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VM内存结构系列】二、线程私有区域详解: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搞懂栈溢出与线程隔离

上一篇文章我们搭建了JVM内存结构的整体框架,知道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属于“线程私有区域”——每个线程启动时会单独分配内存,线程结束后内存直接释放,无需GC参与。这三个区域看似“小众”,却是理解线程执行逻辑、排查栈溢出异常的关键,也是面试中高频被问的考点。今天我们就深入拆解这三个区域,从“作用原理”到“异常场景”,再到“实战配置”,彻底搞懂线程私有区域的底层逻辑。

一、程序计数器:线程的“执行路标”,为何是唯一不会OOM的区域?

在多线程环境中,CPU会在不同线程间频繁切换——当线程A执行到一半被暂停,切换到线程B执行,等线程A再次获得CPU时,如何知道自己该从哪行代码继续执行?答案就藏在“程序计数器”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程序计数器的核心作用:记录执行位置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的本质是一块“小型内存区域”,它的唯一作用是存储当前线程正在执行的字节码指令的地址(或行号) 。具体来说,有两种执行场景:

  • 当线程执行Java方法时,计数器存储的是“当前字节码指令的偏移地址”——比如OrderService.createOrder()方法对应的字节码文件中,第10行指令的地址;
  • 当线程执行Native方法时(如System.currentTimeMillis()),计数器的值会被设为“Undefined”——因为Native方法由C/C++实现,不属于Java字节码范畴,JVM无法跟踪其执行位置。

举个实际例子:假设线程A正在执行calculateSum(100)方法,执行到字节码的第20行(计算累加的关键步骤)时,CPU被切换到线程B。此时线程A的程序计数器会“记住”第20行的地址;当线程A再次获得CPU时,JVM会读取程序计数器中的地址,直接跳转到第20行继续执行,不会出现“重复执行”或“执行中断”的问题。

2. 为什么必须是“线程私有”?

这是新手最容易困惑的问题,答案其实和“线程切换”的特性直接相关:每个线程的执行路径、代码逻辑都是独立的——线程A在执行订单创建方法,线程B在执行支付回调方法,它们的字节码指令地址完全不同。如果程序计数器是“线程共享”的,那么线程切换时,计数器的值会被覆盖,导致线程恢复执行时找不到正确位置。

因此,JVM会为每个线程单独分配一块程序计数器内存,线程间的计数器值互不干扰——线程启动时创建,线程结束时销毁,全程与线程生命周期绑定,这就是“线程隔离”的底层保障之一。

3. 特殊点:唯一不会OOM的JVM内存区域

《Java虚拟机规范》明确规定:程序计数器的内存大小是“固定的”,不会随着线程执行过程动态扩展。它的内存大小取决于当前线程执行的方法——比如执行简单的getter方法,需要记录的指令地址较少,计数器占用内存就小;执行复杂的循环方法,指令地址虽多,但计数器仍能通过固定大小的内存存储(本质是地址值,占用空间有限)。

正因为内存大小固定,程序计数器永远不会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也就成为了JVM中唯一不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的内存区域。这一点在面试中经常被问到,一定要记牢。

二、虚拟机栈:方法调用的“临时舞台”,栈溢出的根源在这里

如果说程序计数器是“执行路标”,那虚拟机栈就是线程执行方法的“临时舞台”——每个方法的调用、执行、返回,都对应虚拟机栈中“栈帧”的入栈、执行、出栈过程。理解虚拟机栈,就能搞懂“递归为什么会栈溢出”“局部变量存在哪里”这些实际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虚拟机栈的核心结构:栈帧的“四大部分”

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的本质是“栈式结构的内存区域”,其中存储的基本单位是“栈帧”(Stack Frame)。每个Java方法被调用时,JVM会创建一个对应的栈帧,并入栈;当方法执行完成(正常返回或抛出异常),栈帧会出栈并释放内存。

一个栈帧包含四大部分,我们用“调用UserService.getUserById(100)方法”为例,拆解每部分的作用:

(1)局部变量表:存储方法的局部变量

局部变量表是栈帧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存储方法的参数、局部变量,以及方法执行过程中创建的临时变量。比如getUserById(int id)方法中,参数id(值为100)、方法内定义的User user = null变量,都会存在局部变量表中。

局部变量表的大小在“编译期”就已确定——JVM会根据方法的参数和局部变量数量,计算出所需的“变量槽”(Slot)数量,并存入字节码文件中。比如一个int类型的变量占1个Slot,longdouble类型占2个Slot,对象引用(如User user)也占1个Slot(存储的是对象在堆中的地址)。<

http://www.dtcms.com/a/347831.html

相关文章:

  • mysql为什么使用b+树不使用红黑树
  • tcpdump命令打印抓包信息
  • 用vscode使用git工具
  • 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
  • 【内网渗透】Relay2LDAP之NTLMKerberos两种利用
  • windows中bat脚本的一些操作(三)
  • 如和在不同目录之间引用模块-python
  • 微调系列:LoRA原理
  • MVC模式在个人博客系统中的应用
  • 【通俗易懂】TypeScript 增加了 JavaScript 的可选链 (?.) 和空值合并运算符 (??)理解
  • 【集合和映射】USACO Bronze 2019 December - 我在哪Where Am I?
  • 机器学习案例——预测矿物类型(模型训练)
  • DS18B20温度传感器详解
  • 电阻的功率
  • 多光谱相机检测石油石化行业的跑冒滴漏的可行性分析
  • 电蚊拍的原理及电压电容参数深度解析:从高频振荡到倍压整流的完整技术剖析
  • 决策树基础学习教育第二课:量化最优分裂——信息熵与基尼系数
  • 01_Python的in运算符判断列表等是否包含特定元素
  • [Vid-LLM] 创建和训练Vid-LLMs的各种方法体系
  • crypto.randomUUID is not a function
  • 一个备份、去除、新增k8s的node标签脚本
  • Redis(八股二弹)
  • 玳瑁的嵌入式日记D24-0823(数据结构)
  • 每日一题8.23
  • Day26 树的层序遍历 哈希表 排序算法 内核链表
  • 线程池理解
  • CMake安装教程
  • 传统 AI 与生成式 AI:IT 领导者指南
  • 10.Shell脚本修炼手册---脚本的条件测试与比较
  • 如何查看MySQL 的执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