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配置(Day.4)

一、虚拟局域网VLAN

1VLAN概述

交换机广播带来的问题

  • 带宽浪费:过大的广播域会占用大量带宽;

  • 转发效率低:庞大的MAC地址表导致数据转发效率下降;

  • 安全隐患:广播域过大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增加管理难度。

广播域分割方式

  • 物理分割:通过物理设备隔离广播域;

  • 逻辑分割:利用技术手段(如VLAN)划分广播域。

VLAN的优势

  • 广播控制:有效限制广播范围,减少带宽占用;

  • 安全性提升:隔离不同VLAN,增强网络安全性;

  • 管理简化:通过逻辑划分简化网络管理。

2VLAN的种类

VLAN类型及范围说明

静态VLAN

  • 定义:通过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

  • 特点:连接至特定端口的主机固定归属于该VLAN

动态VLAN

  • 定义:基于设备MAC地址自动划分VLAN

  • 特点:主机无论接入哪个端口,均保持原VLAN归属

  • 实现机制:依赖VLAN管理策略服务器(VMPS)

VLAN范围

(注:原内容未提供具体范围信息,此处保持结构完整)

VLAN ID范围

范围

用途

0 4095

保留

仅限系统使用用户不能查看和使用这些VLAN

1

正常

Cisco默认VLAN用户能够使用该VLAN,但不能删除它

2-1001

正常

用于以太网的VLAN用户可以创建、使用和删除这些VLAN

1002-1005

正常

用于FDDI和令牌环的Cisco默认VLAN用户不能删除这些VLAN

1006-1024

保留

仅限系统使用用户不能查看和使用这些VLAN

1025-4094

扩展

仅用于以太网VLAN

3、静态VLAN的配置

配置静态VLAN的步骤:

  1. 创建VLAN

  2. 将交换机端口划分到对应VLAN

  3. 验证VLAN配置

4、创建VLAN有两种方法

VLAN 数据库配置模式

  1. 进入 VLAN 数据库模式:

    Switch#vlan database
    
  2. 创建 VLAN 并命名:

    Switch(vlan)#vlan vlan-id [name vlan-name]
    
  3. 退出 VLAN 数据库模式:

    Switch(vlan)#exit
    

全局配置模式

  1. 创建 VLAN:

    Switch(config)#vlan vlan-id
    
  2. 为 VLAN 命名:

    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name
    

5、删除VLAN

VLAN数据库模式删除步骤:

  1. 进入VLAN数据库模式
    Switch# vlan database
    
  2. 删除指定VLAN
    Switch(vlan)# no vlan 20
    
    系统将显示:Deleting VLAN 20...
  3. 退出并应用更改
    Switch(vlan)# exit
    
    系统提示:APPLY completed. Exiting....

全局配置模式删除步骤:

  1.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2. 删除指定VLAN
    Switch(config)# no vlan 20
    

6、将端口加入VLAN

  1. 配置单个接口加入VLAN:
Switch(config)# interface interface-id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id
Switch(config-if)# no 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id
  1. 批量配置多个接口加入VLAN:
Switch(config)# interface range f0/1-10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id

7、验证VLAN的配置

  1. 显示所有VLAN的简要信息
Switch# show vlan brief
  1. 查看特定VLAN的详细信息
Switch# show vlan id [vlan-id]

8、交换网络中的链路类型

8.1、接入链路

Access接口功能说明

接收处理:
当Access接口收到来自PC的原始数据帧时,会为数据打上PVID(Port VLAN ID)标记,使交换机能够识别并处理不同VLAN的数据传输。

发送处理:
在数据转发时,Access接口会去除VLAN标记,将数据还原为标准的原始帧格式发送给目标设备。

特性说明:
该机制对终端设备(如PC)完全透明,设备无需感知VLAN的存在。这种技术实现方式在业内被称为"透明桥接"。

8.2、中继链路

Trunk接口链路

只使用一条链路,且通过标识来区分不同VLAN的数据

接口协商

SW1端口模式

SW2端口模式

SW1结果

SW2结果

trunk

dynamic auto

trunk

trunk

trunk

dynamic desirable

trunk

trunk

dynamic auto

dynamic auto

access

access

dynamic auto

dynamic desirable

trunk

trunk

dynamic desirable

dynamic desirable

trunk

trunk

trunk nonegotiate

trunk

trunk

trunk

trunk nonegotiate

dynamic auto

trunk

access

trunk nonegotiate

dynamic desirable

trunk

access

8.3VLAN跨交换机通信过程

交换机给往其他交换机的数据帧打上VLAN标识

8.4VLAN的标识

在以太网上实现中继,有两种封装类型 .  ISL Cisco私有标准)

IEEE 802.1q

8.5 Native VLAN

应用场景:兼容不支持VLAN的交换机混合部署, Cisco Catalyst交换机默认Native VLANVLAN 1

要求:Trunk端口互联Native VLAN必须相同

9、Trunk的配置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interface-id

设置封装类型(三选一)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 isl | dot1q | negotiate }

配置接口模式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dynamic {desirable | auto} | trunk | access}

可选配置 - 指定Native VLAN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native vlan vlan-id

VLAN管理配置

! 禁止特定VLAN通过Trunk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remove vlan-id! 允许特定VLAN通过Trunk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dd vlan-id

查看接口状态

Switch#show interface interface-id switchport

10、配置以太网通道

以太通道(Ethernet Channel)—— 通过将多条线路进行负载均衡,显著提升整体带宽。同时具备容错功能,当某条线路出现故障时,其他线路仍可维持正常通信,确保数据不丢失。

配置接口为以太通道模式

1  Switch(config)# 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  2

2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

3   Creating a port-channel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4

查看以太通道的配置

1  Switch# show etherchannel summary

http://www.dtcms.com/a/341086.html

相关文章:

  • 微信小程序授权登录+JWT
  • shell间接引用
  • CVE-2018-12613 漏洞复现
  • 为什么我的UI界面会突然卡顿,失去响应
  • FLASK项目快速构建
  • 用TestComplete打造高效CI/CD测试流程
  • nodejs mongodb基础
  • 【论文阅读】-《SIGN-OPT: A QUERY-EFFICIENT HARD-LABEL ADVERSARIAL ATTACK》
  • Gitea Webhook教程:实现git push后自动部署更新网站 (CI/CD入门)
  • 7.2 Linux:驱动开发——模块机制
  • 7.3 Linux:驱动开发——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的交互
  • imx6ull-驱动开发篇30——Linux 非阻塞IO实验
  • 电商平台商品详情数据爬取教程​
  • JS原型链
  • 第10课_Rust网络编程
  • TrustZone 版的按键点灯程序下载调试 LAT1492
  • 迅为RK3562开发板Android修改uboot logo
  • element UI 和 element plus 在组件上有哪些不同
  • 《算法导论》第 35 章-近似算法
  • 《设计模式之禅》笔记摘录 - 17.模板方法模式
  • hot100 之160-相交链表(双指针切换)
  • 如何合并分卷压缩文件?两种方法让文件更整洁
  • SQL详细语法教程(七)核心优化
  • 【CocosCreator】electron/Cocos双窗口本地模拟聊天系统
  • 挑战极限:在256MB内存的机器上构建MySQL极简安装方案
  • Nginx 负载均衡和缓存配置
  • Unicode 字符串转 UTF-8 编码算法剖析
  • FPGA实现Aurora 64B66B图像视频点对点传输,基于GTH高速收发器,提供2套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 科研笔记:博士论文写作攻略
  • IPSEC安全基础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