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第三章 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节 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概念、分类和核算原则
一、基本框架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2017年国务院批复实施,与国际标准接轨,反映经济新特点。
- 构成:
- 基本核算(核心):
-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 投入产出核算
- 资金流量核算
- 资产负债核算
- 国际收支核算
- 扩展核算(补充):
- 资源环境核算、卫生核算、旅游核算、人口和劳动力核算、新兴经济核算
- 基本核算(核心):
二、基本概念
(一)常住单位
- 在我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 判断标准:场所 + 经济活动规模 + 时间(一般一年)
(二)产品
- 货物:有形,可储存、可运输(如面粉、计算机)
- 服务:无形,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如理发、咨询)
- 中间产品:用于进一步加工(如小麦用于面粉厂)
- 最终产品:用于最终消费、投资或出口
(三)生产范围
- 包括所有货物生产(含自产自用)
- 服务生产限于对外提供部分,自给性服务除外(如家务劳动)
- 例外:自有住房服务、付酬家政服务计入生产
(四)消费范围
- 仅包括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 住户最终消费包括:
- 自产自用农产品
- 自有住房服务
- 购买的商品(如修理配件)
- 不包括:自给性服务(如做饭、带孩子)
(五)资产范围
- 金融资产:通货、存款、贷款、股权、保险准备金等
- 非金融资产:
- 生产资产:固定资产、存货、贵重物品
- 非生产资产:自然资源、商誉等
(六)流量与存量
- 流量: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如GDP、收入)
- 存量:某一时点的量(如资产、负债)
- 关系:期末存量 = 期初存量 + 期内流量
(七)市场价格
- 基本价格 = 生产者价格 - 产品税 + 产品补贴
- 生产者价格 = 基本价格 + 产品税(不含增值税) - 产品补贴
- 购买者价格 = 生产者价格 + 不可抵扣增值税 + 运输和商业费用
(八)所有权
- 法定所有权 vs 经济所有权
- 记录以经济所有权变更为准
三、基本单位与部门分类
(一)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
- 机构单位条件:
- 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
- 能从事经济活动并签订合同
- 能编制完整会计报表
- 机构部门:
- 非金融企业部门
- 金融机构部门
- 广义政府部门
-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NPISH)
- 住户部门
- 国外(非常住单位总和)
(二)产业活动单位与产业部门
- 产业活动单位条件:
- 地点唯一
- 生产活动单一(或主活动占绝对比重)
- 有收支核算资料
- 产业部门:按主产品同质性划分
四、核算原则
- 权责发生制:交易在经济价值变动时记录
- 估价原则:
- 货币交易按市场价格
- 非货币交易按市场价或成本价
- 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使用按购买者价格
- 四式记账:每笔交易在双方同时记录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GDP定义
- 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 三种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二、生产法
- 公式: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 总产出:
- 市场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 为自身最终使用的总产出:按市场价或成本价计算
- 非市场总产出:按生产成本计算(政府、NPISH)
- 中间投入: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本期一次性使用
三、收入法
- 公式:增加值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 劳动者报酬:工资、奖金、社保、住房公积金、股票期权等
- 生产税净额 = 生产税 - 生产补贴
- 固定资产折旧:按重估价计算
- 营业盈余:增加值扣除前三项后的余额
四、支出法
- 公式:GDP = 最终消费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 最终消费:
- 居民消费支出
- 政府消费支出
- NPISH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 存货变动
- 贵重物品获得减处置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 出口 - 进口
- 按离岸价格计算
- 与海关统计差异:范围、价格、依据不同
五、不变价GDP核算
- 方法:
- 价格指数缩减法
- 物量指数外推法
- 分行业:采用不同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
- 最终使用:采用相应价格指数缩减
六、国民总收入(GNI)
- 公式:GNI = GDP + 来自国外的初次收入 - 支付国外的初次收入
- 初次收入包括:雇员报酬、投资收益、其他初次收入
七、GDP分析应用
- 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 - 基期GDP)/ 基期GDP × 100%
- 贡献率与拉动点数:各产业/需求成分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
- 产业结构: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最终使用结构:
- 最终消费率 = 最终消费 / GDP × 100%
- 资本形成率 = 资本形成总额 / GDP × 100%
第三节 投入产出核算
一、基本结构
- 供给表:行→产品部门,列→产业部门
- 使用表:行→产品部门,列→产业部门 + 最终使用
- 投入产出表: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二、部门分类
- 产品部门:按同质性原则(消耗结构、生产工艺、经济用途相同)
- 产业部门:按主活动划分
三、编制方法
- 供给表:依据各行业总产值、进口、增值税等
- 使用表:直接编制法 or 间接推导法
- 投入产出表:直接编制法 or 间接推导法
四、基本系数
- 直接消耗系数:( A_{ij} = x_{ij} / x_j )
- 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 + 所有间接消耗
五、平衡关系
- 总投入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 增加值 = 总投入
- 中间使用 + 最终使用 = 总产出 + 进口
- 增加值合计 = GDP = 最终使用合计 - 进口合计
第四节 资金流量核算
一、基本结构
- 非金融交易表:收入分配、使用、非金融投资
- 金融交易表:资金流动、金融资产负债变化
- 通过“净金融投资”连接
二、非金融交易表
(一)收入初次分配
-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
- 国民总收入(GNI) = ∑国内机构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二)收入再分配
- 经常转移:所得税、社保、补助等
- 可支配总收入 = 初次分配总收入 + 经常转移收入 - 经常转移支出
-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 GNI + 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
(三)收入使用
- 最终消费、总储蓄
- 总储蓄 = 可支配总收入 - 最终消费
(四)非金融投资与资本转移
-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存货变动、贵重物品
- 净金融投资 = 总储蓄 + 资本转移净收入 - 资本形成总额
三、金融交易表
- 包括:通货、存款、贷款、股权、证券、保险、衍生品等
- 反映资金流动和金融资产负债变化
四、编表方法
- 非金融交易表与金融交易表分别编制
- 数据来源:统计调查、行政记录、会计资料
第五节 国际收支核算
一、基本结构
- 国际收支平衡表:流量核算,经常账户 + 资本和金融账户 + 净误差与遗漏
- 国际投资头寸表:存量核算,期初头寸 + 交易 + 非交易变化 = 期末头寸
二、记账单位与折算
- 使用市场汇率折算为基准记账单位(人民币/美元)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经常账户
- 货物、服务、初次收入、二次收入
- 按全值记录,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二)资本账户
- 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
- 按全值记录
(三)金融账户
- 按净额记录,包括:
- 直接投资
- 证券投资
- 金融衍生品
- 其他投资
- 国际储备
(四)净误差与遗漏
- 作为平衡项计算
四、国际投资头寸表
- 资产 = 直接投资资产 + 证券投资资产 + 其他投资资产 + 国际储备
- 负债 = 直接投资负债 + 证券投资负债 + 其他投资负债
- 头寸净额 = 资产 - 负债
五、分析应用
- 在GDP核算中:净出口、国外要素收入、经常转移
- 外债指标:
- 负债率 = 外债余额 / GDP × 100%
- 债务率 = 外债余额 / 出口总额 × 100%
- 偿债率 = 还本付息 / 出口总额 × 100%
- 短期外债 / 外汇储备 × 100%
第六节 资产负债核算
一、基本结构
- 期初资产负债表
- 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
- 资产负债其他变化表
- 期末资产负债表
- 关系:期末存量 = 期初存量 + 交易变化 + 其他变化
二、估价方法
- 按编制时点市场价格估价
- 固定资产:永续盘存法
- 存货、金融资产:市场价或清偿金额
- 自然资源:市场价或未来收益现值法
三、基本指标
(一)资产
- 非金融资产:
- 生产资产:固定资产、存货、贵重物品
- 非生产资产:自然资源、合约、商誉等
- 金融资产:通货、存款、贷款、股权、证券等
(二)负债与资产净值
- 负债:金融负债
- 资产净值 = 资产 - 负债(国民财富)
(三)平衡关系
- 机构部门:资产净值 = 资产 - 负债
- 经济总体:资产净值 = 非金融资产 + 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四、编表方法
- 直接法:搜集会计、统计、行政记录直接编制
- 间接法:根据流量数据推算
五、分析应用
- 资产负债率 = 总负债 / 总资产 × 100%
- 资产结构分析:非金融资产 vs 金融资产
- 固定资产占比:反映生产资料规模
- 存货分析:反映经济景气程度
- 金融资产/负债结构:反映融资方式与风险
附:经典例题精选
- 常住单位判断:D(赴香港观光的大陆游客)
- 机构部门:A、B、C、D
- 市场总产出:A、B、C、E
- 非市场总产出:D(经常性支出 + 折旧)
- 中间投入:A、B、E
- 劳动者报酬:C(股票期权)
- 最终消费:A、B、D、E
- GDP支出法公式:最终消费 + 资本形成 + 净出口
- GNI公式:GDP + 国外净初次收入
- 直接消耗系数:( A_{ij} = x_{ij} / x_j )
- 完全消耗系数:C((2+3)/4=1.25)
- 国际收支贷方/借方含义:D错误
- 外债负债率:B(外债余额/GDP)
- 国民财富指标:C(资产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