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语言模型提升语音翻译:一种全新的端到端方法
用大语言模型提升语音翻译:一种全新的端到端方法
在语音翻译领域,如何将说话内容快速准确地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大语言模型(LLM)的兴起,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机遇:利用LLM的强大能力,来提升语音翻译系统的性能。最近,一项名为“End-to-End Speech Translation Guided by Robust Translation Capabilit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LLM的端到端语音翻译模型。这篇博客将为你详细解读这项研究的核心思想、方法以及它带来的突破。
语音翻译的挑战与LLM的潜力
语音翻译(Speech Translation, ST)的核心任务是将语音信号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传统的做法是先将语音转为文字(语音识别,ASR),然后再进行翻译(机器翻译,MT),即所谓的“级联”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直观,但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如果语音识别出错,翻译也会跟着出错。
近年来,端到端语音翻译(End-to-End ST)逐渐成为主流。这种模型不依赖中间的文本转录,而是直接从语音到目标语言进行翻译,理论上可以减少误差传播。然而,端到端模型的训练数据需求大,且在面对噪声或不完美语音时,翻译质量可能下降。
这时,大语言模型(LLM)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