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表格比对的实现

为什么需要统一转为字符串?

直接答案: 因为它将比较的本质从 “数值是否相等” 转换为了 “文本内容是否完全一致”

详细解释:

在计算机内部,整数 5 和浮点数 5.0 的存储方式是不同的。

  • 5 是一个整数(Integer)。
  • 5.0 是一个带小数点的浮点数(Float)。

当进行数值比较时,大多数编程语言会认为 5 == 5.0 的结果是 True(真),因为它们的数值大小是相等的。

然而,在数据审计和版本控制的场景下,我们往往需要更严格的“所见即所得”的比较。如果一个单元格的数据从 5 变成了 5.0,即使数值没变,但它的格式或精度确实发生了变化。这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财务报表、科学计算)可能是个重要的信号。

通过将它们都转换为字符串,我们来看会发生什么:

  • 整数 5 转换为字符串后,变成 '5'
  • 浮点数 5.0 转换为字符串后,变成 '5.0'

现在,我们进行字符串比较'5' == '5.0' 的结果是 False(假)。因为计算机在比较字符串时,会逐个字符地检查。第一个字符都是 ‘5’,但第二个字符串多了一个 ‘.’ 和 ‘0’。它们的文本内容不完全一致,因此被判定为不同。

结论: 统一转为字符串,实质上是采用了一种最严格、最敏感的比较标准。它能捕捉到任何肉眼可见的文本层面的变化,从而确保了比较的“绝对精确”,避免了因数据类型不同而忽略掉潜在的格式或精度变更。

“为每一行打上来源标记(_merge列)”?

直接答案: 这是Pandas在执行合并(merge)操作时,自动生成的一个辅助列,它明确地告诉你,合并后的这张大表里的每一行数据,最初是来源于左表、右表,还是两个表里都有。

详细解释:

在我们的代码里,pd.merge() 函数有一个关键参数 indicator=True。设置它就等于告诉Pandas:“请在合并后,帮我加一列,名字叫 _merge,并用它来标记每一行的来源。”

这个 _merge 列只会有三个可能的值:

  • 'left_only':表示这一行的唯一键(Key)只存在于第一个(左边)的表格里。—— 这就对应着【删除】的记录。
  • 'right_only':表示这一行的唯一键只存在于第二个(右边)的表格里。—— 这就对应着【新增】的记录。
  • 'both':表示这个唯一键在两个表格里都存在。—— 这就对应着【潜在修改】的记录,需要进一步检查。

打个比方:
想象你有两份派对的宾客名单(旧名单和新名单)。pd.merge 就像一个聪明的助手,帮你把两份名单合成一份总名单。_merge 列就是助手在每个名字旁边做的备注:

  • 张三 (left_only): “只在旧名单上,新名单没他,看来他被移除了。”
  • 王五 (right_only): “只在新名单上,是新邀请的客人。”
  • 李四 (both): “两份名单上都有他,但他可能换了座位号,需要再核对一下。”

通过检查这个“备注列”,我们就能瞬间完成对所有记录的分类,极其高效。

“将对比问题转化为结构化的集合运算”是什么意思?

直接答案: 这意味着我们不再逐行去“找不同”,而是把两个表格看作是两个记录的集合,然后用数学中集合论(交集、并集、差集)的思想来找出它们的差异。

详细解释:

让我们再次用“宾客名单”的例子来类比数学中的集合:

  • 旧名单 (表格A) = 集合A
  • 新名单 (表格B) = 集合B

我们的对比操作,实际上就是在做以下几种集合运算:

  1. 差集 (Difference): A - B

    • 含义: 属于集合A,但不属于集合B的元素。
    • 对应操作: 找出只在旧名单、不在新名单的宾客。
    • 结果: 【删除】 的记录 (_merge == 'left_only')。
  2. 差集 (Difference): B - A

    • 含义: 属于集合B,但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
    • 对应操作: 找出只在新名单、不在旧名单的宾客。
    • 结果: **【新增】**的记录 (_merge == 'right_only')。
  3. 交集 (Intersection): A ∩ B

    • 含义: 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
    • 对应操作: 找出两份名单上都有的宾客。
    • 结果: **【潜在修改】**的记录 (_merge == 'both')。

Pandas的merge操作,尤其是outer join(外连接),正是这些集合思想在数据处理中的完美实现。它用一个指令就同时计算出了上述所有结果。这种“集合运算”的思维方式,比原始的循环遍历要更结构化、更高效、逻辑也更严谨

“高效的、逐列的矢量化对比”具体是什么?

直接答案: “矢量化”(Vectorization)是指一次性对一整列(一个数组或向量)数据进行计算,而不是用循环一次只处理一个元素。这能极大地利用底层硬件和优化库的性能,速度飞快。

详细解释:

让我们聚焦于找出【修改】的环节。我们已经有了一张包含新旧两版数据的表,比如有 电量_hist电量_latest 两列。

非矢量化(慢速的循环方式)

# 伪代码,仅为说明
for i in range(len(df)):if df.loc[i, '电量_hist'] != df.loc[i, '电量_latest']:print(f"第 {i} 行的电量变了!")

这种方式就像人工操作,一行一行地去取值、比较、判断,然后进入下一行。如果有一百万行,就要重复一百万次这个过程,非常慢。

矢量化(高效的方式)

# 这就是代码中的实际操作
diff_mask = df['电量_hist'] != df['电量_latest']
changed_df = df[diff_mask]

这里的 df['电量_hist'] != df['电量_latest'] 就是一个矢量化操作。它背后发生的事情是:

  1. Pandas将 电量_hist 这一整列(一个向量)和 电量_latest 这一整列(另一个向量)直接传递给底层经过高度优化的C语言或Cython代码。
  2. 底层代码在内存中进行批量、并行的比较,瞬间完成所有行对同一列值的比较。
  3. 它返回一个由 TrueFalse 组成的“掩码(mask)”列,长度与原列相同。True 表示该行对应的值不同,False 表示相同。
  4. 我们再用这个掩码,一次性地从原表中筛选出所有发生变化的行。

打个比方:

  • 循环就像老师批改试卷,一道题一道题地对答案,改完一个学生的,再拿下一个学生的。
  • 矢量化就像老师有一张透明的、印着标准答案的胶片。他直接把这张胶片覆盖在学生的答题卡上,两张卡一重叠,哪些题做错了立刻就一目了然,效率极高。

结论: 矢量化是Pandas等数据科学库性能的基石。在处理【修改】这个环节,它让我们能够以接近硬件极限的速度完成对比,而不是受限于Python解释器的循环速度。

http://www.dtcms.com/a/351748.html

相关文章:

  • 如何确定哪些层应添加适配器(Adapter)?(58)
  • 餐中服务:藏在菜香里的 “情感传递术”
  • Java继承与虚方法详解
  • 掌握常用CSS样式:从基础到实战的全面指南
  • 从0开始学习Java+AI知识点总结-26.web实战(Springboot原理)
  • 产品经理成长手册(2)——产品文档能力
  • 14、RocketMQ生产环境如何优化
  • Linux查看服务器内存、磁盘、cpu、网络占用、端口占用情况
  • THM El Bandito
  •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抽象责任链模式
  • 常见的设计模式
  • 深度学习篇---1*1卷积核的升维/降维
  • Unity笔记(七)——四元数、延迟函数、协同程序
  • 【Linux】Keepalived + Nginx高可用方案
  • [pilot智驾系统] 驾驶员监控守护进程(dmonitoringd)
  • 从代码学习深度强化学习 -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IPPO PyTorch版
  • pytorch_grad_cam 库学习笔记——基类ActivationsAndGradient
  • vue2 和 vue3 生命周期的区别
  • 【Android】不同系统API版本_如何进行兼容性配置
  • 2014-202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汇总预览分析
  • VMDK 文件
  •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详细讲解二
  • springcloud篇5-微服务保护(Sentinel)
  • Spring Boot mybatis-plus 多数据源配置
  • 【CVE-2025-5419】(内附EXP) Google Chrome 越界读写漏洞【内附EXP】
  • Kafka面试精讲 Day 1:Kafka核心概念与分布式架构
  • Elasticsearch中的协调节点
  • 详解kafka基础(一)
  • JavaScript常用的算法详解
  • Cherry-pick冲突与Git回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