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度学习篇--- ResNet-18

要理解 ResNet-18,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 “擅长识别图像的智能流水线”—— 它能把一张图片(比如猫、狗、风景照)输入进去,最终输出 “这张图是什么” 的判断。它的核心优势是 “能建得很深,但不会‘笨’”,而 “18” 和 “Res” 则是它最关键的两个标签,我们一步步拆解开讲:

先搞懂两个关键标签:Res + 18

在讲具体功能前,先明确名字的含义 —— 这是理解它的基础:

  • Res:是 “残差(Residual)” 的缩写,指它的核心设计 “残差连接”(可以理解为给流水线加了 “捷径”);
  • 18:指网络中 “带可训练参数的层” 有 18 层(主要是卷积层和全连接层),属于 ResNet 家族里的 “轻量级选手”(家族里还有 ResNet-34、ResNet-50 等更复杂的型号,层数越多,能力越强但速度越慢)。

为什么需要 ResNet-18?—— 解决 “层数越多越笨” 的难题

在 ResNet 出现前,科学家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给神经网络 “加层数”(比如从 10 层加到 20 层),本以为能让它更聪明(识别更准),但结果反而更笨了 —— 要么训练不出来(梯度消失,像信号传着传着就没了),要么识别准确率下降(退化问题)。

这就像 “让一个人走 100 级台阶,走得越久越没力气,最后连台阶都看不清了”。而 ResNet-18 的 “残差连接”,就是给这个人加了 “扶手” 和 “捷径”,让他能轻松走完 18 层 “台阶”,还不迷路。

核心设计:残差连接 —— 给流水线加 “捷径”

这是 ResNet-18 最精髓的部分,也是它能 “深层不笨” 的关键。我们用一个生活类比理解:
假设你要把一箱苹果从 “仓库(输入层)” 运到 “商店(输出层)”,正常流水线需要经过 3 个加工站(卷积层):
仓库 → 加工站A → 加工站B → 加工站C → 商店

但 ResNet-18 会在 “仓库” 和 “加工站 C 之后” 加一条 “捷径”:
仓库 → [加工站A→B→C] → 商店
↗(捷径:直接把苹果送过来)↘

最后,“加工站处理后的苹果” 和 “捷径送来的原苹果” 会合并在一起,再送到商店。

对应到网络里,这个过程的本质是:

  • 正常路径:数据经过几层卷积层,学习 “复杂的特征变换”(比如从 “像素点” 学到 “边缘”“纹理”);
  • 捷径(残差连接):数据不经过这些卷积层,直接 “抄近道” 传到后面;
  • 合并:把 “正常路径的结果” 和 “捷径的结果” 加起来,再传给下一层。

这样做的好处是:

  1. 解决梯度消失:反向训练时(相当于 “从商店往仓库反馈错误”),梯度可以通过 “捷径” 直接传回去,不会像之前那样 “传着传着就没了”;
  2. 避免退化:即使加了很多层,网络也能 “保底”—— 如果某几层卷积层没学到有用的东西,“捷径” 至少能把原始数据传过去,不会让整体性能下降。

ResNet-18 的结构:像一条 “分阶段的图像处理流水线”

我们把 ResNet-18 的 18 层拆成 “6 个阶段”,就像流水线的 6 个工序,每个工序做特定的事,最终把图片从 “像素” 变成 “类别判断”:

阶段核心任务通俗理解
1. 初始处理层压缩图片尺寸,提取基础特征把一张 1000×1000 的大图,压缩成 125×125 的小图,同时捕捉 “边缘”“颜色块” 等简单特征(比如猫的耳朵轮廓、狗的毛色区域)
2. 残差块 1(2 个)细化特征,保持尺寸用 2 组 “卷积层 + 残差连接”,把基础特征变得更具体(比如从 “耳朵轮廓” 细化到 “耳朵上的绒毛纹理”),图片尺寸不变
3. 残差块 2(2 个)提升特征复杂度,缩小尺寸继续细化特征(比如从 “绒毛纹理” 到 “耳朵的形状细节”),同时把图片尺寸缩小一半(125×125→62×62),让特征更集中
4. 残差块 3(2 个)进一步提升特征复杂度特征更抽象(比如从 “耳朵细节” 到 “猫的头部轮廓”),图片尺寸再缩小一半(62×62→31×31)
5. 残差块 4(2 个)提炼核心特征特征变成 “最关键的识别点”(比如猫的眼睛形状、狗的鼻子特征),图片尺寸再缩小一半(31×31→16×16)
6. 最终分类层输出类别判断把前面提炼的特征,变成 “这是猫(概率 90%)、这是狗(概率 8%)、这是风景(概率 2%)” 这样的结果

简单说,整个过程就是:从 “看像素”→“看边缘”→“看细节”→“看整体”→“下判断”,每一步都有 “残差连接” 保驾护航,不会出错。

ResNet-18 能做什么?—— 日常可见的应用场景

因为它 “轻量(18 层)、速度快、识别准”,所以在很多场景里都能用到,比如:

  1. 日常图像分类:手机相册的 “自动分类”(把照片按 “人物”“宠物”“美食” 分开)、图片搜索(搜 “猫咪” 能精准找到猫的图片);
  2. 场景识别:导航软件判断 “当前是室内还是室外”、相机的 “场景模式”(自动识别 “夜景”“人像”“风景”);
  3. 辅助识别任务
    • 医疗领域:帮医生初步分析 X 光片(比如识别 “肺部是否有异常阴影”);
    • 安防领域:监控摄像头识别 “是否有陌生人闯入”;
  4. 作为 “基础工具”:在更复杂的任务里(比如目标检测 ——“找出图里有几只猫”、图像分割 ——“把猫的轮廓从背景里抠出来”),用 ResNet-18 先 “提取图像特征”,再交给后续模块处理。

一句话总结 ResNet-18

它是一个 “带捷径的 18 层图像识别流水线”—— 通过 “残差连接” 解决了 “层数多就笨” 的问题,既能精准识别图片内容,又不会太慢,是日常图像任务里 “性价比很高的智能工具”。

http://www.dtcms.com/a/350397.html

相关文章:

  • ArXiv 每日论文追踪器:自动检索、双语总结、邮件推送、一键建站
  • QML 中 的 Row 和 RowLayout
  • (一)C#基础(异步)
  • 数字图像处理(二)
  • 面向机器人推动与抓取任务自适应算法研究
  • langchain的简单应用案例---(2)使用Memory实现一个带记忆的对话机器人
  • 工作记录 2015-10-29
  • 销售额和营业收入的区别在哪?哪个值应该更大一些?
  • 新项目,如何做成本估算?
  • 本地缓存与 Redis 缓存的区别与实际应用
  • 【OpenAI】ChatGPT-4o-latest 真正的多模态、长文本模型的详细介绍+API的使用教程!
  • 2025软件测试面试题(持续更新)
  • 07-JUnit测试
  • ubuntu 卡到登录页面进不去--实测
  • 陪护系统有哪些功能?
  • 高并发内存池(4)-TLS:Thread Local Storage
  • Vue.nextTick讲解
  • kubectl 客户端访问 Kubernetes API Server 不通的原因排查与解决办法
  • 800G时代!全场景光模块矩阵解锁数据中心超高速未来
  • AR眼镜赋能矿业冶金数字化转型
  • Wireshark笔记-DHCP流程与数据包解析
  • Linux驱动开发笔记(七)——并发与竞争(上)——原子操作
  • SQLite 全面指南与常用操作
  • 没有AI背景的团队如何快速进行AI开发
  • expdp导出dmp到本地
  • docker 安装配置 redis
  • PDF处理控件Spire.PDF系列教程:在 C# 中实现 PDF 与字节数组的互转
  • 2025年06月 Python(二级)真题解析#中国电子学会#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
  • synchronized关键字的底层原理
  • 蘑兔音乐:创作好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