压力机:提供变形所需的巨大压力和精确的运动控制。
    • 模具:冲压的灵魂。是赋予产品最终形状的工具,通常由上模(凸模)和下模(凹模)组成。模具成本高,制造周期长。
    • 板料/卷料:通常为具有良好塑性的金属材料,如钢板、铝板、铜板等。
  2. 工艺特点
    • 极高的生产效率:一旦模具安装调试完成,生产节奏极快,每分钟可生产数十甚至上百件,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
    • 高精度与一致性:模具保证了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加工出的零件互换性好,质量稳定。
所使用的机床与工具
  • 压力机(冲床)
    • 机械压力机:最常用,利用飞轮储存能量,通过曲柄滑块机构提供直线运动。
    • 液压压力机:提供更大的压力和更长的行程,适用于深拉深等成型工序。
    • 数控冲床:带有模具库,可通过程序自动换模,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板金加工。
  • 模具
    • 单工序模:一道模具只完成一道工序(如冲孔)。
    • 复合模:在模具的同一位置,一次行程可同时完成多道工序(如落料和拉深)。
    • 级进模(连续模):将不同工序的模具排列在一条线上,材料带料逐步进给,每次行程完成一道工序,在最后工位得到一个完整的零件。这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主要加工类型(工序)

冲压加工通常分为两大类:分离工序成型工序

  1. 分离工序

指使板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分离的工序。主要包括:

工序描述
冲裁包括落料冲孔。使板料沿封闭轮廓分离。落料:冲下的部分是零件。冲孔:冲下的部分是废料,留下的是零件。
剪切沿不封闭轮廓将材料分离,如将板料剪成条料。
切边将成型件边缘不规则的部分切掉。
  1. 成型工序

指使板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产生分离的工序。主要包括:

工序描述
弯曲将板料弯成一定角度和形状,如V形、U形件。
拉深最重要的成型工序。将平板料变成开口空心件,如汽车油箱、杯子、手机外壳。
翻孔/翻边将板料上的孔或外缘翻成竖立的直边,用于提高刚性或攻丝。
胀形使板料局部膨胀,形成凸起或花纹,如硬币、浮雕招牌。

铸造

铸造 是指将熔融的金属液体(合金液)浇注到预先制备好的铸型(模具)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清理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或毛坯(铸件)的加工方法。

加工原理与独特特点
  1. 核心要素
    • 金属液:需要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以便充满铸型。
    • 铸型:形成铸件外部轮廓的空腔。其材料可以是砂子、金属、陶瓷等,决定了铸造工艺的分类。
    • 浇冒系统浇道是金属液流入型腔的通道;冒口是用于补偿铸件凝固时的收缩,防止产生缩孔、缩松的“储液罐”。
  2. 工艺特点
    • 无限可能的结构复杂性:这是铸造最大的优势。可以生产出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如复杂内腔、水道)的零件,这是其他加工方法(如锻造、切削)几乎无法实现的。
    • 材料适应性广:几乎所有的金属材料都可以用于铸造,特别是那些难以塑性加工(如切削、锻造)的脆性合金。
    • 尺寸重量范围极宽:可铸造重量从几克到数百吨的零件,如戒指和大型机床床身。
    • 力学性能各向同性:铸件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大致相同,不像锻件存在各向异性。
    • 表面流纹:铸造的产品表面会有明显的流纹,不是很美观,一般会用喷砂工艺以使产品表面看起来更均匀。
主要铸造方法

根据铸型材料和使用次数,铸造分为多种方法,以适应不同需求:

铸造方法铸型材料特点应用
砂型铸造砂子(粘结剂)最常用、最古老的方法。成本低,灵活性高,但精度和表面质量较差,需要后续加工。机床床身、发动机缸体、水泵叶轮、大型阀门。
熔模铸造陶瓷壳(一次性)“失蜡铸造”。精度极高、表面光洁,可铸复杂零件。但工序繁琐,成本高。涡轮叶片、高尔夫球头、珠宝、航空航天精密件。
压力铸造(压铸)金属模具(永久)高压、高速将金属液注入金属模具。效率极高,精度好,表面光洁。适合低熔点合金(铝、锌、镁)。汽车发动机壳体、变速箱壳体、笔记本电脑外壳、玩具车。
金属型铸造(硬模铸造)金属模具(永久)重力浇注,模具可重复使用。铸件质量优于砂型,但弱于压铸。铝合金轮毂、活塞、气缸盖。
离心铸造金属模具或砂衬利用离心力使金属液成型。铸件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尤其适用于管状零件。铸铁管、套筒、缸套。
消失模铸造干砂(一次性)用泡沫塑料模型代替蜡模,造型后模型不取出直接浇注,气化消失。适用于大型复杂件。汽车模具、机座、变速箱。
铸造的工艺流程1(以砂型铸造为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1. 制模:根据零件图纸制作一个稍大的木模或金属模(需考虑收缩余量)。
  2. 造型:将模型放入砂箱中,用型砂将其填实、紧实,然后取出模型,在砂中留下一个空腔(铸型)。
  3. 制芯:如果需要铸件有内腔,需用芯砂制作一个砂芯,并放入铸型中。
  4. 合箱:将上砂箱、下砂箱和砂芯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铸型空腔。
  5. 熔炼与浇注:将金属在熔炉中熔化至预定温度,然后从浇注口注入铸型。
  6. 落砂与清理:待金属凝固冷却后,打碎砂箱,取出铸件,切除浇冒口、飞边和毛刺。
  7. 后处理与检验:可能需要进行热处理、喷砂、机加工,并进行质量检验。
铸造的工艺流程2(以冷室压铸为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1. 模具预热与喷涂:将模具预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在型腔内喷涂脱模剂(帮助脱模并冷却模具)。
  2. 合模与浇注:模具闭合,将精确计量的熔融金属液从保温炉中舀入压室。
  3. 压射:压射冲头以高压、高速将金属液推入模具型腔,并保压一段时间。
  4. 冷却与开模:金属在压力下冷却凝固后,模具打开。
  5. 顶出与取件:顶针机构将铸件从模具中顶出,由机器人或操作员取出。
  6. 后处理:切除浇注系统、排气槽、飞边等多余部分(称为“去毛刺”)。
压铸 vs. 其他铸造
特性压铸砂型铸造熔模铸造
精度/表面质量极高
生产效率极高
模具成本极高
适合材料低熔点合金几乎所有金属几乎所有金属
适合批量大批量(>10000件)单件/小批小批/中批
零件复杂度复杂、薄壁简单、厚壁非常复杂

锻造

锻造 是指利用锻压设备(锤、压力机)产生的冲击力或静压力,使金属坯料在上下砧铁或模具之间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优良内部组织的零件(锻件)的加工方法。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加工原理与独特特点

锻造的核心在于塑性变形对金属内部组织的优化作用。

  1. 组织优化
    • 破碎铸态组织:锻造能击碎铸造状态下粗大的树枝晶和柱状晶。
    • 细化晶粒:使金属的晶粒变细,并形成更致密的纤维状流线组织(流线)。
    • 压合缺陷:锻合气孔、缩松等内部缺陷,使组织更加致密。
  2. 工艺特点
    • 卓越的力学性能:这是锻造最核心的优势。锻件在强度、韧性、疲劳强度等方面远优于铸件和机械加工件。因此,它是关键承力部件的首选。
    • 生产效率高:特别是模锻,一旦模具完成,生产效率很高。
    • 纤维流线连续:锻件的金属流线沿零件外形连续分布,未被切断,从而保证了性能的连续性。
主要分类与方法

根据变形时金属的温度和所用模具,锻造主要分为两大类:

  1. 按温度分类

    类型温度特点应用
    热锻above再结晶温度塑性好,变形抗力小,可进行大变形。应用最广。绝大多数锻件,如曲轴、连杆。
    冷锻室温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强度高。但变形抗力大,需大吨位设备。标准件(螺丝、螺母)、精密零件。
    温锻between冷热之间兼顾两者优点,降低变形抗力,提高精度。一些中碳钢、合金钢零件。
  2. 按所用模具分类(这是更常见的分类)

    类型描述特点
    自由锻金属在上下平砧之间受压变形,无需专用模具。工具简单,灵活性高,适合单件、小批量大型锻件(如船用曲轴)。但精度低,操作要求高。
    模锻金属在预先制好的型腔模具中受压变形,充满模膛。精度高,效率高,形状复杂,流线分布好。但模具成本高,需专用设备。适合大批量生产。
    胎模锻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简单的活动模具进行锻造。介于自由锻和模锻之间,兼有两者部分特点。
所使用的设备

锻造设备通常吨位巨大,给人以力量感:

  • 锻锤:利用重锤下落的冲击能量使金属变形,如空气锤蒸汽-空气锤。冲击力大,但振动和噪音也大。
  • 压力机:施加静压力使金属缓慢变形,如液压机机械压力机。作用力深透,变形均匀,利于金属填充模膛,是现代锻造的主流设备。
锻造 vs. 铸造:核心区别
特性锻造铸造
本质固态塑性成形液态冷凝成形
组织性能晶粒细化,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强、韧)极佳晶粒粗大,可能存在缩松、气孔等缺陷,力学性能较差
零件形状相对简单可以极其复杂(如复杂内腔)
成本模具成本高,适合大批量单件成本低,尤其适合复杂件和小批量(砂型)
应用选择用于制造最关键、承受重载荷的部件用于制造形状复杂、以结构功能为主的部件

挤压成型

挤压成型 是指将预热的金属坯料(通常是非铁金属)放入挤压机的挤压筒中,在强大的单向压力作用下,迫使金属从特定形状和尺寸的模孔中流出,从而获得与模孔截面形状一致的型材的塑性加工方法。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加工原理与独特特点
  1. 核心要素
    • 挤压机:提供巨大的压力(从几百吨到上万吨)。
    • 挤压模具:决定产品最终截面的形状,是技术的核心。通常由昂贵的耐热模具钢制成。
    • 坯料:通常为铝合金,也可以是铜、镁、钢(需要更高温度和压力)等。
  2. 工艺特点
    • 几乎无限的截面可能性:可以生产出截面形状极其复杂、中空、半空或实心的型材,这是轧制、锻造等其他方法无法实现的。
    • 灵活性高:更换模具即可生产不同截面的产品,非常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 材料利用率高:几乎无废料产生(除头尾料和切屑外)。
    • 综合质量好:通过挤压,金属组织变得致密,流线连续,力学性能(尤其是沿长度方向)得到改善。
    • 尺寸精度高:可生产出高精度、薄壁的型材。
工艺流程(以铝型材为例)
  1. 坯料加热:将铝合金铸棒加热到其再结晶温度以上(约400-500°C),使其处于热塑性状态。
  2. 挤压:将加热的坯料放入挤压筒,在巨大压力下使其通过模具流出,形成长长的型材。
  3. 淬火(在线热处理):对于可热处理的铝合金(如6063),挤出的型材会立即通过冷却装置(风冷或水冷) 进行快速冷却,以固定其合金元素,为后续的时效强化做准备。这一步是获得高强度型材的关键。
  4. 拉伸矫直:型材在冷却后会发生弯曲扭曲,需在拉伸矫直机上将其拉直,并消除其内部应力。
  5. 定尺切割:将矫直后的型材按订单要求切割成定长。
  6. 时效处理:将切割好的型材放入时效炉中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使其强度、硬度达到峰值状态。
  7. 表面处理:最常见的的是阳极氧化,可以赋予型材各种颜色(如银白、黑色、香槟金)并增强其耐腐蚀和耐磨性。也可以进行电泳、喷涂等。
所使用的设备
  • 挤压机:核心设备,通常是大型的液压机。其能力用“吨位”表示,如1000吨挤压机、3600吨挤压机。吨位越大,能挤压的截面越大。
  • 辅助设备:长棒热剪炉、模具加热炉、出料牵引机、在线淬冷系统、拉伸矫直机、定尺锯、时效炉等。

轧制

轧制 是指金属坯料(钢锭、钢坯)在旋转的轧辊之间通过,在轧辊压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使其截面减小、形状改变、长度增加,同时性能得以改善的过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加工原理与独特特点
  1. 核心要素
    • 轧辊:一对或一组相对旋转的辊子,是直接对金属施压的工具。轧辊表面的孔型或辊身形状决定了产品的最终截面。
    • 轧机:驱动轧辊旋转并承受巨大轧制力的重型设备。
  2. 工艺特点
    • 极高的生产效率: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可以实现高速、大批量的生产。一台高速线材轧机的速度可达每秒120米。
    • 成本极低:规模效应带来的单吨成本是所有金属加工方法中最低的。
    • 可改善金属组织性能:通过热轧能破碎粗大的铸态组织,细化晶粒;通过冷轧能产生加工硬化,提高强度。
主要分类与方法
  1. 按轧制温度分类

    类型温度特点应用
    热轧above再结晶温度变形抗力小,塑性好,可进行大变形量加工。但产品表面有氧化皮,尺寸精度稍差。钢坯、厚板、型材的初级加工。
    冷轧室温产品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强度高(加工硬化)。但变形抗力大,需更大功率的轧机。薄板、带材、箔材的精加工。
  2. 按产品类型(轧辊结构)分类

    这是最重要的分类方式,决定了轧机的类型。

    类型产品示例轧机特点
    板带材轧制钢板、钢带、铝箔、铜带使用平辊(辊身为圆柱形)。通过控制轧辊的压下来改变产品厚度。
    型材轧制钢轨、螺纹钢、H型钢、角钢使用有槽轧辊(辊身上刻有特定形状的孔型)。坯料依次通过一系列孔型,逐渐变形为最终截面。
    管材轧制无缝钢管、焊管工艺最复杂。先通过斜轧穿孔等方式制成毛管,再经轧管、定径等工序制成最终钢管。
工艺流程(以钢铁为例)

钢铁的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展现了现代工业的宏伟:

  1. 炼钢与连续铸锭:钢水在转炉/电炉中炼成后,不是铸成钢锭,而是直接通过连铸机铸成不同截面的板坯方坯Bloom (大方坯)。
  2. 加热:将连铸坯送入步进式加热炉中加热至约1200°C,使其均匀化并达到热塑性状态。
  3. 热轧:
    • 粗轧:在粗轧机上将坯料轧制成所需的中间尺寸,如将厚板坯轧薄。
    • 精轧:在精轧机组(通常由6-7架轧机组成)中连续轧制,最终获得所需的成品尺寸和温度。
  4. 冷却与卷取(针对带材):热轧后的钢带通过层流冷却系统控制冷却速度,然后卷成钢卷。
  5. 冷轧(如需):热轧钢卷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后,在冷轧机上进一步轧薄,获得更薄、更精确、更光滑的产品。
  6. 精整与后处理:包括退火(消除加工硬化)、平整、剪切、镀锌(生产镀锌板)、彩涂等。

3D打印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指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文件,使用粉末状、丝状或液态的金属、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 “逐层堆积” 的方式构造物体的技术。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它与传统加工的本质区别:

  • 传统加工(车、铣、刨、磨)减材制造。通过对一块材料进行切削、去除,最终得到零件。是 “做减法”
  • 3D打印增材制造。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添加材料,直到零件完成。是 “做加法”
技术原理与独特特点
  1. 核心流程
    1. 三维建模:使用CAD软件设计出零件的三维数字模型。
    2. 切片:用专用软件将三维模型“切”成成千上万张薄薄的二维截面图层。
    3. 打印:打印机根据切片数据,逐层打印并叠加这些二维薄层,最终堆叠成三维实体。
    4. 后处理:根据需要,进行清理、打磨、抛光、固化等操作。
  2. 工艺特点
    • 无与伦比的设计自由度:这是其最革命性的特点。可以制造出传统方法无法加工的极其复杂的内腔、网格结构、异形通道等,实现功能集成(如将多个零件合并为一个)。
    • 无需模具:直接从数字模型到实体零件,省去了昂贵的模具开发时间和成本,极大地加快了产品研发周期,非常适合原型验证小批量定制
    • 材料利用率高:近乎100%,只有极少量支撑材料浪费。
    • 高度定制化:可以轻松地制造每个都不一样的零件,无需额外成本,在医疗植入物、个性化消费领域优势巨大。
    • 一体化制造:可以直接打印出装配好的组件,如内置铰链的机构。
主流技术类型

3D打印包含多种技术,根据材料和成型方式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技术类型材料形态原理简述特点与应用
FDM (熔融沉积)塑料丝材将热塑性丝材加热熔化,通过喷嘴挤出,层层堆积。最普及、成本最低的消费级技术。用于概念模型、简单功能件。精度和强度一般。
SLA (光固化)液态光敏树脂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束扫描液态树脂表面,使其逐层固化。精度极高,表面质量好。常用于高精度手板模型、珠宝铸造原型。
SLS (选择性激光烧结)塑料粉末用激光束有选择地烧结塑料粉末层,层层堆积。无需支撑,粉末本身即为支撑。制成的零件机械性能好,可用于功能验证
SLM/DMLS (金属打印)金属粉末用高能激光束完全熔化金属粉末,使其冶金结合。当前工业应用的核心。可制造高强度、高复杂度的最终金属零件。用于航空航天、医疗。
binder Jetting (粘结剂喷射)砂/金属粉末喷墨打印头将粘结剂喷射到粉末床上,选择性粘合粉末。速度快,成本低。可打印全彩模型或金属件(需后期烧结渗铜)。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为何是革命性的):

  1. 复杂结构无障碍:制造复杂度几乎免费, desig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2. 极致快速响应:从设计到实物只需几小时到几天。
  3. 个性化定制:完美匹配医疗植入物、矫形器、定制鞋垫等领域。

局限性(为何无法取代传统制造):

  1. 生产效率低:逐层打印,速度慢,不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
  2. 材料成本高:专用打印材料价格昂贵。
  3. 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通常弱于层内,导致Z轴(垂直打印方向)性能可能较差。
  4. 表面质量:通常有台阶效应,需要后处理才能达到高光洁度。
  5. 尺寸限制:受打印台面限制,虽有大尺寸设备,但成本激增。

钣金加工

钣金加工 是针对金属板材(通常厚度小于6mm)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冷加工工艺。它主要通过剪切、冲裁、折弯、拉伸、成型等手段,将平板材制造成为各种形状的零件和产品。

一、材料

钣金加工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成本、可加工性和最终外观。

常见材料类型:

冷轧板 (SPCC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热镀锌钢板(SGCC)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电镀锌钢板(SECC)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紫铜(T2)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黄铜(H62)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不锈钢 (如SUS 304)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铝板 (如 5052, 6061)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选择材料的考量因素:强度、硬度、耐腐蚀性、导电性、成本、外观、可加工性(折弯性、焊接性)。

二、设计

冲裁设计

冲裁设计主要指通过冲压或激光切割进行孔、槽等特征的设计。其核心原则是保证模具强度和生产可行性。

  • 数冲(数控冲床)的孔间距和孔边距设计

    • 孔与边之间的距离≥T(a的尺寸);
    • 孔与孔之间的距离≥T(a的尺寸);
    • 孔与边缘不平行时孔距离边的尺寸≥1.5T(b的尺寸);
    • 孔的直径尺寸≥1.5T;
    • 矩形槽、腰型槽与边的距离≥1.5T(b的尺寸);
    • 矩形槽、腰型槽之间的距离≥1.5T(b的尺寸);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 避免尖角的设计

    • 安全因素:钣金外部尖角锋利,容易造成操作人员或用户划伤手指;
    • 冲压模具因素:钣金的尖角对应在模具上也是尖角,模具凹模上的尖角加工困难,同时热处理时极易开裂,冲裁时尖角处容易崩刃和过快磨损,造成模具寿命降低。
    • 设计建议:内角圆角半径建议 ≥ 0.5t。即使是激光切割,添加圆角也能改善外观和应力分布。
  • 数冲的孔与直壁特征保持距离

    • 折弯件或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1.5T+r(T是壁厚、r是折弯半径)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 局部弯曲的工艺切口

    如果孔特征与直壁的距离无法满足1.5T,可以采取做工艺切口的措施,避开折弯变形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折弯设计

折弯是钣金成型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设计时必须考虑折弯机的工艺限制。

  •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不宜太小,最小高度h≥2T;
    • 如果设计需要弯曲件的直边高度h≤2T:加大弯边高度,弯好后再加工到需要尺寸。或者在弯曲变形区内加工浅槽后,再折弯;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 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

    • 侧面的最小高度为h=(2~4)mm,且h≥r+2T,r为折弯内角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 折弯件上的孔边距

    • 如果先冲孔后折弯,孔的位置应处在弯曲变形区外,避免弯曲时孔会产生变形。

    • 圆孔附近折弯:1.T≤2mm,S≥T+r。2.T>2mm,S≥1.5T+r。

    • 腰型孔附近折弯(腰型孔长度L):1.L≤25mm,S≥2T+r。2.25mm<L≤50mm,S≥2.5T+r。3.L>50mm,S≥3T+r。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 打死边设计要求

    • 打死边的死边长度和材料的厚度有关,一般死边最小长度L≥3.5T+R(t为材料壁厚,r为打死边的最小内折弯半径,一般为0.6)
    • 压死边的零件需要电镀时,电镀后残留溶液容易渗出。为避免电镀液不能烤干而缓慢腐蚀零件,如果外观条件允许,可以先折30°,电镀完后再压成死边,但在外观上会留下一道压痕。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 折弯半径

    折弯钣金一般按R0.5设计,图纸上可不标注,有供应商根据实际情况资助发挥。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凸包设计
  • 凸包的基本设计要求

    • 凸包的深度H≤3T;
    • 凸包的斜度α≥15°;
    • 凸包转角部分以圆角过渡;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 凸包与周围特征保持一定的距离

    E≥2T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止裂槽设计

当折弯线或成型特征延伸到零件边缘时,必须设计止裂槽。其作用是防止应力集中传导到非成型区域,导致材料撕裂。

  • 合适的止裂槽设计

    • 止裂槽的作用是防止材料撕裂和变形;
    • 止裂槽的宽度尺寸:W≥1.5T;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提供钣金强度的设计

钣金件是薄板件,易发生弯曲变形,需要通过设计来提高其刚性。

  • 在平板类的设计中添加加强筋提高零件强度;
  • 在钣金件的边缘增加翻遍,提高强度;
  • 在拐角位置添加三角肋,增强零件的支撑;
  • 增加零件,通过螺母固定来提高整体的强度;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降低钣金成本的设计
  • 合理设计钣金形状、提高钣金材料利用率;
  • 优化折弯顺序,提高钣金材料的利用率;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三、工艺流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一、切割 - “从整板到零件毛坯”

切割是将板材分离成所需外形或内孔轮廓的工序,分为分离轮廓加工两大类。

工艺原理特点适用场景
激光切割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照射工件,使材料迅速熔化、汽化,同时用高速气流吹走熔融物质。精度高(±0.1mm)、柔性好(无需模具)、可加工任意复杂形状、切缝窄。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产品开发、打样。复杂零件下料。
数控冲床通过程序控制模具库中的小模具(圆模、方模、异形模)快速移动,在板料上完成冲孔、切边等。效率高(群孔)、可加工成形特征(如百叶窗、凸包)。但每个特征需要专用模具大批量规则孔加工(如电气柜、机箱散热孔)。
等离子切割利用高温等离子电弧的热量使工件切口处的金属局部熔化,并借高速等离子的动量排除熔融金属。速度快、可切厚板(可达100mm以上)。但热影响区大、精度和断面质量较低。碳钢厚板下料(如工程机械、钢结构)。
水刀切割利用超高压水(混合磨料)喷射进行切割。冷态切割,无热影响、无热变形,可切割任何材料(金属、玻璃、石材)。但速度较慢,运营成本高。热敏感的材料(如淬火钢)、复合材料。

总结:激光切割因其高精度和高柔性,已成为现代钣金下料的绝对主流

二、冲压成型 - “一步成型复杂特征”

冲压成型主要依靠模具在压力机上一次行程中,在板料上加工出局部特征。它通常与冲孔在同一台数控冲床上完成。

典型特征原理与特点应用
压筋使板料局部拉伸变薄,形成凸起或凹陷的筋条。提高刚性,防止薄板件变形。机箱外壳、门板、底盘。
百叶窗切口并拉伸成型,用于通风散热电气柜、电脑机箱、空调风道。
沉孔/凸包拉伸形成凸台,用于螺栓头部沉入定位各种安装面。
翻孔/翻边将预冲孔边缘翻起竖立的直边,用于攻丝提高刚性连接螺纹底孔、加强边。
  • 冲模的种类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 冲裁模的特点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总结:冲压成型效率极高,但每个特征都需要专用模具,适合大批量生产。

三、钣金折弯- “从二维到三维的魔法”

折弯是通过折弯机和模具(上模和下模)对板材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所需角度和形状。

折弯原理与关键概念

  • 折弯机:提供压力。上模(凸模)下行,将板材压入下模(凹模,V型槽)中,使其弯曲。
  • 折弯半径内半径 R ≥ 板厚 (t)。避免过小半径导致外部材料过度拉伸而开裂。
  • 折弯扣除/折弯系数:折弯后板材会变长,为获得精确尺寸,必须在展开图中扣除这部分长度。这是折弯工艺的核心计算
  • 回弹:折弯后,材料会有轻微的回弹(角度变大)。操作员需进行过折弯以补偿回弹量。

四、钣金连接

压铆螺柱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压铆螺钉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压铆螺母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涨铆螺母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拉铆螺母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翻孔攻丝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五、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用于改善产品外观、提升耐腐蚀性、增加耐磨性或获得特殊功能。

常见处理方式:

  1. 去毛刺
    • 几乎所有机加工后都必须进行的步骤,用手工或机器(如磁力抛光机、振动研磨机)去除切割、冲压产生的锋利毛边和锐角,保证安全和使用性能。
  2. 喷涂
    • 喷漆:提供颜色和基本的防锈保护。通常前处理包括磷化喷砂 以增强附着力。
    • 喷粉:更常用的方式。粉末通过静电吸附在工件表面,经高温固化后形成一层坚固、耐磨、耐腐蚀的涂层,外观质感好,环保无溶剂。
  3. 电镀
    • 通过电解原理在工件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膜。
    • 镀锌:最常用的低成本防锈处理,有白锌、彩锌等。
    • 镀铬/镀镍:提供亮丽的外观和良好的耐磨、防锈能力,常用于装饰件和五金件。
  4. 化学氧化/阳极氧化
    • 主要用于铝合金。通过电解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极大地提高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并可染成各种颜色(如黑色、金色、红色),美观且环保。
  5. 拉丝
    • 一种机械处理方式,用砂带在产品表面磨出线纹,起到装饰效果,常见于不锈钢和铝合金。

补充:零件质量

分为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1、加工精度

尺寸公差: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不同的加工精度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12-18:非配合表面、原材料表面

11-12:不重要的配合

9-10:不重要,但有一定要求

7-8:有一定精度要求的零部件的配合

6:重要零件的精密配合(孔轴配合,一般孔为7级,轴为6级)

2-5:特别精密零件配合

**常用的:**5-8

2、表面质量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不同的粗糙度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50/25:粗加工、原材料表面

12.5:非配合面、轴端面、倒角

6.3:不重要配合面、支柱、支架

3.2:一般性零件配合

1.6: 定位销孔、尺寸工作面、传动螺纹工作面。精车、磨才能得到

0.8:精磨才能达到

0.4:长期保持配合性质的工作面-镜面

0.1:仪器轨道、气缸活塞杆、气缸缸盖

**常用的:**6.3/3.2/1.6


热处理

热处理分类如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四把火

金属热处理中这四种最核心、最基础的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它们通常被称为热处理的“四把火”。

简单来说,这“四把火”的目的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的性能(如硬度、强度、塑性、韧性等)。

1. 退火

核心目的:

  • 降低硬度,软化材料,便于切削加工。
  • 消除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和开裂。
  •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和成分,改善材料力学性能。
  • 为后续的淬火等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操作过程:

  1. 加热: 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通常是高于临界温度Ac3或Ac1的某一温度)。
  2. 保温: 在此温度下保持足够时间,使工件内部完全热透并发生组织转变。
  3. 冷却: 极其缓慢地冷却(通常是随炉冷却),这是退火最关键的特点。

主要应用: 铸件、锻件、焊接件以及冷轧钢材的预处理,消除加工硬化。

2. 正火

核心目的:

  • 细化晶粒,改善过粗的晶粒组织。
  • 消除网状碳化物等不良组织,为后续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 调整硬度,略高于退火,低于淬火。
  • 有时可作为最终热处理,提高普通结构件的综合性能。

操作过程:
与退火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冷却方式:

  1. 加热: 加热到比退火稍高一点的温度。
  2. 保温: 保温一段时间。
  3. 冷却: 在静止空气中冷却。冷却速度比退火快,比淬火慢得多。

与退火的区别:
正火冷却更快,得到的组织更细,强度和硬度也比退火件稍高一些。生产周期比退火短,成本更低,因此有时用正火代替退火。

主要应用: 低碳钢的预处理,改善切削性能;消除中碳钢的锻后组织缺陷;作为要求不高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3. 淬火

核心目的:

  • 大幅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操作过程:

  1. 加热: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其转变为奥氏体组织)。
  2. 保温: 保温一段时间。
  3. 冷却: 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快速冷却到室温。这是淬火最核心的特点。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水、油、盐水等(冷却能力:盐水 > 水 > 油)。

背后的原理:
快速冷却阻止了奥氏体向柔软的铁素体和渗碳体转变,而是转变为一种极硬、极脆的不稳定组织——马氏体

主要应用: 各种工具(刀、模具、量具)、轴承、齿轮等需要高硬度和耐磨性的零件。

重要提示: 淬火后工件内应力巨大,非常脆,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立即进行回火

4. 回火

核心目的:

  • 消除或减少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防止开裂和变形。
  • 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和塑性。
  • 稳定组织,使工件尺寸稳定。
  • 调整硬度,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之间的综合平衡。

操作过程:

  1. 加热: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临界温度的某一温度。
  2. 保温: 保温一段时间。
  3. 冷却: 一般在空气中冷却。

背后的原理:
不稳定的马氏体组织在回火加热时会发生分解,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逐渐转变为较稳定且韧性更好的组织(如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

回火温度是关键:

  • 低温回火 (150-250°C): 消除部分应力,稍降低硬度,保持高耐磨性。用于工具、轴承等。
  • 中温回火 (350-500°C): 显著提高弹性和韧性。用于弹簧、锻模等。
  • 高温回火 (500-650°C): 获得强度、韧性和塑性良好配合的综合力学性能(即良好的“强韧性”)。这种“淬火+高温回火”的工艺也称为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重要结构件,如连杆、主轴、齿轮等。

总结与关系

工艺名称主要目的加热温度冷却方式获得性能/组织
退火软化、消除应力、细化晶粒Ac3或Ac1以上随炉缓慢冷却硬度低、塑性好(接近平衡组织)
正火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比退火稍高空冷性能介于退火和淬火之间(组织更细)
淬火提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Ac3或Ac1以上快速冷却(水、油)高硬度、高脆性(马氏体)
回火消除脆性、降低内应力、调整性能低于Ac1空冷稳定的综合力学性能(回火组织)

它们的关系通常是:
退火/正火​ → (机械加工) → ​淬火​ → ​回火

  • 退火和正火通常是预备热处理,为后续加工或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 淬火和回火通常是最终热处理,二者必须紧密配合,不可分割,共同决定工件的最终性能。

调质

将钢件进行淬火后,再进行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它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最高的硬度或最高的韧性,而是为了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同时具备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使零件在工作中既能承受高载荷,又能承受冲击和疲劳。

调质的目的:追求“强韧性”

你可以把材料的强度韧性想象成天平的两端:

  • 淬火:极大地提高了强度/硬度,但将韧性降到了最低(极脆)。
  • 低温回火:部分恢复韧性,但依然以保留高硬度为主要目的。
  • 调质(淬火+高温回火):通过高温回火,显著地牺牲一部分强度/硬度,来大幅提升韧性,最终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的组织状态,使得零件既“强”又“韧”,不易发生脆性断裂,寿命更长。

主要目的包括:

  1. 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高强度与高韧性的良好配合)。
  2. 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
  3. 稳定组织和工作尺寸

调质的工艺过程

调质处理严格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 **淬火 **
    • 加热: 将工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通常为 Ac3 以上 30~50°C)。
    • 保温: 使工件心部也完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组织,并溶解碳化物。
    • 冷却: 在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得到高硬度、高脆性的马氏体组织
  2. 高温回火
    • 加热:淬火后的工件重新加热到500~650°C 的温度区间(这个高温是调质区别于其他回火的关键)。
    • 保温: 保温足够时间,使不稳定的马氏体充分分解。
    • 冷却: 一般在空气中冷却即可。

最终组织: 经过调质处理后,钢的最终微观组织是回火索氏体。这是一种由细小的颗粒状渗碳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组织,正是这种组织赋予了材料优良的强韧性。

适用材料

并非所有钢种都适合调质。调质处理主要适用于中碳钢中碳合金钢

  • 最典型的钢号: 45钢(优质碳素结构钢)、40Cr(最常用的合金调质钢)。
  • 原因: 中碳钢(含碳量0.3%~0.6%)经过淬火能获得足够的马氏体,从而在高温回火后既有强度又有韧性。含碳量过低,淬火后强度不足;含碳量过高,韧性又难以保证。

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一种只对工件表层进行热处理,而不改变心部组织的工艺方法。

核心目的: “外硬内韧”

  • 表层: 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疲劳强度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
  • 心部: 保持原有的韧性、塑性和强度,从而能够承受冲击载荷。

这种“表硬心韧”的性能组合,是整体热处理(如调质)无法实现的,非常适合那些要求表面耐磨但又承受冲击的零件。

与整体热处理的区别

特性整体热处理 (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
处理范围工件整个截面都被加热和冷却仅对工件表层进行强化
性能特点整体性能均匀一致“表硬内韧”,性能沿截面梯度分布
应用场景要求整体性能一致的零件(如轴、弹簧)要求表面耐磨且心部抗冲击的零件(如齿轮、曲轴)
常见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

第一大类:表面淬火

原理: 仅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表层淬硬,而心部因未被加热仍保持原始组织。

关键: 快速加热,使热量来不及传入心部。

主要方法包括:

1. 感应淬火
  • 原理: 将工件放入由铜管制作的感应器中,通入高频交流电,在工件表面产生巨大的感应涡流,利用电阻热效应使工件表层在极短时间内(几秒)加热到淬火温度,随即快速喷水冷却。
  • 特点:
    • 加热极快,效率高,易于自动化生产。
    • 质量好,氧化脱碳少,变形小。
    • 淬硬层深度易于通过电流频率控制:频率越高,电流渗透深度越浅,淬硬层越薄。
  • 应用: 齿轮、轴类、曲轴、凸轮轴等。这是应用最广泛的表面淬火方法。
2. 火焰淬火
  • 原理: 利用氧-乙炔焰(或其他可燃气体)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然后喷水冷却。
  • 特点:
    • 设备简单,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合大型工件或单件小批量生产。
    • 质量控制难,容易过热,淬硬层深度和均匀性不如感应淬火。
  • 应用: 大型齿轮、轧辊、导轨、局部硬化的工具等。
3. 激光淬火 / 电子束淬火
  • 原理: 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或电子束扫描工件表面,使其极快加热并自冷淬火(热量迅速传入冷的心部,无需额外冷却介质)。
  • 特点:
    • 极其精确,可处理复杂图案和微小区域,变形极小。
    • 设备昂贵,主要用于高精尖领域。
  • 应用: 汽车发动机气缸内壁、精密模具、刀具等。

第二大类:化学热处理

原理: 将工件放入特定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多种元素(如碳、氮、硼等)渗入工件表层,改变表层化学成分,然后再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如淬火),使表层获得不同的性能。

基本过程: 分解 → 吸收 → 扩散

  1. 分解:介质在高温下分解出活性原子(如[C], [N])。
  2. 吸收: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
  3. 扩散:吸附在表面的原子向工件内部深处扩散,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

主要方法包括:

1. 渗碳
  • 目的: 提高表层含碳量
  • 过程: 将低碳钢工件放入富碳介质(气体、固体或液体)中,加热到900~950°C,使碳原子渗入表层,然后进行淬火+低温回火。
  • 结果: 表层变为高碳马氏体,高硬度、高耐磨;心部仍是低碳组织,韧性好
  • 应用: 齿轮、活塞销、传动轴等承受剧烈摩擦和冲击的零件。
2. 渗氮 / 氮化
  • 目的: 提高表层含氮量
  • 过程: 将工件放入含氮介质(通常是氨气NH₃)中,加热到500~600°C(低于钢的临界点),氮原子渗入形成高氮化合物层。
  • 特点:
    • 温度低,变形极小,精度高。
    • 硬度极高,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非常好。
    • 无需再淬火,处理后可直接使用。
  • 应用: 精密机床主轴、丝杠、发动机气缸套、模具等。
3. 碳氮共渗 / 氰化
  • 目的: 碳和氮同时渗入工件表层。
  • 特点: 兼具渗碳和渗氮的优点。比渗碳温度低、变形小,比渗氮层深、抗压强度好。
  • 应用: 汽车、摩托车齿轮、轴类零件等。
4. 其他
  • **渗硼 **:获得极高硬度和耐磨性。
  • 渗金属(如渗铬、渗钒):获得特殊的表面性能,如抗高温氧化、极耐磨(如模具)。

总结与对比

工艺类型核心原理改变主要方法特点应用
表面淬火仅加热表层并淬火仅组织感应淬火、火焰淬火效率高,心部韧性好齿轮、轴类
化学热处理元素渗入表层改变成分成分+组织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性能更丰富,耐磨耐蚀齿轮、精密零件、模具

选择依据:

  • 需要最深的硬化层和最好的心部韧性 → 渗碳
  • 需要最高的表面硬度、最小的变形和良好的耐蚀性 → 渗氮
  • 需要快速高效地对特定区域硬化,且变形要求不高 → 感应淬火
  • 处理大型零件单件小批生产 → 火焰淬火

表面处理

喷砂

喷砂是一种利用高速喷射的磨料(如砂粒、钢丸、玻璃珠等)冲击工件表面,进行清理、强化或表面处理的工艺。通过机械撞击,可去除氧化皮、毛刺、污垢,或使表面粗糙化以增强涂层附着力。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喷砂原理

  • 高速喷射:压缩空气或离心力将磨料加速,撞击工件表面。
  • 机械作用:磨料的冲击力可剥离污染物、毛刺,或形成均匀的粗糙度(增加表面积)。

喷砂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遮蔽保护表面清理(初步去除油污) → 干燥
  2. 喷砂作业:
    • 将工件送入喷砂舱,使用压缩空气将磨料(塑料磨料、玻璃珠等)高速喷射至工件表面。
  3. 后清理:
    • 吹扫(使用压缩空气清除残留磨料与粉尘) → 检验(清洁度与粗糙度)。

喷砂的主要用途

用途作用
表面清理去除锈迹、氧化皮、旧涂层、焊接残渣等(如钢结构、铸件)。
表面粗糙化增加表面粗糙度(Ra值),提高喷涂、电镀或粘接的附着力。
去毛刺清除机加工后的锐边或毛刺(如金属零件、注塑件)。
装饰效果形成哑光、磨砂纹理(如不锈钢标牌、手机外壳)。

补充:目

”是一个衡量颗粒大小的单位, specifically 指的是颗粒能否通过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洞数量。

  • 定义:指的是一平方英寸面积的筛网上有多少个孔。目数越高,孔数越多,孔径就越小,能通过的颗粒就越细。
  • 核心逻辑目数 ↑ = 颗粒尺寸 ↓
目数范围颗粒粗细表面效果典型应用
20 - 60目非常粗极度粗糙的表面,有明显的凹凸感和切削痕迹。强力清理:去除厚锈层、顽固旧漆皮、大型铸件上的铸砂。增加附着力:为大型结构件(如钢结构桥梁)的涂层提供锚点。
80 - 120目粗糙的表面,手感明显,能有效遮盖板材表面的划痕和缺陷。功能性处理:地板、楼梯踏板的防滑处理。工具手柄、机床外壳的粗磨砂表面。
150 - 240目中等细腻的磨砂质感,最常见的哑光/雪砂面。手感顺滑但仍能感受到细微颗粒感。装饰性处理手机、笔记本电脑外壳(如MacBook的掌托区域)、高端家电面板(如油烟机)、建筑铝型材、餐具(如保温杯)。
280 - 400目非常细腻的丝滑表面,近乎光滑,但仍为哑光。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到微小的纹理。高端装饰:奢侈品包装盒、精密仪器面板、要求极高手感的产品。
500目以上极细近乎光面的哑光效果,主要用于清洁和微调表面,而非创造纹理。精密清洁:清洁精密零件、半导体硅片;为后续电镀、喷涂提供微粗化的基础。

喷丸

喷丸是一种通过高速喷射金属丸(钢丸、不锈钢丸等)或陶瓷丸撞击金属表面,引入压应力层以提升工件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的冷加工工艺。与喷砂不同,喷丸更注重材料性能强化而非表面清理。

喷丸的核心作用

  • 引入压应力:弹丸撞击使表层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残余压应力,抵消外力拉应力,显著延缓裂纹萌生和扩展
  • 提高疲劳寿命:可延长零件寿命50%~1000%(如弹簧、齿轮、航空部件)。
  • 增强抗应力腐蚀:压应力层抑制腐蚀介质渗透。

喷丸(强化)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除油清洗干燥(确保表面无污物干扰喷丸效果)。
  2. 喷丸作业:
    • 将工件置于喷丸机内,使用压缩空气或离心轮将弹丸(通常为钢丸、玻璃丸、陶瓷丸)高速喷射撞击工件表面。
  3. 后清理:
    • 吹扫(清除残留弹丸与碎屑) → 检验(表面强化效果与清洁度)。

喷丸 vs 喷砂:关键区别

对比项喷丸喷砂
目的强化材料性能(疲劳强度)表面清理、粗糙化或装饰
磨料类型金属丸(钢丸、不锈钢丸)、陶瓷丸石英砂、玻璃珠、氧化铝等
冲击能量高(需精确控制覆盖率、强度)中等(以去除污染物为主)
表面粗糙度可能增加,但非主要目标主要目标之一
典型应用弹簧、航空叶片、传动轴钢结构除锈、喷涂前处理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抛光

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使表面变得光滑、光亮,甚至达到镜面效果。

抛光(机械抛光)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除油脱脂清洗干燥(确保表面无污物)。
  2. 抛光作业:
    • 粗抛(去除刀痕与缺陷) → 中抛(消除粗抛痕迹) → 精抛/镜面抛(获得目标光泽度)。
  3. 清洁:
    • 超声波清洗(或手工清洗) → 干燥(彻底去除抛光膏残留)。

抛光分类及方法

(1) 机械抛光
  • 工具:抛光轮、砂带、研磨膏(如金刚石膏)。
  • 流程:
    1. 粗抛:用粗砂轮或砂纸去除划痕、毛刺。
    2. 中抛:换细砂轮或纤维轮进一步平滑表面。
    3. 精抛:使用软布轮+抛光膏(如氧化铈)实现镜面效果。
  • 特点:
    • 适用于金属(不锈钢、铝)、塑料(亚克力)。
    • 可手动或自动化(如CNC抛光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2) 电解抛光
  • 原理:将工件作为阳极,在电解液中通电溶解表面微观凸起,实现超平滑效果。
  • 特点:
    • 适用于不锈钢、铜等导电材料。
    • 提升耐腐蚀性(钝化表面),无机械应力。
  • 应用:医疗器械、食品机械、精密零件。
(3) 化学抛光
  • 原理:通过酸性或碱性溶液腐蚀表面凸起,达到光亮效果(无需通电)。
  • 特点:
    • 成本低,但环保性差(需处理废液)。
    • 常用于铝、黄铜装饰件。

拉丝

通过研磨产品,在表面形成线纹,呈现哑光金属质感,起到装饰的效果。

拉丝(表面处理)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除油脱脂清洗干燥(确保表面洁净无污)。
  2. 拉丝作业:
    • 通过机械摩擦(百洁布、砂带等)在工件表面定向或非定向加工出线状纹路。
  3. 清洁:
    • 吹扫清洗干燥(清除表面金属碎屑)。

拉丝方法-机械拉丝

  • 工具:砂带、尼龙轮、钢丝刷。
  • 纹理类型:
    • 直纹拉丝:单向摩擦,形成平行条纹(如电梯门、电器面板)。
    • 乱纹拉丝:多方向摩擦,形成无规则纹理(如手机边框)。
    • 旋纹拉丝:旋转刷头形成同心圆纹路(如音响外壳)。
  • 特点:
    • 适用于不锈钢、铝、钛等金属。
    • 视觉效果:产生细腻的丝状纹理,具有亚光、耐磨、耐看的特点。它能掩盖材料表面的轻微划痕和瑕疵,提升产品的质感。
    • 触觉体验: 手感顺滑,有细微的摩擦感。
    • 功能性: 提高抗划痕和耐磨损的能力。

铝阳极氧化

阳极氧化铝就是经过电化学处理以形成坚韧的保护性氧化层的铝。该过程包括将铝浸入电解液中,然后通电,从而使表面更坚硬,更耐腐蚀——比普通铝硬约两到三倍。

由于阳极氧化层与铝粘合在一起,因此它不会像其他涂层一样碎裂、剥落或剥落。这使其非常适合外观和耐用性都很重要的应用,例如建筑、汽车零部件和消费品。此外,多孔表面易于染色,因此可以有各种颜色和饰面。

铝阳极氧化工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1. 原始铝件:作为起点。
  2. 生成阻挡层:通电后表面立即形成一层极薄的致密氧化膜。
  3. 形成多孔层:氧化膜生长为蜂窝状结构,产生大量微孔。
  4. 着色:染料渗入并填充这些微孔,从而赋予颜色(不着色的就是本色阳极氧化)。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阳极氧化铝着色的优点

给阳极氧化铝上色可增强其美感,并提供实用优势。以下是一些值得了解的优势:

  • 美观: 将阳极氧化铝染色以获得多种颜色,可以生产出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美观产品。颜色可以根据品牌要求或设计指南进行调整。
  • 坚固耐用: 作为铝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顶层涂层,彩色阳极氧化层不易碎裂、褪色和磨损。这意味着产品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也能长时间保持良好外观。
  • 功能优势: 颜色的使用可能包括工业领域或安全性领域的组件跟踪,其中可视化具有优势。
  • 环保: 与典型的油漆或粉末涂料不同,阳极氧化工艺不涉及任何有害化学物质。染料通常无毒且可持续。

阳极氧化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除油 → 碱洗(去自然氧化层) → 酸洗(中和) → 抛光(可选)。
  2. 阳极氧化:
    • 将工件浸入电解液,通电氧化(时间根据膜厚需求,通常30~60分钟)。
  3. 染色(可选):
    • 利用氧化膜的多孔性吸附染料(如黑色、金色、红色等)。
  4. 封孔:
    • 热水(90~100℃)或镍盐封闭孔隙,提高耐腐蚀性。

阳极氧化的性能优势与局限性

性能效果
耐腐蚀性氧化膜隔绝空气和水分,耐盐雾性能提升10倍以上。
耐磨性硬质氧化膜的耐磨性接近陶瓷,延长零件寿命。
绝缘性氧化铝膜电阻率高(>10⁹ Ω·cm),可用于电子元件。
装饰性可通过染色获得多种颜色(如iPhone的“太空灰”即阳极氧化工艺)。
附着力氧化膜与基体结合牢固,不易剥落。

局限性:

  • 不能随便选颜色: 只能做 黑色、灰色、金色、棕色 和它们的衍生色。想做鲜艳的粉、蓝、绿?不行。
  • 绝对做不了纯白色:这是世界级难题,最多只能做出很灰的“假白”。
  • 不遮丑:铝材本身有划痕或瑕疵,做完氧化后会更明显。

发黑和发蓝

指钢材或钢件在空气水蒸气或化学药物中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蓝色或黑色氧化膜(四氧化三铁)的工艺。提高防锈能力。

说明

高温550度氧化成四氧化三铁–>天蓝色–>发蓝处理

高温350度氧化成四氧化三铁–>暗黑色–>发黑处理

用途

  • 兵器制造–>发蓝
  • 工业生产–>发黑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电镀/水电镀

电镀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镀层的表面处理工艺,目的是提升工件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导电性、美观性等性能。

电镀的基本原理

  • 电解池反应:

    • 阳极:溶解的金属(如镀镍时用镍板)或惰性电极(如镀铬用铅板)。
    • 阴极:待镀工件(接电源负极)。
    • 电镀液:含目标金属离子(如Cu²⁺、Ni²⁺、Cr⁶⁺)的溶液。
  • 沉积过程:通电后,金属离子在阴极(工件)表面得电子,还原为金属原子并形成镀层:
    Mn++ne−→M(M=Cu, Ni, Cr等) \text{M}^{n+} + n\text{e}^- \rightarrow \text{M} \quad (\text{M=Cu, Ni, Cr等}) Mn++neM(M=Cu, Ni, Cr)

2. 电镀的常见类型

(1) 按镀层材料分类
镀层特点典型应用
镀锌成本低,耐大气腐蚀(白色/彩色钝化),但硬度低。螺丝、五金件、汽车零件
镀镍耐磨、耐腐蚀,可抛光至镜面(分光亮镍、哑光镍)。卫浴件、电子触点、装饰品
镀铬高硬度(HV 800~1000)、耐磨,分装饰铬(薄层)和硬铬(厚层)。汽车保险杠、液压杆、模具
镀铜导电性好,常作为中间层(如镀镍前的打底)。PCB电路板、珠宝
镀金/银高导电、抗氧化,成本高。电子接插件、奢侈品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2) 按工艺分类
  • 挂镀:工件悬挂于电镀槽中,适合大批量小型件(如螺丝、纽扣)。
  • 滚镀:工件在滚筒中滚动电镀,适合细小零件(如垫圈、铆钉)。
  • 连续镀:用于线材、带材的连续处理(如镀锌钢板)。

3. 电镀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除油 → 酸洗(去氧化层) → 活化(增强附着力)。
  2. 电镀:
    • 将工件浸入电镀液,通电沉积镀层(时间根据厚度需求)。
  3. 后处理:
    • 水洗 → 钝化(如镀锌后的彩色钝化) → 烘干 → 检测(厚度、附着力)。

4. 电镀的性能优势与局限性

性能效果
耐腐蚀性镀锌、镀镍可显著延缓基材锈蚀(如镀锌件盐雾试验可达72小时以上)。
耐磨性硬铬镀层硬度接近陶瓷,用于高摩擦部件(如模具、轴套)。
导电性镀金、镀银用于高导电器件(如手机天线、芯片引脚)。
装饰性镀铬、镀金提供镜面或奢华外观(如汽车装饰条、首饰)。
焊接性镀锡、镀镍层改善焊接性能(如电子元件)。

局限性:

  • 颜色选择极少:只能镀出金属本身的颜色(如铬的亮银色、锌的哑光灰、金的金色、铜的红色)。无法调色,做不出粉色、蓝色等任何非金属色。
  • 完美主义杀手:极易出现水纹、斑点、厚度不均等问题,对基材表面瑕疵“零容忍”,有任何划痕或脏污都会在镀后凸显,就是说它会放大缺陷。
  • 无法覆盖复杂结构:在深孔、凹槽、细缝内部,镀层会非常薄甚至没有,容易露底。(工件的深孔、凹槽和内腔,这些地方的电场非常弱,电流密度低,金属离子很难被吸引过去,所以镀层就很薄甚至没有。与之对比:为什么电泳可以?因为电泳的油漆粒子是带电荷的,它们在电场力的驱动下,会主动“爬”到各个角落,直到把所有带电的表面都覆盖住,力求达到电场平衡。)

电泳

电泳,全称为电泳涂装,是一种将工件浸入涂料中,通过外加电场使涂料粒子定向移动并均匀沉积在工件表面的涂装技术。它本质上利用了电化学原理。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

电泳的过程可以类比为一场“带电粒子的定向马拉松”,其核心是电解电泳现象。

  1. 准备工作:将待处理的工作(如汽车车身)进行严格的前处理(除油、磷化等),使其表面洁净并具有微导电性。
  2. 配制电泳漆:将专用的水溶性涂料(电泳漆)与去离子水按比例稀释,放入一个巨大的槽中。电泳漆中的树脂和颜料颗粒在溶液中会自带电荷(通常是负电荷)。
  3. 通电:
    • 将工件作为阳极(阳极电泳)或阴极(阴极电泳,更常见)。
    • 将电泳槽壁作为对应的另一极。
  4. 电泳(泳动):通电后,整个电泳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场。带电荷的涂料粒子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地向相反电极(即工件)移动。
  5. 电沉积(析出):当涂料粒子到达工件表面时,会发生电化学反应,中和掉所带的电荷,从而不溶于水,并沉积在工件表面。
  6. 电渗:这是电泳涂层极其致密的关键步骤。在电场作用下,沉积层中的水分会被挤出,使涂层变得结构紧密,含水率极低。
  7. 后清洗与烘烤:工件从电泳槽中取出后,用超滤液冲洗掉表面附着的浮漆,然后送入烘烤炉高温固化,形成一层坚硬、致密、均匀的漆膜。

电泳(涂装)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脱脂水洗表调磷化水洗纯水洗
  2. 电泳作业:
    • 将工件浸入电泳槽,通电(工件为阳极/阴极),使涂料粒子泳动并沉积于表面。
  3. 后清洗:
    • 槽上冲洗UF(超滤)水洗纯水洗(回收带出漆液,提高利用率)。
  4. 烘烤固化:
    • 送入烘道,在指定温度(通常160-185℃)下加热,使漆膜交联固化。

主要特点

电泳工艺的优势非常突出,使其成为许多行业的首选底漆工艺:

  • 无与伦比的均匀性:由于电场的作用,即使是在工件的凹槽、内腔、缝隙等复杂结构中,涂料也能均匀覆盖,无流挂、无漏涂。这是传统喷涂无法做到的。
  • 卓越的防腐蚀性:形成的漆膜致密、连续、附着力极强,能提供 outstanding 的防锈和耐腐蚀性能。汽车能十年不生锈,主要归功于电泳底漆。
  • 高效率与自动化:非常适合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可实现完全自动化,效率高。
  • 材料利用率高:槽液可循环使用,带出的涂料可通过超滤系统回收,利用率高达95%以上,环保且经济。
  • 安全环保:以水为稀释剂,不易燃,无有机溶剂挥发问题,VOC排放极低。
  • 局限性:
    • 颜色单一:通常只能做一种颜色(黑色、灰色最常见),主要用于底漆
    • 投资巨大:电泳槽、超滤系统、烘烤设备等初始投资成本很高。
    • 只能导电:只能对导电材料(主要是金属)进行涂装。

应用领域

电泳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性工艺,尤其作为底漆应用在:

  • 汽车工业:这是电泳最大的应用领域。每一个汽车车身、车架都必须经过电泳处理,这是其长达10年以上防锈寿命的根本保证。
  • 家电行业: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等金属外壳,提供美观且防锈的底漆层。
  • 五金建材:门窗、锁具、灯具、金属家具、脚手架等。
  • 电子产品:机箱、散热器等。
  • 军工及航空航天:对防腐要求极高的零部件。

喷漆(液体喷涂/喷油)

喷漆,顾名思义,是通过喷枪将涂料雾化并喷涂到工件表面的过程。其核心目的是装饰、保护和赋予特殊功能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

喷漆的本质是将液体涂料转化为细密液滴,并使其均匀附着在物体表面,最终形成一层连续的固态薄膜

其基本流程包含三个核心阶段:

  1. 前处理:这是所有优质涂装的基础。工件必须经过严格清洗,包括除油、除锈、磷化或钝化等,以确保表面绝对洁净并具有一定的附着力。“脏”的表面会导致漆膜脱落、起泡等缺陷。
  2. 喷涂:将处理好的工件送入喷房(喷漆室)。油漆在喷枪中通过压力和特殊喷嘴被雾化成微米级的细小颗粒,形成漆雾。操作工或机器人控制喷枪,使漆雾均匀地覆盖工件表面。
  3. 固化:喷涂后的工件进入烘烤炉(烤漆房),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漆膜中的溶剂挥发,树脂发生交联反应,从液态变为固态,形成坚硬、致密的保护层。

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除油除锈打磨清洁(确保基底洁净平整)。
  2. 喷涂作业:
    • 调配涂料 → 底漆喷涂流平面漆喷涂流平(可选罩光漆)。
  3. 固化干燥:
    • 自然晾干烘烤固化(加速反应,提升漆膜性能)。
  4. 检验:
    • 检查漆膜厚度、光泽、色差、附着力及有无缺陷(如橘皮、颗粒)。

主要特点

喷漆工艺之所以如此普及,源于其独特的优势:

  • 无与伦比的装饰性:可以调配出任何颜色(Pantone色卡)、任何光泽度(高光、半光、哑光)和任何效果(金属漆、珠光漆、裂纹漆等),满足各种美学需求。

  • 强大的保护性:能有效隔绝水分、氧气和化学物质,提供优异的防腐蚀、防锈、耐候性(抗紫外线、耐雨雪)。

  • 基材适应性广:几乎可以在任何材料上施工,包括金属、塑料、木材、复合材料等。

  • 手感可调:通过选择不同的涂料和工艺,可以获得从极度光滑到各种纹理的触感。

  • 喷漆可以使尖锐边缘变圆滑,这样不会伤手。

  • 局限性:

    • 工艺复杂:流程长,涉及前处理、喷涂、固化等多个环节,质量控制点繁多。

    • 需要干燥/固化时间:无法像UV打印那样即时固化。

    • 喷漆的那一层漆感觉比较脆,在应力比较大的地方容易掉漆,比如螺钉安装处和边角处容易掉漆,如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纹路

橘纹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橘纹效果摸起来很丝滑,感觉表面很饱满、圆润。而铝合金阳极氧化则做不出这种效果,阳极氧化的零件用手指在上面滑动阻力比较大,就没有喷漆那么圆润了。

烤漆(高温烘烤漆)

烤漆,从字面上看,包含了两个核心动作:“喷漆”“烘烤”。它本质上是指工件在经过喷涂后,必须经过高温烘烤才能使漆膜完全固化的整个涂装过程。

核心原理

烤漆的核心原理是热固化。其基本流程清晰地定义了何为“烤漆”:

  1. 前处理:这是所有优质涂装的基础。工件必须经过严格的除油、除锈、磷化或钝化等步骤,以获得洁净且具有良好附着力的表面。
  2. 喷涂:将处理好的工件送入喷房(喷漆室)。通过喷枪将油漆均匀地喷涂在工件表面。这可能包括底漆、面漆和清漆的多次喷涂。
  3. 烘烤固化(关键步骤):喷涂后的工件进入烘烤炉(烤漆房),在特定的高温下(根据油漆配方,通常在120°C - 180°C之间)保持一定时间。在这个阶段,漆膜中的树脂发生交联反应,从线性结构变为网状结构,从而形成一层坚硬、致密、稳定的固态保护膜。

烤漆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除油水洗表调磷化水洗烘干(形成洁净防护基底)。
  2. 喷涂作业:
    • 静电喷涂(人工或自动) → 流平(使漆膜均匀舒展)。
  3. 烘烤固化:
    • 送入烘道,在特定温度(通常120-180℃)下加热,促使漆膜交联固化。
  4. 冷却检验:
    • 冷却后检查漆膜厚度、光泽、硬度、附着力及外观。

主要特点

“烤漆”之所以代表高质量,源于其工艺特点:

  • 极高的表面质量:漆膜丰满度高、光泽度好、硬度高,外观非常漂亮。
  • 优异的性能:由于高温交联反应,漆膜极其坚硬、耐磨、耐刮擦,并且具有出色的耐候性(抗紫外线、耐酸碱、耐温差)和耐腐蚀性
  • 持久耐用:其寿命远高于自然晾干的油漆,常用于对耐久性要求极高的场合。
  • 局限性:
    • 工艺复杂,成本高:需要建造庞大的喷房和烤漆房,能耗高。
    • 生产周期长:包含多次喷涂和烘烤环节。
    • 基材需耐热:工件必须能承受长时间的高温烘烤,因此许多塑料件无法采用传统烤漆。

喷粉(粉末喷涂/喷塑)

喷粉,在工业领域通常特指 粉末喷涂,是一种干式表面涂装技术。它的核心工艺是将一种固态的、微细的粉末通过静电吸附在工件表面,然后经过加热烘烤,使粉末熔融、流平并固化,形成一层坚固的涂层。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静电吸附与热固化

粉末喷涂的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先吸附,后烤化”:

  1. 静电喷粉:通过专用的喷枪,使粉末颗粒带上负静电荷。同时,待喷涂的工件(通常是金属)被接地,形成正极。根据异性相吸的原理,带负电的粉末会被均匀地吸附到工件表面。
  2. 加热固化:将吸附了粉末的工件送入固化炉(烘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通常为160°C - 210°C)。粉末在此温度下会熔化、流平,发生交联化学反应,并最终冷却固化成一層致密、连续、坚固的塑料薄膜。

工艺流程

一个完整的粉末喷涂生产线通常包含以下步骤:

  1. 前处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涂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目的是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锈迹、杂质,并形成一层增强附着力的转化膜。
    • 典型步骤:脱脂(除油) -> 水洗 -> 表调(调整表面) -> 磷化(形成磷化膜) -> 水洗 -> 去离子水洗 -> 烘干。
  2. 喷涂:经过前处理并完全干燥的工件进入喷房。操作员或自动喷枪利用静电原理进行喷涂。未被吸附的粉末(过喷粉末)可通过回收系统收集起来,经过筛后重复使用,利用率可高达99%。
  3. 固化:喷涂后的工件进入固化炉,在设定的温度下烘烤一定时间(例如,200°C下15分钟),使粉末完全固化。
  4. 冷却检查:工件出炉后冷却至室温,进行质量检查(如厚度测量、附着力测试、外观检查),合格后即可包装。

主要特点

优点:

  • 环保无污染:粉末是100%固态的,不含任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操作员健康和环境友好。过喷粉末可回收利用,浪费极少。
  • 涂层性能优异:形成的涂层厚度均匀耐磨、耐腐蚀、耐冲击、机械性能远优于同等厚度的油漆涂层。
  • 效率高,一次成型:一次喷涂即可获得50-300μm的厚膜,无需像油漆那样多次喷涂和等待晾干。
  • 色彩和效果多样:粉末可提供高光、半光、哑光、皱纹、砂纹、金属闪光等多种美术效果。
  • 附着力强:由于是静电吸附和熔融固化,涂层与基体的结合非常牢固。

缺点:

  • 初始投资大:需要建立完整的前处理线、喷房、固化炉和粉末回收系统。
  • 仅限于耐高温工件:固化过程需要高温,因此主要用于金属工件(如铝型材、钢架),无法应用于塑料、木材等不耐热材料。
  • 颜色切换慢:相比于液体油漆,喷涂线切换颜色比较麻烦,需要彻底清理喷房和回收系统,适合大批量单一颜色的生产。
  • 外观局限性:很难实现油漆那种极度光滑的镜面效果,且涂层较厚,可能会掩盖产品的精细纹理。

表面纹路选择

添加一些特殊的材料到粉末中,然后它就会使得产品喷粉后表面有纹路的效果,而不是靠拉丝形成的纹路。

菊纹

菊纹也称“橘皮纹”,表面呈现细密均匀的凹凸颗粒,类似菊花或橘皮的纹理。常用于不锈钢、铝合金等,起到防滑、遮蔽划痕的作用。
示例:手机边框、电梯按钮的哑光磨砂质感。

砂纹

砂纹,颗粒感更粗犷,类似砂纸的粗糙纹理,分粗细等级(如#180、#400砂)。多用于工具手柄、工业设备等需要强摩擦力的场景。
示例:刀具握柄、机床操作面板。

关键词

  • 光泽度

    多少度,90度,60度等

    高光、哑光、无光

  • 色差

    色差不能大于多少

  • 纹路

    橘纹;砂纹

  • 膜厚

喷漆、烤漆和喷塑的核心特点

特性维度喷漆烤漆喷塑
本质液体涂层工艺(自然固化)液体涂层工艺(高温固化)固体粉末涂层工艺
材料液态涂料(含溶剂/水)液态涂料(需高温固化)100%固体粉末(无溶剂)
固化方式自然晾干或低温烘烤必须高温烘烤必须高温烘烤(粉末熔融)
附着力一般优良极佳
外观效果较好漆膜丰满、光滑、质感好良好,可做纹理(如橘皮纹)
环保与效率(有VOC排放,利用率低)(有VOC排放,利用率低)(无VOC,粉末可回收,利用率>95%)
成本单次实施成本低中等设备投入大,但长期综合成本低
最佳适用场景快速修补、对性能要求不高的装饰高端外观件(如汽车外壳、家电面板)功能性、耐用性要求高的部件(如机械设备、机箱机柜、户外设施)

铁氟龙涂层(特氟龙)

铁氟龙是**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的俗称,由杜邦公司研发,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和优异的耐化学性。

特点

  • 不粘性:常用于不粘锅、模具脱模。
  • 耐高温:-200℃~260℃长期稳定。
  • 耐腐蚀:抗酸碱、溶剂,适合化工设备。
  • 绝缘性:用于电线、电子元件。

工艺

  • 喷涂或浸涂:需高温烧结(380℃左右)固化。

应用

  • 不粘锅、轴承、阀门、食品机械。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pvd工艺/真空镀膜

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即物理气相沉积,是指在真空环境下,利用物理方法将靶材(源物质)气化或溅射,使其原子或分子在工件表面沉积,形成一层具有特殊性能的薄膜的工艺过程。

PVD的核心原理与特点

1. 三大核心步骤

所有PVD工艺都包含三个基本阶段:

  1. 气化:通过高温蒸发或高能粒子轰击(溅射)的方式,将固态的靶材材料(如钛、铬、金)转化为气态的原子或分子。
  2. 输运:气态的粒子在真空环境中从靶源飞向工件。
  3. 沉积:到达工件表面的粒子在其上凝结、成核、生长,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
2. 核心特点
特点描述
真空环境必须在高真空腔室中进行,避免空气中氧气、水汽等杂质与气化粒子发生反应,保证薄膜纯度和结合力。
低温工艺大多数PVD工艺的工件温度在200°C - 500°C之间,远低于CVD(化学气相沉积),因此不会影响大多数经热处理的精密工件的性能。
环保无污染是典型的干式镀膜技术,不产生废液、废气,符合现代环保要求。
镀层性能优异所得薄膜具有高硬度、高耐磨、高耐腐蚀性优异的结合力
广泛的应用可镀多种材料(金属、合金、陶瓷、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赋予工件装饰性或功能性。

主要PVD技术类型

PVD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主流技术,它们的气化方式不同:

技术类型原理简述特点适用镀层
真空蒸镀高真空下,通过电阻、电子束等方式加热靶材,使其蒸发并沉积到工件表面。设备相对简单,沉积速率快。但镀层结合力相对较弱,绕镀性差(直线传播)。装饰镀层(如手机外壳的铝膜)、光学薄膜、导电膜。
电弧离子镀通过电弧在靶材表面产生高温,使其瞬间蒸发并电离,形成高能离子流沉积到工件表面。结合力极强,离化率高,沉积速率快。但可能产生微米级的液滴(“大颗粒”),影响表面光洁度。超硬镀层(如TiN, TiAlN)、工具镀、耐磨件。
磁控溅射在真空腔体内充入惰性气体(如Ar),使其在电场下电离成Ar⁺,轰击靶材,将其原子“溅射”出来并沉积到工件上。镀层质量最好,均匀、致密、光滑无缺陷。但沉积速率相对较慢,结合力略低于电弧镀。

PVD镀层的常见种类与性能

通过改变靶材和反应气体,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镀层:

镀层材料颜色主要特性常见应用
TiN (氮化钛)金黄色硬度高,耐磨性好。刀具、模具、五金工具。
TiCN (碳氮化钛)蓝黑色/古铜色硬度比TiN更高,耐磨性更好。高速加工刀具、冲压模具。
TiAlN (氮化铝钛)紫黑色/深紫色极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可达800°C)。干式切削刀具、高性能模具。
CrN (氮化铬)亮银色耐腐蚀性极佳,摩擦系数低。医疗器械、食品加工零件、模具。
ZrN (氮化锆)香槟金色/淡金色外观更接近真金,耐腐蚀性好。高档水龙头、卫浴配件、装饰件。
DLC (类金刚石碳膜)深黑色/灰黑色极低摩擦系数超高硬度,生物相容性好。发动机活塞环、高端剃须刀片、医疗植入物。

PVD vs. 传统电镀(如水电镀)

特性PVD真空镀膜传统水电镀
环保性绝对优势。无废水、废气排放,是绿色制造技术。产生含氰化物、重金属的废水,污染严重。
性能镀层硬度高、耐磨、耐腐蚀,结合力好。镀层较软,易磨损、剥落。
颜色持久性颜色持久,不易变色、褪色易磨损、褪色,久用后发暗。
色彩多样性丰富(金、黑、蓝、紫、香槟金等),且色泽均匀。颜色选择较少。
成本设备投资大,单件成本较高。设备投资小,单件成本低。
基材限制可镀多种材料(金属、陶瓷、塑料等)。主要适用于金属导体。

压花

通过模具在材料表面施加压力,使其产生永久性的凹凸立体花纹的加工方法。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压花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材料准备(板材/卷材) → 清洁(去除表面油污与杂质)。
  2. 压花作业:
    • 材料通过一对有花纹的轧辊,在高温/高压下塑性变形,复制出立体花纹。
  3. 后处理(可选):
    • 裁剪校平(消除内应力) → 表面处理(如喷涂、电镀)。

主要特点

  • 视觉效果: 产生强烈的三维立体感,图案清晰、凹凸分明,装饰效果非常突出。
  • 触觉体验: 手感上有明显的起伏和凹凸感。
  • 功能性: 除了装饰,还能起到增加刚度、防滑(如防滑板)等作用。

滚花

是一种通过滚压而非切削的方式,在工件表面形成凹凸花纹的工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

滚花的核心原理是塑性变形。通过施加巨大的压力,使硬度高的滚花刀齿压入较软的工件表面,使其材料发生位移和变形,从而形成与刀齿相反的花纹。

滚花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车削/磨削(预制工件外圆至目标尺寸)→ 清洁(去除油污与碎屑)。
  2. 滚花作业:
    • 工件低速旋转,滚花刀径向压入并轴向移动,通过塑性变形轧出网状或直纹花纹。
  3. 清理:
    • 刷洗冲洗吹干(清除表面金属粉尘与碎屑)。

主要特点

滚花工艺的优势和局限都非常鲜明:

  • 增强握持力:这是其最核心的目的。滚花形成的凹凸花纹能极大增加手指或工具与零件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 提高美观度:精美的滚花图案也常被用作装饰,提升产品的质感和价值感(如高端旋钮、手柄)。
  • 工艺简单高效:在车床或铣床上即可完成,加工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
  • 强度高,永久性:花纹是通过材料变形形成的,是工件的一部分,因此不会像涂层一样磨损或脱落。
  • 局限性:
    • 只适用于塑性材料:主要用于铝、铜、低碳钢、塑料等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材料,高硬度材料无法滚花。
    • 会产生加工硬化:滚压过程会使材料表面变硬、变脆。
    • 对精度有影响:滚花后,工件的直径会略微增大(约一个花纹的深度)。

应用领域

滚花的应用极其广泛,几乎所有需要手动操作或防滑的金属部件上都能看到它:

  • 调节与锁紧机构:千分尺的微分筒、卡尺的滚轮、阀门手轮、夹具的调节螺母和手柄。
  • 工具:扳手、丝锥扳手、手铰刀的手柄。
  • 日常用品:笔杆、化妆品瓶盖、刀具的手柄、门把手、健身器材的握杆。
  • 机械设备:操作杆、控制旋钮。

镭雕

镭雕,是“激光雕刻”或“激光打标”的常见俗称,它是一种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对工件进行局部照射,使其表面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留下永久性标记的精密加工方法。

核心原理

镭雕的本质是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束高度聚焦的激光就像一把极其精细的“刀”,通过精确控制这把“刀”的能量、速度和路径,在材料表面实现各种效果。其主要原理可分为两类:

  1. 去除材料(烧蚀)
    •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高能量的激光束瞬间使材料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导致其汽化或蒸发,从而去除一部分材料,形成凹下的图案或文字。
    • 类比:就像用放大镜聚焦阳光点燃纸片,但精度和可控性极高。
  2. 引发化学反应(变色)
    • 对于一些不适合烧蚀的材料(如某些塑料),激光的能量不是去除材料,而是使其表面发生化学变化,如氧化、发泡、碳化等,从而导致颜色改变(通常是变深或变浅),形成对比清晰的图案。
    • 类比:类似于用激光“烫”一下,让材料表面变色而不是破坏它。

镭雕(激光雕刻)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清洁(去除表面油污、粉尘) → 干燥(确保表面洁净无遮挡)。
  2. 镭雕作业:
    • 根据材料特性设置参数,聚焦激光束在工件表面进行扫描,实现雕刻、打标或切割。
  3. 清理:
    • 擦拭吹扫(去除表面氧化残渣与碎屑)。

主要特点

镭雕工艺因其独特的优势,在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

  • 永久性:标记是永久性的,耐磨、耐腐蚀、不易褪色,具有极强的防伪性。
  • 高精度:激光光斑可以极细,能雕刻出非常精细、复杂的图案、二维码、微小文字等。
  • 非接触式:激光头不接触工件表面,因此无机械应力、无工具磨损,不会压伤或损坏精密、柔软的产品。
  • 适用性广:几乎可以处理所有材料,包括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皮革、木材等(不同材料需选用不同波长和能量的激光器)。
  • 高效环保:由计算机控制,加工速度极快,无耗材(如油墨),无污染、绿色环保
  • 灵活性极高:只需在电脑上修改设计图,即可立即进行打样或生产,无需制作模具,特别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定制化生产。

应用领域

镭雕的应用几乎渗透到所有制造业领域:

  • 电子产品:手机背盖上的IMEI码、USB接口上的标识、芯片上的文字、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字符。
  • 汽车零部件:发动机编号、VIN码、零件号、仪表盘刻度。
  •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标识、追溯码、试管刻度(永久无菌标记)。
  • 日用消费品:水瓶logo、化妆品包装、皮革制品图案、家电控制面板按钮。
  • 工具与五金:批头规格、测量工具刻度。
  • 珠宝与礼品:个性化刻字、纪念品定制。
  • 食品与药品包装:打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无耗材,更安全)。

蚀刻

蚀刻,通常指化学蚀刻光化学蚀刻,是一种通过化学腐蚀的方式来加工金属薄片的技术。它与我们之前讲的机械加工(如拉丝、压花)和能量加工(如镭雕)有本质区别。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

蚀刻的核心原理是选择性化学腐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可控的、“温和的”金属腐蚀过程。其基本步骤遵循“遮挡-腐蚀-显现”的模式:

  1. 清洗与准备:将金属板材(如不锈钢、铜、铝等)清洗干净,确保表面无油污和杂质。
  2. 涂覆光阻:在金属表面均匀涂上一层对特定光线敏感的感光胶(或称“光阻膜”)。
  3. 曝光:将绘有目标图案的透明胶片(类似于照相底片)覆盖在金属板上,用紫外线进行曝光。被紫外线照到的感光胶会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其性质(或变硬或变软,取决于正负胶类型)。
  4. 显影:用显影液冲洗,溶解掉未被曝光部分的光阻胶(以正性光阻胶为例),从而将设计图案精确地“复制”到金属板上。此时,金属表面一部分被光阻胶保护着,另一部分则裸露出来。
  5. 蚀刻:将金属板浸入特定的化学蚀刻液(如三氯化铁用于蚀刻铜,氯化铁用于蚀刻不锈钢)中。化学剂会腐蚀掉未被光阻胶保护的裸露金属部分,而被保护的部分则完好无损。
  6. 去膜与后处理:蚀刻达到所需深度后,取出金属板,清除表面的保护光阻胶,并进行清洗、抛光等后续处理,得到最终的蚀刻产品。

蚀刻(化学蚀刻)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清洁(去除油污、氧化层) → 干燥(确保表面洁净无污染)。
  2. 制作抗蚀层:
    • 涂布光刻胶曝光(通过底片UV固化) → 显影(形成精密抗蚀图形)。
  3. 蚀刻作业:
    • 将工件浸入化学蚀刻液,溶解未受保护的裸露金属区域。
  4. 后处理:
    • 去除抗蚀层水洗干燥检验(检查图形精度与表面质量)。

主要特点

  • 无应力加工:整个过程没有机械切割产生的冲压力、切削力,因此不会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能(如硬度、韧性、磁性等),不会产生毛刺、变形或应力集中。这是相对于冲压等机械加工的巨大优势。
  • 极高复杂度和精度:可以加工出极其复杂、精细的图案,如精密滤网、微细电子元件、复杂装饰花纹等,且内外边缘光滑
  • 无需高昂模具:虽然需要制作底片,但成本远低于冲压所需的精密金属模具,因此非常适合小批量、多品种或打样生产
  • 材料适应性广:几乎可以加工任何金属,但不同的金属需要配匹不同的化学蚀刻液。
  • 局限性:
    • 通常只适用于薄板材料(一般厚度从0.01mm到2.0mm左右)。
    • 涉及化学品,需要妥善处理废液,环保要求高。
    • 是减材工艺,会消耗材料。

常见类型与应用领域

蚀刻工艺的应用极其广泛,从工业零件到日常艺术品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1. 工业精密零件

这是蚀刻技术最核心的应用领域,完美发挥了其“无应力”和“高精度”的优势:

  • 电子与半导体:引线框架、金属掩模板、精密滤网、微电机芯、FPC(柔性电路板)的加工。
  • 航空航天:蜂巢结构板、隔热板、阻尼片等。
  • 医疗器械:手术刀片、植入式医疗器械组件、筛网、编码器片等。
  • 工业滤网:各种高精度的过滤筛网、扬声器网罩。
2. 装饰与文创产品

利用其出色的图案表现力:

  • 建筑装饰:不锈钢蚀刻屏风、电梯装饰板、标识标牌。
  • 家居用品:蚀刻花纹的锅具、刀具、餐具。
  • 艺术品与礼品:金属版画、纪念牌、珠宝首饰、书签等。
3. 其他类型
  • 电解蚀刻:通过电化学原理进行腐蚀,精度更高,控制更精准。
  • 激光蚀刻:有时也被归入广义的蚀刻,但它实质上是激光烧蚀,原理不同。

UV打印

UV打印,全称为紫外光固化打印,其核心在于利用紫外线瞬间固化特殊墨水的一种数码喷印技术。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

UV打印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即喷即干,无所不印”

  1. 喷墨:喷头在电脑的控制下,将微小的UV墨水液滴精准地喷射到承印物的表面。
  2. 固化:在喷头移动的同时,高功率的UV紫外光灯紧随其后,立即照射刚刚打印好的墨水。
  3. 光化学反应:UV墨水中的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在百分之几秒内迅速发生交联固化反应,从液体直接变成固体,图案即刻干燥并牢固地附着在材料表面。

UV打印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清洁(去除表面油污、粉尘) → 干燥(确保承印物表面洁净)。
  2. 打印作业:
    • 根据图像数据,喷头喷射UV墨水至承印物表面,同时UV灯即时照射固化。
  3. 后处理(可选):
    • 清洁喷头(维护设备) → 检验(检查色彩、精度与附着力)。

主要特点

UV打印技术集多种优势于一身,使其成为许多传统印刷工艺的强大竞争对手:

  • 真正的“无所不印”:几乎可以在任何平面或弱曲面材料上直接打印,无需预处理。包括金属、玻璃、木材、塑料、亚克力、皮革、陶瓷,甚至石头。
  • 即时固化,立等可取:打印完成后产品立刻干燥,无需晾晒,可以直接进行后续加工或包装,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高精度与真实性:作为数码印刷,能实现照片级的打印效果,色彩鲜艳,细节丰富,能完美还原复杂的图案和渐变色彩。
  • 环保与健康:UV墨水在固化前是液体,但固化后是100%的固体,不挥发有机溶剂(VOCs),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更友好。
  • 耐抗性能好:固化后的墨层具有较好的耐磨、耐水、耐化学腐蚀特性。
  • 局限性:
    • 设备投资较高:高端UV平板打印机的价格昂贵。
    • 墨水成本较高:UV专用墨水比传统墨水价格高。
    • 曲面打印限制:主要适用于平面和轻度曲面(如手机壳),无法直接打印在复杂的三维物体上(需特殊夹具或旋转装置)。

应用领域

UV打印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个性化装饰的行业:

  • 广告与标识亚克力标牌、展览展示板、户外海报、金属招牌。这是UV打印最核心的应用市场。
  • 家居装饰定制化瓷砖、玻璃隔断、装饰画、木质家具表面的直接打印。
  • 电子产品手机壳、蓝牙音箱、笔记本电脑外壳的个性化图案印刷。
  • 礼品与文创金属书签、皮革笔记本、文创产品的短版、定制化生产。
  • 包装行业高端礼品盒、化妆品包装、酒瓶标签的打样和小批量生产。

水转印

又称水披覆转印曲面披覆,是一种通过水的压力和活化剂作用,将印刷在特殊基膜上的图案转印到产品表面的技术。

核心原理

水转印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薄膜溶解,图案转移”。这个过程非常具有观赏性:

  1. 膜纸准备:首先,将所需的图案(木纹、迷彩、大理石纹、卡通图案等)用环保油墨印刷在一张特殊的水溶性聚乙烯醇(PVA)薄膜上。这张膜就是承载图案的载体。
  2. 薄膜活化:将膜纸平铺于水槽水面,通过喷枪喷洒一种特殊的“活化剂”(溶剂)。活化剂会溶解PVA膜,但不会破坏印刷的油墨层。溶解后的膜消失,图案则“漂浮”在水面上,并随之伸展膨胀,变得非常柔软且有黏性。
  3. 转印:将需要装饰的工件(如汽车部件、头盔、手机壳)沿着一定的角度压入水中,穿过这片漂浮的图案层。在水压的作用下,有黏性的图案会均匀地、无死角地包裹覆盖住工件的整个表面。
  4. 水洗与干燥:取出工件,用水冲洗掉残留的膜渣和活化剂,图案就已经牢牢地附着在工件表面了。
  5. 喷涂保护层:最后,为了增强图案的耐磨性和耐久度,会在表面喷涂一层透明的保护漆(如UV漆或PU漆),然后进行烘干。

水转印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清洁(去除表面油污、粉尘) → 喷涂底漆(增强图案附着力)。
  2. 转印作业:
    • 活化剂溶解漂浮的水转印膜 → 工件浸入水中,贴膜包裹表面 → 水洗(冲除残留膜液)。
  3. 干燥固化:
    • 风干烘烤(必要时加热强化涂层)。
  4. 喷涂保护:
    • 喷涂透明面漆(保护图案并增强耐磨性) → 检验(检查图案完整性及表面质量)。

主要特点

  • 无敌的适应性: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完美装饰形状极其复杂的立体工件,无论是凹陷、凸起、棱角还是曲面,都能被图案全覆盖,无任何死角。这是很多其他印刷工艺无法做到的。
  • 图案丰富:理论上任何图案都可以印刷在膜上,因此装饰效果极其多样,常见的有仿木纹、仿碳纤维、迷彩、大理石纹、动物皮纹等。
  • 高效且成本较低:相对于手工喷绘或镶嵌其他材料,水转印能快速、批量地处理复杂工件,成本效益高。
  • 局限性:
    • 转印的图案分辨率有限,不如直接印刷在平面上的那么精细。
    • 最终效果和耐久性非常依赖最后一道保护漆的质量。

应用领域

水转印因其强大的曲面适应能力,被广泛应用于:

  • 汽车行业:内饰件(如方向盘、挡把、仪表盘)、外观件(如后视镜罩、脚踏板)。
  • 电子产品:游戏手柄、蓝牙音箱、手机保护壳、头盔。
  • 家居建材:门窗型材、家具板材(实现仿木效果)、装饰品。
  • 运动器材:安全头盔、高尔夫球杆、自行车架。
  • 日用消费品:文具、打火机、化妆品包装。

热转印

热转印是一项通过热量压力,将载体(转印纸或转印膜)上的图案或涂层转移到另一种材料(承印物)表面的工艺技术。它是一种间接的印刷方式,通常包含“制作转印材料”和“转印”两个步骤。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

热转印的本质是一个 “热压转印” 的过程:

  1. 制作转印载体:首先通过打印或印刷的方式,将特殊的墨水或涂层(如热升华墨水、热熔胶)预先制作在转印纸或转印膜上。
  2. 加热加压:将载有图案的转印纸/膜与承印物(如T恤、杯子)贴合,放入热转印机(烫画机)中。
  3. 转移过程:在高温(通常为180°C - 230°C)和一定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转印载体上的墨水会升华为气体(热升华)或热熔胶会熔化(烫画),从而渗透到或粘合在承印物的表面或分子间隙中。
  4. 冷却定型:移除热量和压力后,图案冷却并永久性地固定在承印物上,完成整个转印过程。

热转印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打印(将图案用热转印墨水打印至转印纸) → 裁切(根据工件尺寸裁剪图案)。
  2. 转印作业:
    • 将转印纸贴合工件 → 热压(通过热转印机加热加压,使图案转移)。
  3. 后处理:
    • 撕离底纸冷却(使图案层稳定固化)。
  4. 检验:
    • 检查图案转移完整性、色彩准确性及表面耐磨性。

优点与局限性

  • 优点
    • 个性化强:非常适合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甚至可以只做一件。
    • 图案精细:可以印制复杂、多彩的图案,包括照片。
    • 操作相对简单:入门门槛较低。
    • 应用广泛:材质和产品形状选择多样。
  • 局限性
    • 耐候性:部分热转印产品(尤其是烫画)长期暴露在户外阳光下可能会褪色。
    • 手感问题:烫画类产品有胶感,不适合对触感要求极高的领域。
    • 材质限制:热升华对材质有严格要求(必须是化纤或带涂层)。
    • 颜色限制:热升华无法在深色物品上使用。

应用领域

热转印技术应用极其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个性化定制领域:

  • 服装业:团体服、队服、促销衫、个性化T恤、时装图案。
  • 礼品业:定制马克杯、盘子、钥匙扣、手机壳、抱枕、鼠标垫。
  • 广告业:制作旗帜、横幅、零售点广告牌。
  • 家居用品:定制窗帘、桌布、地垫的图案。
  • 其他:鞋帽、箱包、电子产品外壳的装饰。

移印

移印,顾名思义,是一种 “转移印刷” 。它的核心在于使用一个柔软的硅胶头,将凹版上的图案“蘸”起来,再准确地“转印”到工件表面。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

移印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次精细的“盖章”,但这个“印章”是柔软的,且步骤更精密。其基本流程如下:

  1. 制版:首先,需要制作一个凹版(钢版或树脂版)。通过蚀刻或雕刻,将需要印刷的图案制成凹陷于版面的图文。
  2. 上墨:将油墨倒入油盘中,一把柔软的油刀刮过凹版表面,将版面多余的油墨刮除干净,只留下凹陷的图文部分充满油墨
  3. 蘸墨:一个由硅胶制成的、具有弹性的移印头向下移动,压在被油墨填满的凹版上,将凹陷处的油墨“蘸取”起来。
  4. 移印:移印头抬起并移动至工件上方,然后向下压向工件(无论是平面、曲面还是凹凸面)。通过适当的压力,硅胶头发生形变,包裹住工件表面,将图案完整地转印到工件上。
  5. 固化:油墨通过自然挥发或紫外线照射(UV油墨)迅速固化

移印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制版(雕刻凹版) → 选墨(根据承印物选择油墨) → 清洁承印物
  2. 移印作业:
    • 刮墨刀刮除凹版多余油墨 → 硅胶头蘸取图文区油墨 → 移印至承印物表面。
  3. 固化:
    • 自然风干UV固化加热烘干(根据油墨特性选择)。
  4. 检验:
    • 检查印刷图案的清晰度、完整性、附着力和位置精度。

主要特点

移印工艺的优势在特定领域无可替代:

  • 无敌的曲面适应性: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在极度不规则、凹凸不平的曲面上进行印刷,这是丝印、平板打印等技术难以企及的。
  • 高精度:能够印刷非常精细的图案和细小文字(如毫米级的日期码、0.2mm的线条)。
  • 可在复杂结构上印刷:如工件的凹陷区域、内侧壁等。
  • 效率高,易于自动化:非常适合流水线大批量生产,一台机器可配多个印头实现多色印刷。
  • 局限性:
    • 不适合大面积印刷:通常用于小图案、小文字(如按钮上的字符),大面积印刷效率低且容易产生瑕疵。
    • 色彩叠加能力弱:虽然可多色套印,但效率低于丝印,且对位精度要求极高。
    • 油墨层较薄:墨层厚度不如丝印,遮盖力相对较弱。

应用领域

移印的应用几乎专注于那些“其他印刷方式搞不定”的特殊场景:

  • 电子产品手机按键、电脑键盘字符、USB插头上的标识、电路板上的编码。
  • 家电行业:洗衣机、微波炉、遥控器上的按钮、刻度盘、logo
  • 玩具与礼品玩具眼睛、网球、高尔夫球上的图案、笔杆上的logo。
  • 汽车零部件:内饰按钮、仪表盘指针、小零件的标识。
  • 医疗器械:注射器刻度、手术器械标识、设备按钮。
  • 日用消费品:化妆品瓶盖、牙膏管尾的日期码、餐具logo。

烫金/烫印

烫金,专业术语称为热压转印印刷,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加压的方式,将烫金材料(如电化铝箔)上的图案或文字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装饰技术。它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获得金属质感(如金色、银色)特殊效果(如激光、纹理) 的华丽效果。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烫金的原理

烫金的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热压转印”:

  1. 制作烫金版: 首先需要制作一个专用的金属版(通常是镁、铜或黄铜版),上面刻有或蚀刻有需要烫印的图案或文字。这个版会被安装在烫金机上。
  2. 加热与加压: 烫金版被加热到特定温度。在烫金版和承印物(如纸张、皮革)之间,放置一层特殊的电化铝箔(俗称烫金纸)。
  3. 转印: 烫金机施加压力,将热版压向箔材和承印物。在热量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电化铝箔上特定区域的涂层(颜色层和胶层)会脱离聚酯薄膜基底,牢固地转印并附着在承印物表面。
  4. 完成: 抬起烫金版,移开多余的箔材,一个闪亮的烫金图案就完成了。

烫金的核心材料:电化铝箔

电化铝箔是一种多层结构的材料,通常由5层组成:

  1. 基膜层: 通常是聚酯薄膜(PET),起到支撑和承载其他各层的作用,烫印后这一层会被剥离扔掉。
  2. 脱落层: 受热熔化,使颜色层和基膜产生分离,从而实现转印。
  3. 颜色层: 决定了烫印后图案的颜色,最常见的是金色和银色,但也有各种彩色、激光幻彩、纹理(如木纹、大理石纹)等。
  4. 镀铝层: 铝金属在高真空下蒸镀到颜色层上,是呈现金属光泽的关键。
  5. 胶粘层: 受热活化后,能将整个铝箔层牢固地粘在承印物上。

烫金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制作烫金版(铜版或锌版) → 承印物表面清洁(确保平整无尘)。
  2. 烫印作业:
    • 调整温度、压力与时间 → 烫金版加热加压,将电化铝箔转印至承印物。
  3. 后处理:
    • 清除废箔冷却定型
  4. 检验:
    • 检查烫金图案的光泽度、完整性、附着牢度及套准精度。

烫金的特点

  • 优点:
    • 华丽高档: 能产生强烈的金属光泽和视觉冲击力,极大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精致感。
    • 效果多样: 除了金色、银色,还有哑金、刷色、彩色、激光、纹理等多种效果。
    • 精确清晰: 即使是非常细小的文字和线条,也能清晰地呈现。
    • 防伪性: 复杂的烫金效果难以被普通印刷设备仿制,常用于证书、护照、高档包装的防伪。
    • 环保: 相比传统的金墨印刷,过程更清洁,无需干燥时间。
  • 缺点/局限性:
    • 成本较高: 需要制作专门的烫金版,电化铝箔材料也比普通油墨贵。
    • 效率较低: 相对于四色印刷,它是一种后道加工工序,速度较慢。
    • 对承印物表面有要求: 表面过于粗糙或不平整的材料(如粗纹理布)很难烫印。

主要应用领域

烫金技术应用极其广泛,几乎所有需要提升外观价值的领域都会用到它:

  1. 包装印刷: 这是最大的应用领域。高档烟盒、酒盒、化妆品盒、礼品盒、保健品包装等,几乎离不开烫金工艺。
  2. 书籍装帧: 精装书的封面、书名常用烫金来提升品质感和艺术感。
  3. 文具用品: 名片、请柬、证书、贺卡、日记本封面等,使用烫金会显得格外正式和精美。
  4. 纺织品:高端时装、皮包、鞋帽上烫印品牌Logo或装饰图案。
  5. 塑料制品: 如信用卡、VIP卡片上的文字和图案。

烫金和热转印的区别

对比维度烫金热转印
转移的物质电化铝箔的涂层(颜色层、铝层、胶层)整个墨水层热熔胶膜层
最终效果金属质感(金、银等)、特殊光泽效果(激光、拉丝等)彩色图案(照片、Logo、复杂色彩)
核心目的装饰、提升档次,突出局部效果实现完整的彩色图像,进行个性化定制
手感平整的,与原表面几乎融为一体,无厚度感有明显胶感或墨层感(热熔转印),或无手感(热升华)
主要承印物纸张(如包装盒、书封)、塑料皮革等表面平整的材料纺织品(T恤、帽子)、带涂层的硬物(杯子、鼠标垫)

丝印/丝网印刷

丝印,全称为丝网印刷,其基本原理类似于“刻板盖章”,是一种利用网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的工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与流程

丝印的核心是 “制作一张带镂空图案的网版,然后像盖章一样把油墨刮印到承印物上”

其基本流程如下:

  1. 制版(制作“印章”)
    • 准备一个细网的网框(传统为丝绸,现多为尼龙、聚酯或不锈钢网)。
    • 在网板上涂覆一层感光胶,并使其干燥。
    • 将设计好的透明胶片(底片)紧贴在网板上,用紫外线曝光。
    • 曝光后,用水冲洗。被紫外线照到的感光胶会硬化,留在网上;而被底片图案遮挡未曝光的部分感光胶则会溶解脱落,从而露出网孔。这样,一个镂空的网版就制作完成了。
  2. 印刷(“盖章”过程)
    • 将网版固定在承印物(如衣服、杯子、塑料壳)上方,两者之间留有少量间隙。
    • 将油墨倒在网版的一端。
    • 用刮刀(硅胶刮板)以一定的角度和压力刮过网版。
    • 刮刀的压力会使网版向下弯曲并接触承印物,同时将油墨从镂空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表面,形成图案。
    • 抬起网版,承印物上的图案即印刷完成。

丝印(丝网印刷)的工艺流程

  1. 前处理:
    • 制版(网版涂感光胶 → 曝光 → 显影) → 承印物表面清洁
  2. 印刷作业:
    • 网版固定 → 刮刀刮压,使油墨透过网孔漏印至承印物。
  3. 固化:
    • 自然风干UV固化加热烘干(根据油墨特性选择)。
  4. 检验:
    • 检查印刷图案的色泽、均匀性、附着牢度及有无漏印、套准偏差。

主要特点

丝印工艺的优势非常独特,使其在许多领域不可替代:

  • 对承印物适应性极广:几乎可以在任何形状和材质的物体上印刷,平面、曲面、球面均可。这是它相比其他印刷工艺最大的优势。
    • 材料:纸张、塑料、玻璃、金属、木材、陶瓷、纺织品等。
    • 形状:平板、瓶子的曲面、电子产品的弧形外壳等。
  • 墨层厚,遮盖力强:印刷出的墨层厚度远高于胶印或数码印刷,因此色彩饱和度高、遮盖力极强,甚至在深色底材上也能印出鲜艳的浅色图案。
  • 成本低,适合大批量:一旦网版制作完成,批量印刷时单件成本非常低。
  • 油墨选择多样:可以使用各种特性的油墨,如发光油墨、磨砂油墨、隆起油墨(厚板印)、反光油墨等,实现特殊效果。
  • 局限性
    • 不适合小批量:制版有成本和时间消耗,印刷少量不划算。
    • 彩色印刷效率低:每个颜色需要单独制版和印刷,套色复杂,不适合颜色过多、过于复杂的图案。
    • 精度有限:不如胶印或数码印刷那样能再现极其精细的细节和渐变色彩。

应用领域

丝印的应用无处不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纺织品T恤、服装、帽子、袋子的图案印刷是丝印最经典的应用。
  • 电子产品手机、电脑、遥控器外壳上的文字、Logo和标识
  • 玻璃陶瓷:杯子、瓶子、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
  • 广告与 signage:海报、标牌、展板、金属面板。
  • 电路板印刷:印刷PCB(印刷电路板)上的线路和焊膏,这是其高端工业应用。
  • 日用消费品:玩具、文具、化妆品包装盒。

铝合金外壳表面印字工艺

激光打标/激光雕刻/镭雕

UV打印

丝印

cnc加工

外观颜色

潘通(Pantone)和劳尔(RAL)是世界上最知名和常用的两个颜色标准体系。

一、 潘通 (Pantone) —— 设计的“标准语言”

潘通的核心是提供颜色的精确配方,确保在全球任何地方、由任何厂商生产,都能得到完全一致的颜色。

  1. 它是什么?
    • 一套全球通用的专色色彩匹配系统。每个颜色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如 Pantone 19-4052 Classic Blue)。
    •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色卡,而是一本“颜色配方手册”。它告诉印刷厂或制造商:“要得到这个蓝色,请混合这么多比例的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CMYK),或者使用这个特定的潘通油墨。”
  2. 主要应用领域:
    • 品牌标识 (Branding):公司Logo的标准化颜色(例如Tiffany蓝是Pantone 1837,UPS棕是Pantone 476C)。
    • 平面设计与印刷:用于宣传册、包装、杂志等需要高度颜色一致性的印刷品。
    • 纺织服装:潘通有专门的纺织版色卡(TPG/TCX),用于服装、家居纺织品的设计和生产。
    • 产品设计:塑料、涂料等产品的颜色指定。
  3. 特点:
    • 颜色数量多,尤其擅长鲜艳、荧光、金属色等CMYK无法直接印刷出来的特殊颜色。
    • 强调精确的配方和再现性
    • 设计师印刷商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 劳尔 (RAL) —— 工业的“颜色尺子”

劳尔的核心是提供颜色的标准样板,用于对比和参照,而不是提供具体的混合配方。

  1. 它是什么?
    • 一个起源于德国的经典颜色排序系统。每个颜色也有唯一编号(如 RAL 3020 Traffic Red)。
    • 它不提供颜色的具体配方,而是说:“请把你的油漆颜色调到和这个RAL 3020色卡一模一样。”至于如何调出来,是油漆厂商的事情。
  2. 主要应用领域:
    • 工业涂料:机械设备、工程车辆(挖掘机、消防车)、农业机械的颜色。
    • 建筑与建材:门窗、铝板、屋顶、护栏的标准色。
    • 公共标识与安全:交通标志、消防栓、安全设备的颜色(很多欧洲标准强制执行RAL色)。
    • 城市规划:例如,某个城市可能规定所有老城区的建筑外墙必须使用特定的RAL色系。
  3. 特点:
    • 颜色数量相对较少,但更经典和实用,多为纯色、哑光色。
    • 强调颜色的标准化和对比参照
    • 建筑师、工程师、制造商油漆供应商之间沟通的桥梁。

16进制颜色代码转潘通色号

一般加工厂都是要给他们这个潘通或者劳尔色号的,所以如果在模型建模渲染时用的16进制,那么在给工厂加工时,就要告诉他们色号。找不到对应的颜色,就找最接近的即可。

不要相信说什么都能做的,保证没有色差的,实际是在骗人。

网上有一些免费的hex到潘通色转换器

如下:

https://photoretrica.com/cn/hex-to-pantone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https://usetoolsly.com/zh/hex-to-pantone-converter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常见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式

阳极氧化及硬质阳极氧化

硬质阳极氧化的氧化膜厚度通常在25-250um之间,而普通阳极氧化的膜厚一般在8-12um。硬质阳极氧化的表面硬度可达HV500左右,而普通阳极氧化的硬度一般在HV250-350之间。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Q235钢

喷塑及喷漆

金属喷塑是利用极高温度将金属粉末、丝线等加热熔化,才喷 射到物体表面形成涂层的一种涂装技术。而喷漆则是将颜料喷
涂到物体表面,靠着颜料的附着力和干燥后的韧性与材料表面相结合形成一层涂层。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喷塑的效果更好,但价格更贵。

45钢

镀铬、镀镍、镀锌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上图三个图片分别对应:镀铬、镀镍、镀锌。

耐磨性:镀铬>镀镍>镀锌

成本:镀铬>镀镍>镀锌

用途:美观、防锈

热处理方式

一般是45号钢用作轴类零件和齿轮类零件的时候会用到。

不锈钢

抛光及喷黑色特氟龙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补充:表面处理的取舍与适用性原则

表面处理是提升零件外观、耐腐蚀性、耐磨性或获得特殊功能的重要工艺。然而,并非所有零件都必须进行表面处理。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进行处理、选择何种工艺,是一个需要综合权衡的决策过程,核心在于服务于产品的最终功能与需求

1. 核心原则:功能优先,权衡利弊

表面处理并非一个绝对必需的步骤,设计师应避免陷入“为处理而处理”的误区。决策的关键在于评估处理工艺对零件核心功能的影响。

  • 典型案例:导热元件的取舍
    • 例如,在紫铜或纯铝导热件(如散热器、均热板)的应用中,其核心使命是高效传导热量。
    • 绝大多数表面处理(如阳极氧化、电镀、喷漆)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非金属膜,这层膜的导热性极差,会严重阻碍热传导,导致核心性能大幅下降。
    •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不处理”是更优解。这意味着我们为了保障核心的导热性能,主动选择了承受表面易腐蚀、易磨损的弊端。这是一种典型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工程思维。

2. 决策考量维度

在决定是否进行表面处理时,建议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 核心功能:该处理是否会损害零件的最主要功能?(如导电性、导热性、磁导率、材料柔性等)
  • 工作环境:零件处于何种环境中?(干燥室内、潮湿环境、酸碱腐蚀、经常磨损等)
  • 寿命要求:产品期望的使用寿命是多久?零件是否易于更换?
  • 成本控制:表面处理带来的性能提升,是否与其增加的成本相匹配?

3. 结论

表面处理是一项强大的工具,但工具的价值在于合理使用。最高的设计原则不是遵循惯例,而是基于明确的目标,进行理性的取舍。明确“为何而处理”比“如何处理”更为重要。


塑料制造工艺

1. 注塑成型

原理: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冷却后成型。
特点​:

  • 高精度,适合复杂结构(如齿轮、外壳)。
  • 大批量生产,效率高(周期几秒~几分钟)。
  • 模具成本高,适合规模化生产。
    应用​:
  • 电子产品(手机壳、键盘)、日用品(水杯、玩具)、汽车零件。

2. 挤出成型

原理:塑料熔体通过模具挤出,形成连续型材(如管、板、薄膜)。
特点​:

  • 连续生产,适合长条形制品。
  • 低成本,但只能生产截面固定的产品。
    应用​:
  • 塑料管材、门窗型材、包装薄膜、电线护套。

3. 吹塑成型

原理:将熔融塑料管(型坯)放入模具,吹气膨胀贴合模腔。
特点​:

  • 中空制品,壁厚可控。
  • 分为挤出吹塑(饮料瓶)和注塑吹塑(高精度药瓶)。
    应用​:
  • 塑料瓶、油箱、玩具、化工容器。

4. 吸塑成型

原理:加热塑料片材,吸附到模具表面成型。
特点​:

  • 低成本模具,适合薄壁制品。
  • 真空吸塑(食品包装)和压力吸塑(汽车内饰)。
    应用​:
  • 一次性餐盒、电子产品托盘、汽车内饰件。

5. 压延成型

原理:塑料熔体通过多辊筒压制,形成薄膜或片材。
特点​:

  • 高产量,适合软质PVC等材料。
  • 制品表面光滑,厚度均匀。
    应用​:
  • 人造革、地板革、防水卷材。

6. 滚塑成型

原理:粉末塑料在旋转模具中加热熔化,均匀涂覆内壁。
特点​:

  • 无应力,适合大型中空制品。
  • 模具成本低,但生产周期长(30分钟~几小时)。
    应用​:
  • 大型容器、游乐设施、水箱、船体。

7. 3D打印(增材制造)

原理:逐层堆积塑料(如PLA、ABS)成型。
特点​:

  • 无需模具,适合小批量定制。
  • 设计自由度高,但强度较低,速度慢。
    应用​:
  • 原型制作、医疗器械、个性化产品。

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指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该零件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 功能相同的零件,其结构工艺性可以有很大差异。
  • 结构工艺性好: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既能方便制造,又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便于装夹,保证定位可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便于进刀退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减少加工难度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减少加工表面积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减少操作时间,减少装夹次数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避免弯曲的孔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安装柱的大小要合理设置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不要设计很锋利的边角

可以用倒角或圆角,不需要给很大值,0.5或1mm都行。

特征设计:魔鬼在细节中

1. 孔的设计 - 钻孔是万恶之源(成本)

设计特征推荐方案避免方案原因与深度解读
孔类型通孔盲孔通孔:钻头直接贯通,排屑顺畅,效率最高。 盲孔:需要控制深度,排屑困难,底部有圆锥(需平底要额外加工)。
盲孔深度≤ 6倍孔径 (6D)> 6D深孔钻 (≥6D) 需要专用设备、高压冷却系统和特殊钻头,成本飙升。例如,一个Φ5mm深60mm的孔,成本可能是Φ5mm深20mm孔的5倍以上。
孔底形状与标准钻尖匹配的锥底 (118°或140°)平底标准钻头自然形成锥底。要求平底需用端铣刀进行插铣,增加一道工序和编程时间。
孔径标准钻头/铰刀尺寸 (如Φ3, Φ5, Φ6, Φ8, Φ10, Φ12)非标尺寸 (如Φ4.5, Φ7.2)非标孔径意味着:1) 定制非标刀具(昂贵,交货期长);2) 用较小钻头钻后再镗孔(效率低下)。
孔间距与边距孔边距 ≥ 1.2D 孔间距 ≥ 2.5D孔位于薄壁或边缘防止钻头时材料撕裂,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对于压铸/注塑件,此要求可适当放宽。

2. 螺纹设计 - 丝锥很脆弱

设计特征推荐方案避免方案原因与深度解读
螺纹类型公制粗牙 (M) / UNC非标螺纹、细牙螺纹标准丝锥库存充足,成本低。细牙螺纹强度低,丝锥更脆弱,易折断。
螺纹深度≤ 3倍孔径 (3D)> 3D(D:光孔)力学研究表明,3D的啮合长度提供了90%以上的连接强度,更深的螺纹纯属浪费。
盲孔螺纹预留无效螺纹段 > 0.5D丝锥攻到孔底丝锥前端是切削锥(不完整的牙型),无法在底部加工出完整螺纹。强行到底必断丝锥。
孔口倒角必须设计倒角 (C0.5mm)无倒角便于丝锥导入,保护首牙螺纹不被崩坏,便于螺钉装配。

3. 轮廓与拐角设计 - 刀具是圆的

设计特征推荐方案避免方案原因与深度解读
内拐角半径R ≥ 刀具半径 + 精加工余量优先选择标准刀具半径直角或过小R角立铣刀是圆柱形的,它必然会在内角处留下一个半径为自身刀具半径的圆角。如果你设计一个直角,CAM软件只能让刀具走一条复杂的路径来“清角”,效率极低,且可能清不干净。设计一个比刀具半径更大的R角,允许刀具直接通过,效率最高。
外拐角可保留尖角,但推荐小倒角(C0.5)或R角非常锋利的尖角尖角容易崩边,对操作人员不安全,也容易在后续处理中损坏。
腔体深度深度 ≤ 5倍刀具直径深腔铣深腔需要使用长刃刀具,刚性差,易振动,必须降低切削参数,效率低下,表面质量难保证。
薄壁壁厚 ≥ 2mm (铝), ≥ 4mm (钢)极薄壁加工时易振动、变形,夹持时也容易发生变形。

4. 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 成本的放大器

设计特征推荐方案避免方案原因与深度解读
公差标注遵循“宽松原则”:只在配合面、功能面标注关键公差。非关键尺寸标注自由公差全尺寸标注严苛公差每一个严苛的公差都意味着: 更慢的加工速度、更贵的刀具、更复杂的测量、更高的废品率。例如,±0.05mm是常规铣削,±0.01mm可能需要慢走丝或磨削。
表面粗糙度Ra 3.2μm 是经济铣削可达的标准。更高要求需明确理由。随意标注Ra 0.8或更高Ra 3.2 → 端铣刀直接加工。 Ra 1.6 → 可能需要精铣/铰孔。 Ra 0.8 → 可能需要磨削/研磨。每提升一级,成本大幅增加。

综合案例:一个零件的设计优化

设计目标:一个简单的铝合金支架,需要安装两个轴承。

  • 原始设计问题
    1. 轴承孔孔径为非标 Φ47.2mm
    2. 孔深 40mm(盲孔)。
    3. 要求孔底为平底。
    4. 孔壁粗糙度要求 Ra 0.8μm
    5. 所有尺寸公差均为 ±0.05mm
  • DFM优化方案
    1. 孔径:改为最接近的标准孔径 Φ47mm(或Φ48mm),可使用标准铰刀,无需定制刀具或镗孔。
    2. 孔深与孔底:与轴承供应商确认,允许孔底为锥底(钻头自然形状)。若必须平底,则设计时明确平底深度,并允许钻头留下的中心凸台存在,避免昂贵的清根操作。
    3. 粗糙度:除非有密封等特殊要求,否则将粗糙度放宽至 Ra 1.6μmRa 3.2μm,可通过铰孔直接达成,省去研磨工序。
    4. 公差:仅对轴承孔直径和定位尺寸标注 ±0.05mm 公差,其他非关键安装孔、外形尺寸等标注 ±0.2mm不标注(按自由公差处理)。

通过以上优化,该零件的加工从可能需要“钻孔→粗镗→精镗→平底铣削→研磨”简化为“钻孔→铰孔”,加工时间、刀具成本和废品率都大幅降低


机械连接方式

机械连接方式
可拆连接
螺纹连接
螺栓、螺钉、螺母
优点:标准、方便、多样
缺点:需防松
键连接
平键、半圆键等
用于轴毂传扭矩
优点:简单可靠
缺点:应力集中
花键连接
多键槽结构
优点:扭矩大、定心好
缺点:成本高
销连接
圆柱销、圆锥销等
优用于定位、安全装置
卡箍连接
径向压力抱紧
用于管路、轻载连接
不可拆连接
焊接
电弧焊、激光焊等
优点:强度高、密封好
缺点:残余应力、变形
铆钉
铆钉
优点:抗震、可靠
缺点:劳动强度大
粘接
胶粘剂
优点:应力均匀、绝缘
缺点:怕老化、难质检
过盈配合
压入法、温差法
优点:对中性好
缺点:装拆困难
其它/新兴连接
快速连接器
卡爪、钢球机构
用于液压、气动管路
型材连接件
角码、内置连接件
用于工业铝型材框架

可拆链接

螺纹连接

螺纹连接是利用带有螺纹的零件(紧固件),通过旋合时产生的轴向预紧力,将被连接零件压紧,从而实现固定和传递载荷的一种方法。

主要元件(紧固件)
  1. 螺栓:一端为头部,另一端为螺纹,需与螺母配合使用。穿过被连接件的通孔。
  2. 螺钉:与螺栓类似,但通常无需螺母,直接旋入被连接件的螺纹孔中。
  3. 螺母:与螺栓配套使用,内部有螺纹。
  4. 螺柱:两端均有螺纹,没有头部。一端(旋入端)拧入机体螺纹孔,另一端用螺母拧紧。
  5. 垫圈:
    • 平垫圈:增大承压面积,保护被连接件表面。
    • 弹簧垫圈/锁紧垫圈:防止螺母松动。
主要类型及应用场景
类型示意图描述特点与应用
普通螺栓连接螺栓穿过被连接件的通孔,另一端用螺母拧紧。孔与螺栓杆之间有间隙。对孔精度要求低,装拆方便,成本低。应用最广,用于大多数不受严重横向载荷的场合。
铰制孔螺栓连接螺栓穿过被连接件的高精度铰制孔,螺栓杆与孔壁之间为过渡配合。精确固定被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并能承受较大的横向载荷。用于机床刀架、联轴器等。
双头螺柱连接螺柱一端(旋入端)拧入机体螺纹孔,另一端用螺母拧紧。用于被连接件之一太厚不宜钻通孔,或结构紧凑需经常拆卸的场合。如气缸盖、阀体的连接。
螺钉连接螺钉直接旋入被连接件的螺纹孔中,无需螺母。结构更简单、更紧凑。但不适合频繁装拆,否则会磨损机体上的螺纹孔。常用于外壳、盖板等的连接。
紧定螺钉连接螺钉末端顶入轴上的凹坑,以固定两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并可传递不大的力或扭矩。主要用于定位,而不是产生大的压紧力。如固定齿轮、轴承内圈等在轴上的位置。
核心关键:预紧与防松
  1. 预紧
    • 目的:绝大多数螺纹连接在装配时都需要预紧,即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施加一个轴向力(预紧力)。
    • 作用:预紧力使被连接件之间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抵抗横向载荷),提高连接的刚性、紧密性和防松能力。
    • 控制:重要场合需控制预紧力大小(如使用扭矩扳手),防止过紧(拉断螺栓)或过松(连接失效)。
  2. 防松(至关重要!):
    螺纹副在静态下能自锁,但在振动、冲击、变载荷下,摩擦力可能会瞬时消失,导致螺母逐渐松动。防松措施必不可少。
防松方法原理示例
摩擦防松保持或增大螺纹副间的摩擦力。弹簧垫圈(利用弹力)、对顶螺母(双螺母,副螺母增加摩擦力)、尼龙圈锁紧螺母
机械防松利用附加元件直接限制螺纹副的相对运动,最可靠开口销与槽形螺母(经典航空用法)、止动垫圈(将垫圈翅片折弯卡住螺母和零件)。
永久防松拆卸后连接件通常不可复用。冲点(在螺纹末端冲坏几牙)、焊点涂粘合剂(螺纹锁固剂,可拆卸但需用力)。
优点与缺点
  • 优点
    1. 通用性强:适用范围极广,从微型仪器到大型结构。
    2. 标准化程度高:尺寸、性能全球统一(如ISO, GB, DIN标准),易于采购和更换。
    3. 装拆方便:无需特殊设备,使用简单工具即可完成。
    4. 可靠性高:设计理论和实践验证充分,性能可预测。
  • 缺点
    1. 应力集中严重:螺纹根部会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不利。
    2. 可能自动松脱:在振动环境下必须采取防松措施。
    3. 对精度有影响:螺栓孔和接触面的加工精度会影响连接的刚度和载荷分布。

键连接

键连接是一种主要用于轴与旋转零件(如齿轮、带轮、联轴器、蜗轮等) 之间的可拆连接。其核心作用是实现零件的周向固定,以传递扭矩和旋转运动。有时也能实现零件的轴向固定(轴向定位)。

核心原理与组件
  • 原理:在轴和轮毂孔上加工出键槽,将键同时嵌入轴槽和轮毂槽中,形成一个“中间件”,通过键的侧面来传递扭矩。
  • 主要组件:
    1. :连接的核心零件。
    2. 轴键槽:开在轴上的槽。
    3. 轮毂键槽:开在轮毂(如齿轮内孔)上的槽。
主要类型、特点及应用

键连接主要分为平键半圆键楔键切向键四大类。

  1. 平键连接 (最常用)
  • 工作原理:依靠键的两侧面传递扭矩。键的顶面与轮毂槽底之间有间隙,对中性良好

  • 类型:

    普通平键 (A, B, C型):用于静连接(零件与轴无相对轴向移动)。

    • A型(圆头):键在槽中轴向固定好,但对轴削弱较大。

    • B型(平头):对轴削弱小,但键的轴向固定需另设定位件。

    • C型(单圆头):用于轴端。

    • 导向平键:用螺钉固定在轴上,键与轮毂槽为动配合,轮毂可沿键做轴向移动。用于动连接(如变速箱中的滑移齿轮)。

    • 滑键:固定在轮毂上,随轮毂一同沿轴上的长键槽滑动。

类型特点与应用
普通平键 (A型)对中性好,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应用最广,适用于高精度、高速、承受变载或冲击载荷的场合。如齿轮、带轮与轴的连接。
导向平键键长较长,用螺钉固定。用于轮毂需要沿轴移动的动连接
  1. 半圆键连接
  • 工作原理:同样靠侧面工作。键呈半圆形,能在轴上的键槽中绕其圆心摆动,以适应轮毂槽的斜度。
  • 优点自适应性好,装配方便,尤其适用于锥形轴端的连接。
  • 缺点键槽较深,对轴的强度削弱严重
  • 应用:一般用于轻载场合,或作为辅助连接装置(在传力不大时用作锥轴端的辅助连接,防止零件松动)。
  1. 楔键连接
  • 工作原理:依靠键的上、下表面与轮毂和轴槽底面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和单向的轴向力。键的上表面和轮毂槽底均有 1:100 的斜度
  • 优点:能传递单向轴向力。
  • 缺点迫使轴和轮毂产生偏心,对中性很差
  • 应用:用于精度要求不高、载荷平稳、低速的场合。如农业机械、建筑机械。
  1. 切向键连接
  • 工作原理:由两个斜度为 1:100 的楔键组成,装配后两键的斜面相互贴合,共同工作。依靠工作面上的挤压力和轴与轮毂间的摩擦力传扭。
  • 优点一个切向键只能传递单向扭矩,传递能力大。
  • 缺点对轴削弱严重,对中性极差
  • 应用:用于重型、大型机械设备中,传递扭矩大、对中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大型飞轮、矿山机械。
键的选用与强度校核
  1. 选用步骤:

    • 根据使用要求选择类型:如对中性要求高选平键,需轴向移动选导向平键,锥轴端用半圆键。
    • 根据轴径确定尺寸:键的截面尺寸(宽b × 高h)根据轴径d从标准中选取。键长L略短于轮毂长度,并参照标准系列。
  2. 强度校核:

    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键、轴槽、轮毂槽三者中强度最弱的部分被压溃(对于静连接)或磨损(对于动连接)。通常对工作面上的挤压应力进行条件性计算:(省略)

优缺点总结
  • 优点
    • 结构简单
    • 工作可靠
    • 装拆方便
    • 标准化,制造容易。
  • 缺点
    • 键槽处会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大幅降低轴的疲劳强度。
    • 对轴和轮毂有削弱
    • 由于是单键连接,只能传递单向扭矩,且对中性(除平键外)可能不佳
键连接的替代方案

当需要传递更大扭矩、更高对中性要求或需要减少对轴强度的削弱时,常采用:

  • 花键连接:可视为多个平键的组合,性能更优。
  • 过盈配合连接:无键连接,对中性好,无应力集中。
  • 胀紧连接:无键连接,装拆方便。

花键连接

花键连接是在轴和轮毂孔上分别加工出多个均布的键齿,通过键齿侧面的配合来传递扭矩和运动。它本质上是一个多齿连接

主要类型与特点

花键连接主要按齿形分类,每种类型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类型特点与应用
矩形花键齿形为矩形。定心方式有小径定心、大径定心和齿侧定心。小径定心精度高,应用最广。优点:齿数多,承载能力强,对中性好,导向性好。缺点:应力集中较大,对轴强度削弱仍存在。应用:应用最广泛的花键类型,如汽车变速箱、机床。
渐开线花键齿形为渐开线(与齿轮齿形相同)。定心方式有齿形定心、外径定心和侧边定心。齿形定心具有自动对中作用,精度高。优点强度高(齿根厚,应力集中小),寿命长工艺性好(可用加工齿轮的方法制造),定心精度高。应用:日益广泛,用于航空、汽车、机床等重载和高速场合。
三角形花键齿数更多,齿形更细。内花键齿形为三角形,外花键齿形为压力角45°的渐开线。优点:承载能力较小,但自锁性好。应用:主要用于轻载和薄壁零件的连接,或作为静连接。
花键连接 vs. 平键连接 (核心优势)

与最常用的平键连接相比,花键连接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特性平键连接 (单键)花键连接 (多齿)花键的优势
承载能力靠单个键的侧面承载靠多个齿的侧面共同承载承载能力高得多 (可传递更大扭矩)
对中性一般极好能保证轴与轮毂的精确同心,运转平稳
导向性无 (导向平键有,但性能有限)极好轮毂沿轴移动时对中精度高,适用于滑移齿轮
对轴的削弱键槽深,应力集中严重,大幅降低轴的疲劳强度齿浅,应力集中小,对轴的整体强度削弱小轴的强度更高,更可靠
可靠性一般多齿同时工作,即使个别齿略有损坏,仍能正常工作
优缺点总结
  • 优点
    1. 承载能力高 (多齿承载)。
    2. 对中性和导向性好
    3. 对轴的强度削弱小,应力集中小。
    4. 可靠性高
  • 缺点
    1. 制造复杂,需要专用设备(如花键铣床、磨床)加工,成本较高
    2. 对加工精度要求高。
选择:何时使用花键?

选择花键连接而非平键,通常基于以下一个或多个条件:

  • 传递的扭矩很大,单键无法满足。
  • 对定心精度要求极高(如精密主轴)。
  • 轮毂需要在轴上频繁或精确地轴向移动(如变速箱换挡)。
  • 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轴的疲劳强度(在交变载荷下)。

销连接

销连接是一种主要依靠销杆的自身形体和与孔壁的挤压来传递载荷或固定零件位置的可拆连接。它在机械中扮演着“定位者”和“安全卫士”的角色,虽然结构简单,但至关重要。

核心功能与特点
  • 核心功能:
    1. 定位:精确确定两个或多个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是销最核心的用途。
    2. 连接:传递不大的载荷(横向力或扭矩)。
    3. 安全保护:作为安全装置,在过载时被剪断,从而保护重要设备。
  • 主要特点:
    •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 装拆相对容易(除某些特殊类型)。
    • 定位精度高。
主要类型、特点及应用

销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定位销 (核心功能)

主要用于加工或装配时确定零件的相对位置,并为后续的拆装提供基准。通常不受或只受很小的载荷。

类型特点与应用
圆柱销定位精度最高。但不宜多次装拆,否则会磨损孔壁,降低定位精度。用于需要精确定位且不常拆卸的场合。
圆锥销可自锁,定位可靠。安装方便,允许多次装拆而不影响定位精度。应用最广泛的定位销。常用于需经常拆卸的场合,如机床夹具、模具。
带螺纹的圆锥销便于拆卸。可用于盲孔或拆卸困难的场合。拧上螺母即可将销拔出。
  1. 连接销

用于传递横向力或扭矩,可作为铰链的轴心。

类型特点与应用
开口销主要用于防松,与槽形螺母配合使用,穿过螺栓末端的孔后掰开,防止螺母转动松动。在航空航天和重要机械中极为常见。
销轴用于两零件的铰接连接,允许它们绕销轴相对转动。如连杆的连接、履带销。
  1. 安全销
  • 工作原理:作为一种过载保护装置(机械“保险丝”)。在机器过载时,销会在预先设计的薄弱环节被剪断,从而中断动力传递,保护机器中更昂贵、更重要的部件免受损坏。
  • 设计要点:安全销的尺寸和材料需经过精确计算,确保它在规定载荷下断裂。断口通常设计成缩颈状,以控制断裂位置。
  • 应用:用于过载可能性较大的场合,如破碎机、安全联轴器等。
销连接的优缺点
  • 优点
    • 结构简单,制造和安装方便
    • 定位精度高
    • 可作为安全装置,保护核心设备
    • 成本低廉。
  • 缺点
    • 对孔加工精度要求高(通常需要铰孔)。
    • 销孔会削弱被连接件的强度
    • 除安全销外,一般不能传递很大的载荷

法兰连接

卡箍连接

卡箍连接是一种利用箍带紧固机构产生径向压力,从而抱紧、连接和密封被连接件的可拆连接。它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在特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核心特点装拆便捷,常用于软管与接头管道之间的连接,起固定和密封作用。
  • 主要缺点:抗振动性能相对较差,不适合传递大的扭矩。
  • 常见应用:汽车的水管、油管,家用电器(如洗衣机)的进排水管,工业流体管路等。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核心原理与组件
  • 原理:通过收紧机构(如螺栓、杠杆)使柔性或半柔性的箍带产生收缩变形,从而对内部的被连接件(如软管、管道)施加均匀的径向压紧力。这个力进而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来传递轴向力或扭矩,并压紧密封件实现密封。
  • 主要组件:
    1. 箍带:通常由不锈钢、碳钢或高强度尼龙制成,是产生收缩力的主体。
    2. 紧固机构:最核心的部分,用于产生和维持箍带的收紧力。常见的有蜗杆机构、螺栓、杠杆锁等。
    3. 密封圈(可选):根据需求,可内置橡胶等材料的密封圈,用于实现流体密封。

不可拆连接

焊接

焊接 是指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两个分离的金属工件(或非金属)在原子间形成冶金结合,从而连接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的一种加工方法。

焊接原理与独特特点

焊接的本质是让连接处的金属达到原子间结合

  1. 实现途径
    • 加热:将接头区域局部加热至熔化状态,形成熔池,冷却后凝固形成焊缝
    • 加压:施加足够压力,使接触面在固态下产生塑性变形和原子扩散,从而形成结合。
  2. 工艺特点
    • 不可拆卸性:焊接连接是永久性的,强度高。
    • 节省材料、减轻结构重量:相比铆接和螺栓连接,不需要搭板、铆钉等附加件,结构更紧凑。
    • 气密性与水密性好:能制造要求不漏气、不漏水的容器,如压力罐、船体。
    • 化大为小,拼小成大:可将小零件组合成大型结构(如船舶、桥梁),也可修复损坏的零件。
    • 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主要焊接方法分类

焊接方法多达数十种,根据工艺原理,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 熔焊 - 最主流的方法

    原理:将待焊处局部加热至熔化状态形成熔池,冷却后凝固成一体的焊缝。通常需要填充材料(焊丝/焊条)。

    方法特点与应用
    电弧焊应用最广。利用电弧热熔化母材和焊条。包括: • 手工电弧焊:灵活,全位置焊,但效率低。 • 氩弧焊:用惰性气体保护,质量高,用于不锈钢、铝。 • MAG/MIG焊:用活性/惰性气体保护,效率高,常用于机器人焊接。
    激光焊用高能激光束作为热源。能量密度极高,变形小,速度极快,精度高。用于汽车车身、电池制造。
    电子束焊真空环境中利用电子束轰击产热。深度大,变形极小,用于航空航天高端部件。
  2. 压焊

    原理:在加压(或不加热)的前提下,使接头处产生塑性变形,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

    方法特点与应用
    电阻点焊用电极压紧工件并通以大电流,利用电阻热熔化接触点形成焊点。效率极高,是汽车车身制造的绝对主力。
    摩擦焊使工件接触并相对旋转摩擦,产生热量并在压力下结合。用于连接异种金属,如车轴、钻杆。
  3. 钎焊(Qiān Hàn)

    原理: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加热至钎料熔化(母材不熔化),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

    • 软钎焊:钎料熔点 < 450°C,如锡焊,用于电子电路。
    • 硬钎焊:钎料熔点 > 450°C,如铜焊、银焊,强度更高。
应用场景

尽管有焊接的竞争,铆接仍在以下领域不可替代:

  1. 航空航天:飞机机身、机翼。由于对抗疲劳和抗振动的极端要求,高强度铆接是首选方法。飞机上是铆钉的“海洋”。
  2. 重型钢结构:某些桥梁、塔架。热铆提供的高可靠性和抗动载能力依然有价值。
  3. 异种材料连接:如连接铝材和碳纤维复合材料。
  4. 有特殊检查要求的场合:铆钉的完好与否一目了然,便于日常巡检。
  5. 钣金维修与制造:抽芯铆钉因其便捷性,在维修和轻型制造中广泛应用。

铆接

铆接是一种不可拆卸的机械连接工艺。它通过将一端带有预制成型的铆钉穿过多个零件的预制孔,然后利用外力使铆钉杆部变形(镦粗),形成一个“铆钉头”,从而将被连接件紧密夹紧在一起。

核心特点

  • 不可拆卸:拆除时会破坏铆钉或连接件。
  • 抗振动、耐疲劳:连接可靠,常用于承受动载荷的场合。
  • 可用于不同材料:可以连接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等。
传统铆接 vs. 现代铆接

传统铆接(如锅炉、桥梁上看到的)需要从两侧操作:一侧用顶铁支撑,另一侧用锤击或压力机将钉杆镦粗形成铆成头。这个过程噪音大,需要双面操作空间。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压铆拉铆属于现代铆接工艺,它们的发展旨在提高效率、实现自动化、并适应单面操作的需求。

压铆与拉铆的详细对比
特性压铆拉铆
核心原理两侧施加巨大的静压力,使铆钉杆部径向膨胀或头部变形,填满孔壁并夹紧工件。单侧 拉动铆钉芯杆,使铆体尾部轴向变形、膨胀成鼓形,锁紧工件,最后拉断芯杆。
所需工具压铆机(C-frame,门式)、压铆模(上下配套)。拉�枪(手动、气动、电动)、铆螺母枪
操作空间需要双侧接近(工件两侧都需有设备或模具空间)。仅需单侧接近(只需一侧有拉枪操作空间,适用封闭、狭窄空间)。
铆钉类型实心铆钉半空心铆钉压铆螺母/螺柱抽芯铆钉(开口型、封闭型、结构型等)、铆螺母
主要优点- 连接强度高,抗剪力好。 - 铆接点表面平整美观。 - 易于实现自动化(如机器人压铆)。- 单面操作,应用灵活。 - 操作简单,速度快,无需高超技艺。 - 防水、气密性好(选用封闭型铆钉)。
主要缺点- 必须能接近工件两侧。 - 设备通常更庞大、昂贵。- 连接强度通常低于同等规格的压铆或实心铆钉。 - 铆钉成本较高(包含芯杆结构)。 - 铆钉中心会留下一个小的芯杆断口
典型应用航空航天(飞机蒙皮)、汽车制造(车身、车架)、高端电子产品机箱。钣金行业(机箱机柜)、航空航天(内部结构)、汽车内饰铁路车厢维修和DIY
常用铆钉、螺母、螺柱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常用铆接设备
  • 压铆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 拉铆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粘接

粘合 是指使用一种非金属的粘合剂(俗称胶水),通过其本身的粘附力(与基材的结合)和内聚力(胶层内部的强度),将两个物体表面连接在一起的一种方法。

粘合原理与独特特点

粘合的本质是机械互锁、物理吸附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综合结果。

  1. 粘合的关键步骤
    • 润湿:液态粘合剂必须能充分铺展并浸润被粘物的表面。
    • 吸附:粘合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分子产生紧密接触,形成物理/化学吸附。
    • 固化:通过物理干燥(如水蒸发)或化学反应(如聚合),粘合剂从液态变为固态,形成坚固的胶层。
  2. 工艺特点
    • 适用于各种材料:可以连接异种材料(如金属与塑料、玻璃与陶瓷),这是焊接难以做到的。
    • 应力分布均匀:面连接,避免了点焊、铆接带来的应力集中,整体性、疲劳强度好。
    • 无热影响:通常在常温或中低温下进行,不会像焊接那样产生热变形或改变母材性能。
    • 密封、绝缘、防腐:胶层本身具有密封性、电绝缘性和耐腐蚀性,一举多得。
    • 美观:连接处无焊点、铆钉等痕迹,外观平整光滑。
    • 缺点:连接强度通常低于焊接和铆接;耐高温性、耐老化性取决于胶水性能;质量稳定性受表面清洁度、温湿度影响大。
粘合剂的类型

粘合剂的种类极其繁多,根据其化学成分和固化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类型固化方式特点典型应用
反应型胶粘剂通过化学反应(如聚合)固化强度高,耐热、耐介质性能好。通常为双组份(A/B剂)。环氧树脂胶、聚氨酯胶、丙烯酸酯胶(AB胶)。
热熔型胶粘剂加热熔化,冷却后固化固化快,无溶剂,但耐热性差。产品包装、木材封边、书籍装订。
水基型胶粘剂水分蒸发后固化环保,无毒,但耐水性差。白乳胶、壁纸胶。
溶剂型胶粘剂溶剂挥发后固化初始粘力强,但污染大,收缩率高。橡胶胶水、PVC管道胶。
压敏型胶粘剂轻微指压即可粘合永久粘性,可反复揭贴。透明胶带、标签、保护膜。
成功的粘合所需的关键因素

粘合的成功与否,远不止“涂上胶水”那么简单,它是一门系统工程:

  1. 粘合剂的选择: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必须根据被粘材料类型受力情况(剪切、剥离、拉伸)、使用环境(温度、湿度、介质)和工艺要求(固化时间、粘度)来综合选择。
  2. 表面处理:这是决定粘合成败的最重要环节。表面必须:
    • 清洁:去除油污、灰尘、水分。
    • 粗化:通过打磨、喷砂增加表面积,形成机械互锁。
    • 活化:有时需要通过化学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改变表面化学性质,提高润湿性。
  3. 接头设计:粘接接头最擅长承受剪切应力,而非常害怕剥离应力。因此,接头设计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剥离力。常用的接头形式有搭接、斜接、嵌接等。
  4. 固化工艺控制:必须严格控制固化时的压力、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胶层能充分润湿并完全反应。

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连接是依靠两个零件配合面间的过盈量(即轴的尺寸略大于孔的尺寸)来产生径向压力,从而在工作面上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以此传递扭矩或轴向力。

  • 核心原理:弹性变形与摩擦力。
    1. 装配时,轴被挤压,孔被胀大,两者都产生弹性变形。
    2. 装配后,轴和孔因弹性恢复而产生巨大的相互挤压,形成径向压力。
    3. 此径向压力在工作面上转化为摩擦力,用以抵抗外载荷。
实现方式(装配方法)

如何将一个大尺寸的轴装入一个小尺寸的孔?主要有两种方法:

方法原理特点与应用
压入法在常温下,用压力机(机械式或液压式)将轴强行压入孔中。工艺简单。但配合面容易被擦伤,装配力大。适用于过盈量较小或零件尺寸较小的场合。
温差法加热孔件(使其膨胀)或冷却轴件(使其收缩),或两者同时进行,使间隙出现,然后轻松装入,恢复常温后即形成过盈。装配力小不会损伤配合面能实现很大的过盈量。适用于重载大型高精度的连接。

温差法详解

  • 热胀:通常将孔件(如齿轮、轮毂)放入油池、电加热器或感应加热器中加热。
  • 冷缩:通常将轴件放入低温箱(干冰、液氮)中冷却。
  • 应用:大型发动机的曲轴连杆、铁路车轮与车轴的连接(经典应用)、大型齿轮与轴的连接。
优缺点总结
  • 优点
    1. 结构简单:无任何附加零件,重量轻。
    2. 对中性好:能保证轴与孔的高度同心,运转平稳。
    3. 无应力集中:没有键槽、销孔等结构,疲劳强度高
    4. 承载能力高:可通过设计过盈量来获得很大的承载能力。
    5. 具有良好的抗振动和冲击性能
  • 缺点
    1. 对配合尺寸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公差带选择非常严格。
    2. 装配和拆卸困难:尤其是大型过盈配合,需要专用设备。
    3. 拆卸后可能损坏配合面,零件不易重复使用。
设计核心:过盈量的选择

过盈配合的设计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过盈量

  • 过盈量太小:产生的摩擦力不足以传递载荷,会导致连接失效(轴与孔发生相对滑动)。
  • 过盈量太大:产生的应力可能超过零件材料的屈服极限,导致零件发生塑性变形甚至破裂。

因此,过盈量必须经过精确计算,确保:

  1. 能传递所需的扭矩或轴向力。
  2. 零件内部的应力在许用范围之内。
应用场景

过盈配合连接因其独特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场合:

  1. 轴承安装:这是最常见的应用。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轴、外圈与轴承座孔,几乎都采用过盈配合来保证其定位和传力。
  2. 铁路车轮与车轴:经典应用。火车车轮与车轴采用超大过盈量的热套配合,绝对可靠,保证高速安全运行。
  3. 齿轮、带轮、联轴器与轴的连接:尤其适用于高速、重载场合,以避免键连接带来的应力集中和动平衡问题。
  4. 大型柴油机的曲轴连杆:连杆头与连杆盖的精密连接。
  5. 精密机床主轴:保证主轴组件的高度同心和整体刚性。

其它/新兴连接

快速连接器

速连接器(Quick Connectors, Quick-Disconnect Couplings)是一种通过简单的推、拉、旋转或杠杆动作,即可实现流体(气、液)、电路或光路快速连通或断开的装置。其核心价值在于效率便利性

核心组件与工作原理

尽管种类繁多,但其基本工作原理相似:

  1. 公头:通常带有接头。
  2. 母座:通常带有阀座。
  3. 锁紧机构:最核心的部分,用于实现快速锁紧和释放。如钢球、卡爪、螺纹套筒等。
  4. 密封件:确保连接后的密封性。
  5. 阀芯:通常内置单向阀,在断开连接时自动关闭,防止介质泄漏和外界污染。

工作流程

  • 连接:将公头插入母座,锁紧机构(如钢球)落入公头的凹槽内并锁死,同时顶开两侧的阀芯,形成流路。
  • 断开:操作释放环(套筒)、杠杆或按钮,使锁紧机构脱离,公头被弹出,阀芯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关闭。
主要类型、特点及应用

根据锁紧和释放机制,快速接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按压式/推拉式接头
  • 工作原理直插直拔。推动公头插入母座直至“咔嗒”声锁紧;需要断开时,直接将套筒向后拉,即可解锁并断开。
  • 优点速度极快单手即可操作(一手持母座,一手持公头推拉),非常方便。
  • 缺点:承压能力相对较低。
  • 应用气动工具(如钉枪、喷枪)、医疗设备(呼吸机、输液管)、冷却管路RO净水机滤芯管路。
  1. 杠杆式接头
  • 工作原理:通过一个活动杠杆来控制连接状态。压下杠杆即可插入或拔出公头;松开杠杆即自动锁紧。
  • 优点操作简单直观连接可靠,杠杆状态一目了然。
  • 缺点:外形尺寸较大。
  • 应用大型液压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的液压管路)、工业冷却系统化工领域的软管连接。
  1. 螺纹套筒式接头
  • 工作原理:结合了快速和螺纹的优点。插入公头后,只需将套筒旋转¼圈或半圈即可锁紧,反向旋转即可松开。
  • 优点密封性更好承压能力高抗振动性好
  • 缺点:速度稍慢于推拉式。
  • 应用高压气动系统测试设备航空航天(因其高可靠性)、高端工业领域
  1. 卡爪式接头
  • 工作原理:公头上有一圈凹槽,母座内带有卡爪。插入后,卡爪弹入凹槽锁紧;断开时需捏住母座外的释放套,使卡爪脱离凹槽。
  • 优点:连接非常可靠振动下不易脱落
  • 应用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液压管路)、工业设备,常用于带压力的油、水、气连接。

型材连接件

型材连接件是专为工业铝型材(或类似截面型材,如钢塑复合型材)设计的专用紧固件。它无需传统的焊接、钻孔或攻丝,通过型材本身的沟槽和连接件的巧妙组合,实现快速、灵活、坚固的框架搭建。

  • 核心思想:将型材的沟槽不仅作为装饰,更作为结构的一部分,连接件通过嵌入、锁紧沟槽来实现连接。
核心组件与工作原理
  1. 型材:通常是截面为方形或矩形的铝合金型材,四周有标准的T型槽矩形槽
  2. 连接件:专用金属件(如螺栓、螺母、角件),其形状设计为能与型材槽口完美配合。
  3. 紧固原理:
    • 将专用的螺母或连接件的特定部位放入型材的槽内。
    • 通过旋转90° 或拉动等方式,使其卡在槽口内无法脱出。
    • 再用螺栓拧紧,通过摩擦力或直接拉紧的方式将两根型材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主要类型、特点及应用

型材连接件种类极其丰富,以下是一些最核心和常见的类型:

类型描述特点与应用
角件连接(外角连接)一个L形的金属件,内置螺纹孔。最常用、最坚固的90度连接方式。强度高,安装直观。用于构建框架的主要承力角点
弹性螺母 + 螺栓螺母两侧有弹簧卡爪,放入槽内后旋转90°即被卡住。最核心的基础连接方式。用于型材与型材的任意角度连接加装面板安装脚轮等几乎所有场景。
T型螺母 + 螺栓外形如“T”字,从型材槽口一端滑入所需位置。功能与弹性螺母类似,但承载能力更强。需要在型材端部插入。
内置连接件一个特殊的连杆,两端有螺纹。从型材端部插入,连接另一根型材。用于两根型材的端对端直线连接。连接后外观整洁无凸起,强度高。
三维连接件一种复杂的球状或立方体状连接件,可向多个方向伸出螺栓。用于构建复杂的多向框架结构,如展示架、空间桁架。
专用功能连接件包括合页把手脚轮面板夹等。这些部件都自带专用的螺母或连接结构,可直接安装在型材的任意槽位上,功能扩展性极强
四、 优缺点总结
  • 优点
    1. 模块化与灵活性:这是其最核心的优势。无需专业加工,可根据需求随时调整、扩展、重建框架结构,就像“搭积木”一样。
    2. 装拆便捷:大部分连接只需内六角扳手即可完成,无需焊接、钻孔、攻丝。
    3. 外观整洁:所有连接几乎都可隐藏于型材槽内,结构外观干净利落。
    4. 生态体系完整:有丰富的标准型材和成千上万种专用连接件、附件可供选择,功能扩展性极强。
  • 缺点
    1. 成本较高:型材和专用连接件的单件成本高于传统钢材和焊接。
    2. 绝对强度有限:对于承受极大冲击载荷或超重负载的结构,其强度不如焊接钢架。
    3. 依赖专用件:必须使用配套的连接件,通用性较差。

工控机箱

常见标准工控机箱结构

采用商家标准的机箱,价格相比定制会便宜很多。标准机箱他们一般是用挤压成型方式机箱铝型材,然后通过简单的方式就能做出一个机箱出来。

形式一: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形式二: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固而美的标准机箱,提供对应三维模型。

形式三: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自己画的机箱

cnc加工形式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钣金加工形式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插箱

1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文章转载自:

http://6lfjpRI3.dzyxr.cn
http://8MuUUKCW.dzyxr.cn
http://jX7RtDZz.dzyxr.cn
http://RXl1VT9w.dzyxr.cn
http://hqUz0x44.dzyxr.cn
http://KtyFP5OP.dzyxr.cn
http://FH7wPPPe.dzyxr.cn
http://PRPsOV9l.dzyxr.cn
http://iTrpjGl5.dzyxr.cn
http://LqUmuovu.dzyxr.cn
http://qS1sdTbJ.dzyxr.cn
http://0OdZ9XB3.dzyxr.cn
http://5f2i7gt2.dzyxr.cn
http://lsUjG9IT.dzyxr.cn
http://MT8NjMpT.dzyxr.cn
http://42mDGhy5.dzyxr.cn
http://xqOH2zHY.dzyxr.cn
http://fdl2kUJp.dzyxr.cn
http://dKAuVVxE.dzyxr.cn
http://qle1lOZd.dzyxr.cn
http://CyBoTHUJ.dzyxr.cn
http://6yTSMGpO.dzyxr.cn
http://soDnRbsi.dzyxr.cn
http://VZ3KxMJ6.dzyxr.cn
http://benoAk5e.dzyxr.cn
http://XvbVF50g.dzyxr.cn
http://5enlYebu.dzyxr.cn
http://oMYHGEmf.dzyxr.cn
http://FR6Z6gT2.dzyxr.cn
http://E4zUihm1.dzyxr.cn
http://www.dtcms.com/a/383922.html

相关文章:

  • Wi-Fi技术——Power SAVE模式
  • leetcode39(相同的树)
  • C++(虚函数表原理和菱形继承)
  • 【STM32项目开源】STM32单片机智能语音风扇控制系统
  • [Android]自定义view
  • 线程和进程,以及GCD的简单使用
  • C++_STL和数据结构《1》_STL、STL的迭代器、c++中的模版、STL的容器、列表初始化、三个算法、链表
  • 学习日报|线程池专题学习总结
  • kubectl 报错 couldn‘t get current server API group list:
  • 求最小公倍数(GCD)和最大公约数(LCM)——原理和代码
  • 单调栈数据结构
  • OceanBase V4.3.5 BP3版本Bug:DROP TABLE删表会卡住
  • KDTS迁移工具全流程实战教程:从安装配置到增量同步
  • 苹果本装win10记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专业和学校确定
  • 模电基础:三极管的基本原理
  • 【Ambari监控】Sqlline 启动卡死问题处理
  • Day 03 设置粒子枪 G4ParticleGun -----以B1为实例
  • AI论文写作工具的利弊分析:如何高效利用与规避风险
  • java基础面试题(3)
  • 学习日报|线程池 OOM 案例与优化思路
  • HOT100--Day25--84. 柱状图中最大的矩形,215. 数组中的第K个最大元素,347. 前 K 个高频元素
  • Linux网络:socket编程UDP
  • GeoHash分级索引技术
  • RISC与CISC:ARM指令集解析
  • 第十二篇:Qcom Camx打印实时帧率 FPS
  • 【开题答辩全过程】以 “候鸟式养老机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为例,包含答辩的问题和答案
  • 造车阶段解读
  • 技术论文分析分析论文《计算机病毒判定专家系统原理与设计》思考其在游戏中的应用
  • Elasticsearch面试精讲 Day 18:内存管理与JVM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