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动手学深度学习v2》学习笔记 | 2.3 线性代数

写在前面

本文为《动手学深度学习v2》的学习笔记。本着自己学习、分享他人的态度,分享学习笔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为同步更新版本,文章格式可能存在问题,建议阅读以下版本:

《动手学深度学习v2》学习笔记-合集 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kwMjM0MzA5MA==&action=getalbum&album_id=3180615146931748866#wechat_redirect

目录

  • 2.3 线性代数

    • 2.3.1 标量

    • 2.3.2 向量

    • 2.3.3 矩阵

    • 2.3.4 张量

    • 2.3.5 张量算法的基本性质

    • 2.3.6 降维

    • 2.3.7 点积(Dot Product)

    • 2.3.8 矩阵-向量积

    • 2.3.9 矩阵-矩阵乘法

    • 2.3.10 范数

2.3 线性代数

参考资料:
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K4y1U7Qy
教材:https://zh.d2l.ai/chapter_preliminaries/linear-algebra.html#sec-linear-algebra

2.3.1 标量

代码实现:

标量由只有一个元素的张量表示。

import torchx = torch.tensor(3.0)
y = torch.tensor(2.0)
x + y, x * y, x / y, x**y
# (tensor(5.), tensor(6.), tensor(1.5000), tensor(9.))

2.3.2 向量

简单操作:
  
  

 

长度:
   即 L2范数
  
 
 

代码实现:

向量可以被视为标量值组成的列表。

x = torch.arange(4)
x
# tensor([0, 1, 2, 3])

我们可以使用下标来引用向量的任一元素。

x[3]
# tensor(3)

在数学中,向量  可以写为:

访问向量的长度

len(x)
# 4

向量是只有一个轴的张量,形状只有一个元素。

x.shape
# torch.Size([4])

2.3.3 矩阵

简单操作:
  
  
  

 

范数:
  
取决于如何衡量  和  的长度
常见范数:

  • 矩阵范数:最小的满足上面公式的值

  • Frobenius 范数:

特殊矩阵:

 

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代码实现:

通过指定两个分量  和  来创建一个形状为  的矩阵

A = torch.arange(20).reshape(5, 4)
A
# tensor([[ 0,  1,  2,  3],
#         [ 4,  5,  6,  7],
#         [ 8,  9, 10, 11],
#         [12, 13, 14, 15],
#         [16, 17, 18, 19]])

当我们交换矩阵的行和列时,结果称为矩阵的转置(transpose)。通常用  来表示矩阵的转置。在代码中访问矩阵的转置:

A.T
# tensor([[ 0,  4,  8, 12, 16],
#         [ 1,  5,  9, 13, 17],
#         [ 2,  6, 10, 14, 18],
#         [ 3,  7, 11, 15, 19]])

作为方阵的一种特殊类型,对称矩阵(symmetric matrix) 等于其转置:。这里定义一个对称矩阵 :

B = torch.tensor([[1, 2, 3], [2, 0, 4], [3, 4, 5]])
B
# tensor([[1, 2, 3],
#         [2, 0, 4],
#         [3, 4, 5]])B == B.T
# tensor([[True, True, True],
#         [True, True, True],
#         [True, True, True]])

2.3.4 张量

就像向量是标量的推广,矩阵是向量的推广一样,我们可以构建具有更多轴的数据结构。张量是描述具有任意数量轴的  维数组的通用方法。例如,向量是一阶张量,矩阵是二阶张量。

X = torch.arange(24).reshape(2, 3, 4)
X
# tensor([[[ 0,  1,  2,  3],
#          [ 4,  5,  6,  7],
#          [ 8,  9, 10, 11]],
# 
#         [[12, 13, 14, 15],
#          [16, 17, 18, 19],
#          [20, 21, 22, 23]]])

2.3.5 张量算法的基本性质

给定具有相同形状的任意两个张量,任何按元素二元运算的结果都将是相同形状的张量。

A = torch.arange(20, dtype=torch.float32).reshape(5, 4)
B = A.clone()  # 通过分配新内存,将A的一个副本分配给B
A, A + B
# (tensor([[ 0.,  1.,  2.,  3.],
#          [ 4.,  5.,  6.,  7.],
#          [ 8.,  9., 10., 11.],
#          [12., 13., 14., 15.],
#          [16., 17., 18., 19.]]),
#  tensor([[ 0.,  2.,  4.,  6.],
#          [ 8., 10., 12., 14.],
#          [16., 18., 20., 22.],
#          [24., 26., 28., 30.],
#          [32., 34., 36., 38.]]))

两个矩阵的按元素乘法称为Hadamard积(Hadamard product)(数学符号 )

A * B
# tensor([[  0.,   1.,   4.,   9.],
#         [ 16.,  25.,  36.,  49.],
#         [ 64.,  81., 100., 121.],
#         [144., 169., 196., 225.],
#         [256., 289., 324., 361.]])

将张量乘以或加上一个标量不会改变张量的形状,其中张量的每个元素都将与标量相加或相乘。

a = 2
X = torch.arange(24).reshape(2, 3, 4)
a + X, (a * X).shape
# (tensor([[[ 2,  3,  4,  5],
#           [ 6,  7,  8,  9],
#           [10, 11, 12, 13]],
# 
#          [[14, 15, 16, 17],
#           [18, 19, 20, 21],
#           [22, 23, 24, 25]]]),
#  torch.Size([2, 3, 4]))

2.3.6 降维

计算其元素的和

x = torch.arange(4, dtype=torch.float32)
x, x.sum()
# (tensor([0., 1., 2., 3.]), tensor(6.))

表示任意形状张量的元素和

A = torch.arange(20, dtype=torch.float32).reshape(5, 4)
A.shape, A.sum()
# (torch.Size([5, 4]), tensor(190.))

默认情况下,调用求和函数 sum() 会沿所有的轴降低张量的维度,使它变为一个标量。我们还可以指定张量沿哪一个轴来通过求和降低维度。

A_sum_axis0 = A.sum(axis=0)
A_sum_axis0, A_sum_axis0.shape
# (tensor([40., 45., 50., 55.]), torch.Size([4]))A_sum_axis1 = A.sum(axis=1)
A_sum_axis1, A_sum_axis1.shape
# (tensor([ 6., 22., 38., 54., 70.]), torch.Size([5]))A.sum(axis=[0, 1])  # 结果和 A.sum() 相同
# tensor(190.)

一个与求和相关的量是平均值(mean或average)。 我们通过将总和除以元素总数来计算平均值。

A.mean(), A.sum() / A.numel()
# (tensor(9.5000), tensor(9.5000))

也可以沿指定轴来计算平均值。

A.mean(axis=0), A.sum(axis=0) / A.shape[0]
# (tensor([ 8.,  9., 10., 11.]), tensor([ 8.,  9., 10., 11.]))

非降维求和

有时在调用函数来计算总和或均值时保持轴数不变会很有用

sum_A = A.sum(axis=1, keepdims=True)
sum_A
# tensor([[ 6.],
#         [22.],
#         [38.],
#         [54.],
#         [70.]])

例如,由于 sum_A 在对每行进行求和后仍保持两个轴,我们可以通过广播将 A 除以 sum_A

A / sum_A
# tensor([[0.0000, 0.1667, 0.3333, 0.5000],
#         [0.1818, 0.2273, 0.2727, 0.3182],
#         [0.2105, 0.2368, 0.2632, 0.2895],
#         [0.2222, 0.2407, 0.2593, 0.2778],
#         [0.2286, 0.2429, 0.2571, 0.2714]])

某个轴计算A元素的累积总和

A.cumsum(axis=0)
# tensor([[ 0.,  1.,  2.,  3.],
#         [ 4.,  6.,  8., 10.],
#         [12., 15., 18., 21.],
#         [24., 28., 32., 36.],
#         [40., 45., 50., 55.]])

2.3.7 点积(Dot Product)

向量的点积是相同位置的元素乘积的和,dot() 函数只能求两个 1D 向量的点积。

y = torch.ones(4, dtype = torch.float32)
x, y, torch.dot(x, y)
# (tensor([0., 1., 2., 3.]), tensor([1., 1., 1., 1.]), tensor(6.))

我们也可以通过执行按元素乘法,然后进行求和来表示两个向量的点积:

torch.sum(x * y)
# tensor(6.)

2.3.8 矩阵-向量积

让我们将矩阵  用它的行向量表示:

其中每个  都是行向量,表示矩阵的第  行。矩阵向量积  是一个长度为  的列向量,其第  个元素是点积 :

在代码中使用张量表示矩阵-向量积,我们使用 mv() 函数。 当我们为矩阵A和向量x调用 torch.mv(A, x) 时,会执行矩阵-向量积。注意,A 的列维数(沿轴 1 的长度)必须与 x 的维数(其长度)相同。

A.shape, x.shape, torch.mv(A, x)
# (torch.Size([5, 4]), torch.Size([4]), tensor([ 14.,  38.,  62.,  86., 110.]))

2.3.9 矩阵-矩阵乘法

假设有两个矩阵和:

用行向量表示矩阵的第行,并让列向量作为矩阵的第列。要生成矩阵积,最简单的方法是考虑的行向量和的列向量:

当我们简单地将每个元素计算为点积:

B = torch.ones(4, 3)
torch.mm(A, B)
# tensor([[ 6.,  6.,  6.],
#         [22., 22., 22.],
#         [38., 38., 38.],
#         [54., 54., 54.],
#         [70., 70., 70.]])

矩阵-矩阵乘法可以简单地称为矩阵乘法,不应与“Hadamard积”混淆。

2.3.10 范数

 范数是向量元素平方和的平方根:

其中,在  范数中常常省略下标 ,也就是说  等同于 。在代码中,我们可以按如下方式计算向量的  范数。

u = torch.tensor([3.0, -4.0])
torch.norm(u)
# tensor(5.)

 范数表示为向量元素的绝对值之和:,与  范数相比, 范数受异常值的影响较小。为了计算  范数,我们将绝对值函数和按元素求和组合起来。

torch.abs(u).sum()
# tensor(7.)

 范数和  范数都是更一般的  范数的特例:

类似于向量的  范数,矩阵  的Frobenius范数(Frobenius norm)是矩阵元素平方和的平方根:

Frobenius 范数满足向量范数的所有性质,它就像是矩阵形向量的  范数。调用以下函数将计算矩阵的 Frobenius 范数。

torch.norm(torch.ones((4, 9)))
# tensor(6.)

 

--------------- 结束 ---------------

 

注:本文为个人学习笔记,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http://www.dtcms.com/a/358947.html

相关文章:

  • 吴恩达机器学习(三)
  • 第7.5节:awk语言 switch 语句
  • 【C++】掌握string类操作:高效处理字符串
  • k230 按键拍照后,将摄像头拍照的1920*1080分辨率的图片以jpg文件格式,保存到板载TF存储卡的指定文件夹目录中
  • MinerU本地化部署
  • Java的Optional实现优雅判空新体验【最佳实践】
  • 做一个实用的节假日工具
  • MQTT 连接建立与断开流程详解(一)
  • sunset: decoy靶场渗透
  • 20250830_Oracle 19c CDB+PDB(QMS)默认表空间、临时表空间、归档日志、闪回恢复区巡检手册
  • day42-Ansible
  • 动态规划--Day05--最大子数组和--53. 最大子数组和,2606. 找到最大开销的子字符串,1749. 任意子数组和的绝对值的最大值
  • 微信小程序开发教程(三)
  • java如何保证线程安全
  • RLPD——利用离线数据实现高效的在线RL:不进行离线RL预训练,直接应用离策略方法SAC,在线学习时对称采样离线数据
  • 【OpenGL】LearnOpenGL学习笔记17 - Cubemap、Skybox、环境映射(反射、折射)
  • 【pandas】.loc常用操作
  • 【SpringMVC】SSM框架【二】——SpringMVC超详细
  • 【运维篇第三弹】《万字带图详解分库分表》从概念到Mycat中间件使用再到Mycat分片规则,详解分库分表,有使用案例
  • DAEDAL:动态调整生成长度,让大语言模型推理效率提升30%的新方法
  • 基于SpringBoot的电脑商城系统【2026最新】
  • 漫谈《数字图像处理》之分水岭分割
  • SystemVerilog学习【七】包(Package)详解
  • REST-assured获取响应数据详解
  • 数据结构 | 深度解析二叉树的基本原理
  • 访问Nginx 前端页面,接口报502 Bad Gateway
  • 【DeepSeek】ubuntu安装deepseek、docker、ragflow
  • 简历书写---自我评价怎么写
  • Day18_【机器学习—交叉验证与网格搜索】
  • Unity核心概念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