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hot100 之160-相交链表(双指针切换)

今日算法题:

题目

题解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public class ListNode {*     int val;*     ListNode next;*     ListNode(int x) {*         val = x;*         next = null;*     }* }*/
public class Solution {public ListNode getIntersectionNode(ListNode headA, ListNode headB) {if (headA == null || headB == null) return null;ListNode pA = headA, pB = headB;while (pA != pB) {  // 引用比较:同一节点对象pA = (pA != null) ? pA.next : headB;pB = (pB != null) ? pB.next : headA;}return pA; // 交点或 null}
}

核心思路

  • 准备两个指针 pA、pB,分别从 headA、headB 出发。

  • 每次都向前走一步;当走到链表尾部(c3)时,把指针切换另一条链表的头上继续走

    • pA指针跳到b1上

    • PB指针跳到a1上

  • 如果他们A、B的长度不同,他们第一次走完会有位置相差,而跳到到对方的head部分,会补齐这个差距(因为短的走的快,会跳到长的上面。长的走的慢,会跳到短的上面),从而第二次遍历会在交点第一次相遇;如果没有交点,它们最终都会走到 None/null 并相遇在“空”。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他的链表其实是定义好的,就是它上面注释的部分,可以直接使用自己定一个指针就行。

  1. 先让两个指针指向头结点,然后不断遍历判断两个节点是否相同

  2. 如果遍历的过程中,不相同就断的指向下一个节点 pA.next

    • 这里通过三元运算符进行判断(pA != null) ? pA.next : headB; 然后赋值

  3. 相同的话就跳到另一个链表的头结点

  4. 最后直至找到相同的节点为止并返回该节点

体现知识点

1、链表:

1.1.链表定义:

链表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由节点(Node) 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两部分:

  • 数据域:存储节点的(如整数、字符串等)。

  • 指针域:存储下一个节点的引用(地址),用于连接各个节点。

单链表的节点结构(以 Java 为例)通常定义为:

class ListNode {int val; // 数据域ListNode next; // 指针域,指向后一个节点ListNode(int x) { // 构造方法val = x;next = null; // 初始指向 null(无后续节点)}
}
1.2.单链表的特点
  • 非连续存储:节点在内存中不是连续存放的,通过指针域连接,灵活性高(插入 / 删除无需移动大量元素)。

  • 顺序访问:只能从头节点(head) 开始,通过 next 指针依次访问后续节点,无法像数组一样直接通过索引访问。

  • 尾节点: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的 next 指针为 null(表示链表结束)。

1.3.链表的基本操作

遍历:从 head 开始,通过 next 指针依次访问每个节点,直到 nextnull

// 遍历链表并打印值
void traverse(ListNode head) {ListNode cur = head; // 用临时指针遍历,避免修改头节点while (cur != null) {System.out.println(cur.val);cur = cur.next; // 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
  •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若 head == null,则链表为空(无节点)。

2、相交链表

“相交链表” 是指两个链表在某一节点处开始共用后续所有节点(即从相交节点开始,两个链表的 next 指针完全一致),例如:

链表 A:a1 → a2 → c1 → c2 → c3(c1 为相交节点)
链表 B:b1 → b2 → b3 → c1 → c2 → c3
  • 相交节点的值和后续节点完全相同(不是值相等,而是节点引用相同)。

  • 若两链表相交,从相交节点到尾节点的部分是共用的(长度相同)。

  • 若不相交,两链表的尾节点不同,且无任何共用节点。


3、分叉链表

共享头部,尾部分开” 的链表结构,其实是 “分叉链表”(与经典相交链表相反:头部共享,后续节点分岔)。这类场景的核心是 “找到分岔的起始点”,解法逻辑与相交链表不同,但可通过遍历标记实现。

解法思路(Python)

  1. 遍历并标记共享节点:从头部开始遍历,记录已访问节点。

  2. 首次遇到未标记节点即分岔点:当遍历到某节点的 next 指向未访问过的新节点时,该节点就是分岔起点。

4、双指针切换法

  • 时间 O(m+n)空间 O(1)(最优组合)。

双指针切换法的意思是:用两个指针不停地去遍历两个链表列,最后再回到对方的头结点,接着二次遍历来找到相同的元素。这个变换到对方的头节点会抹平两个链表第一次遍历时的不一致。从而找到相同元素。

过程困难

编译时的语法问题:

pA.next这行代码是怎么体现next指向下一个元素的引用?在类的定义中它只是一个变量,并没有手动对它提供指向下一个元素的应用

答:是的next定义过程中它只是一个变量。

ListNode 类的定义

  • val:存储节点的值。

  • next:默认 None,表示没有指向下一个节点

链表的“链接”就是靠每个节点里存放的下一个节点的引用来实现的(next里存放下一个元素的引用),不过这些是平台在测试用例里封装好了的,不需要你手写的

http://www.dtcms.com/a/341065.html

相关文章:

  • 如何合并分卷压缩文件?两种方法让文件更整洁
  • SQL详细语法教程(七)核心优化
  • 【CocosCreator】electron/Cocos双窗口本地模拟聊天系统
  • 挑战极限:在256MB内存的机器上构建MySQL极简安装方案
  • Nginx 负载均衡和缓存配置
  • Unicode 字符串转 UTF-8 编码算法剖析
  • FPGA实现Aurora 64B66B图像视频点对点传输,基于GTH高速收发器,提供2套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 科研笔记:博士论文写作攻略
  • IPSEC安全基础前篇
  • 七十三、【Linux数据库】MySQL数据库PXC 集群概述与演示
  • mvdr波束形成
  • week3-[分支结构]2023
  • STM32F407VGT6从零建立一个标准库工程模板+VSCode或Keil5
  • 【电气工程学习】
  • 可传参配置的同步异步fifo
  • PyTorch 社区贡献 和 设计原则
  • Web 安全之延迟攻击(Delay Attack)详解
  • PyCharm2025无法启动Powershell.exe的解决办法
  • 发那科机器人程序调整功能
  • 好家园房产中介网后台管理完整(python+flask+mysql)
  • 【图论】拓扑排序
  • 48 C++ STL模板库17-容器9-关联容器-映射(map)多重映射(multimap)
  • Spring Boot如何配置Liveness和Readiness探针
  • 【Android】Activity 如何进行数据传输
  • java17学习笔记-switch总结
  • 使用 GraalVM Native Image 将 Spring Boot 应用编译为跨平台原生镜像:完整指南
  • linux 内核 - 内存管理单元(MMU)与地址翻译(一)
  • yolo_RK3588系列(三)
  • mac电脑软件左上角的关闭/最小化/最大化按钮菜单的宽度和高度是多少像素
  • ijkplayer Android 编译